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絨剛剛走後,便有小宮女來告訴靈笳,靈笳與雙鯉一用烹製饌膳湯水的空兒,也將此事說與了雙鯉知道。
到了用午膳的時候,雙鯉親自將那道壓軸菜——梅子甑鵝碰到了膳桌上,諸葛憶蓀聞著濃鬱的鵝肉香中夾雜著細膩清新的梅子香,便稱讚道,“我們雙鯉的手藝當真不錯,與月嬌有的一拚了。”
“陛下快嚐嚐,這鵝肉膩不膩口?”雙鯉說道。
諸葛憶蓀搛了一塊放在口中咀嚼著,不住地點頭讚道,“甚好,甚好,鵝肉軟嫩入味,汁水豐腴,且絲毫沒有腥膻之味,且透著梅子的酸甜清香,這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才能烹調得出這般滋味來啊。”
“陛下過譽了,既然您覺著可堪入口,就多用些吧,這鵝肉最是補養元氣的。”
“好, 好。”諸葛憶蓀說著,也讓雙鯉、靈笳、灩笙幾人一同用些。
靈笳與灩笙等人嚐過,也頻頻稱讚這梅子甑鵝香而不膩、入味三分。
雙鯉也搛了一塊,嚐了嚐微微點頭說道,“說起這道梅子甑鵝,宮中上下隻有一人做的最好,妾身這道梅子甑鵝還不曾得其精髓呢。”
“你所說的,可是從前宣德夫人身邊的堇嵐嗎?”
“陛下也知道?”
“是啊,梨兒時常與我說起,說她這道梅子甑鵝做的甚好,從前先帝與貴妃最愛,宣德夫人知道梨兒愛吃,也沒少讓堇嵐給梨兒做了來吃。”諸葛憶蓀感慨著說道。
“是啊,宣德夫人待六妹妹當真是好,不光是六妹妹,對宮中的姊妹兄弟都甚是用心,隻可惜就那樣去了。”雙鯉一臉沮喪地說道。
“快休說這個,又要激起我的淚珠兒來了。”
“陛下,妾身並非是存心要勾起陛下的傷心事,隻是一想起宣德夫人,就想起先帝晚年,廢後裴氏為了鞏固裴氏一門在朝中的權勢,接二連三為先帝獻上寵姬,以求分奪唐貴妃專寵,讓先帝沉迷後宮嬖幸、荒廢國事、倚重外戚,最終釀成了渤海與尉遲貞之亂,大黎江山險些不保,更讓百姓蒙難,此前種種,時至今日還曆曆在目,陛下不可不引以為戒啊。”雙鯉說道。
諸葛憶蓀聽了,眉頭一皺,麵帶冷色、一句話不說地瞪著雙鯉。
而靈笳、灩笙等人看著諸葛憶蓀麵有怒色,也趕緊給雙鯉使眼色,讓雙鯉莫要再拱火。
可雙鯉不曾理會,對著諸葛憶蓀直說道,“陛下終日流連傾雲宮,與三位宮內侯歌舞取樂,還不知道如今的京城百姓被宮使襲擾,良人百姓被大戶之家擄去為奴為婢,京城街巷怨言四起,商賈們紛紛南下避禍,這些陛下在宮中可曾聽說過嗎?”
諸葛憶蓀沉思良久,心中疑竇叢生,她耳邊聽到的,明明是說京城百姓安樂無憂,大黎上下太平無恙,不知道雙鯉為何會這樣說。
“宮使?朕派遣宮使出去,是替朕采買穿用之物的,怎麽會襲擾京城的商賈百姓呢?”諸葛憶蓀不解地問道。
“陛下有所不知,這些宮使假借您的名頭,在京城的街市上明奪暗搶,他們看中了什麽便征納了去,商賈們若是遲疑不予,他們便以陛下之命相威嚇,甚至對商賈們動粗,多少的商賈被他們襲擾得苦不堪言啊!”雙鯉說道。
“豈有此理?這與明搶的強盜又有何分別?這些宮使出宮,朕明明許他們從內府局支取了銀子的,為何不用銀子采買呢?”
“他們倒是也給商賈一些銀子,比如奪了商賈們一百匹上等錦緞,隻給商賈十兩銀子,這已經是開恩了,其餘的銀子都被他們昧下,就連被搶來的錦緞,也是一小半獻給陛下和宮中受寵的內臣,多半入了自己的腰包裏。”
“此話當真?!為何內府局無人告知於朕!”
“不是內府局的人不想告訴您,是有人存心攔著,不讓您知道這樣的事,好從中弄手腳。”
“是何人存心阻攔?”
