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楊廣的規劃,日後儒家將變成一門哲學課,就像後世的思想品德課程一般,從考試科目變成道德學問,變成科舉的門檻。


    士子們不但要認真學習其中的忠君愛國思想,更要踐行自己的“仁”,如同後世的公益活動。


    科舉也不再考校具體經文,但要檢查其人品行,這品行便由地方縣官、教諭和提刑官綜合給出。一個人若是風評不好,那他連參加科舉的資格都沒有。


    這是為了把四書五經的官學功能給剝掉,沒了這層皮,相信儒學的地位,很快就會變得和後世馬哲一般。當然這種情況的前提是楊廣打贏江南士族,而且日後隋朝還不會被推翻。


    雖然還沒開打,但他已經想好了那些士族殘餘的處置方法,他們將成為第一批教育官員——教諭。


    當然,這教諭也不是相當就能當的,首先得聽話,願意配合他夾私貨的行動,不但要給他搖旗呐喊,以後還得幫著進行一係列的鼓吹。


    這招叫統一宣傳口徑,實乃宣傳思想愚弄他人的神功絕技。


    儒家學說不是誰都可以塗抹的,唯有公認的儒學大宗師才可一式,楊廣別說大宗師了,他連論語都背不全。留給他的隻一條路,那就是像忽必烈和多爾袞一般,殺得士族怕了、膽寒了。


    後者的效果還要好過前者,畢竟都是些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家夥。


    現在的士林風評愈演愈烈,看到朝廷和佛家在輿論上的無力,江南士族愈戰愈勇,戰火已經從仁壽宮變燒到了楊廣的胡人血統上。


    不錯,單說楊廣,而不是楊家。這證明士族還是有能人的,這是想挑動皇族內鬥。


    這種情況不論他如何處理,都會留下把柄,殺了是他心虛,不殺他心難安。


    而且士族的能量也不可小覷,錦衣衛大批斥候出動,愣是沒找到散播謠言的人,這有證明京師有人幫他們遮擋。


    攻心之計,不可謂不毒。


    如今更是弄得滿城風雨,便是連前太子楊勇都已經趕來謝罪,深怕楊廣一個不樂意將他砍了。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楊廣對於輿論的威力認識的很清楚,也知道如何防範。


    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從源頭上隔絕,但這不現實,明年開春,大軍才會渡江征討士族,現在動手準備不足。


    然後便是從渠道上截斷,這個就更難了,錦衣衛搜查了半個月都沒發現,他光是下令也沒用。其實他還挺懷念後世發達的網絡條件的,爆炸版的信息既能激發群眾智慧,又能繁榮社會,出了事兒還的能第一時間封殺。


    最後便是老套路,拿個更有爆點的新聞轉移人們的注意力。


    加薪可以得到朝廷官員的好感,不指望他們主動出擊,隻要不在其中推波助瀾上下其手就好。


    設立教諭充實學部則可以拉攏小地主們,也就是寒門。中小地主早就先要一個代表他們利益的官僚集團了,隻可惜士族勢大。後世如狼似虎把持朝政的地主們,現在還是在士族腳下瑟瑟發抖的可憐蟲呢。


    曆史上寒門士子發跡還得等武則天上台,真正興起則是在五代朱溫手上。


    隻待楊廣清除了江南士族,到時候他手上便有大把的官職可以分配。這就是他為工匠營和寒門子弟劃定的蛋糕。


    這是沒辦法的事,可以預見,大軍一旦渡河,江南地區原有的體係將被徹底破壞。原有的官僚楊廣會將他們打包帶走,送給他的兄弟們,去蠻夷之地建製,可不得需要一批文官嗎。


    山東地區是戰略重地,不但負擔著朝廷一半的賦稅,更是與北方各族接壤,一個處置不當便會出亂子。


    南方就不用擔心了,正所謂不破不立,雖然衣冠南渡讓南方走上了發展的腳步,但侯景之亂不但將它打迴原形,更是對重創了江南經濟。


    如今南方的實力大大落後於北方,沒有隋朝大運河的修建,浙江和杭州的發展起碼要延後數百年。


    舊的官僚集團腐壞了,楊廣可以清除他們,但科舉出身的官僚就不好唬弄了。


    這些人有個典型的毛病——缺乏安全感,還有個優點——愛好秩序、重規矩。


    電視劇中,古人動不動就說:沒規矩、不懂規矩、無一規矩不成方圓。為什麽,因為他們沒有抵製皇權的力量,所以要樹立一個規矩將皇帝框起來。


    最開始是天人感應學說,但這個力度顯然不夠,華夏文明的講的就是抗爭,水多了要治、日(喵)多了要射、天不公了就要把天柱撞斷。


    祖先都是這種思想,你如何要求後人聽老天的話,一有災難就去祈禱去下罪己詔。


    於是“祖製”應運而生,最開始不過是一種成法、先例,到後來就成了文官拘束皇帝的枷鎖。求新求變被他們曲解為不忠不孝。


    這就是楊廣討厭儒家的地方,本來是很講究求新求變的思潮,從成湯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到《詩》雲:“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和“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轉變成後世那般一說變法就要複古,動不動就想推行井田,所謂的五經博士沒有一個真正聯係過實際的,全是空談妄想。


    單說“誅十族”的主角——方孝孺,建文帝若真按照他的辦法去複周禮,那明朝隻有倆個下場,一是諸侯四起,重演戰國舊事,二就是朱棣之類的藩王起兵靖難。


    當然,儒家變成這樣少不了統治者推波助瀾,祖龍不是說了嗎: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既然要傳之無窮,那自然是變化越少越好,最好就一直維持原狀,於是儒家便將道家: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思想借來粉飾。


    楊廣從未想過要把皇位傳之無窮,一來沒意思,二來不可能。


    若是他不能將求新求變的思想根植在儒家裏,那麽後世子孫也不過是宋明皇族那般命運。


    若是做成了,最好也就是英吉利那樣了,不過這條路更難,皇室若是沒有足夠的功績那是想都不要想。


    在漢文化圈裏,除了島國萬世一係和棒子口中縱橫3000年的恆國外,隻有周朝是傳了700年往上的,而且越是中央集權的王朝,其存在的年限就越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隋煬帝,不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夜登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夜登基並收藏朕,隋煬帝,不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