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黑神話悟第2章 風起黃昏,圓滿結束
汗流浹背!影視世界看我刷視頻 作者:豬小森大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上一章迴,金池的袈裟,像極了那些為了釋經權扣帽子的人,而這一張的聾,不僅是沙國王,黃風怪、靈吉菩薩,以及屏幕前這個執棍闖關,因為無頭唱曲的幾首三弦便不論善惡揮棒的天命馬嘍,更是像極了隻聽了那些那部分斷章取義的話,就跟著衝鋒的傻孩子。
殊不知有時候,成見一旦形成,旁人與他說再多也都是無用,於是這一關修的‘耳聽怒’,比起故事本身的寓意,其實更在於打破了第四麵牆的屏幕前的你我。
而這裏,又不得不聊一下,這一章迴裏,影神圖中鼠禁衛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黃風大聖閉關後了,某一日庫房裏丟了一紫金銅爐,原也不是什麽大事,但流言蜚語越傳越深,大家就說是那庫房總管監守自盜,這事情傳到了鼠禁衛的耳朵裏,他們就想著去找總管分一杯羹,不想鼠總管為了自證吊死在了牢裏,眾妖聽說後便又流傳鼠禁衛屈打成招的閑言碎語,這次就讓鼠禁衛們隻得仔細調查,自證清白,終於在總管徒弟的窩裏找到了那個紫金銅爐。
眾妖聞風訊,又開始罵這個小鼠妖說他貪財害命,連累自己師父,小鼠妖卻說原來紫金銅爐是狸侍長偷去孝敬虎先鋒,他得知總管被冤枉才冒險偷迴來的。
鼠禁衛詳查後,果真如其所言,一時稱讚聲又蓋過了謾罵聲,可沒過兩天,不知誰又說起,那個真正偷盜紫金銅爐的狸侍長有個老母,被虎先鋒給關在地牢裏,狸侍長是為了救老母才做了錯事,眾妖又議論不絕...
有一說一,影神圖是真的很絕,哪怕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影神圖裏評價也不一樣,非常的值得細品。
《莊子·漁夫》中曾講:人有惡跡而去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
其大意是在說,一個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討厭自己的腳印,想擺脫他們便快步跑起來,可是腳步越頻繁,腳印就越多,跑的越快,影子追得越緊,他認為自己還跑得太慢,就拚命的不停跑下去,最後精疲力竭累死了。這個人不知道在陰影的地方停下來就不會有影子,靜止不動就不會有腳印。
大多數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那些讓人恐懼的影子,讓人心生厭惡的腳印,卻忘記了有時候換個思路停下來,便不再有腳印和影子,正是因為我們執著於恐懼,深陷於自我的欲望,於是往往最後便如同書生,一念之間,便是嗔怒。
《金剛經》第十四品說,要在佛法中有所開悟,就不該執著於佛經的表象,也不該盲信的傳授佛法的禪師,隻有專注於理解佛法本身,才能真正參悟佛法真諦,對於佛法產生真正的信心,這與《道德經》多次提到的,跳出事物的局限去看全貌看本質都是一個意思。
故事中的貂鼠,顯然因為盲信國王,不明前因後果直接插手才有了後來的慘案,而發生了一係列的慘案後,又直接放棄了佛法的種種,這些都是停留在了表象,但故事中最核心的矛盾,也確實不是這個由‘耳聽怒’帶來的嗔,而是靈吉在《聾》那個故事最後講述的‘次第’,這也是貫穿了整個黑神話悟空的矛盾點。
試問,佛因為布施了擂鼓之法,便能享受國民的供奉,那黃風除掉巨蟲又何嚐不是一種功德無量,又如何不能擔得起這萬家香火呢?
試問,人首鳥身的靈吉,空有一副慈眉善目的樣貌,但犯了嗔戒,害了滿城百姓依舊是佛,那老鼠模樣的黃風做了善事,除了禍患,又為何不可成為庇護一方的佛?
隻能說這個故事裏,哪還有什麽信仰,分明就是一個次第森嚴,不可擾亂的典故,分明就是次第下的‘私心’和‘欲望’。
沙國王無論是信佛還是敬鼠,都不許王權旁落,要讓自己的威嚴立於信仰之上,
靈吉菩薩因為斯哈哩國不再信佛,便對與神力無法分庭抗禮的弱小人類施以懲罰,
而黃毛貂鼠一開始助斯哈哩國,或許是分不清善惡,卻也是在信仰坍塌後犯下了弑阿羅漢的,這對佛家弟子來說是滔天罪孽。
所以這場帶了私欲的全員惡人的故事才能環環相扣,蕩氣迴腸,而次第之下,自始至終,苦的還是那些斯哈哩國的民眾。
在民眾之上一有國王,二有國師,三有神佛,四有信仰,
次第,可以欺下,不能犯上。
掌權者們因為欲望結下的惡果,卻需要這群無權無辜的平凡民眾來償還,又何其悲哀啊!
