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了當前最要命的軍權問題,楊廣開始考慮自己的人設了,或者說形象。這是非常重要的。有句話不是說皇帝的權力隻在十步以外,千裏之內嗎。
雖然不太準確但卻說明了一個事實,真正了解你的隻有身邊的人。別人隻有通過對你形象的的認知來認識你。形象的好壞就要通過宣傳來達成了。
一個好形象帶來的效果不言而喻。最典型的就屬於秦始皇和漢文帝了。
秦始皇的形象不需多說,就兩個字,殘暴。秦法就很嚴苛,他更是粗暴。動不動就斬、連坐,給人感覺就是個暴君。天下隻要一有問題,那首先就要往他身上靠,好像都是他不體恤百姓的緣故。秦始皇自然是有問題,畢竟天下剛剛一統,人本來就念舊,完了你還直接上秦法。豈不聞亂世用重典,這太平盛世自然是要輕徭薄賦給民喘息的啦。所以秦朝老百姓一有什麽問題都直接歸結到皇帝頭上,好像皇帝一死就萬事大吉了一樣。
這是萬萬要不得的,因為皇帝,天然是和即得利益者作對的。本來就很累了,完了還給自己加擔子,讓全天下人都不念自己的好。有這種皇帝天下人誰不反對你,所以秦朝二世而亡。隋朝也是這樣,兩代皇帝把能得罪的人全得罪了。統治階級看不上你,完了還成了民不聊生的罪魁禍首,這種情況如何能有活路。
形象好的呢,就比如漢文帝了。死了幾十年了天下百姓都念他的好。武帝末期搞得國家都快崩潰了,一個罪己詔就把民心拉了迴來。為什麽,不就是人漢家得民心嗎,漢高祖或許得關中民心,因為他對關中人實在是好。但後麵得惠帝就實在沒什麽可吹噓的了。至於到了文帝,演技直接max。輕徭薄賦那一套就不說了,直接就是三十稅一。
這是什麽概念,自漢朝以後,再沒有哪個朝代敢以這種比例收稅了。便是滿遺鼓吹得我大青果聖主康熙。盛世滋丁,永不加賦。聽起來是好聽,其實質那是遠遠比不上漢文帝的。
要知道唐中期宰相楊炎提出得兩稅法就已經把人頭稅直接劃到田畝裏了,你要沒地就不用交稅。康熙不過拾人牙慧罷了,更不用說這個政策名不副實,本質上是加重了百姓負擔。
曆朝曆代得皇帝形象無非三種,討好百姓的、討好統治階級的、誰都不討好自己玩的。前兩種都有利於王朝延續,第三種妥妥得亡國滅種的貨色。
討好百姓的,自己過的會比較苦。畢竟百姓基數大,可能人還沒感覺到什麽溫暖呢,你已經入不敷出了。漢文帝一輩子沒修個宮殿老婆也總是穿著舊衣服就是明證。
討好統治階級的呢,奢華那是不用說的。畢竟你是帶著大家一切剝削泥腿子的,為了討好你他們也會舍得出血,就像宋朝的皇帝。宋朝常備軍近兩百萬,還有那麽多的官。皇帝最喜歡幹的就是分權,要分權得有官兒啊,不然分給誰,所以宋朝的科舉也很發達。別的朝代一次科舉不過錄取幾十人,宋朝一次就錄取幾百人,再說你什麽時候聽過宋朝皇帝缺錢的,缺錢的都是所謂藏富於民的明朝皇帝。
以上兩種都是能青史留名的,而且絕對都是好名。後者更是既能享福又能留名,也許後世人會非議兩句,不過眼下都不一定能過得去,談什麽以後呢。
楊廣就想學宋朝,一個是因為現在情況和宋朝開國時很像,可以吸取很多優秀經驗。第二個就是錢的問題了,他可是來享福的,現在福沒享到先付出了一大堆腦細胞,他就感覺很虧了,完了在窮一輩子那是何道理。
咱可是皇帝,前世作為屁民,窮那是沒辦法的事兒。投胎技術不好,奮鬥能力也很差隻能甘於貧困了。現在作為皇帝,還窮就實在說不過去了。所以說漢文帝是萬萬學不得的,一輩子都不可能學他。
那什麽樣的形象才有利於穩固自身的權益呢。官僚可以用利益誘惑,老百姓隻能靠唬弄了。給好處送溫暖那是想也別想,要知道就是我兔經濟體量天下第一,給底層老百姓發福利不也隻能十幾、幾十的發嗎。沒辦法,基數實在太大。
現在天下四千六百萬人,一人發一文那就是四萬兩雪花銀啊,更何況現在一文錢買個包子都難,所以說像文帝那樣和藹可親的慈父形象是想都甭想。楊廣不加稅就算好的了,真要三十稅一,國家財政能不能承受先不說,統治階級肯定先跳反了。
