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規劃完成後,楊廣便不再理會這些事情。剩下的細節需要下麵人去慢慢琢磨敲定,什麽都要皇帝幹還要官僚做什麽。


    現在是該麵對具體的事物了,楊廣不是全才,放到後世他連人才都不是,勉強算是脫離了蠢材的行列。所以他一直在逃避具體事務,但現在實在是拖不下去了。工匠營已經籌建的差不多了,需要他來指導將來的發展方向。


    太府規劃的營地在大興城北的皇莊邊上,一塊廣達數百頃的土地。這一大片皆是皇室用地,自楊廣下令承建工匠營後這裏便被圈禁起來,由右武衛負責日常監管。


    楊廣領著一隊侍衛登上營地南邊的一處高台,放眼望去。一個巨大工地在下麵鋪陳開來,營地由籬笆圍成,營內人流如織,人們來來往往的搬運著梁木磚石在搭建營房。此間營房均是聯排樣式,已有五排營房營建完成,前後排相隔數米,道路、水井、排水溝等基礎設施應有盡有,看起來秩序井然。


    “自月前陛下下令承建工匠營後,每日均有數千上萬流民入營,皆按照陛下指示錄其名諱、籍貫、技能,按技能分類居住。此輩皆從南口進入,經過洗浴檢查後方可入營,如今營內共有流民18萬4千餘人,其中有壯年男子10萬,老弱婦孺8萬餘人,各色工匠3萬餘人。”太府丞宇文愷在一旁介紹道。


    楊廣思付道:“十萬人裏有三萬工匠嗎,”這年頭傳男不傳女,再加上有門手藝傍身,便是賣身也能賣個好價錢,能湊夠三萬工匠已經很不錯了。


    “調派太府考工室諸匠,分解歸類各項生產活動,設定各項生產標準。這三萬人每人從事一項,先讓他們熟練生產模式。待其達標後列為一級工,帶出三名一級工則可提升為二級工,帶出三名二級工則升至四級工。四級以下提升以徒弟等級和自身技術高低評定,四級以上升級以功勳多寡計算。凡能改進生產工具並切實有效者、能提升生產效率者、能發明新工具新技術者等皆視為立功,按其具體成效計算所獲功勳。工匠總分八級,待遇逐步提升,四級以上者賜宅第,七級以上者可得國家特殊人才津貼,生養死葬皆由國家負責。你為太府丞,總督此事,不得有誤,此事關乎國家社稷,你若能辦成此事,朕必不吝封賞。”說罷楊廣轉身起駕迴宮。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外行不要指揮內行,這就是楊廣對於治國的理解,當然安插棋子用來監督主管人員是必須的。但涉及到具體事物就不能過多參與,這可是千百年來的經驗教訓啊。古人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都是一個道理。要做事就要給專業人才足夠的自由度,才能徹底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壓榨他們的最大價值。在這個過程中隻需要把住他這個人就夠了,治國歸根結底還是治人。


    宇文愷可是和鄭國、李冰等人其名的人物,隻看他能九個月修成大興城便可知他對於管理也很有一套。把工匠營交給他,楊廣是放心的。


    “還是缺人啊。”楊廣感慨道,現在堪用的手下無不是年近五旬的老人,這會兒能活50已經算得上長壽了。老臣們不知道還能幹幾年,年輕一代卻無不是世家子弟。


    雖然他現在已經能理清世家背後錯綜複雜的關係,但對於他們自身的才能卻不十分了解。楊廣本身也不認為他們能夠擔負起自己的變法大業。


    科舉製度是隋朝的創舉,其重要性怎麽強調都不為過。但現在的科舉其實很不完善,首先世家抵製,然後平頭百姓裏認字的都是萬裏挑一了更不用說讀書了。其次科舉提拔的更多是小地主小家族的子弟,百姓想要通過科舉出仕,最少也得幾代人的努力奮鬥才有參加的資格,不然光是路費盤纏你都出不起,何況此時的百姓認字的都沒幾個。


    楊廣先前頒布的五科並舉就是為這個打基礎,進士和明經兩科就是為了那些世家留的,畢竟享受了精英教育,也不是所有的二代都是驕奢淫逸、欺男霸女之徒。


    這個時代的世家子弟上進心是非常強的,出身雖然重要,但你要是才能卓著,整個家族都會集中資源來培養你。甚至讓你當家主,世家之道首在傳承。如今的五姓七望,哪個不是傳承深遠。往後一直到民國都叫的上號,曆史悠久沒有斷過代的文明就容易出現千年世家。