所以,屏幕前的天命馬嘍啊,這一次,你又超度他們了嗎?
這裏我要送給小夥伴一句話,沒有一種該死的,叫因為出身該死。
黑神話第二章迴,風起黃沙,到此結束。】
評論區留言:
【在影神圖裏在鼠司空的故事中,改名斯哈哩國的同一年頒布的敬鼠令,而且執行相當嚴格,滿朝文武都沒有反對,翰林院僅僅要求國王指定定居點,甚至不敢讓老鼠住到城外,而是住在城西南,然後就全沒了,不過重點是,改名元年頒布敬鼠令。
然後在蝜蝂的影神圖裏,流沙國是在丞相提議下先是拆毀廟宇,驅趕修行(注意不是和尚,而是修行的人),改名斯哈哩國,然後很快,蝜蝂就出現,國王先自己組織軍隊去打,失敗了,後來想出了噴火之法,能嚇退蝜蝂,再然後才是黃毛鼠精出現斬殺蝜蝂。
接著,在沙大郎的故事裏又有點不一樣,雖然沒說國名是什麽時候改的,但是先來的是蝜蝂之災,然後是國師平定災難,接著才是敬重國師,再在國師的提議下頒布的敬鼠令。
這裏就有了一個問題,就是改名,敬鼠令,蝜蝂是那個先?
如果三個都沒問題,那就是這三件事相隔時間實際極短,短到一年內就全部發生了,那這件事就有趣了,他們太巧了。
佛祖給的鼓,偏偏斯哈哩國剛不敬佛,遠在三千裏外小須彌山的靈吉就知道了,還派出了自己坐騎懲戒,偏偏還沒來多久,黃風大王路過知道這件事了,偏偏靈吉菩薩還要專門要找黃風大王,你們說巧不巧?】
“不是剛不敬佛,是已經把佛廟拆了把僧人趕了然後才出現大蟲子,至於為什麽靈山這邊反應這麽快,一個是流沙國在極西太陽入海之地,一個是他們有神通,再一個是他們既然想要別人的香火,那香火斷了他們自然感應的到,所以他們當然可以這麽快做出反應。”
“個個都說靈吉變人為鼠,個個都不拿證據,也不說前因後果,這和耳聽怒有何區別?”
“有不少人覺得把黃金國人變鼠的災害歸到靈吉菩薩頭上缺少證據,個人提一個點,不知道有沒有道理,無頭僧的唱詞裏有這麽一句‘一朝鼠患憑空起’,這‘憑空’兩個字就很有意思了,無頭僧整段唱詞都是在控訴‘黃毛孽畜’,把他說成是萬惡之源,可是到了鼠患這裏,卻說是‘憑空’,也就是這事不賴黃風怪,即便這事不是黃風怪搞的,肯定也有‘因’,人是不會憑空變鼠的,所以無頭僧也就是靈吉菩薩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他當然不能說是自己搞的,但又不能顛倒黑白說是黃風怪的責任,隻能不清不楚的說是‘憑空起’,大概能算一個旁證。”
“其實看影神圖靈吉菩薩的定場詩挺有意思的,‘因空見色色生災,因慈生欲欲如海,前事快意後事悔,洗心絕念等風來’,以前的靈吉怎麽樣不好說,但是無頭僧到關底接上頭的靈吉菩薩至少是有悔意的。”
【在別處看到的一段話:
黃風大聖:“滿城百姓,感激不盡。”
天命馬嘍:“這寶物當真給我?”
黃風大聖:“哈哈哈,我修煉的乃是那三昧神風,這寶物在我這裏無用,不如小友拿去傍身”
天命馬嘍:“你就不怕日後有人拿著這寶物過來降你?”
