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眾神的過去(中)
克蘇魯侵蝕:異世界拯救計劃 作者:應歌夜月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古往今來,在所有文化的神話傳說中,最先誕生的便是太陽崇拜。
在本源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皆不約而同地崇拜著太陽神。
傳說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從太陽神沙馬什手中得到了象征帝王權力的權杖與環——也正是這位傳奇國王,頒布了後來蹂躪了無數法學生的《漢謨拉比法典》。
古埃及自不用說,法老自詡為太陽神拉的後代,而太陽神廟、金字塔傳說都與太陽崇拜、重生有關。
古印度的太陽神蘇利耶從創世神體內誕生,將火種交於人類。
更不用說,莫馭從小就聽到大的羲和、東君,還有‘誇父逐日’、‘後羿射日’這些神話傳說,以及古蜀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都在顯示著古人對太陽的喜愛與崇敬。
植物需要陽光才能生長,野獸會在陽光下無所遁形……黑暗的夜晚對於古代人——特別是蠻荒時代的古人而言——危險遍布,隻有陽光與火焰會帶來安全。
陽光在冬季帶來溫暖,驅趕走冰冷的雨雪……
陽光與光明,漸漸地與溫暖、安全劃上等號,又逐漸增添了生命、公正等等延伸的意義。
當然,太陽也能曬死人,帶來幹旱……可在蠻荒的原始人的眼中,自然本就是殘酷的,風雪雨水乃至大地都是時而慈愛、時而暴虐,太陽也如此,反倒有了些‘審判’與’懲罰’的意味。
當一個自然景象被賦予了‘人’的情感,那麽,人們很快就會把自己的情感、意願與信仰投射到那個自然景象之上。
光明神的誕生,或許是偶然,又或許是曆史的必然。
在這個異世大陸上,即便人們知道世界意識的存在,卻也有不少人對星球之外的那兩顆周而複始不斷出現,帶來了光與熱的‘太陽’投去了信仰。
更不用說,名為薩其那的綠色太陽對願力有著某種活性化的作用,在綠日中施展魔法會變得更加簡單。
“等一下,我一直以為綠色太陽和黃色太陽的功效是光明神獲得了世界意識權柄之後才有的效果?”莫馭驚奇道。
“不,綠日的功效一直就存在,隻是在光明神未獲得虛實權柄之前,這種效果並不如現在這般明顯。”老人道,“兩者的原理也並不完全相同……
願力是時時刻刻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創世之力,但若沒有與概念相結合,它會如同水中雜質一樣逐漸沉澱。綠日的光照就像是一柄攪拌勺,被它照耀的地方,沉澱的願力會恢複活性,更容易與周遭的概念——或者是汙染相結合。
而光明神獲得了虛實、精神兩樣權柄,並將權柄映射到太陽上之後,綠日之光不僅有活性化願力的作用,還能促進願力由虛變實,使得魔法的施展更為容易——在汙染入侵這個世界之後,綠日的光照就成為了一種詛咒,會加速汙染的侵蝕,實則是因為在綠日之光中,願力會更為活躍地與汙染發生反應。”
“原來如此。”莫馭喃喃道。
“不過,阿魯瑪的淨化之力確實是單純來自於精神權柄。”
“可是,按照您這樣說法,人類對於太陽的崇拜難以避免,那麽這是否意味著不管有沒有光明神的刻意引導,那些對太陽的信仰都會招來異世界的邪神?”莫馭仔細思索一番,覺得哪裏有些不對。
“並非如此。”多蒙搖頭,“人對太陽的崇拜質樸且難以避免,這的確是事實,但人類也是最容易產生遊離信仰的功利生物。
