榻上,魚閏惜靜臥在沈鏘身側,近來沈鏘諸事繁忙,一連幾日晚歸。
此刻見他眉宇間盡顯惆悵,似藏著無盡心事,好奇心使然,她問道:“妾身難得見夫君如此,是因為何事煩惱?”
沈鏘溫熱的大掌在魚閏惜白皙細膩的麵頰輕輕刮蹭,“此事特殊,關係家國大事。”
“夫君不妨說說?”
“京中傳來消息,皇帝身染重疾,病症與先帝相似,情況堪憂,身邊眾人皆勸我盡早籌謀,以防不測。”
魚閏惜震驚,當今聖上年紀尚幼,無子且無兄弟,若有何不測……
近支皇族中合適的繼任人選有二人,沈拓和沈鏘。
沈拓雖年長,卻是庶出,沈鏘乃繼後所出,身為嫡子,繼位合情合理。
她曾聽沈覬言,當年昭帝屬意繼任人選本是沈鏘,怎奈彼時沈鏘年幼,前又有先皇後所生嫡長子沈惕,眾大臣皆持反對之態,故而立太子之事一再拖延,直至昭帝驟然駕崩。
若無意外,沈鏘必將成為繼任的首選,倘若天命真歸於……
她欲殺他,難如登天,還可能會因此致使天下動蕩不安,屆時她就是景國的罪人,這口鍋太大,她背負不起。
魚閏惜心中不禁泛起一絲酸楚,卻不敢顯露出來。
事不如人願,看來她必須要盡早動手了。
“聽風……”
沈鏘將發愣的魚閏惜擁入懷,“在想什麽?”
“無事,隻是擔心夫君,想起那日我們迴程遇刺之事,妾身心裏實在擔憂。”
“此事非今朝始有,這麽多年,不都安然度過了?美人無需擔憂。”
聞言,魚閏惜順著沈鏘的話問道:“這種事從前常有?”
“那倒也不是,隻是有過。”
“迴程遇刺之事,夫君可有查到什麽線索?”
“沒有。”
“與夫君結仇的究竟是什麽人?”
“這天下欲取我性命之人有很多,可真正有這個能力的——”
沈鏘頓了頓,繼續言道:“寧王是一個。”
“夫君懷疑是寧王的人?”
“沒有人比他更急於除掉我了。”
“夫君與寧王本是手足兄弟,你們二人之間,有什麽恩怨糾葛?妾身實在好奇。”
魚閏惜隨口一問,本以為沈鏘不會迴答,亦不打算繼續追問,誰知沈鏘卻同她細說起了過往。
“此事還得從我母輩談起,我母後與寧王的母妃萬貴妃關係不睦,這亦致使我與寧王關係欠佳。
我的母後入宮較晚,正值青春韶華,姿容姣好,甚得我父皇喜愛。
李皇後薨逝後,我母後被立為繼後,萬貴妃自覺入宮早,且先於我母後獲封貴妃,對於立我母後為繼後之事深有不滿,便處處與我母後作對。
我母後的死同她脫不了幹係,如此,我與寧王便結下了仇怨。”
“原來如此。”
“宮裏長大的孩子,哪有什麽手足之情,我與寧王非一母所出,年歲又相差甚大,本就毫無感情可言。”
“說的也是。”
魚閏惜想到沈覬與沈執,暗自歎息,二人因母輩之事自幼不睦,如今更是勢同水火。
皇家不同於一般人,自古以來,權力之爭,害人不淺,他們的恩怨情仇,牽連了多少無辜之人。
她神色凝重,雙手緊緊攥著,如果她不曾嫁入寧王府,她的父親或許就不會卷入這場紛爭,亦不會因此失去性命。
沈鏘瞧魚閏惜的神情有些落寞,眼裏似乎含著淚,不禁用指頭摩挲著她泛紅的眼尾。
“怎麽了?”
