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晚,曹幹曲上至李順、李鐵,下到新領到兵器的戰士,都沒睡好覺。
因為高興得了。
這迴分發兵器的這件事,出乎了李順等的意料,劉昱居然辦得很地道。
半件也沒有給曹幹曲少給,隻是在曹幹把本曲欠缺的兵器數目報給蘇建後,劉昱令人去核查了一下,但核查,也不是僅針對曹幹曲,別的曲他也都派人去核查了。此亦理當之事。
就連陶豆,也分到了一支長矛,或者說,分到了一支“鈹”。
從費縣領到的一幹五百柄長矛,其實並非全是“矛”,共是三種矛類的長兵器。
一種是矛,一種是鈹,一種是戟。
矛較長,戟較短,鈹的程度在矛、戟之間。
《考工記》雲:“凡兵無過三其身,過三其身,弗能用也,而無已,又以害人。”兵器不能超過人身的三倍,超過三倍就沒法用了,不能殺敵,反而害己。陶豆瘦小,個子低,不足七尺,依後世的計長單位,還不到一米六,“矛”,他用不成,因而給他分的是一支“鈹”。
——費縣儲存的長兵器共有好幾種,不算和鈹同類,區別隻在於多了個“鐔”,也就是铩頭和铩身間,如劍柄和劍身間一樣有“護手”的铩,正兒八經的“矛”是最少的一類,高峰時期也才五萬多柄,“鈹”是最多的,四十五萬多柄,是以這迴劉昱從費縣領到的“長矛”,或言之矛類的長兵器裏頭,“鈹”也是最多的,一幹柄長兵器,鈹占了三分之二,一幹柄之多。
鈹和矛的區別在於,一個是鈹比矛短,一個是鈹頭和矛頭的形製不同,一個是鈹頭和矛頭的安裝方式不同。鈹頭大都類如劍,兩麵開刃;矛頭就是後世影視作品中所見的那種矛頭,最經典的形製是柳葉形,矛頭的兩刃間的部分突起有棱,稱為“脊”,有的在脊旁開有放血槽,刺入敵人體內後,能起到放血的作用。《說文解字》說鈹,“大針也,一曰劍如刀裝者”,鈹頭的安裝方式是插入鈹柄,外以繩索纏繞固定;矛頭是將矛柄納入矛頭下端的口中。
這支分給陶豆的鈹,長約一丈五六,依後世的計長單位,三米多不到四米長。
鈹柄木質,打磨得很光滑,外髹(xiu)黑漆;鈹頭扁莖,長約尺半,三十來厘米長,鐵質,甚是鋒銳;鈹頭的尾端深深地插入在鈹柄端部的裂隙中,以釘固定,外邊裹了一層薄銅皮,銅皮外沒用細繩纏繞,用的是皮帶纏繞加固。在鈹的底端有鐓,即在鈹的底端裹了個金屬套,鈹鐓有下端束腰形,有直筒形,底部有平底的,有尖底的,這個鈹鐓是下端束腰形,平底。
將這支鈹豎直放起,陶豆挺直了腰杆,仰起頭來,和它比了比。
不到七尺的身高,比之這一丈五六長的鈹,他得把腦袋往後仰很多,才能夠看到鈹頭。
鈹柄拿在手中的手感真是太好了,不粗不細,剛好能握住,微微發涼,在這盛夏的悶熱夜晚,觸之頗爽,兩手握住,他試著往前刺了下,又試著往左右兩邊格擋了下,重量也適當,他能拿得動,——隻是他現尚未正式學過鈹的用法,前刺和格擋時,有點重心不穩。
但這都不是問題。
“現尚未正式學過鈹的用法”者,陶豆現在雖然還沒有正式學過,然已有接觸。
卻是曹幹曲中,有曹幹挑選出來,令以專門教戰士們學習矛、刀、盾等兵器用法的“教官”。
這些被挑選出來的“教官”,俱是或曾在郡兵中服過役,或從別處曾有學到,相對來講,較為擅長使用矛、刀、盾等各類兵器的“格鬥高手”,——自然,不是每個教官都各種兵器皆擅,有擅長矛的,有擅長刀的,有擅長盾的,前前後後,曹幹總計挑選出來了十餘人,給他們什長的待遇,編為了一隊,平時專門輪流教各隊、現在是各屯戰士們使用各類兵器的技巧。
在業亭城外駐紮時,教矛的、教刀的、教盾的不同教官,先後都有去過丁狗屯,教丁狗屯的戰士。陶豆沒兵器,他自己弄了兩根棍子,一長一短,每到教矛、教刀時,他總會去跟著學。
自製的棍子和真正的鈹,無論長度、重量,肯定都沒法相提並論;再則,他學的時間也短。
因此,盡管已是有接觸,但從自製的棍子,猛地換成真正的鈹,他難免的暫時仍還不好適應。
暫時不好適應沒有關係,教官有,真正的鈹也已有了,隻要自己下功夫,還怕學不會?
