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美聯合軍潰敗,兵不血刃拿下平讓城,陸續收複失地
抗美援朝開局加入頂尖王牌軍 作者:嘎子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此時美第9軍軍長穆爾選擇走的是三所裏右側的山脈,副軍長庫爾特則選擇了左側山脈。
潰敗的5萬名美第9軍士兵也被分成2批,各2萬5千餘人分別跟著他們朝著麵前的山脈開始瘋狂逃竄。
也不知道是命運的安排,還是這個穆爾不太走運,這家夥選擇的這條山間小路,恰好就是何大明率領的警衛連把守的這一條。
正所謂仇人見麵,分外眼紅。
眼尖的何大明老遠就發現了被人群擁護在中間的穆爾,因為他的穿著打扮實在是太搶眼了,老遠就能看到肩章上的2顆星,傻子都知道這家夥是軍長。
這可是一條大魚,說什麽都不可能讓他給跑了,為此,何大明親自端起伽蘭德半自動步槍指揮警衛連的誌願軍戰士們率先開火了。
“噠噠噠........”
這突如其來的襲擊,打得這些拱衛在穆爾身邊的美軍一個措手不及。
好在這些美軍大兵也是精銳,立馬找掩體開始反擊。
奈何何大明這邊人數占優,再加上有心算無心,還有地利的優勢,士氣又旺盛,完美闡釋了什麽叫天時地利人和。
這支美軍連隊在抵抗了10分鍾後就被悉數消滅了。
至於這個第9軍軍長穆爾,死在了亂槍之下,好巧不巧的還是何大明他侄子何雨柱一槍擊斃,這麽大的功勞被這小子給拿走了。
這讓何大明感到無比驚訝,搞不好這個美軍軍官就是南北韓戰場上率先被我誌願軍擊斃的最高級別的指揮官了,妥妥的一軍之長。
而另一邊的美第9軍副軍長庫爾特的運氣就比較好,全程沒有碰到誌願軍的伏擊,順利通過了山脈,進入了順川地界。
他沒有選擇前往順川,而是第一時間帶著殘兵敗往安州方向而去,準備和在那的美第2軍匯合。
直到12月1日上午8時許,整個三所裏山脈伏擊戰徹底宣告結束。
這一場伏擊戰,以美第9軍慘敗而告終。
最終美第9軍隻有不到1萬5千人逃出了這片區域,成功抵達了安州。
何大明原本是想要全殲對手,奈何因為三所裏兩處山脈麵積過大的關係,僅靠二個團的兵力根本不夠麵麵俱到,不過這樣的戰果還是可以接受的。
此役,美第9軍有2萬多人永遠的留在了這片山脈上,另有5000多人被俘虜。
如此豐碩戰果,簡直就是勇冠三軍的存在,358團和359團神勇的表現,受到了誌司的嘉獎和表彰。
358團甚至還被授予了虎團的稱號!!!
不過這場戰鬥還沒有徹底結束,第13兵團麾下的第39軍,40軍,38軍此時都已經抵達了三所裏,他們穿過這片區域後,繼續南下追擊南逃的美軍。
而何大明所在的358團以及李靈的359團經過短暫的休整後,便和120師大部進行匯合,跟隨40軍繼續南下,這一次他們的作戰目標就是北韓的重要城市平讓城。
由於此時順川已經被提前迂迴作戰的42軍給拿下了。
此時通往平讓城的通道被完全打開了。
安州這邊也已經落入了66軍的手裏,新安州則徹底被50軍拿下了。
此時的平讓城已經無險可守,完全暴露在誌願軍西線部隊的眼皮底子下,宛如一塊隨時唾手可得肥肉。
而此時位於後方的美聯合軍總指揮官邁克阿澀自然知曉平讓城現在的處境。
他在權衡利弊一番後,決定暫時避開誌願軍的鋒芒,打算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術,直接電令平讓城內的第8集團軍指揮官沃克,讓其主動放棄這座北方重要城市,開始後撤。
而接到撤退命令的美第8集團軍指揮官沃克立馬指揮潰敗的美第2軍,美第9軍殘部,還有第8集團軍以及南韓第2軍團,開始了平讓大撤退。
美聯合軍的這番舉動,大大出乎了誌司的預料,他們原以為美軍還會試圖在平讓城再來一次大戰役,結果是他們想多了。
由於美聯軍的全線撤退,沿線的各個地區幾乎都沒有什麽像樣的抵抗,幾乎都處於人去地空的狀態。
到了12月6日,淪陷了整整49天的平讓城就這麽兵不血刃的被誌願軍給奪了迴來。
平讓城被奪迴的意義重大,這就意味著整個南北韓的作戰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也宣告了誌願軍在南北韓戰場上獲得了一定的主導優勢,迫使美聯軍轉攻為守。
........................