魚閏惜自覺再繼續這樣下去會讓沈鏘起疑,強行扼製自己難過的情緒,搖了搖頭,緩聲道:“妾身無事,隻是有些心疼夫君。”
沈鏘雖對魚閏惜的表現心有疑惑,卻沒有選擇追問。
“馬上就要到中元節了,美人,我們在一起快一年了。”
“時間過得真快,去年這個時候,我與夫君還不相識呢。”
提到中元節,魚閏惜想起他們初見那日,沈鏘來河邊放水燈,若沈鏘祭奠的是他的父皇母後,應當不會去河邊,不由感到好奇,“夫君那日去河邊,是祭奠故人?”
“嗯。”
“夫君祭奠的是何人?”
“我的奶娘,我父皇母後皆在我幼年去世,是她伴我長大,如同親人。”
“妾身先前從未聽夫君提過。”
“美人沒問,我便也沒提。”
“夫君幼年離京來此,缺少親人陪伴,會感到孤獨麽?”
“幼時會,時間一長便也習慣了。”
魚閏惜笑笑,“如今夫君身邊有溫大人、眾多友人在旁,今時不同以往。”
“從前我與思話幾乎形影不離,有他相伴確實不同,隻可惜他成家早,娶了媳婦便忘了我這兄弟,不過……”
“不過什麽?”
“如今確實不一樣。”
“怎麽不一樣?”
“我也有美人相伴,不會感到孤獨。”
“妾身會一直陪伴夫君。”
沈鏘幽深的眸子微微顫動,望著魚閏惜的目光溢滿了溫柔。
魚閏惜故意忽略沈鏘灼熱的視線,往他懷中蹭了蹭,是時候該裝睡了。
“美人生辰是什麽時候?”沈鏘突然問道。
“夫君怎麽突然問這個?”
“我們相識快一年,美人從來沒有同我提過你的生辰。”
依偎在沈鏘懷中的魚閏惜麵色一僵,她的生辰剛過沒多久,因為沒有心情過生日,所以沒有向任何人提過,沈鏘現在這麽一問,倒有些不知所措。
很快,她便想到了說辭,“妾身的生辰就在下月。”
“美人想要什麽生辰禮?”
“不知道。”
白日午後,魚閏惜獨留梅紅在書房談話。
“夫人,這是怎麽了?”梅紅見魚閏惜神情凝重,感到詫異。
“我想好了,下月中旬便動手。”
“為何這麽突然?”
此刻見他眉宇間盡顯惆悵,似藏著無盡心事,好奇心使然,她問道:“妾身難得見夫君如此,是因為何事煩惱?”
沈鏘溫熱的大掌在魚閏惜白皙細膩的麵頰輕輕刮蹭,“此事特殊,關係家國大事。”
“夫君不妨說說?”
“京中傳來消息,皇帝身染重疾,病症與先帝相似,情況堪憂,身邊眾人皆勸我盡早籌謀,以防不測。”
魚閏惜震驚,當今聖上年紀尚幼,無子且無兄弟,若有何不測……
近支皇族中合適的繼任人選有二人,沈拓和沈鏘。
沈拓雖年長,卻是庶出,沈鏘乃繼後所出,身為嫡子,繼位合情合理。
她曾聽沈覬言,當年昭帝屬意繼任人選本是沈鏘,怎奈彼時沈鏘年幼,前又有先皇後所生嫡長子沈惕,眾大臣皆持反對之態,故而立太子之事一再拖延,直至昭帝驟然駕崩。
若無意外,沈鏘必將成為繼任的首選,倘若天命真歸於……
她欲殺他,難如登天,還可能會因此致使天下動蕩不安,屆時她就是景國的罪人,這口鍋太大,她背負不起。
魚閏惜心中不禁泛起一絲酸楚,卻不敢顯露出來。
事不如人願,看來她必須要盡早動手了。
“聽風……”
沈鏘將發愣的魚閏惜擁入懷,“在想什麽?”
“無事,隻是擔心夫君,想起那日我們迴程遇刺之事,妾身心裏實在擔憂。”
“此事非今朝始有,這麽多年,不都安然度過了?美人無需擔憂。”
聞言,魚閏惜順著沈鏘的話問道:“這種事從前常有?”
“那倒也不是,隻是有過。”
“迴程遇刺之事,夫君可有查到什麽線索?”
“沒有。”
“與夫君結仇的究竟是什麽人?”