黃風大聖:“若是他人過來,定是小友遭人暗算奪寶,我定不饒他。若是小友親自過來,可能那時我已遠離這浩然正道,望小友盡力為之。”】
“哭死了真的。”
“我不管,黃風大聖是個好鼠鼠。”
“我覺得是因為遊戲裏玩家和黃風怪並肩作戰那一段劇情太出色了,所以很多玩家都會對黃風有很強的濾鏡,喜歡把黃風標榜成是純善,然後自然而然的地把靈吉對立成是純惡。”
“我不覺得黃風怪是純善的,遊戲文本裏說黃風怪讓國王頒布敬鼠令以後,四周的鼠妖紛紛都湧了進來與人混住多有摩擦,又因為敬鼠令的存在,百姓全都敢怒不敢言,因為對敬鼠令有意見就會被殺死,然後大臣們就繃不住了,紛紛向國王勸諫請求將鼠妖和人分開安排在不同的地方居住,他們都不敢提把鼠妖趕出城外,然後這些大臣全部被處死。”
“我也看了這個,然後就是三王子看見這一幕繃不住,一氣之下出走去學習降妖之法,這也是為什麽遊戲裏說三王子最恨老鼠,原本是三王子和大王子都在反對黃風怪,結果三王子出走後,大王子漸漸獨木難支,最終在一次公開反對黃風之後被關了起來,雖然文本上說是沙國王下的命令,但是一個原本敬佛都不允許,生怕自己權力被分走的國王,居然會不遺餘力地推廣敬鼠,還不惜把自己兒子都關起來了,明明留著自己兒子對維護自己的權力更有幫助,這種事情無論怎樣都顯得特別詭異。”
“如果說鼠妖和當地百姓多有摩擦、眾大臣被集體屠殺、三王子出走、大王子被關都不是黃風怪的本意,但是這些事情全都是因他而起,而且黃風怪明明有辦法輕而易舉地阻止,可他就這麽靜靜地看著這些事情發生,這樣是善舉嗎?”
“而且黃風在砍了靈吉的頭以後就跑迴來開啟了黃風大陣,直接變成了當地的天災,黃風刮起會使人生病、受傷、甚至把人刮死、把屍體刮成妖怪,而且黃風怪麾下的妖怪開始肆無忌憚的吃人,遊戲文本裏麵有一段大概是這樣說的:當地士兵拿著盾牌抵抗鼠妖,結果鼠妖嘿嘿一笑說‘以前有菩薩在我還給你幾分麵子,現在菩薩不在了,你一個凡人真以為能阻止得了自己?’反而是被砍了頭的靈吉,在被當地人當成鬼的情況下在村子裏遊蕩、為村子裏的人療傷,所以看到那麽多人都把黃風怪說成純善,把靈吉打成純惡,我覺得這樣有點不妥。”
殊不知有時候,成見一旦形成,旁人與他說再多也都是無用,於是這一關修的‘耳聽怒’,比起故事本身的寓意,其實更在於打破了第四麵牆的屏幕前的你我。
而這裏,又不得不聊一下,這一章迴裏,影神圖中鼠禁衛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黃風大聖閉關後了,某一日庫房裏丟了一紫金銅爐,原也不是什麽大事,但流言蜚語越傳越深,大家就說是那庫房總管監守自盜,這事情傳到了鼠禁衛的耳朵裏,他們就想著去找總管分一杯羹,不想鼠總管為了自證吊死在了牢裏,眾妖聽說後便又流傳鼠禁衛屈打成招的閑言碎語,這次就讓鼠禁衛們隻得仔細調查,自證清白,終於在總管徒弟的窩裏找到了那個紫金銅爐。
眾妖聞風訊,又開始罵這個小鼠妖說他貪財害命,連累自己師父,小鼠妖卻說原來紫金銅爐是狸侍長偷去孝敬虎先鋒,他得知總管被冤枉才冒險偷迴來的。
鼠禁衛詳查後,果真如其所言,一時稱讚聲又蓋過了謾罵聲,可沒過兩天,不知誰又說起,那個真正偷盜紫金銅爐的狸侍長有個老母,被虎先鋒給關在地牢裏,狸侍長是為了救老母才做了錯事,眾妖又議論不絕...