而此時東線戰場,我誌願軍第9兵團也成功打敗了美聯合軍獲得了東線戰場的勝利。
不過由於第9兵團多數由南方軍組成,一時間進北韓有點倉促,穿著還都是夏季的秋衣,準備不充分。
雖然仗是打贏了,但卻是慘勝,大部分第9兵團的誌願軍戰士沒有死在敵人的槍炮之下,反而死在了這極其惡劣的嚴寒中。
由於減員嚴重,後勤補給不足,傷員過多等諸多問題,處於東線的第9兵團選擇了原地休整,暫時也沒餘力參與接下來的大型戰役了。
而此時誌願軍第13兵團的各個作戰部隊在成功拿下平讓城後,並沒有過多停留,反而擴大戰果,朝著“三八線”方向繼續移動。
這一路上勢如破竹,幾乎沒有遭到什麽像樣的抵抗。
此時的美聯合軍猶如喪家之犬,瘋狂南逃,完全沒有任何反擊的餘地。
而由於東線戰場的局麵被打開,位於東線後方休整的北韓人民軍第1軍團,第2軍團和第五軍團重新又迴歸了戰場。
負責追擊美聯合軍的第13兵團有了這3個生力軍的加入,其綜合戰鬥實力變得更加強大了。
12月7日,溫京半島被成功收複,北韓人民軍第五軍團成功收複元山地區。
北韓人民軍第3軍團收複了加平,第一人民軍拿下了春川。
潰敗的5萬名美第9軍士兵也被分成2批,各2萬5千餘人分別跟著他們朝著麵前的山脈開始瘋狂逃竄。
也不知道是命運的安排,還是這個穆爾不太走運,這家夥選擇的這條山間小路,恰好就是何大明率領的警衛連把守的這一條。
正所謂仇人見麵,分外眼紅。
眼尖的何大明老遠就發現了被人群擁護在中間的穆爾,因為他的穿著打扮實在是太搶眼了,老遠就能看到肩章上的2顆星,傻子都知道這家夥是軍長。
這可是一條大魚,說什麽都不可能讓他給跑了,為此,何大明親自端起伽蘭德半自動步槍指揮警衛連的誌願軍戰士們率先開火了。
“噠噠噠........”
這突如其來的襲擊,打得這些拱衛在穆爾身邊的美軍一個措手不及。
好在這些美軍大兵也是精銳,立馬找掩體開始反擊。
奈何何大明這邊人數占優,再加上有心算無心,還有地利的優勢,士氣又旺盛,完美闡釋了什麽叫天時地利人和。
這支美軍連隊在抵抗了10分鍾後就被悉數消滅了。
至於這個第9軍軍長穆爾,死在了亂槍之下,好巧不巧的還是何大明他侄子何雨柱一槍擊斃,這麽大的功勞被這小子給拿走了。
這讓何大明感到無比驚訝,搞不好這個美軍軍官就是南北韓戰場上率先被我誌願軍擊斃的最高級別的指揮官了,妥妥的一軍之長。
而另一邊的美第9軍副軍長庫爾特的運氣就比較好,全程沒有碰到誌願軍的伏擊,順利通過了山脈,進入了順川地界。
他沒有選擇前往順川,而是第一時間帶著殘兵敗往安州方向而去,準備和在那的美第2軍匯合。
直到12月1日上午8時許,整個三所裏山脈伏擊戰徹底宣告結束。
這一場伏擊戰,以美第9軍慘敗而告終。
最終美第9軍隻有不到1萬5千人逃出了這片區域,成功抵達了安州。
何大明原本是想要全殲對手,奈何因為三所裏兩處山脈麵積過大的關係,僅靠二個團的兵力根本不夠麵麵俱到,不過這樣的戰果還是可以接受的。
此役,美第9軍有2萬多人永遠的留在了這片山脈上,另有5000多人被俘虜。
如此豐碩戰果,簡直就是勇冠三軍的存在,358團和359團神勇的表現,受到了誌司的嘉獎和表彰。
358團甚至還被授予了虎團的稱號!!!
