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黎皇宮,鳴鸞閣。
這一日,諸葛憶蓀將杜仲陽與臨泗公主召入了宮中說話,諸葛憶蓀先對杜仲陽問道,“學宮那邊,一切可還安好?”
“是,托太後的洪福,霜娥和雲兒兩位姑娘甚是盡心,學宮上下被她們兩個操持得有模有樣的,從前倒是小瞧了雲兒姑娘,想不到這姑娘竟然是個談買賣生意的好手,自從雲兒姑娘來了,拿著學宮中學生們做的各式織物、繡品、玩器去豐陽碼頭聯絡商賈貨賣,我們學宮上下可比從前寬裕多了,霜娥姑娘也是個管庫房開支的好手,從前我對賬目不大通,暗地裏也被那幾個管事的人糊弄過,為此不知道賠進了多少銀錢,如今霜娥姑娘來了,不知省了我多殺的心力,多虧有她們幫扶,要不然這學宮上下我是應付不來的。”
“省心便好,並非是妹妹不濟事,不過是術業有專攻罷了,讓她們兩個去教書,可就兩眼一抹黑了,”諸葛憶蓀打趣著說道。“今年女宮招取多少學生了?”
“前幾日霜娥姑娘來說,有一千四百多人,都是京城布衣之家的貧寒女兒,還有京郊、京南家中子女太多,養活不了的,就送到學宮裏來學個手藝、自謀生路的,倒是比往年多了許多,加上往年的學生,如今學生大概有小四千人了。”
“這麽多人?可見妹妹操持學宮有方,咱們天腰川女宮,已經成為京城內外的一塊招牌了呢。”諸葛憶蓀說道。
“臣妾慚愧,多虧娘娘背後幫扶罷了。”
“這女宮學生之中,可有像團雪這般出類拔萃的?”
“像團雪這樣機靈的倒是不在少數,可這些學生們都是貧苦人家出身,從小在家裏便被冷落慣了,有許多學東西倒是快,一點就通,可是多數學生都太文靜了,有智無勇,凡事都不敢多說多想,這一點就比團雪差遠了。”
“這也怨不得她們,是從小見慣了爹娘偏心,不看重自己,她們長大了,也變得失去了信心,覺得自己無足輕重了,”諸葛憶蓀說道。
“是啊,”臨泗郡主說道,“不要說這些貧苦人家的女兒,就連京城世家的女兒,也多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年紀輕輕地就被什麽狗屁規矩困在閨閣裏,要她們貞靜守節,花一般的年紀卻被這些死規矩困得形同枯木一般,這樣的女兒咱們大黎多了去了,多少的女兒就這樣被埋沒了一聲,那些讀了聖賢書的老夫子們還口口聲聲說女兒就要這樣才好呢!”
“這樣混賬的話,不過是用來愚人罷了,若是好,這些老不修的為何不用在自己身上,反而用來繩人呢?”諸葛憶蓀說道。
“正是呢。”臨泗公主附和道。
“我是想,如今太極宮新設立了偵訪台、通議台、賈正台、邦政台,正是需要用人的時候,若是女宮的學生之中有出類拔萃的、適宜出仕的,太妃不妨推舉一批入宮來,讓我和這北宮五台的官員、宮中的博士們試一試她們的學問,若是學問、談吐、性情、技藝、武藝、行商出眾的,就讓她們入太極宮五台為官,替朝廷出一份力吧。”
“聽起來怎麽像選秀似的?”臨泗郡主笑著說道。
“是啊,就和從前的選秀一般,不過選出來的優秀之人,不是充入皇帝的後宮,為嬪為妃,而是在北宮五台,擔任個一官半職,為社稷效力的。”諸葛憶蓀說道。
“娘娘的心意,臣妾明白,隻是臣妾擔心,如此一來,擔心前朝的臣子們不答應,讓您難做可怎麽好?”
