http://.biquxs.info/
</p>
諸天擂台。
三千界。
玲瓏寶塔內。
七彩虹光化作的鎖鏈牢牢束縛著被困的明英宗朱祁鎮,燕王朱棣,李景隆,三人。
隻見,燕王朱棣躺在地上,雙目失神的望著頭頂,喃喃自語道:
“終日打鷹,沒想到今日竟然被鷹啄了眼。”
“祁鎮,剛才你明明有機會逃走的,為何不逃?”
方才,衛國公李靖,秦朝大將蒙恬,漢朝大將軍衛青,還有秦朝皇子胡亥,這四人是鐵了心要留下他。
而明英宗朱祁鎮並沒有被這四人放在心上,若非為了救他,也不會被抓到這裏來。
還不知等待他們三人的命運是什麽?
是被折磨萬萬年?
還是和大明做交易?換取先天靈寶?
亦或者,直接被殺。
這也不是沒有可能,聽說如今唐朝,唐太宗閉關,後唐莊宗領兵出征,做主之人乃是唐肅宗那個昏君。
那昏君連自己父皇都敢殺,何況是他們呢?
而且,此事還有一個先例,關羽。
明英宗朱祁鎮一身修為盡數消散,已經淪落為了一個普通人,聞聽此言,擲地有聲道:
“燕王太爺爺,孫兒若是舍下您,獨自逃命,豈是孝子賢孫所為?”
“在孫兒心中,您一直都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孫兒能與您並肩而戰,此生無憾。”
他從小可都是聽著太宗太爺爺的豐功偉績長大的。
【永樂大典】,五次親政……可以說,他當初在土木堡一戰時,之所以會禦駕親征,也是受到了太爺爺的影響。
可惜事與願違,本想一戰揚名,結果還真是一戰揚【名】了,就是這個名,不是啥好名聲。
燕王朱棣扭頭,望了一眼明英宗後,問道:
“祁鎮,你方才自爆了佛祖法相,一身修為蕩然無存,想要修煉迴來,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去。”
“這麽做,真的值得?”
明英宗朱祁鎮堅定道:
“值得!”
燕王朱棣還是第一次認認真真的打量著,這位罵名累累的後世子孫,欣慰道:
“好,有骨氣,是我朱家的好兒郎!”
“祁鎮,今日若是有個不測,你我祖孫二人一同赴死,黃泉路上,倒也不孤獨。”
明英宗朱祁鎮一聽,臉色微變,咬了咬牙後,說道:
“好,燕王太爺爺,上天入地,天庭地府,孫兒都陪您……鞍前馬後!”
這時。
越是聽這祖孫二人交談,越感覺自己小命休矣的李景隆,欲哭無淚道:
“不是,等等,怎麽一下子就說到黃泉路了?”
“正常來說,不應該是將我們三人當成籌碼?與大明做交易?”
燕王朱棣細細迴憶了一下,他與衛國公李靖,秦朝大將蒙恬等人的恩怨,搖頭道:
“別想了,他們費了這麽大的勁,怎麽可能會放我們安然無恙的迴到大明?”
“而且,嗯,他們三人找我煉製法寶以後,都吃夠了苦頭,難啊,難……”
李景隆也從剛才的遭遇中,聽說了這位燕王殿下的豐功偉績,苦澀道:
“燕王殿下啊!您下次能不能有了萬全的把握,再煉製法寶?”
“您看啊,這一戰,是各朝各代聯手,對付隋煬帝和域外神廷,結果就因為您,衛國公直接背棄盟約,對我等出手。”
本來嘛,他一早就打聽過,這一戰,是以多欺少,以眾欺寡,這才敢來入劫。
結果被自家的盟友背刺了……幸好,是堂堂正正一戰,技不如人。
沒像關雲長那樣,是什麽白衣渡江之類的。
明英宗朱祁鎮對那所謂的盟約,不屑一顧,說道:
“李景隆,你這是將錯都怪到朕太爺爺身上了?”
“哼,就算沒有朕太爺爺與他們的恩怨,難道各朝各代就不會互相大打出手?”
“你也該慶幸,要不是朕淪為了一個廢人,早就一巴掌拍死你了!”