下雨久了看見太陽,他們會瞬間產生崇拜之情;夜晚看見流星劃過長空,又會情不自禁對流星許下願望;戰鬥時拜戰神,打雷又向雷神祈禱……部落裏要是有強大的英雄或首領,他們同樣會對那些強者投注信仰。
這些零碎的信仰,平攤到每一個對象上,就變得十分單薄,神位上有神明的,信仰會被祂們吸收,若是神位空置,信仰之力無處凝聚,就會四散還原成願力,重新歸於世界意識。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光明神成神,或者成神的光明神沒有將兩顆太陽作為基石,將信徒們的信仰引導、放置在太陽之上,那一點點細碎的、飛速消散的信仰,永遠也無法穿透世界的壁障,吸引到異世的邪神。
有因就有果,邪神入侵這個結果,必是光明神所導致的,這點毋庸置疑。”
“原來如此。”
“言歸正傳,人類對光明、太陽的希冀無法避免,而光明神,正是從中看到了成神的機會。雖然我未曾在任何記載中尋找到光明神的真實名姓,但眾多來源不同的典籍中均能找到對光明神成神之前的部分記錄……
其中內容有真有假——有光明神故意為之,也有人們錯漏誤傳,但我從中辨識篩選,也總結出了一部分的真相。”
光明神尚為人時,出生於中洲大陸西北方的一條山脈中聚居的一個原始部落,按照現在的地理位置推斷,那個部落遺址大約正好就在聖城茹爾蘭達附近。
那個地方緯度高、海拔也高,又在山中,常年雨雪霧輪番上場,人們對著太陽有著天生的向往。
光明神天生異瞳,雙眼一黃一綠,恰如天上雙日顏色,因此自他睜眼,那個部落裏的愚昧人們皆認為這是天生異象。有人把他視為洪水猛獸不祥象征,對他抱有恐懼;也有人將他看做是神明降世,對他十分優待……
這種極度兩極分化的態度,讓他在一個扭曲古怪的環境中長大。而他本身也是個天資聰穎之人,就好像天生會利用言語、表情和動作引導、控製人心一樣,說謊和表演仿佛是他與生俱來的能力。
他用這種天賦籠絡人心,排除異己,很快就掌控了部落中絕大部分人的支持,獲得了極多的資源。
可再多的資源,也不能解決一個難題——
光明神身體孱弱,患有疾病,而且是重病。”
在本源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皆不約而同地崇拜著太陽神。
傳說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從太陽神沙馬什手中得到了象征帝王權力的權杖與環——也正是這位傳奇國王,頒布了後來蹂躪了無數法學生的《漢謨拉比法典》。
古埃及自不用說,法老自詡為太陽神拉的後代,而太陽神廟、金字塔傳說都與太陽崇拜、重生有關。
古印度的太陽神蘇利耶從創世神體內誕生,將火種交於人類。
更不用說,莫馭從小就聽到大的羲和、東君,還有‘誇父逐日’、‘後羿射日’這些神話傳說,以及古蜀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都在顯示著古人對太陽的喜愛與崇敬。
植物需要陽光才能生長,野獸會在陽光下無所遁形……黑暗的夜晚對於古代人——特別是蠻荒時代的古人而言——危險遍布,隻有陽光與火焰會帶來安全。
陽光在冬季帶來溫暖,驅趕走冰冷的雨雪……
陽光與光明,漸漸地與溫暖、安全劃上等號,又逐漸增添了生命、公正等等延伸的意義。
當然,太陽也能曬死人,帶來幹旱……可在蠻荒的原始人的眼中,自然本就是殘酷的,風雪雨水乃至大地都是時而慈愛、時而暴虐,太陽也如此,反倒有了些‘審判’與’懲罰’的意味。
當一個自然景象被賦予了‘人’的情感,那麽,人們很快就會把自己的情感、意願與信仰投射到那個自然景象之上。
光明神的誕生,或許是偶然,又或許是曆史的必然。
在這個異世大陸上,即便人們知道世界意識的存在,卻也有不少人對星球之外的那兩顆周而複始不斷出現,帶來了光與熱的‘太陽’投去了信仰。