    世家對於朝政的掌握是經久不衰的,唐朝百分之八十的名臣良將都是世家子弟。科舉製真正發力要到宋朝,那個時候的科舉才真正壓倒門閥舉薦,成為國家取士的主流。


    明法和明算兩科是留給那些積年小吏的,這些人是這個國家的真正管理者。他們對於律法和執行中的貓膩、潛規則可謂是門清。有些厲害的吏甚至能把上官架空,之所以抬舉他們,一是因為這些人終年沉淪下僚,出頭無望的他們隻能將才智放到剝削壓迫百姓上麵。給他們一條上進的路,一條大粗腿讓他們抱,可以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這些人也許沒什麽大局觀,但對於具體事務的處理和辨析絕對專業,他們是真正能做事的人,將他們提拔上來有利於楊廣掌握底層。


    而明工這一科,就是他的自留地了,就是為了培養工程師,選拔工匠營中善於管理的人才。這些人將來必然是要參政的,因為曆史遺留問題,他們不能容於士族,隻能向楊廣靠攏,這就是楊廣日後的家底了。


    工程師當政,雖然工程師也有很多問題,後世對此更是抨擊不斷,但總比現在的軍人和士族要強點兒。


    宋秦隋晉,商訟軍仕。商人逐利,沒利潤的事情不幹。這樣百姓的福利政策和基礎建設等,需要長期投資的事項估計隻有通過鬥爭才能實現。而且壟斷能使利益最大化,日後民眾都被榨幹了,也別想有啥創新發展。


    律師容易走極端,要麽就像後世歐美國家的政客一樣,執政以忽悠騙錢為主,要麽就像秦朝那樣,將法神化。以嚴格的法來管束社會。前一種過於講究程序正義很沒有效率,後一種效率很高卻缺乏感情不符合人性。


    軍人當政的話曆史上的隋朝和埃及拉美諸國都是這樣,也能幹實事,但行事太過粗暴,不行就換,換不了就打,不利於社會穩定。


    最後就是文官治國了,最大的缺點是低效,最大的優點是穩定,特別是在古代這種通訊手段匱乏的時代,效率之低駭人聽聞。官員規模越龐大,效率越低下。


    如果說遊牧民族從集結部隊到領兵南下叩關需要一個月時間的話,那農耕文明需要三個月乃至半年的時間來調兵調糧,這也是中國古代各國始終保持著數量龐大的常備軍屯邊的原因。


    迴到主題,楊廣計劃的第一次科舉便在明年五月,楊堅是八月份病死的,如今是十月份了,加開恩科的詔書早在一個月前便已明發天下,偏遠州郡的士子吏員現在也該準備好新課本了。


    不錯,就是新課本,隻有明經和進士考經義,明法是考刑律,明算考數學,明工就是技術了,隻有第三輪的殿試才考時務策論。前兩輪都考的能力,這樣直接就能把那些誇誇其談的人給踢了省的他最後看了心煩。


    除了開科取士,還有就是截胡曆史人物,楊廣對於養成還是有一定研究的,經過情報處的調查,楊廣記憶中的隋末唐初的名人也大致摸清楚了,最著名的當屬房謀杜斷了。


    房玄齡,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人,唐初政治家、宰相,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579年生,現年25歲涇陽令房彥謙之子。父祖世代為官,他本人十八歲時本州舉進士,先授羽騎尉現在是隰城(xi)尉,大約就是現在的山西柳林地界。


    杜如晦,字克明,唐朝初年名相,京兆杜陵(長安)人。585年生,現年19歲,現任滏陽尉,滏陽便是後世的河北邯鄲。


    這兩個人年紀不大官卻不小,隋朝的縣尉就是地方武力總管了,但這兩人都幹了沒多久就覺得沒意思,掛印而去迴家讀書了。


    這就能看出世家和寒門的區別了,劉備開始的時候也不過是個縣尉,劉邦才是個亭長。這兩人年方弱冠便已是縣尉,還覺得官太低沒意思。你奮鬥二十年剛到人家起跑線,這就是現實。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先是世、次為勢、最後才是士。世代做官的,勢力龐大的,最後麵才是小地主讀書人。整個隋朝的官僚體係就是這樣,現實如此楊廣也無力改變,想改變也沒有那麽多識字的人,隻能依靠這些社會精英。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從裏麵挑出青史留名的人來培養。


    除了房玄齡和杜如晦,其他的諸如李靖、高士廉、尉遲恭、蕭禹等人,楊廣也都下旨征辟了,這些人除了房杜都是三四十的年紀,正是當打之年,楊廣準備用他們來構建勢力,擴張羽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隋煬帝,不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夜登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夜登基並收藏朕,隋煬帝,不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