“陛下知道的,旁人沒有這樣的膽子,即便是有膽子,也不具備這樣的力量,您平日裏多留宿在何處,便是何處的人有機會從中作梗了。”雙鯉說道。
諸葛憶蓀聽了,臉上的怒色漸漸地消散了,變得甚是淡然,一提及自己的寵愛之人,即便是他們犯了天大的過錯,諸葛憶蓀仿佛是一臉不以為然的樣子。
雙鯉看了諸葛憶蓀的樣子,更是想起了晚年的先帝,心中也帶著一腔憤慨說道,“陛下可知道水碾是何物?”
“水碾?這自然知道,是官府借助水力、碾壓穀物成粉之物吧。”
“是,正是這樣的一件巧物,如今京郊的達官顯貴、僧侶道士們都趨之若鶩,紛紛添置起來,以此取利呢!京城郊野的河渠上,這水碾子遍布各地,當真是一道奇觀呢!”
“京郊遍地都是?此物耗水,若是京郊的河渠上都是此物,那百姓們哪裏還會有多餘的水來澆灌農田呢?”諸葛憶蓀不解地問道。
“如此才是一舉兩得之法, 百姓們誤了農時,定會舉家背債,若是償還不了債務,百姓們為了免於刑責,隻能賣身、賣地償還,如此一來,咱們京城裏在郊野河渠上添置水碾的達官顯貴們,既用這水碾子賺足了金銀,還因著水碾子,讓自己府上多了成群的奴婢、成片的良田,而京兆府的人非但不加以管束,反而架橋撥火,幫著這些顯貴富戶們在河渠上築造水碾,將來好從中分一杯羹,上下其手,當真是打得好算盤啊。”
諸葛憶蓀一聽,心中的怒氣再也無法遏製,恨恨地一拍桌案而起,“這究竟是誰做的好事?偵訪台與通議台的人究竟在做什麽?為何不將這樣的事告知於朕呢?”
“陛下容稟,不是北宮七台的人不對陛下據實以告,難道陛下您忘了嗎?當初您將前朝之事交托給呂延熹等三省六部之人,尚書省六部與北宮七台的人有宿怨,趁此機會,當然是先對付異己要緊,頻頻向北宮七台發難,北宮七台被尚書省困住了手腳,想要陛下,又有人從中阻攔,如此一來,北宮七台如同刀俎上的魚肉一般,自身難保,還能替京城百姓做些什麽呢?”雙鯉說道。
“甘縝,將偵訪令、通議令、賈正大夫給朕傳來,朕有話問他們。”諸葛憶蓀吩咐道。
“是,奴才這就去傳。”
“隻是這些事,你是如何知曉的呢?”諸葛憶蓀一臉正色地看著一旁的雙鯉問道。
到了用午膳的時候,雙鯉親自將那道壓軸菜——梅子甑鵝碰到了膳桌上,諸葛憶蓀聞著濃鬱的鵝肉香中夾雜著細膩清新的梅子香,便稱讚道,“我們雙鯉的手藝當真不錯,與月嬌有的一拚了。”
“陛下快嚐嚐,這鵝肉膩不膩口?”雙鯉說道。
諸葛憶蓀搛了一塊放在口中咀嚼著,不住地點頭讚道,“甚好,甚好,鵝肉軟嫩入味,汁水豐腴,且絲毫沒有腥膻之味,且透著梅子的酸甜清香,這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才能烹調得出這般滋味來啊。”
“陛下過譽了,既然您覺著可堪入口,就多用些吧,這鵝肉最是補養元氣的。”
“好, 好。”諸葛憶蓀說著,也讓雙鯉、靈笳、灩笙幾人一同用些。
靈笳與灩笙等人嚐過,也頻頻稱讚這梅子甑鵝香而不膩、入味三分。
雙鯉也搛了一塊,嚐了嚐微微點頭說道,“說起這道梅子甑鵝,宮中上下隻有一人做的最好,妾身這道梅子甑鵝還不曾得其精髓呢。”
“你所說的,可是從前宣德夫人身邊的堇嵐嗎?”
“陛下也知道?”
“是啊,梨兒時常與我說起,說她這道梅子甑鵝做的甚好,從前先帝與貴妃最愛,宣德夫人知道梨兒愛吃,也沒少讓堇嵐給梨兒做了來吃。”諸葛憶蓀感慨著說道。
“是啊,宣德夫人待六妹妹當真是好,不光是六妹妹,對宮中的姊妹兄弟都甚是用心,隻可惜就那樣去了。”雙鯉一臉沮喪地說道。
“快休說這個,又要激起我的淚珠兒來了。”
“陛下,妾身並非是存心要勾起陛下的傷心事,隻是一想起宣德夫人,就想起先帝晚年,廢後裴氏為了鞏固裴氏一門在朝中的權勢,接二連三為先帝獻上寵姬,以求分奪唐貴妃專寵,讓先帝沉迷後宮嬖幸、荒廢國事、倚重外戚,最終釀成了渤海與尉遲貞之亂,大黎江山險些不保,更讓百姓蒙難,此前種種,時至今日還曆曆在目,陛下不可不引以為戒啊。”雙鯉說道。
諸葛憶蓀聽了,眉頭一皺,麵帶冷色、一句話不說地瞪著雙鯉。
而靈笳、灩笙等人看著諸葛憶蓀麵有怒色,也趕緊給雙鯉使眼色,讓雙鯉莫要再拱火。
可雙鯉不曾理會,對著諸葛憶蓀直說道,“陛下終日流連傾雲宮,與三位宮內侯歌舞取樂,還不知道如今的京城百姓被宮使襲擾,良人百姓被大戶之家擄去為奴為婢,京城街巷怨言四起,商賈們紛紛南下避禍,這些陛下在宮中可曾聽說過嗎?”