“太妃不必擔心,自從偵訪台設立以來,表麵上是替哀家督查州郡之官,其實州郡之官與京城之官之間打斷骨頭連著筋,有不少私下往來共謀之事,因此督查州郡之官,也就間接的監察了京城的朝廷百官,如今京城百官都在哀家的監視之下,手上還有幾項三省六部官員行不法之事的鐵證呢,不過是暫未發作罷了,如今的前朝眾臣,為了保住自身的官位已然是自顧不暇了,哪裏還有別的心思來幹涉哀家擇選女官呢?”
“既如此,臣妾便放心了,”杜太妃說道,“這學宮裏頭有幾個女學生雖然家道艱難,可是天資不凡,在女宮中做了幾年的學問,如今才情甚好,就是話少了些,等過幾日,臣妾便寫了名錄,上呈太後,讓太後瞧瞧。”
“甚好,”諸葛憶蓀說著,“話少了些可以練,學問不夠可以學,要緊的是人機靈、有悟性、性情周正、有操守就夠了,且不說這些,過幾日我讓人將她們召入宮中見見再論後事。”
諸葛憶蓀看時辰不早了,讓人在鳴鸞閣設宴,招待杜太妃與臨泗公主在鳴鸞閣用午膳。
杜太妃說午後學宮中還有事,用過了午膳,便坐著轎子迴天腰川學宮去了,諸葛憶蓀隻留臨泗公主在宮中說話。
“家中一切都還好嗎?”
“有勞太後垂問,家中一切都好,隻是夫君說,他身為您親封的左都護,不宜在京中養尊處優,還心心念念想著東丘的將士們,等過了春獵,就要迴東丘去呢。”
“何必這般著急呢?不如在京中多住些日子,你父王也迴了京城來,壽春那邊的事,有你二兄長代為打理,滕王叔年齡大了,你們夫婦何不在京中多陪陪他?”
“父王的年歲已高,我們夫妻在京中這段日子,父王也沒少為我們夫妻操心,這段日子以來更是終日沒個安靜,我們夫妻不忍父王如此,還是早些離京的好。”臨泗公主越說頭越低,神情也有些沮喪,
諸葛憶蓀看了,便問道,“可是王府中有何人給你氣受了?”
“沒……沒有。”臨泗郡主支支吾吾地說。
“你還哄我?哀家下旨尊封你母親為太儀,隻怕是有人心裏不痛快了吧。”
臨泗公主聽著,也不敢接話。
“這旨意是哀家親自下的,她心裏不痛快,難道是衝著哀家不成?怨懟哀家,罪名不小,改日我倒要找召滕王妃入宮問問,聽聽她究竟是何意思。”
“太後千萬別,若是如此,隻怕父王夾在中間,會更加難做,您不知道,我父王老實,剛毅木訥,不比她言辭鋒利,一旦她發起性子來,什麽話都說得出來,父王還不知道要受多少的閑氣,我實在心有不忍,見父王如此,。”
“我與你說笑呢,”諸葛憶蓀說道,“解鈴還須係鈴人,她心裏不痛快,你們做晚輩的,就躲著她一些吧,滕王妃的母親被活活餓死在渤海之亂中,那老夫人也算是可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哀家就做主,追封滕王妃的母親為國夫人,也算是給她個體麵吧。”
“是,臨泗多謝太後替父王和臨泗周全。”臨泗公主興禮說道。
“快起來吧,她若是心裏再不痛快,就別怪哀家不顧情麵了,身為王妃,這般蠻橫跋扈,那還得了?定要召她進宮來給她整治整治這個脾氣不可!”
“是,您放心,我也會小心勸說她一二的。”臨泗公主說道。
“有你這話我便放心了,”諸葛憶蓀說道,“臨泗,我還有一事,想請你助我。”
“太後有用得上臨泗的地方,隻管吩咐便是,何至於用得上一個‘請’字?”臨泗公主說道。
“再過半個月,春暖花開,又到長楊宮舉行春獵的日子了,到時候皇室眾人、宗室諸王、公主王妃、世家公卿、內外命婦,還有列國使臣,都會齊聚在長楊宮,到那時候,我想請你與我一同演一出戲。”
“戲?不知太後想讓臨泗演的是一出什麽樣的戲呢?”臨泗公主問道。
這一日,諸葛憶蓀將杜仲陽與臨泗公主召入了宮中說話,諸葛憶蓀先對杜仲陽問道,“學宮那邊,一切可還安好?”