“這天下欲取我性命之人有很多,可真正有這個能力的——”
沈鏘頓了頓,繼續言道:“寧王是一個。”
“夫君懷疑是寧王的人?”
“沒有人比他更急於除掉我了。”
“夫君與寧王本是手足兄弟,你們二人之間,有什麽恩怨糾葛?妾身實在好奇。”
魚閏惜隨口一問,本以為沈鏘不會迴答,亦不打算繼續追問,誰知沈鏘卻同她細說起了過往。
“此事還得從我母輩談起,我母後與寧王的母妃萬貴妃關係不睦,這亦致使我與寧王關係欠佳。
我的母後入宮較晚,正值青春韶華,姿容姣好,甚得我父皇喜愛。
李皇後薨逝後,我母後被立為繼後,萬貴妃自覺入宮早,且先於我母後獲封貴妃,對於立我母後為繼後之事深有不滿,便處處與我母後作對。
我母後的死同她脫不了幹係,如此,我與寧王便結下了仇怨。”
“原來如此。”
“宮裏長大的孩子,哪有什麽手足之情,我與寧王非一母所出,年歲又相差甚大,本就毫無感情可言。”
“說的也是。”
魚閏惜想到沈覬與沈執,暗自歎息,二人因母輩之事自幼不睦,如今更是勢同水火。
皇家不同於一般人,自古以來,權力之爭,害人不淺,他們的恩怨情仇,牽連了多少無辜之人。
她神色凝重,雙手緊緊攥著,如果她不曾嫁入寧王府,她的父親或許就不會卷入這場紛爭,亦不會因此失去性命。
沈鏘瞧魚閏惜的神情有些落寞,眼裏似乎含著淚,不禁用指頭摩挲著她泛紅的眼尾。
“怎麽了?”
魚閏惜自覺再繼續這樣下去會讓沈鏘起疑,強行扼製自己難過的情緒,搖了搖頭,緩聲道:“妾身無事,隻是有些心疼夫君。”
沈鏘雖對魚閏惜的表現心有疑惑,卻沒有選擇追問。
“馬上就要到中元節了,美人,我們在一起快一年了。”
“時間過得真快,去年這個時候,我與夫君還不相識呢。”
提到中元節,魚閏惜想起他們初見那日,沈鏘來河邊放水燈,若沈鏘祭奠的是他的父皇母後,應當不會去河邊,不由感到好奇,“夫君那日去河邊,是祭奠故人?”
“嗯。”
“夫君祭奠的是何人?”
“我的奶娘,我父皇母後皆在我幼年去世,是她伴我長大,如同親人。”
“妾身先前從未聽夫君提過。”
“美人沒問,我便也沒提。”
“夫君幼年離京來此,缺少親人陪伴,會感到孤獨麽?”
“幼時會,時間一長便也習慣了。”
魚閏惜笑笑,“如今夫君身邊有溫大人、眾多友人在旁,今時不同以往。”
“從前我與思話幾乎形影不離,有他相伴確實不同,隻可惜他成家早,娶了媳婦便忘了我這兄弟,不過……”
“不過什麽?”
“如今確實不一樣。”
“怎麽不一樣?”
“我也有美人相伴,不會感到孤獨。”
“妾身會一直陪伴夫君。”
沈鏘幽深的眸子微微顫動,望著魚閏惜的目光溢滿了溫柔。
魚閏惜故意忽略沈鏘灼熱的視線,往他懷中蹭了蹭,是時候該裝睡了。
“美人生辰是什麽時候?”沈鏘突然問道。
“夫君怎麽突然問這個?”
“我們相識快一年,美人從來沒有同我提過你的生辰。”
依偎在沈鏘懷中的魚閏惜麵色一僵,她的生辰剛過沒多久,因為沒有心情過生日,所以沒有向任何人提過,沈鏘現在這麽一問,倒有些不知所措。
很快,她便想到了說辭,“妾身的生辰就在下月。”
“美人想要什麽生辰禮?”
“不知道。”
白日午後,魚閏惜獨留梅紅在書房談話。
“夫人,這是怎麽了?”梅紅見魚閏惜神情凝重,感到詫異。
“我想好了,下月中旬便動手。”
“為何這麽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