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上達成一致後,下來就要討論具體的實施方案了。
帝國副相兼軍機大臣楊素出了個主意,那便是趁現在天氣還未轉寒,將山東除關城守備外的府兵盡數調到雲南前線,讓他們去征伐雲南。再調新軍以換防的名義來個假道伐虢(guo)。這樣即掘根基又砍枝葉,如此這般,山東世家便是實力再強也發揮不出分毫來。
“此言大善。”楊廣拍手讚道。關隴軍事貴族不愧是橫行史冊八百年的軍事集團,這個辦法既可以將山東士族一網打盡又杜絕了他們狗急跳牆引突厥人南下的風險。
“關鍵是糧食,調府兵出山東時可以讓他們從各地義倉,社倉取糧,如此既解決了糧食運輸問題,也能進一步削弱士族的抵抗潛力,還有各大轉運倉的糧食也要開始著手調派。”
“現在士族拒絕遷徙,這說明朝廷的威儀已有所損壞。但北齊滅亡已有三十餘年,他們縱然實力恢複也絕對不是軍隊的對手,所以他們肯定不敢造反。但士族在地方無不是根深蒂固,想要將他們一網成擒就必須攻其不備。冬季天氣嚴寒,此時出擊可收奇效。如此便需要收購大批的皮毛以供給軍隊禦寒。”
“調往雲南的山東府兵也要嚴加看管盡數甄別,防止軍隊嘩變。凡是士族子弟及其姻親都以家族謀逆的罪名斬淨殺絕以除後患。
“可以除了他們的武器,每天讓他們吃飽喝足,再給他們安排大量的訓練。如此即可防止士族串聯部隊,又可以訓練將士,來年征討江南士族正好得用。
“清剿完山東士族後,軍隊必須盡快趕赴雁門、馬邑、定襄一線駐防。以防突厥南下。”
現在的七位丞相都是北周時就聞名天下的名臣大將,三言兩語間便將大致方略轉變成了具體的行動事宜。
這也時楊廣改革官製的初衷,曆代除了開國皇帝稱得上文武雙全外,後世子孫能滿足一樣便算的上明君了。如何能比上如今這般陣容,平時七個能文能武的大臣每人負責兩個部門的事務,一到戰時便聚在一起出謀劃策,給皇帝決策做參考。最大限度杜絕了皇帝昏庸導致國家滅亡的可能,而且決策層麵的擴大也可以有效杜絕專權篡位的現象。
自一個月前,禦前軍事會議結束後。關中忽然熱鬧了起來,大批山東府兵自帶兵器糧食經京師到漢川大營報道,那裏已有兩隻新軍駐紮,以少將來護兒為主帥。
為了方便指揮和任命,主要是方便楊廣記憶,他將原本隋朝的衛府製度和後世軍銜製相結合,將剛編練的20支新軍命名為禁軍,以後各地的府兵將編入都督府,做為地方鎮兵,專職鎮壓地方,不在負責對外戰事。
朝廷現有的將軍校尉也都一一安置,除了幾個一生戎馬德高望重的老將軍外,其餘諸人皆為少將,以後論功行賞,再行擢升。
作為皇帝,楊廣現在最有力的武器便是占據了大義名分,有了他的召令,政事堂便可以明證言順的調動大隋的物資和軍隊。
首先便是麻痹山東士族,這種大行動是不可能做到隱秘的,為了配合這次行動,楊廣不但發布明旨,昭告天下此次調派府兵是為了進行冬季訓練為以後鎮守地方做準備,更是嚴明,各地府兵在接下來的三年內都要趕赴京師整訓。最後還專門下旨訓斥了各大士族門閥,還給他們開出了罰單,每家十萬貫。
這種交錢買平安的招數,司馬家都玩爛了,士族各家也很熟悉這個套路,很快便交上了罰金。
雙方皆大歡喜,士族沾沾自喜以為看穿了朝廷外強中幹的底細,以後行事可以更加大膽;而楊廣轉移了士族注意力還收了筆利息。
其次便是糧食了,山東府兵從義倉取走的是他們路上的口糧,軍隊冬季訓練所需的糧食還得另行調派。