陶豆小心翼翼地收迴了鈹,盤腿坐到地上,將之放在自己的腿上,從鈹底往鈹頭,細細地摩挲了好半晌,直到聽見遠處傳來本屯屯長丁狗催促本屯戰士趕緊睡會兒的命令,這才抱著鈹,起了身,從他獨自所在的這塊僻靜陰影處出來,快步地往火光明亮的本屯駐區去。
(
月明星稀,夜風吹到他的身上,如他此刻的心,熱乎乎的。
……
“今兒晚上這天,比昨晚還熱啊!”帳篷的門大開著,簾幕也卷著,然而絲毫清涼也無,熱得帳中幾人個個滿頭大汗,衣袍都被汗水浸濕了,曹幹用粗巾抹掉汗水,望望帳外,說道。
劉讓敞胸露懷,抹著汗,問張曼,說道:“張公,天氣這麽悶熱,何時有雨?”
張曼精通風角、望氣,大則可以“預測天意”,小則可以知風識雨。預測天意,不太靠譜,知風識雨,預報個天氣還是有一定的準確度的,他迴答說道:“傍晚時,我望了望雲氣,抓了抓風腳,天雖悶熱,這兩天怕都不會有雨。”
“又悶又熱,熱得要命,下陣雨多是涼爽!”
曹幹笑道:“子君,收麥時節,不能下雨啊。雨一下,麥子還咋收。熱就熱點吧。出出汗,也算是排排毒。”
張曼說道:“軍侯此言甚是。正值收麥,雨水還是不下為好。”問曹幹說道,“不過軍侯又所言,出汗排毒,不知出自何說?我聞之,汗為心之液,出之過度,則陽氣受損。”
曹幹隻是隨口一說,要論“專業”,哪裏能與身為方士、道家弟子的張曼相比?哈哈一笑,說道:“張公,我是隨口亂說,你不要當真。”話題轉迴,繼續剛才與劉讓、張曼正在說的事情,說道,“子君,張公的‘一舉兩得’之策,劉從事已經接納。潛入魯縣此任,我和劉從事的意見一致,我也是認為,除了你之外,無人可以擔負。就是此任,可能會有危險。”
劉讓拿蒲扇扇著風,說道:“軍侯,張公提出‘一舉兩得’此策時,我就已知,潛入魯縣此任,非我莫屬。我已經做好準備了。你適才說,從事令我明天出發,那我就便明天出發!”
“子君,此任可是也許會有危險的啊!”
劉讓笑道:“軍侯,你就放寬了心吧。我在魯縣結交的這幾位朋友,俱是豪俠重義之士,他們其中即便是有不願投附我部的,我料之,也斷然不致會出賣於我!”
“隻是料之可不行。子君,一旦有人出賣你,你身處敵境,外無援手,豈不危矣?”