“是,托太後的洪福,霜娥和雲兒兩位姑娘甚是盡心,學宮上下被她們兩個操持得有模有樣的,從前倒是小瞧了雲兒姑娘,想不到這姑娘竟然是個談買賣生意的好手,自從雲兒姑娘來了,拿著學宮中學生們做的各式織物、繡品、玩器去豐陽碼頭聯絡商賈貨賣,我們學宮上下可比從前寬裕多了,霜娥姑娘也是個管庫房開支的好手,從前我對賬目不大通,暗地裏也被那幾個管事的人糊弄過,為此不知道賠進了多少銀錢,如今霜娥姑娘來了,不知省了我多殺的心力,多虧有她們幫扶,要不然這學宮上下我是應付不來的。”
“省心便好,並非是妹妹不濟事,不過是術業有專攻罷了,讓她們兩個去教書,可就兩眼一抹黑了,”諸葛憶蓀打趣著說道。“今年女宮招取多少學生了?”
“前幾日霜娥姑娘來說,有一千四百多人,都是京城布衣之家的貧寒女兒,還有京郊、京南家中子女太多,養活不了的,就送到學宮裏來學個手藝、自謀生路的,倒是比往年多了許多,加上往年的學生,如今學生大概有小四千人了。”
“這麽多人?可見妹妹操持學宮有方,咱們天腰川女宮,已經成為京城內外的一塊招牌了呢。”諸葛憶蓀說道。
“臣妾慚愧,多虧娘娘背後幫扶罷了。”
“這女宮學生之中,可有像團雪這般出類拔萃的?”
“像團雪這樣機靈的倒是不在少數,可這些學生們都是貧苦人家出身,從小在家裏便被冷落慣了,有許多學東西倒是快,一點就通,可是多數學生都太文靜了,有智無勇,凡事都不敢多說多想,這一點就比團雪差遠了。”
“這也怨不得她們,是從小見慣了爹娘偏心,不看重自己,她們長大了,也變得失去了信心,覺得自己無足輕重了,”諸葛憶蓀說道。
“是啊,”臨泗郡主說道,“不要說這些貧苦人家的女兒,就連京城世家的女兒,也多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年紀輕輕地就被什麽狗屁規矩困在閨閣裏,要她們貞靜守節,花一般的年紀卻被這些死規矩困得形同枯木一般,這樣的女兒咱們大黎多了去了,多少的女兒就這樣被埋沒了一聲,那些讀了聖賢書的老夫子們還口口聲聲說女兒就要這樣才好呢!”
“這樣混賬的話,不過是用來愚人罷了,若是好,這些老不修的為何不用在自己身上,反而用來繩人呢?”諸葛憶蓀說道。
“正是呢。”臨泗公主附和道。
“我是想,如今太極宮新設立了偵訪台、通議台、賈正台、邦政台,正是需要用人的時候,若是女宮的學生之中有出類拔萃的、適宜出仕的,太妃不妨推舉一批入宮來,讓我和這北宮五台的官員、宮中的博士們試一試她們的學問,若是學問、談吐、性情、技藝、武藝、行商出眾的,就讓她們入太極宮五台為官,替朝廷出一份力吧。”
“聽起來怎麽像選秀似的?”臨泗郡主笑著說道。
“是啊,就和從前的選秀一般,不過選出來的優秀之人,不是充入皇帝的後宮,為嬪為妃,而是在北宮五台,擔任個一官半職,為社稷效力的。”諸葛憶蓀說道。
“娘娘的心意,臣妾明白,隻是臣妾擔心,如此一來,擔心前朝的臣子們不答應,讓您難做可怎麽好?”
