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從山巔升起,於蒼穹之上以完美的弧線劃過卻不留絲毫痕跡。


    霍弘一邊傾聽李淵與陳叔達、唐儉的熱議,一邊假想此時的玄武門是何景象。


    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嚐(一說為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瓊、段誌玄、屈突通、張士貴)等人入朝,並在玄武門埋下了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細,也一起入朝,騎馬奔向玄武門,來到臨湖殿之時,才察覺到了變化,立即掉轉馬頭,準備向東返迴東宮和齊王府。


    李世民跟在後麵唿喚他們,李元吉心虛,先張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於心急,一連兩三次都沒有將弓拉滿,箭沒有射中。


    玄武門之變開始潑灑鮮血,霍弘難以認可李世民殺兄弑弟的行為,卻對其持一定程度的理解。


    即便是他秉持兄弟情誼而毫無作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不可能讓名震天下的他活著。


    李淵畢竟是他老子,還能容忍,可繼任的皇帝不論是誰,都不會無視他的存在。


    古往今來,因功高震主而浸染的血跡,太多太多……能為國立下巨功得以保全者,太少太少……


    此時的李孝恭成日飲酒作樂,府中歌姬繁多,何嚐不是效仿王剪自汙的手段證明自己真心之舉。


    過不了些許年月,一代軍神李靖府門大開,睡在中堂令路人可見的舉動,真特麽可憐。


    男兒皆懷勒馬封侯的心誌,可真正名揚天下、位高權重時,卻又極為淒涼。


    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隻是武將功臣,而非皇子之身,興許還能得以安享晚年,可,他不是!


    時間流逝的飛快又極緩,宮中海池的船隻上的霍弘並沒有聽見廝殺聲,隻能在腦海中設想。


    出去看看?嗯……這個想法非常有逼格!


    參與玄武門之變的人到底有哪幾個人,史官也沒留下精確的記載。


    掛掉的敬君弘應該錯不了,威逼李淵下旨的尉遲恭肯定也錯不了,後者或許要不了多長時間就能親眼見到。


    前者的話,怎麽說呢,李世民等人攜帶兵器進入了玄武門,並埋設伏擊,完全控製了通往太極殿的要道。


    可以說,能夠擊斃李建成和李元吉,玄武門之變能得以成功,完全仰仗了敬君弘的幫助。


    但,在這其中呢,發生了一個小小的變故。


    跟隨太子多年的翊衛車騎將軍馮立與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謝叔方率領數千軍馬進攻玄武門,李世民等人見敵軍來勢兇猛,趕緊關上了玄武門。


    隻需要堅守到援軍的到來,基本上就能穩操勝券。


    可敬君弘這家夥偏偏要率領玄武門守軍出城,想要跟馮立那他們決一死戰。


    《資治通鑒》中也曾記載,敬君弘即將要出門迎敵的時候,他的部將都在勸阻他:“將軍,現在局勢非常不明朗,我們應該要守住玄武門,隻要等待援軍的到來,我們再出城跟他們決一死戰,這才是上上之策。”


    但固執的敬君弘沒有聽從手下的建議,執意要出城迎戰。


    為毛哇?


    可能是敬君弘對自己的武藝太過自信了,也可能是為了皇位更迭這個分量最重的從龍之功。


    冒進的結果自然是悲劇的,尉遲恭這個大唐武力頂端的牛人,也隻是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腦袋扔下城牆,沒膽子硬碰硬的出去正麵迎敵。


    敬君弘死的不冤枉,純屬自找。


    話說這其中好像還有個不太準確的小插曲,薛萬徹等人的率領東宮餘部向玄武門發起猛攻的關鍵時刻,張公謹憑一己之力,關上了玄武門的城門,把東宮餘部擋在玄武門之外。


    《資治通鑒》和《新唐書》的原文是:“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萬年謝叔方率東宮、齊府精兵二千馳驅玄武門。張公謹多力,獨閉關以拒之,不得入。”