前世曆史書上就說隋朝倉庫糧食多,多到唐太宗到死都沒用完。楊廣本來以為這時誇張的說法,但查閱檔案後發現,這絕對是謙虛的。
隋朝有正倉、轉運倉、太倉、屯倉、常平倉、義倉六種,單單是轉運倉,史料記載:周迴十裏,穿三千窖,窖容8000石,這一個就是2400萬石糧食,換算一下便是127萬噸糧食了。這樣的大倉庫隋朝前後建立了六個,大小不一但都是藏糧數百萬石。
楊堅自己也說過:寧積於人,不藏府庫。但是由於官員貪腐問題,他又把放糧的權力給收了迴來。導致官員百姓隻能存不能放,放糧要請示州郡朝堂。這哪裏能趕得上,於是每逢大災,百姓就大量餓死。明明倉庫中存糧和布匹多達千萬,可百姓依舊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等到隋末大亂的時候,不論義軍官軍,第一件事就是開倉放糧,放一波糧手下就有了幾十萬兵。
僅僅是一個得位不正,楊堅為了彌補自己的威信不但在統一戰爭中饒恕了敵國權貴,為了拉攏士族又禁止了宦官、外戚、後宮幹政。原主又將兄弟廢的廢殺的殺,結果到最後天下大亂時,皇家連一個幫手都沒有,隻得獨自麵對關隴貴族、士族和農民起義三方叛亂。這樣的王朝,焉能不亡。
楊廣現在就是要將這批糧食調出來,前世的它作為一個寅吃卯糧追求生活質量的人,最討厭的就是存款行為。放著幹嘛,坐等貶值嗎?更何況糧食又不是金銀珠寶,它是會發黴的,黃曲黴毒素可是真能吃死人的。
這些糧食一部分將作為軍隊冬季訓練用糧。另一部分就是拿來收買人心,現在棉花還沒有傳入中原,人民穿的都是絲麻皮毛之類的東西,冬季防寒全靠一身正氣,若是再吃不飽飯,平民佃戶還好,流民隻有死路一條。有了這批糧食楊廣能再聚數十萬流民為自己工作。
至於讓他們幹嘛,楊廣表示那些遷往陵邑的沒落士族有事做了。
帝國副相兼軍機大臣楊素出了個主意,那便是趁現在天氣還未轉寒,將山東除關城守備外的府兵盡數調到雲南前線,讓他們去征伐雲南。再調新軍以換防的名義來個假道伐虢(guo)。這樣即掘根基又砍枝葉,如此這般,山東世家便是實力再強也發揮不出分毫來。
“此言大善。”楊廣拍手讚道。關隴軍事貴族不愧是橫行史冊八百年的軍事集團,這個辦法既可以將山東士族一網打盡又杜絕了他們狗急跳牆引突厥人南下的風險。
“關鍵是糧食,調府兵出山東時可以讓他們從各地義倉,社倉取糧,如此既解決了糧食運輸問題,也能進一步削弱士族的抵抗潛力,還有各大轉運倉的糧食也要開始著手調派。”
“現在士族拒絕遷徙,這說明朝廷的威儀已有所損壞。但北齊滅亡已有三十餘年,他們縱然實力恢複也絕對不是軍隊的對手,所以他們肯定不敢造反。但士族在地方無不是根深蒂固,想要將他們一網成擒就必須攻其不備。冬季天氣嚴寒,此時出擊可收奇效。如此便需要收購大批的皮毛以供給軍隊禦寒。”
“調往雲南的山東府兵也要嚴加看管盡數甄別,防止軍隊嘩變。凡是士族子弟及其姻親都以家族謀逆的罪名斬淨殺絕以除後患。
“可以除了他們的武器,每天讓他們吃飽喝足,再給他們安排大量的訓練。如此即可防止士族串聯部隊,又可以訓練將士,來年征討江南士族正好得用。
“清剿完山東士族後,軍隊必須盡快趕赴雁門、馬邑、定襄一線駐防。以防突厥南下。”
現在的七位丞相都是北周時就聞名天下的名臣大將,三言兩語間便將大致方略轉變成了具體的行動事宜。
這也時楊廣改革官製的初衷,曆代除了開國皇帝稱得上文武雙全外,後世子孫能滿足一樣便算的上明君了。如何能比上如今這般陣容,平時七個能文能武的大臣每人負責兩個部門的事務,一到戰時便聚在一起出謀劃策,給皇帝決策做參考。最大限度杜絕了皇帝昏庸導致國家滅亡的可能,而且決策層麵的擴大也可以有效杜絕專權篡位的現象。