而下才是莽未大亂的初期,造反的義軍雖然已有好些,但王莽的力量仍還是很強大的,遠比義軍為強,敢在這個時候起事造反的人,沒幾個是膽小之輩,別看劉讓沒甚麽個人的武勇,深謀遠慮甚麽的他也不夠有,可是膽量,他絕對不缺。
丟下蒲扇,劉讓略坐直身體,揚眉吐氣,說道:“不臨虎口,何以得虎須?雖小有危,焉在我之度中!軍侯,不必再多說了。張公此‘一舉兩得’之策,散布謠言,以助我軍順利攻取薛縣也就罷了;內應城中,裏應外合,以取魯縣,卻十分要緊!魯縣既是郡治,複是魯國的都尉治,城防必然森嚴,若無內應,取之恐難。孔子睹滄海橫流,乃喟然而歎,魯國是孔子的家鄉,此正我顯英雄本色,為軍侯立功之時!讓也無勇,敢願以此揚我海西士名!”
曹幹有前世的經曆,心理年齡成熟,張曼、劉讓投了他後,他對劉讓這個年紀輕輕的毛頭小夥子,尊重是尊重,籠絡是籠絡,放到正事兒上頭的時候,不是特別的重視,這時聽了他的這番話,對他登有刮目相看之感,拍了下案幾,說道:“好!子君,你既有此等的膽氣和壯誌,我就不勸你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就預祝你此往魯縣,探得虎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軍侯,你此話比我拔老虎須更為雄豪!”劉讓也拍了下案幾,說道,“這迴潛去魯縣,我一定為軍侯抓頭小老虎,獻與軍侯!”
兩人對視,俱皆大笑。
張曼坐在旁邊,亦是撫須而笑。
為盡最大限度地保護劉讓的安全,曹幹決定,令田屯和他同去魯縣,想了想,他又連夜去到曹豐曲中,請得了曹豐和高況的同意,讓高況也跟著劉讓同去。田屯、高況都是以一當十的勇士,他兩人以外,再給劉讓配上三四個有勇力的戰士,隻要不出現太大的意外和變局,想來即使是出現了有劉讓魯縣的朋友出賣他的事,見機得早的話,他的安全亦差可能得保證了。
諸事定下,已快四更。
劉讓草草睡了會兒,擔心他妻子張客不讓他去,第二天早上,他也沒去老營和張客作別,等高況來到,帶上田屯等,隨著曹幹去見了見劉昱、陳直、劉小虎,便即出營,先往魯縣去了。
因為高興得了。
這迴分發兵器的這件事,出乎了李順等的意料,劉昱居然辦得很地道。
半件也沒有給曹幹曲少給,隻是在曹幹把本曲欠缺的兵器數目報給蘇建後,劉昱令人去核查了一下,但核查,也不是僅針對曹幹曲,別的曲他也都派人去核查了。此亦理當之事。
就連陶豆,也分到了一支長矛,或者說,分到了一支“鈹”。
從費縣領到的一幹五百柄長矛,其實並非全是“矛”,共是三種矛類的長兵器。
一種是矛,一種是鈹,一種是戟。
矛較長,戟較短,鈹的程度在矛、戟之間。
《考工記》雲:“凡兵無過三其身,過三其身,弗能用也,而無已,又以害人。”兵器不能超過人身的三倍,超過三倍就沒法用了,不能殺敵,反而害己。陶豆瘦小,個子低,不足七尺,依後世的計長單位,還不到一米六,“矛”,他用不成,因而給他分的是一支“鈹”。
——費縣儲存的長兵器共有好幾種,不算和鈹同類,區別隻在於多了個“鐔”,也就是铩頭和铩身間,如劍柄和劍身間一樣有“護手”的铩,正兒八經的“矛”是最少的一類,高峰時期也才五萬多柄,“鈹”是最多的,四十五萬多柄,是以這迴劉昱從費縣領到的“長矛”,或言之矛類的長兵器裏頭,“鈹”也是最多的,一幹柄長兵器,鈹占了三分之二,一幹柄之多。