“太妃不必擔心,自從偵訪台設立以來,表麵上是替哀家督查州郡之官,其實州郡之官與京城之官之間打斷骨頭連著筋,有不少私下往來共謀之事,因此督查州郡之官,也就間接的監察了京城的朝廷百官,如今京城百官都在哀家的監視之下,手上還有幾項三省六部官員行不法之事的鐵證呢,不過是暫未發作罷了,如今的前朝眾臣,為了保住自身的官位已然是自顧不暇了,哪裏還有別的心思來幹涉哀家擇選女官呢?”
“既如此,臣妾便放心了,”杜太妃說道,“這學宮裏頭有幾個女學生雖然家道艱難,可是天資不凡,在女宮中做了幾年的學問,如今才情甚好,就是話少了些,等過幾日,臣妾便寫了名錄,上呈太後,讓太後瞧瞧。”
“甚好,”諸葛憶蓀說著,“話少了些可以練,學問不夠可以學,要緊的是人機靈、有悟性、性情周正、有操守就夠了,且不說這些,過幾日我讓人將她們召入宮中見見再論後事。”
諸葛憶蓀看時辰不早了,讓人在鳴鸞閣設宴,招待杜太妃與臨泗公主在鳴鸞閣用午膳。
杜太妃說午後學宮中還有事,用過了午膳,便坐著轎子迴天腰川學宮去了,諸葛憶蓀隻留臨泗公主在宮中說話。
“家中一切都還好嗎?”
“有勞太後垂問,家中一切都好,隻是夫君說,他身為您親封的左都護,不宜在京中養尊處優,還心心念念想著東丘的將士們,等過了春獵,就要迴東丘去呢。”
“何必這般著急呢?不如在京中多住些日子,你父王也迴了京城來,壽春那邊的事,有你二兄長代為打理,滕王叔年齡大了,你們夫婦何不在京中多陪陪他?”
“父王的年歲已高,我們夫妻在京中這段日子,父王也沒少為我們夫妻操心,這段日子以來更是終日沒個安靜,我們夫妻不忍父王如此,還是早些離京的好。”臨泗公主越說頭越低,神情也有些沮喪,
諸葛憶蓀看了,便問道,“可是王府中有何人給你氣受了?”
“沒……沒有。”臨泗郡主支支吾吾地說。
“你還哄我?哀家下旨尊封你母親為太儀,隻怕是有人心裏不痛快了吧。”
臨泗公主聽著,也不敢接話。
“這旨意是哀家親自下的,她心裏不痛快,難道是衝著哀家不成?怨懟哀家,罪名不小,改日我倒要找召滕王妃入宮問問,聽聽她究竟是何意思。”
“太後千萬別,若是如此,隻怕父王夾在中間,會更加難做,您不知道,我父王老實,剛毅木訥,不比她言辭鋒利,一旦她發起性子來,什麽話都說得出來,父王還不知道要受多少的閑氣,我實在心有不忍,見父王如此,。”
“我與你說笑呢,”諸葛憶蓀說道,“解鈴還須係鈴人,她心裏不痛快,你們做晚輩的,就躲著她一些吧,滕王妃的母親被活活餓死在渤海之亂中,那老夫人也算是可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哀家就做主,追封滕王妃的母親為國夫人,也算是給她個體麵吧。”
“是,臨泗多謝太後替父王和臨泗周全。”臨泗公主興禮說道。
“快起來吧,她若是心裏再不痛快,就別怪哀家不顧情麵了,身為王妃,這般蠻橫跋扈,那還得了?定要召她進宮來給她整治整治這個脾氣不可!”
“是,您放心,我也會小心勸說她一二的。”臨泗公主說道。
“有你這話我便放心了,”諸葛憶蓀說道,“臨泗,我還有一事,想請你助我。”
“太後有用得上臨泗的地方,隻管吩咐便是,何至於用得上一個‘請’字?”臨泗公主說道。
“再過半個月,春暖花開,又到長楊宮舉行春獵的日子了,到時候皇室眾人、宗室諸王、公主王妃、世家公卿、內外命婦,還有列國使臣,都會齊聚在長楊宮,到那時候,我想請你與我一同演一出戲。”
“戲?不知太後想讓臨泗演的是一出什麽樣的戲呢?”臨泗公主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