更不用說,名為薩其那的綠色太陽對願力有著某種活性化的作用,在綠日中施展魔法會變得更加簡單。
“等一下,我一直以為綠色太陽和黃色太陽的功效是光明神獲得了世界意識權柄之後才有的效果?”莫馭驚奇道。
“不,綠日的功效一直就存在,隻是在光明神未獲得虛實權柄之前,這種效果並不如現在這般明顯。”老人道,“兩者的原理也並不完全相同……
願力是時時刻刻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創世之力,但若沒有與概念相結合,它會如同水中雜質一樣逐漸沉澱。綠日的光照就像是一柄攪拌勺,被它照耀的地方,沉澱的願力會恢複活性,更容易與周遭的概念——或者是汙染相結合。
而光明神獲得了虛實、精神兩樣權柄,並將權柄映射到太陽上之後,綠日之光不僅有活性化願力的作用,還能促進願力由虛變實,使得魔法的施展更為容易——在汙染入侵這個世界之後,綠日的光照就成為了一種詛咒,會加速汙染的侵蝕,實則是因為在綠日之光中,願力會更為活躍地與汙染發生反應。”
“原來如此。”莫馭喃喃道。
“不過,阿魯瑪的淨化之力確實是單純來自於精神權柄。”
“可是,按照您這樣說法,人類對於太陽的崇拜難以避免,那麽這是否意味著不管有沒有光明神的刻意引導,那些對太陽的信仰都會招來異世界的邪神?”莫馭仔細思索一番,覺得哪裏有些不對。
“並非如此。”多蒙搖頭,“人對太陽的崇拜質樸且難以避免,這的確是事實,但人類也是最容易產生遊離信仰的功利生物。
下雨久了看見太陽,他們會瞬間產生崇拜之情;夜晚看見流星劃過長空,又會情不自禁對流星許下願望;戰鬥時拜戰神,打雷又向雷神祈禱……部落裏要是有強大的英雄或首領,他們同樣會對那些強者投注信仰。
這些零碎的信仰,平攤到每一個對象上,就變得十分單薄,神位上有神明的,信仰會被祂們吸收,若是神位空置,信仰之力無處凝聚,就會四散還原成願力,重新歸於世界意識。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光明神成神,或者成神的光明神沒有將兩顆太陽作為基石,將信徒們的信仰引導、放置在太陽之上,那一點點細碎的、飛速消散的信仰,永遠也無法穿透世界的壁障,吸引到異世的邪神。
有因就有果,邪神入侵這個結果,必是光明神所導致的,這點毋庸置疑。”
“原來如此。”
“言歸正傳,人類對光明、太陽的希冀無法避免,而光明神,正是從中看到了成神的機會。雖然我未曾在任何記載中尋找到光明神的真實名姓,但眾多來源不同的典籍中均能找到對光明神成神之前的部分記錄……
其中內容有真有假——有光明神故意為之,也有人們錯漏誤傳,但我從中辨識篩選,也總結出了一部分的真相。”
光明神尚為人時,出生於中洲大陸西北方的一條山脈中聚居的一個原始部落,按照現在的地理位置推斷,那個部落遺址大約正好就在聖城茹爾蘭達附近。
那個地方緯度高、海拔也高,又在山中,常年雨雪霧輪番上場,人們對著太陽有著天生的向往。
光明神天生異瞳,雙眼一黃一綠,恰如天上雙日顏色,因此自他睜眼,那個部落裏的愚昧人們皆認為這是天生異象。有人把他視為洪水猛獸不祥象征,對他抱有恐懼;也有人將他看做是神明降世,對他十分優待……
這種極度兩極分化的態度,讓他在一個扭曲古怪的環境中長大。而他本身也是個天資聰穎之人,就好像天生會利用言語、表情和動作引導、控製人心一樣,說謊和表演仿佛是他與生俱來的能力。
他用這種天賦籠絡人心,排除異己,很快就掌控了部落中絕大部分人的支持,獲得了極多的資源。
可再多的資源,也不能解決一個難題——
光明神身體孱弱,患有疾病,而且是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