    好家夥,這不是百姓的茅房門呢,這可是皇宮城門呢,霍弘估摸著,有二十個成年後的自己再看看怎麽樣。


    關鍵時刻力挽狂瀾的張公瑾,得到了李世民的重賞。


    貞觀十七年,李世民欽定淩煙閣功臣。張公謹的排名,在第十八位。程咬金排名第十九位,秦叔寶排名第二十四位。


    在民間沒有什麽名氣的張公謹,在正史上的排名,卻結結實實超過了秦叔寶和程咬金。


    張公謹原本是尉遲敬德帶出來的無名小將,因為後者的舉薦,加上抓住了玄武門的一次機會,地位就超過了秦叔寶和程咬金。


    所以說,對於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率領的人馬的兩種說辭,霍弘是比較傾向於前者的。


    一個是因為張公瑾,另一個是因為門神爺秦叔寶。


    貞觀朝發生的戰事中,武力天花板的秦瓊沒參加過一次,而且政事中也沒有得到絲毫重用,基近完全隱退。


    身披盔甲、手握長矛的尉遲恭忽然到來。


    裴寂等人麵色劇變,史載顏驚變的李淵隻是眉頭緊鎖,語氣異常深沉,“何人作亂?愛卿又因何至此?”


    尉遲恭掃視著船上每一個人的神色迴道:“太子與齊王作亂,秦王起兵將其誅殺,殿下擔心驚動陛下,故遣派臣前來護衛。”


    李淵閉目沉思刹那,轉首問道:“未料今日事變,爾等以為何以為之?”


    霍弘乖乖的當自個的小透明,眼皮子都不敢眨的太頻,生怕錯過不經意間的細節。


    “太子與齊王既無反隋之謀,亦無立國之功,妒羨秦王卓著功勳,有此為,不為其然。如今已然至此,陛下何不立秦王為太子,委於國事,免再生事端。”


    陳叔達絕對是言不對心,出於國之安穩,說出了既定的事實,給李淵一個台階。


    裴寂、裴矩是太子黨,唐儉與霍弘還沒資格插嘴,蕭瑀又因為霍弘的存在而緊閉其嘴。


    “善!”李淵微微眯著的眼眸中流露的悲傷與痛恨等複雜的神色,被側對麵坐立的霍弘僥幸捕捉。


    “請陛下親書赦令!令各軍受秦王殿下處置!”


    尉遲恭的禮節相當到位,語氣也十分恭敬,可在場的人沒人拿這些虛禮當真。


    李淵輕輕頷首,執筆緩慢書寫赦免詔令,“裴卿去慰太子部將,盡快平撫亂局。”


    “諾!”裴寂走了,尉遲恭沒走,他還要保護皇上呢,赦令是宇文士及拿去宣讀的。


    “幾位愛卿退下吧!”李淵揮手間,語氣充滿了疲憊。


    霍弘咽了口唾沫,看了看尉遲恭麵無表情的模樣,跟著先後起身的陳叔達與唐儉二人離開,屁股後麵吊著的裴矩一點都不關心。


    史載,高祖召秦王慰曰:“近來,幾生投杼之疑。”秦王跪伏高祖胸前,號啕大哭良久。


    這場麵親眼見識一下還是蠻不錯的哈,但霍弘怕自己忍不住產生神色變化,再被李世民滅了口,李淵也沒給這個機會。


    霍弘幾人經永安門出宮城、曆皇城自朱雀門而出。


    看見了淩亂匆忙的禁衛,但沒有目睹反向的玄武門下屍首堆積、鮮血橫撒的畫麵。


    “霍侯,老夫身有不適,欲往醫院診治,不妨同行。”陳叔達在朱雀門前時說道。


    “江國公言重了。”霍弘牽著禁衛歸還的馬匹說道,腦海中想的是曾經在醫院見過的和自己年歲差不多的安陸王李承道。


    太子與齊王的子嗣,各有五個年幼兒子被誅,並刪除了宗室族譜上的記載;各有五個女兒獲生。


    霍弘騎馬走在陳叔達的馬車後麵慢行,不知道該怎麽形容,這種斬草除根的手段才屬正常。


    之前對李世民登基後,自己定然受到重視和較為公平的對待,沒有了以往的信心。


    他可是千古一帝李世民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麋九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麋九郎並收藏唐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