鈹和矛的區別在於,一個是鈹比矛短,一個是鈹頭和矛頭的形製不同,一個是鈹頭和矛頭的安裝方式不同。鈹頭大都類如劍,兩麵開刃;矛頭就是後世影視作品中所見的那種矛頭,最經典的形製是柳葉形,矛頭的兩刃間的部分突起有棱,稱為“脊”,有的在脊旁開有放血槽,刺入敵人體內後,能起到放血的作用。《說文解字》說鈹,“大針也,一曰劍如刀裝者”,鈹頭的安裝方式是插入鈹柄,外以繩索纏繞固定;矛頭是將矛柄納入矛頭下端的口中。
這支分給陶豆的鈹,長約一丈五六,依後世的計長單位,三米多不到四米長。
鈹柄木質,打磨得很光滑,外髹(xiu)黑漆;鈹頭扁莖,長約尺半,三十來厘米長,鐵質,甚是鋒銳;鈹頭的尾端深深地插入在鈹柄端部的裂隙中,以釘固定,外邊裹了一層薄銅皮,銅皮外沒用細繩纏繞,用的是皮帶纏繞加固。在鈹的底端有鐓,即在鈹的底端裹了個金屬套,鈹鐓有下端束腰形,有直筒形,底部有平底的,有尖底的,這個鈹鐓是下端束腰形,平底。
將這支鈹豎直放起,陶豆挺直了腰杆,仰起頭來,和它比了比。
不到七尺的身高,比之這一丈五六長的鈹,他得把腦袋往後仰很多,才能夠看到鈹頭。
鈹柄拿在手中的手感真是太好了,不粗不細,剛好能握住,微微發涼,在這盛夏的悶熱夜晚,觸之頗爽,兩手握住,他試著往前刺了下,又試著往左右兩邊格擋了下,重量也適當,他能拿得動,——隻是他現尚未正式學過鈹的用法,前刺和格擋時,有點重心不穩。
但這都不是問題。
“現尚未正式學過鈹的用法”者,陶豆現在雖然還沒有正式學過,然已有接觸。
卻是曹幹曲中,有曹幹挑選出來,令以專門教戰士們學習矛、刀、盾等兵器用法的“教官”。
這些被挑選出來的“教官”,俱是或曾在郡兵中服過役,或從別處曾有學到,相對來講,較為擅長使用矛、刀、盾等各類兵器的“格鬥高手”,——自然,不是每個教官都各種兵器皆擅,有擅長矛的,有擅長刀的,有擅長盾的,前前後後,曹幹總計挑選出來了十餘人,給他們什長的待遇,編為了一隊,平時專門輪流教各隊、現在是各屯戰士們使用各類兵器的技巧。
在業亭城外駐紮時,教矛的、教刀的、教盾的不同教官,先後都有去過丁狗屯,教丁狗屯的戰士。陶豆沒兵器,他自己弄了兩根棍子,一長一短,每到教矛、教刀時,他總會去跟著學。
自製的棍子和真正的鈹,無論長度、重量,肯定都沒法相提並論;再則,他學的時間也短。
因此,盡管已是有接觸,但從自製的棍子,猛地換成真正的鈹,他難免的暫時仍還不好適應。
暫時不好適應沒有關係,教官有,真正的鈹也已有了,隻要自己下功夫,還怕學不會?
陶豆小心翼翼地收迴了鈹,盤腿坐到地上,將之放在自己的腿上,從鈹底往鈹頭,細細地摩挲了好半晌,直到聽見遠處傳來本屯屯長丁狗催促本屯戰士趕緊睡會兒的命令,這才抱著鈹,起了身,從他獨自所在的這塊僻靜陰影處出來,快步地往火光明亮的本屯駐區去。
(
月明星稀,夜風吹到他的身上,如他此刻的心,熱乎乎的。
……
“今兒晚上這天,比昨晚還熱啊!”帳篷的門大開著,簾幕也卷著,然而絲毫清涼也無,熱得帳中幾人個個滿頭大汗,衣袍都被汗水浸濕了,曹幹用粗巾抹掉汗水,望望帳外,說道。
劉讓敞胸露懷,抹著汗,問張曼,說道:“張公,天氣這麽悶熱,何時有雨?”
張曼精通風角、望氣,大則可以“預測天意”,小則可以知風識雨。預測天意,不太靠譜,知風識雨,預報個天氣還是有一定的準確度的,他迴答說道:“傍晚時,我望了望雲氣,抓了抓風腳,天雖悶熱,這兩天怕都不會有雨。”
“又悶又熱,熱得要命,下陣雨多是涼爽!”