李景隆神色間,更愁眉苦臉了,說道:
“對對對,英宗陛下您戰力無雙,一世無敵,這一戰也是太大意了。”
明英宗聽著這冷嘲熱諷,勃然大怒,突然,燕王朱棣感慨道:
“好了,莫要爭執了,此戰確實罪在本王身上。”
“當初本王第一次煉製法寶的初衷,是為了造福大明,免去用積分兌換法寶的艱難。”
“隻可惜,本王沒有想到,當時的曆朝曆代,都相當於末法時代,天地間一丁點靈氣也沒有。”
“而且法則之力更是好像不曾存在過一般,所以,本王當時煉製的法寶,都是中看不中用的樣子貨。”
“後來,等本王熟練之後,總算能煉製出靠譜的法寶,法器時,放眼曆朝曆代,都是被本王坑過的債主。”
“無一人再相信本王了。”
明英宗朱祁鎮眼前一亮,驚喜道:
“啊?那要是這麽說來,燕王太爺爺您現在豈不是可以煉製後天法寶了?”
“那哪裏還需要大明派人贖迴我們?燕王太爺爺您直接煉製一些法寶,就能讓唐朝放我們離開了。”
經曆了剛才的見聞,以及傳聞中,燕王朱棣的黑曆史,李景隆語氣微妙道:
“燕王殿下,您……確定不是在自吹自擂?”
“我也是聽其他人說,洪荒有一大神通者,乃是截教通天聖人的大弟子,名曰多寶,乃是一代煉器大師。”
“每遇出手時,動輒都是祭起法寶洪流,成百上千件法寶一擁而上,您這……能做到這件事?”
不是李景隆不信任燕王朱棣,而是後者那名聲,並不是什麽好的。
燕王朱棣想要活動一下雙手,卻被七彩虹光化作的鎖鏈束縛在那裏,隻能苦笑道:
“景隆,你以為煉製法寶是多麽簡單的事情?”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明英宗朱祁鎮好奇的問道:
“燕王太爺爺,煉製法寶,不就是相當於鍛造兵器?”
“怎麽還要天時地利人和呢?”
燕王朱棣認真解惑道:
“天時,乃是煉製法寶時,所需要的各種天材地寶,地利則是指在法寶上銘刻天地道文……”
明英宗朱祁鎮和李景隆見燕王朱棣越說越興奮,對視一眼後,都能從對方眼瞳中看到些許遲疑。
按理說,燕王殿下煉製法寶的手段這麽強,真就不能給自己煉製百八十件法寶?
</p>
諸天擂台。
三千界。
玲瓏寶塔內。
七彩虹光化作的鎖鏈牢牢束縛著被困的明英宗朱祁鎮,燕王朱棣,李景隆,三人。
隻見,燕王朱棣躺在地上,雙目失神的望著頭頂,喃喃自語道:
“終日打鷹,沒想到今日竟然被鷹啄了眼。”
“祁鎮,剛才你明明有機會逃走的,為何不逃?”
方才,衛國公李靖,秦朝大將蒙恬,漢朝大將軍衛青,還有秦朝皇子胡亥,這四人是鐵了心要留下他。
而明英宗朱祁鎮並沒有被這四人放在心上,若非為了救他,也不會被抓到這裏來。
還不知等待他們三人的命運是什麽?
是被折磨萬萬年?
還是和大明做交易?換取先天靈寶?
亦或者,直接被殺。
這也不是沒有可能,聽說如今唐朝,唐太宗閉關,後唐莊宗領兵出征,做主之人乃是唐肅宗那個昏君。
那昏君連自己父皇都敢殺,何況是他們呢?
而且,此事還有一個先例,關羽。
明英宗朱祁鎮一身修為盡數消散,已經淪落為了一個普通人,聞聽此言,擲地有聲道:
“燕王太爺爺,孫兒若是舍下您,獨自逃命,豈是孝子賢孫所為?”
“在孫兒心中,您一直都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孫兒能與您並肩而戰,此生無憾。”
他從小可都是聽著太宗太爺爺的豐功偉績長大的。
【永樂大典】,五次親政……可以說,他當初在土木堡一戰時,之所以會禦駕親征,也是受到了太爺爺的影響。
可惜事與願違,本想一戰揚名,結果還真是一戰揚【名】了,就是這個名,不是啥好名聲。
燕王朱棣扭頭,望了一眼明英宗後,問道:
“祁鎮,你方才自爆了佛祖法相,一身修為蕩然無存,想要修煉迴來,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去。”
“這麽做,真的值得?”
明英宗朱祁鎮堅定道:
“值得!”
燕王朱棣還是第一次認認真真的打量著,這位罵名累累的後世子孫,欣慰道:
“好,有骨氣,是我朱家的好兒郎!”