那還有什麽形象可以參考呢,“中興之主”也挺好的,但那是有特定曆史條件的,現在還達不到,更何況他爹已經弄了個開皇之治了,以便宜老子刮地皮本事來說,要想超過他實在太難。
從曆史上來看,曆朝曆代第二代領導人是很重要的,這是緩和社會矛盾的關鍵時期。要麽改革,王朝得以延續、要麽被打倒換個皇帝,或者農民起義國家滅亡,再沒有第三種了。
所以形象不但要和變法新政掛鉤,還得足夠強硬鐵血,不變法無法解決愈演愈烈的內部矛盾。不強硬鐵血不足以壓服反對派。像斯大林同誌的各民族的嚴父、後世的鐵血變法者,這都是可以的。
再結合一下當前社會現實。嗯,就“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吧,英明說明不好唬弄、明察秋毫、公正嚴明,神武那自然是誇張的了。但就得這樣,不這樣吹,你拿什麽對抗那些世家門閥,邪教妖人。人家貼近百姓,給人的印象深刻,你不從字麵上壓過他們,百姓憑什麽相信你能給他們主持公道。
說起來很蠢,但現在人就信這個,洪秀全不還是什麽天父天兄的嗎,封建迷信這種東西,後世鄉村都屢禁不止,更不要說現在了。
至於怎麽宣傳自己英明神武的形象,這就需要一票忠誠的狗腿子了,或者說屬於自己的利益團、基本盤。
這種全國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屬於目不識丁的時代,一個展現皇帝的故事是很有必要的。
故事誇張不要緊,但一定要圍繞皇帝公正嚴明和神武不凡來展開。不需要太真實,但一定要有口水性並充滿正能量。要能讓百姓聽一兩遍就能記個大概,隻要滿足這點,那就夠了。
在這個通訊完全靠吼,娛樂基本沒有的年代。一個好的故事,那傳播效果如同爆炸一般。至於傳到最後皇帝到底是神武還是妖魔,是身高八丈腰圍丈八還是三頭六臂其實都不重要,隻要不是人就行了。
對於編故事這種事,楊廣其實是很有發言權的。飽受後世信息轟炸的他有無數的好點子,隨便來兩個就能讓這群土包子五體投地了。
雖然不太準確但卻說明了一個事實,真正了解你的隻有身邊的人。別人隻有通過對你形象的的認知來認識你。形象的好壞就要通過宣傳來達成了。
一個好形象帶來的效果不言而喻。最典型的就屬於秦始皇和漢文帝了。
秦始皇的形象不需多說,就兩個字,殘暴。秦法就很嚴苛,他更是粗暴。動不動就斬、連坐,給人感覺就是個暴君。天下隻要一有問題,那首先就要往他身上靠,好像都是他不體恤百姓的緣故。秦始皇自然是有問題,畢竟天下剛剛一統,人本來就念舊,完了你還直接上秦法。豈不聞亂世用重典,這太平盛世自然是要輕徭薄賦給民喘息的啦。所以秦朝老百姓一有什麽問題都直接歸結到皇帝頭上,好像皇帝一死就萬事大吉了一樣。
這是萬萬要不得的,因為皇帝,天然是和即得利益者作對的。本來就很累了,完了還給自己加擔子,讓全天下人都不念自己的好。有這種皇帝天下人誰不反對你,所以秦朝二世而亡。隋朝也是這樣,兩代皇帝把能得罪的人全得罪了。統治階級看不上你,完了還成了民不聊生的罪魁禍首,這種情況如何能有活路。
形象好的呢,就比如漢文帝了。死了幾十年了天下百姓都念他的好。武帝末期搞得國家都快崩潰了,一個罪己詔就把民心拉了迴來。為什麽,不就是人漢家得民心嗎,漢高祖或許得關中民心,因為他對關中人實在是好。但後麵得惠帝就實在沒什麽可吹噓的了。至於到了文帝,演技直接max。輕徭薄賦那一套就不說了,直接就是三十稅一。
這是什麽概念,自漢朝以後,再沒有哪個朝代敢以這種比例收稅了。便是滿遺鼓吹得我大青果聖主康熙。盛世滋丁,永不加賦。聽起來是好聽,其實質那是遠遠比不上漢文帝的。
要知道唐中期宰相楊炎提出得兩稅法就已經把人頭稅直接劃到田畝裏了,你要沒地就不用交稅。康熙不過拾人牙慧罷了,更不用說這個政策名不副實,本質上是加重了百姓負擔。
曆朝曆代得皇帝形象無非三種,討好百姓的、討好統治階級的、誰都不討好自己玩的。前兩種都有利於王朝延續,第三種妥妥得亡國滅種的貨色。