有一說一,影神圖是真的很絕,哪怕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影神圖裏評價也不一樣,非常的值得細品。
《莊子·漁夫》中曾講:人有惡跡而去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
其大意是在說,一個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討厭自己的腳印,想擺脫他們便快步跑起來,可是腳步越頻繁,腳印就越多,跑的越快,影子追得越緊,他認為自己還跑得太慢,就拚命的不停跑下去,最後精疲力竭累死了。這個人不知道在陰影的地方停下來就不會有影子,靜止不動就不會有腳印。
大多數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那些讓人恐懼的影子,讓人心生厭惡的腳印,卻忘記了有時候換個思路停下來,便不再有腳印和影子,正是因為我們執著於恐懼,深陷於自我的欲望,於是往往最後便如同書生,一念之間,便是嗔怒。
《金剛經》第十四品說,要在佛法中有所開悟,就不該執著於佛經的表象,也不該盲信的傳授佛法的禪師,隻有專注於理解佛法本身,才能真正參悟佛法真諦,對於佛法產生真正的信心,這與《道德經》多次提到的,跳出事物的局限去看全貌看本質都是一個意思。
故事中的貂鼠,顯然因為盲信國王,不明前因後果直接插手才有了後來的慘案,而發生了一係列的慘案後,又直接放棄了佛法的種種,這些都是停留在了表象,但故事中最核心的矛盾,也確實不是這個由‘耳聽怒’帶來的嗔,而是靈吉在《聾》那個故事最後講述的‘次第’,這也是貫穿了整個黑神話悟空的矛盾點。
試問,佛因為布施了擂鼓之法,便能享受國民的供奉,那黃風除掉巨蟲又何嚐不是一種功德無量,又如何不能擔得起這萬家香火呢?
試問,人首鳥身的靈吉,空有一副慈眉善目的樣貌,但犯了嗔戒,害了滿城百姓依舊是佛,那老鼠模樣的黃風做了善事,除了禍患,又為何不可成為庇護一方的佛?
隻能說這個故事裏,哪還有什麽信仰,分明就是一個次第森嚴,不可擾亂的典故,分明就是次第下的‘私心’和‘欲望’。
沙國王無論是信佛還是敬鼠,都不許王權旁落,要讓自己的威嚴立於信仰之上,
靈吉菩薩因為斯哈哩國不再信佛,便對與神力無法分庭抗禮的弱小人類施以懲罰,
而黃毛貂鼠一開始助斯哈哩國,或許是分不清善惡,卻也是在信仰坍塌後犯下了弑阿羅漢的,這對佛家弟子來說是滔天罪孽。
所以這場帶了私欲的全員惡人的故事才能環環相扣,蕩氣迴腸,而次第之下,自始至終,苦的還是那些斯哈哩國的民眾。
在民眾之上一有國王,二有國師,三有神佛,四有信仰,
次第,可以欺下,不能犯上。
掌權者們因為欲望結下的惡果,卻需要這群無權無辜的平凡民眾來償還,又何其悲哀啊!
所以,屏幕前的天命馬嘍啊,這一次,你又超度他們了嗎?
這裏我要送給小夥伴一句話,沒有一種該死的,叫因為出身該死。
黑神話第二章迴,風起黃沙,到此結束。】
評論區留言:
【在影神圖裏在鼠司空的故事中,改名斯哈哩國的同一年頒布的敬鼠令,而且執行相當嚴格,滿朝文武都沒有反對,翰林院僅僅要求國王指定定居點,甚至不敢讓老鼠住到城外,而是住在城西南,然後就全沒了,不過重點是,改名元年頒布敬鼠令。
然後在蝜蝂的影神圖裏,流沙國是在丞相提議下先是拆毀廟宇,驅趕修行(注意不是和尚,而是修行的人),改名斯哈哩國,然後很快,蝜蝂就出現,國王先自己組織軍隊去打,失敗了,後來想出了噴火之法,能嚇退蝜蝂,再然後才是黃毛鼠精出現斬殺蝜蝂。
接著,在沙大郎的故事裏又有點不一樣,雖然沒說國名是什麽時候改的,但是先來的是蝜蝂之災,然後是國師平定災難,接著才是敬重國師,再在國師的提議下頒布的敬鼠令。
這裏就有了一個問題,就是改名,敬鼠令,蝜蝂是那個先?
如果三個都沒問題,那就是這三件事相隔時間實際極短,短到一年內就全部發生了,那這件事就有趣了,他們太巧了。
佛祖給的鼓,偏偏斯哈哩國剛不敬佛,遠在三千裏外小須彌山的靈吉就知道了,還派出了自己坐騎懲戒,偏偏還沒來多久,黃風大王路過知道這件事了,偏偏靈吉菩薩還要專門要找黃風大王,你們說巧不巧?】
“不是剛不敬佛,是已經把佛廟拆了把僧人趕了然後才出現大蟲子,至於為什麽靈山這邊反應這麽快,一個是流沙國在極西太陽入海之地,一個是他們有神通,再一個是他們既然想要別人的香火,那香火斷了他們自然感應的到,所以他們當然可以這麽快做出反應。”
“個個都說靈吉變人為鼠,個個都不拿證據,也不說前因後果,這和耳聽怒有何區別?”