“祁鎮,今日若是有個不測,你我祖孫二人一同赴死,黃泉路上,倒也不孤獨。”
明英宗朱祁鎮一聽,臉色微變,咬了咬牙後,說道:
“好,燕王太爺爺,上天入地,天庭地府,孫兒都陪您……鞍前馬後!”
這時。
越是聽這祖孫二人交談,越感覺自己小命休矣的李景隆,欲哭無淚道:
“不是,等等,怎麽一下子就說到黃泉路了?”
“正常來說,不應該是將我們三人當成籌碼?與大明做交易?”
燕王朱棣細細迴憶了一下,他與衛國公李靖,秦朝大將蒙恬等人的恩怨,搖頭道:
“別想了,他們費了這麽大的勁,怎麽可能會放我們安然無恙的迴到大明?”
“而且,嗯,他們三人找我煉製法寶以後,都吃夠了苦頭,難啊,難……”
李景隆也從剛才的遭遇中,聽說了這位燕王殿下的豐功偉績,苦澀道:
“燕王殿下啊!您下次能不能有了萬全的把握,再煉製法寶?”
“您看啊,這一戰,是各朝各代聯手,對付隋煬帝和域外神廷,結果就因為您,衛國公直接背棄盟約,對我等出手。”
本來嘛,他一早就打聽過,這一戰,是以多欺少,以眾欺寡,這才敢來入劫。
結果被自家的盟友背刺了……幸好,是堂堂正正一戰,技不如人。
沒像關雲長那樣,是什麽白衣渡江之類的。
明英宗朱祁鎮對那所謂的盟約,不屑一顧,說道:
“李景隆,你這是將錯都怪到朕太爺爺身上了?”
“哼,就算沒有朕太爺爺與他們的恩怨,難道各朝各代就不會互相大打出手?”
“你也該慶幸,要不是朕淪為了一個廢人,早就一巴掌拍死你了!”
李景隆神色間,更愁眉苦臉了,說道:
“對對對,英宗陛下您戰力無雙,一世無敵,這一戰也是太大意了。”
明英宗聽著這冷嘲熱諷,勃然大怒,突然,燕王朱棣感慨道:
“好了,莫要爭執了,此戰確實罪在本王身上。”
“當初本王第一次煉製法寶的初衷,是為了造福大明,免去用積分兌換法寶的艱難。”
“隻可惜,本王沒有想到,當時的曆朝曆代,都相當於末法時代,天地間一丁點靈氣也沒有。”
“而且法則之力更是好像不曾存在過一般,所以,本王當時煉製的法寶,都是中看不中用的樣子貨。”
“後來,等本王熟練之後,總算能煉製出靠譜的法寶,法器時,放眼曆朝曆代,都是被本王坑過的債主。”
“無一人再相信本王了。”
明英宗朱祁鎮眼前一亮,驚喜道:
“啊?那要是這麽說來,燕王太爺爺您現在豈不是可以煉製後天法寶了?”
“那哪裏還需要大明派人贖迴我們?燕王太爺爺您直接煉製一些法寶,就能讓唐朝放我們離開了。”
經曆了剛才的見聞,以及傳聞中,燕王朱棣的黑曆史,李景隆語氣微妙道:
“燕王殿下,您……確定不是在自吹自擂?”
“我也是聽其他人說,洪荒有一大神通者,乃是截教通天聖人的大弟子,名曰多寶,乃是一代煉器大師。”
“每遇出手時,動輒都是祭起法寶洪流,成百上千件法寶一擁而上,您這……能做到這件事?”
不是李景隆不信任燕王朱棣,而是後者那名聲,並不是什麽好的。
燕王朱棣想要活動一下雙手,卻被七彩虹光化作的鎖鏈束縛在那裏,隻能苦笑道:
“景隆,你以為煉製法寶是多麽簡單的事情?”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明英宗朱祁鎮好奇的問道:
“燕王太爺爺,煉製法寶,不就是相當於鍛造兵器?”
“怎麽還要天時地利人和呢?”
燕王朱棣認真解惑道:
“天時,乃是煉製法寶時,所需要的各種天材地寶,地利則是指在法寶上銘刻天地道文……”
明英宗朱祁鎮和李景隆見燕王朱棣越說越興奮,對視一眼後,都能從對方眼瞳中看到些許遲疑。
按理說,燕王殿下煉製法寶的手段這麽強,真就不能給自己煉製百八十件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