討好百姓的,自己過的會比較苦。畢竟百姓基數大,可能人還沒感覺到什麽溫暖呢,你已經入不敷出了。漢文帝一輩子沒修個宮殿老婆也總是穿著舊衣服就是明證。
討好統治階級的呢,奢華那是不用說的。畢竟你是帶著大家一切剝削泥腿子的,為了討好你他們也會舍得出血,就像宋朝的皇帝。宋朝常備軍近兩百萬,還有那麽多的官。皇帝最喜歡幹的就是分權,要分權得有官兒啊,不然分給誰,所以宋朝的科舉也很發達。別的朝代一次科舉不過錄取幾十人,宋朝一次就錄取幾百人,再說你什麽時候聽過宋朝皇帝缺錢的,缺錢的都是所謂藏富於民的明朝皇帝。
以上兩種都是能青史留名的,而且絕對都是好名。後者更是既能享福又能留名,也許後世人會非議兩句,不過眼下都不一定能過得去,談什麽以後呢。
楊廣就想學宋朝,一個是因為現在情況和宋朝開國時很像,可以吸取很多優秀經驗。第二個就是錢的問題了,他可是來享福的,現在福沒享到先付出了一大堆腦細胞,他就感覺很虧了,完了在窮一輩子那是何道理。
咱可是皇帝,前世作為屁民,窮那是沒辦法的事兒。投胎技術不好,奮鬥能力也很差隻能甘於貧困了。現在作為皇帝,還窮就實在說不過去了。所以說漢文帝是萬萬學不得的,一輩子都不可能學他。
那什麽樣的形象才有利於穩固自身的權益呢。官僚可以用利益誘惑,老百姓隻能靠唬弄了。給好處送溫暖那是想也別想,要知道就是我兔經濟體量天下第一,給底層老百姓發福利不也隻能十幾、幾十的發嗎。沒辦法,基數實在太大。
現在天下四千六百萬人,一人發一文那就是四萬兩雪花銀啊,更何況現在一文錢買個包子都難,所以說像文帝那樣和藹可親的慈父形象是想都甭想。楊廣不加稅就算好的了,真要三十稅一,國家財政能不能承受先不說,統治階級肯定先跳反了。
那還有什麽形象可以參考呢,“中興之主”也挺好的,但那是有特定曆史條件的,現在還達不到,更何況他爹已經弄了個開皇之治了,以便宜老子刮地皮本事來說,要想超過他實在太難。
從曆史上來看,曆朝曆代第二代領導人是很重要的,這是緩和社會矛盾的關鍵時期。要麽改革,王朝得以延續、要麽被打倒換個皇帝,或者農民起義國家滅亡,再沒有第三種了。
所以形象不但要和變法新政掛鉤,還得足夠強硬鐵血,不變法無法解決愈演愈烈的內部矛盾。不強硬鐵血不足以壓服反對派。像斯大林同誌的各民族的嚴父、後世的鐵血變法者,這都是可以的。
再結合一下當前社會現實。嗯,就“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吧,英明說明不好唬弄、明察秋毫、公正嚴明,神武那自然是誇張的了。但就得這樣,不這樣吹,你拿什麽對抗那些世家門閥,邪教妖人。人家貼近百姓,給人的印象深刻,你不從字麵上壓過他們,百姓憑什麽相信你能給他們主持公道。
說起來很蠢,但現在人就信這個,洪秀全不還是什麽天父天兄的嗎,封建迷信這種東西,後世鄉村都屢禁不止,更不要說現在了。
至於怎麽宣傳自己英明神武的形象,這就需要一票忠誠的狗腿子了,或者說屬於自己的利益團、基本盤。
這種全國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屬於目不識丁的時代,一個展現皇帝的故事是很有必要的。
故事誇張不要緊,但一定要圍繞皇帝公正嚴明和神武不凡來展開。不需要太真實,但一定要有口水性並充滿正能量。要能讓百姓聽一兩遍就能記個大概,隻要滿足這點,那就夠了。
在這個通訊完全靠吼,娛樂基本沒有的年代。一個好的故事,那傳播效果如同爆炸一般。至於傳到最後皇帝到底是神武還是妖魔,是身高八丈腰圍丈八還是三頭六臂其實都不重要,隻要不是人就行了。
對於編故事這種事,楊廣其實是很有發言權的。飽受後世信息轟炸的他有無數的好點子,隨便來兩個就能讓這群土包子五體投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