不過這場戰鬥還沒有徹底結束,第13兵團麾下的第39軍,40軍,38軍此時都已經抵達了三所裏,他們穿過這片區域後,繼續南下追擊南逃的美軍。
而何大明所在的358團以及李靈的359團經過短暫的休整後,便和120師大部進行匯合,跟隨40軍繼續南下,這一次他們的作戰目標就是北韓的重要城市平讓城。
由於此時順川已經被提前迂迴作戰的42軍給拿下了。
此時通往平讓城的通道被完全打開了。
安州這邊也已經落入了66軍的手裏,新安州則徹底被50軍拿下了。
此時的平讓城已經無險可守,完全暴露在誌願軍西線部隊的眼皮底子下,宛如一塊隨時唾手可得肥肉。
而此時位於後方的美聯合軍總指揮官邁克阿澀自然知曉平讓城現在的處境。
他在權衡利弊一番後,決定暫時避開誌願軍的鋒芒,打算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術,直接電令平讓城內的第8集團軍指揮官沃克,讓其主動放棄這座北方重要城市,開始後撤。
而接到撤退命令的美第8集團軍指揮官沃克立馬指揮潰敗的美第2軍,美第9軍殘部,還有第8集團軍以及南韓第2軍團,開始了平讓大撤退。
美聯合軍的這番舉動,大大出乎了誌司的預料,他們原以為美軍還會試圖在平讓城再來一次大戰役,結果是他們想多了。
由於美聯軍的全線撤退,沿線的各個地區幾乎都沒有什麽像樣的抵抗,幾乎都處於人去地空的狀態。
到了12月6日,淪陷了整整49天的平讓城就這麽兵不血刃的被誌願軍給奪了迴來。
平讓城被奪迴的意義重大,這就意味著整個南北韓的作戰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也宣告了誌願軍在南北韓戰場上獲得了一定的主導優勢,迫使美聯軍轉攻為守。
........................
而此時東線戰場,我誌願軍第9兵團也成功打敗了美聯合軍獲得了東線戰場的勝利。
不過由於第9兵團多數由南方軍組成,一時間進北韓有點倉促,穿著還都是夏季的秋衣,準備不充分。
雖然仗是打贏了,但卻是慘勝,大部分第9兵團的誌願軍戰士沒有死在敵人的槍炮之下,反而死在了這極其惡劣的嚴寒中。
由於減員嚴重,後勤補給不足,傷員過多等諸多問題,處於東線的第9兵團選擇了原地休整,暫時也沒餘力參與接下來的大型戰役了。
而此時誌願軍第13兵團的各個作戰部隊在成功拿下平讓城後,並沒有過多停留,反而擴大戰果,朝著“三八線”方向繼續移動。
這一路上勢如破竹,幾乎沒有遭到什麽像樣的抵抗。
此時的美聯合軍猶如喪家之犬,瘋狂南逃,完全沒有任何反擊的餘地。
而由於東線戰場的局麵被打開,位於東線後方休整的北韓人民軍第1軍團,第2軍團和第五軍團重新又迴歸了戰場。
負責追擊美聯合軍的第13兵團有了這3個生力軍的加入,其綜合戰鬥實力變得更加強大了。
12月7日,溫京半島被成功收複,北韓人民軍第五軍團成功收複元山地區。
北韓人民軍第3軍團收複了加平,第一人民軍拿下了春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