自一個月前,禦前軍事會議結束後。關中忽然熱鬧了起來,大批山東府兵自帶兵器糧食經京師到漢川大營報道,那裏已有兩隻新軍駐紮,以少將來護兒為主帥。
為了方便指揮和任命,主要是方便楊廣記憶,他將原本隋朝的衛府製度和後世軍銜製相結合,將剛編練的20支新軍命名為禁軍,以後各地的府兵將編入都督府,做為地方鎮兵,專職鎮壓地方,不在負責對外戰事。
朝廷現有的將軍校尉也都一一安置,除了幾個一生戎馬德高望重的老將軍外,其餘諸人皆為少將,以後論功行賞,再行擢升。
作為皇帝,楊廣現在最有力的武器便是占據了大義名分,有了他的召令,政事堂便可以明證言順的調動大隋的物資和軍隊。
首先便是麻痹山東士族,這種大行動是不可能做到隱秘的,為了配合這次行動,楊廣不但發布明旨,昭告天下此次調派府兵是為了進行冬季訓練為以後鎮守地方做準備,更是嚴明,各地府兵在接下來的三年內都要趕赴京師整訓。最後還專門下旨訓斥了各大士族門閥,還給他們開出了罰單,每家十萬貫。
這種交錢買平安的招數,司馬家都玩爛了,士族各家也很熟悉這個套路,很快便交上了罰金。
雙方皆大歡喜,士族沾沾自喜以為看穿了朝廷外強中幹的底細,以後行事可以更加大膽;而楊廣轉移了士族注意力還收了筆利息。
其次便是糧食了,山東府兵從義倉取走的是他們路上的口糧,軍隊冬季訓練所需的糧食還得另行調派。
前世曆史書上就說隋朝倉庫糧食多,多到唐太宗到死都沒用完。楊廣本來以為這時誇張的說法,但查閱檔案後發現,這絕對是謙虛的。
隋朝有正倉、轉運倉、太倉、屯倉、常平倉、義倉六種,單單是轉運倉,史料記載:周迴十裏,穿三千窖,窖容8000石,這一個就是2400萬石糧食,換算一下便是127萬噸糧食了。這樣的大倉庫隋朝前後建立了六個,大小不一但都是藏糧數百萬石。
楊堅自己也說過:寧積於人,不藏府庫。但是由於官員貪腐問題,他又把放糧的權力給收了迴來。導致官員百姓隻能存不能放,放糧要請示州郡朝堂。這哪裏能趕得上,於是每逢大災,百姓就大量餓死。明明倉庫中存糧和布匹多達千萬,可百姓依舊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等到隋末大亂的時候,不論義軍官軍,第一件事就是開倉放糧,放一波糧手下就有了幾十萬兵。
僅僅是一個得位不正,楊堅為了彌補自己的威信不但在統一戰爭中饒恕了敵國權貴,為了拉攏士族又禁止了宦官、外戚、後宮幹政。原主又將兄弟廢的廢殺的殺,結果到最後天下大亂時,皇家連一個幫手都沒有,隻得獨自麵對關隴貴族、士族和農民起義三方叛亂。這樣的王朝,焉能不亡。
楊廣現在就是要將這批糧食調出來,前世的它作為一個寅吃卯糧追求生活質量的人,最討厭的就是存款行為。放著幹嘛,坐等貶值嗎?更何況糧食又不是金銀珠寶,它是會發黴的,黃曲黴毒素可是真能吃死人的。
這些糧食一部分將作為軍隊冬季訓練用糧。另一部分就是拿來收買人心,現在棉花還沒有傳入中原,人民穿的都是絲麻皮毛之類的東西,冬季防寒全靠一身正氣,若是再吃不飽飯,平民佃戶還好,流民隻有死路一條。有了這批糧食楊廣能再聚數十萬流民為自己工作。
至於讓他們幹嘛,楊廣表示那些遷往陵邑的沒落士族有事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