諸葛憶蓀沉思良久,心中疑竇叢生,她耳邊聽到的,明明是說京城百姓安樂無憂,大黎上下太平無恙,不知道雙鯉為何會這樣說。
“宮使?朕派遣宮使出去,是替朕采買穿用之物的,怎麽會襲擾京城的商賈百姓呢?”諸葛憶蓀不解地問道。
“陛下有所不知,這些宮使假借您的名頭,在京城的街市上明奪暗搶,他們看中了什麽便征納了去,商賈們若是遲疑不予,他們便以陛下之命相威嚇,甚至對商賈們動粗,多少的商賈被他們襲擾得苦不堪言啊!”雙鯉說道。
“豈有此理?這與明搶的強盜又有何分別?這些宮使出宮,朕明明許他們從內府局支取了銀子的,為何不用銀子采買呢?”
“他們倒是也給商賈一些銀子,比如奪了商賈們一百匹上等錦緞,隻給商賈十兩銀子,這已經是開恩了,其餘的銀子都被他們昧下,就連被搶來的錦緞,也是一小半獻給陛下和宮中受寵的內臣,多半入了自己的腰包裏。”
“此話當真?!為何內府局無人告知於朕!”
“不是內府局的人不想告訴您,是有人存心攔著,不讓您知道這樣的事,好從中弄手腳。”
“是何人存心阻攔?”
“陛下知道的,旁人沒有這樣的膽子,即便是有膽子,也不具備這樣的力量,您平日裏多留宿在何處,便是何處的人有機會從中作梗了。”雙鯉說道。
諸葛憶蓀聽了,臉上的怒色漸漸地消散了,變得甚是淡然,一提及自己的寵愛之人,即便是他們犯了天大的過錯,諸葛憶蓀仿佛是一臉不以為然的樣子。
雙鯉看了諸葛憶蓀的樣子,更是想起了晚年的先帝,心中也帶著一腔憤慨說道,“陛下可知道水碾是何物?”
“水碾?這自然知道,是官府借助水力、碾壓穀物成粉之物吧。”
“是,正是這樣的一件巧物,如今京郊的達官顯貴、僧侶道士們都趨之若鶩,紛紛添置起來,以此取利呢!京城郊野的河渠上,這水碾子遍布各地,當真是一道奇觀呢!”
“京郊遍地都是?此物耗水,若是京郊的河渠上都是此物,那百姓們哪裏還會有多餘的水來澆灌農田呢?”諸葛憶蓀不解地問道。
“如此才是一舉兩得之法, 百姓們誤了農時,定會舉家背債,若是償還不了債務,百姓們為了免於刑責,隻能賣身、賣地償還,如此一來,咱們京城裏在郊野河渠上添置水碾的達官顯貴們,既用這水碾子賺足了金銀,還因著水碾子,讓自己府上多了成群的奴婢、成片的良田,而京兆府的人非但不加以管束,反而架橋撥火,幫著這些顯貴富戶們在河渠上築造水碾,將來好從中分一杯羹,上下其手,當真是打得好算盤啊。”
諸葛憶蓀一聽,心中的怒氣再也無法遏製,恨恨地一拍桌案而起,“這究竟是誰做的好事?偵訪台與通議台的人究竟在做什麽?為何不將這樣的事告知於朕呢?”
“陛下容稟,不是北宮七台的人不對陛下據實以告,難道陛下您忘了嗎?當初您將前朝之事交托給呂延熹等三省六部之人,尚書省六部與北宮七台的人有宿怨,趁此機會,當然是先對付異己要緊,頻頻向北宮七台發難,北宮七台被尚書省困住了手腳,想要陛下,又有人從中阻攔,如此一來,北宮七台如同刀俎上的魚肉一般,自身難保,還能替京城百姓做些什麽呢?”雙鯉說道。
“甘縝,將偵訪令、通議令、賈正大夫給朕傳來,朕有話問他們。”諸葛憶蓀吩咐道。
“是,奴才這就去傳。”
“隻是這些事,你是如何知曉的呢?”諸葛憶蓀一臉正色地看著一旁的雙鯉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