“有不少人覺得把黃金國人變鼠的災害歸到靈吉菩薩頭上缺少證據,個人提一個點,不知道有沒有道理,無頭僧的唱詞裏有這麽一句‘一朝鼠患憑空起’,這‘憑空’兩個字就很有意思了,無頭僧整段唱詞都是在控訴‘黃毛孽畜’,把他說成是萬惡之源,可是到了鼠患這裏,卻說是‘憑空’,也就是這事不賴黃風怪,即便這事不是黃風怪搞的,肯定也有‘因’,人是不會憑空變鼠的,所以無頭僧也就是靈吉菩薩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他當然不能說是自己搞的,但又不能顛倒黑白說是黃風怪的責任,隻能不清不楚的說是‘憑空起’,大概能算一個旁證。”
“其實看影神圖靈吉菩薩的定場詩挺有意思的,‘因空見色色生災,因慈生欲欲如海,前事快意後事悔,洗心絕念等風來’,以前的靈吉怎麽樣不好說,但是無頭僧到關底接上頭的靈吉菩薩至少是有悔意的。”
【在別處看到的一段話:
黃風大聖:“滿城百姓,感激不盡。”
天命馬嘍:“這寶物當真給我?”
黃風大聖:“哈哈哈,我修煉的乃是那三昧神風,這寶物在我這裏無用,不如小友拿去傍身”
天命馬嘍:“你就不怕日後有人拿著這寶物過來降你?”
黃風大聖:“若是他人過來,定是小友遭人暗算奪寶,我定不饒他。若是小友親自過來,可能那時我已遠離這浩然正道,望小友盡力為之。”】
“哭死了真的。”
“我不管,黃風大聖是個好鼠鼠。”
“我覺得是因為遊戲裏玩家和黃風怪並肩作戰那一段劇情太出色了,所以很多玩家都會對黃風有很強的濾鏡,喜歡把黃風標榜成是純善,然後自然而然的地把靈吉對立成是純惡。”
“我不覺得黃風怪是純善的,遊戲文本裏說黃風怪讓國王頒布敬鼠令以後,四周的鼠妖紛紛都湧了進來與人混住多有摩擦,又因為敬鼠令的存在,百姓全都敢怒不敢言,因為對敬鼠令有意見就會被殺死,然後大臣們就繃不住了,紛紛向國王勸諫請求將鼠妖和人分開安排在不同的地方居住,他們都不敢提把鼠妖趕出城外,然後這些大臣全部被處死。”
“我也看了這個,然後就是三王子看見這一幕繃不住,一氣之下出走去學習降妖之法,這也是為什麽遊戲裏說三王子最恨老鼠,原本是三王子和大王子都在反對黃風怪,結果三王子出走後,大王子漸漸獨木難支,最終在一次公開反對黃風之後被關了起來,雖然文本上說是沙國王下的命令,但是一個原本敬佛都不允許,生怕自己權力被分走的國王,居然會不遺餘力地推廣敬鼠,還不惜把自己兒子都關起來了,明明留著自己兒子對維護自己的權力更有幫助,這種事情無論怎樣都顯得特別詭異。”
“如果說鼠妖和當地百姓多有摩擦、眾大臣被集體屠殺、三王子出走、大王子被關都不是黃風怪的本意,但是這些事情全都是因他而起,而且黃風怪明明有辦法輕而易舉地阻止,可他就這麽靜靜地看著這些事情發生,這樣是善舉嗎?”
“而且黃風在砍了靈吉的頭以後就跑迴來開啟了黃風大陣,直接變成了當地的天災,黃風刮起會使人生病、受傷、甚至把人刮死、把屍體刮成妖怪,而且黃風怪麾下的妖怪開始肆無忌憚的吃人,遊戲文本裏麵有一段大概是這樣說的:當地士兵拿著盾牌抵抗鼠妖,結果鼠妖嘿嘿一笑說‘以前有菩薩在我還給你幾分麵子,現在菩薩不在了,你一個凡人真以為能阻止得了自己?’反而是被砍了頭的靈吉,在被當地人當成鬼的情況下在村子裏遊蕩、為村子裏的人療傷,所以看到那麽多人都把黃風怪說成純善,把靈吉打成純惡,我覺得這樣有點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