曹幹笑道:“子君,收麥時節,不能下雨啊。雨一下,麥子還咋收。熱就熱點吧。出出汗,也算是排排毒。”
張曼說道:“軍侯此言甚是。正值收麥,雨水還是不下為好。”問曹幹說道,“不過軍侯又所言,出汗排毒,不知出自何說?我聞之,汗為心之液,出之過度,則陽氣受損。”
曹幹隻是隨口一說,要論“專業”,哪裏能與身為方士、道家弟子的張曼相比?哈哈一笑,說道:“張公,我是隨口亂說,你不要當真。”話題轉迴,繼續剛才與劉讓、張曼正在說的事情,說道,“子君,張公的‘一舉兩得’之策,劉從事已經接納。潛入魯縣此任,我和劉從事的意見一致,我也是認為,除了你之外,無人可以擔負。就是此任,可能會有危險。”
劉讓拿蒲扇扇著風,說道:“軍侯,張公提出‘一舉兩得’此策時,我就已知,潛入魯縣此任,非我莫屬。我已經做好準備了。你適才說,從事令我明天出發,那我就便明天出發!”
“子君,此任可是也許會有危險的啊!”
劉讓笑道:“軍侯,你就放寬了心吧。我在魯縣結交的這幾位朋友,俱是豪俠重義之士,他們其中即便是有不願投附我部的,我料之,也斷然不致會出賣於我!”
“隻是料之可不行。子君,一旦有人出賣你,你身處敵境,外無援手,豈不危矣?”
而下才是莽未大亂的初期,造反的義軍雖然已有好些,但王莽的力量仍還是很強大的,遠比義軍為強,敢在這個時候起事造反的人,沒幾個是膽小之輩,別看劉讓沒甚麽個人的武勇,深謀遠慮甚麽的他也不夠有,可是膽量,他絕對不缺。
丟下蒲扇,劉讓略坐直身體,揚眉吐氣,說道:“不臨虎口,何以得虎須?雖小有危,焉在我之度中!軍侯,不必再多說了。張公此‘一舉兩得’之策,散布謠言,以助我軍順利攻取薛縣也就罷了;內應城中,裏應外合,以取魯縣,卻十分要緊!魯縣既是郡治,複是魯國的都尉治,城防必然森嚴,若無內應,取之恐難。孔子睹滄海橫流,乃喟然而歎,魯國是孔子的家鄉,此正我顯英雄本色,為軍侯立功之時!讓也無勇,敢願以此揚我海西士名!”
曹幹有前世的經曆,心理年齡成熟,張曼、劉讓投了他後,他對劉讓這個年紀輕輕的毛頭小夥子,尊重是尊重,籠絡是籠絡,放到正事兒上頭的時候,不是特別的重視,這時聽了他的這番話,對他登有刮目相看之感,拍了下案幾,說道:“好!子君,你既有此等的膽氣和壯誌,我就不勸你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就預祝你此往魯縣,探得虎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軍侯,你此話比我拔老虎須更為雄豪!”劉讓也拍了下案幾,說道,“這迴潛去魯縣,我一定為軍侯抓頭小老虎,獻與軍侯!”
兩人對視,俱皆大笑。
張曼坐在旁邊,亦是撫須而笑。
為盡最大限度地保護劉讓的安全,曹幹決定,令田屯和他同去魯縣,想了想,他又連夜去到曹豐曲中,請得了曹豐和高況的同意,讓高況也跟著劉讓同去。田屯、高況都是以一當十的勇士,他兩人以外,再給劉讓配上三四個有勇力的戰士,隻要不出現太大的意外和變局,想來即使是出現了有劉讓魯縣的朋友出賣他的事,見機得早的話,他的安全亦差可能得保證了。
諸事定下,已快四更。
劉讓草草睡了會兒,擔心他妻子張客不讓他去,第二天早上,他也沒去老營和張客作別,等高況來到,帶上田屯等,隨著曹幹去見了見劉昱、陳直、劉小虎,便即出營,先往魯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