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寧海論道
大明:接管錦衣衛,百官慌了 作者:落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柏是這樣安排的,然後也是這樣做的,一切的細節還要進行推敲,但大體上不會有什麽差了。
朱柏托老黃去辦這個事情,老黃帶著朱柏的手信,先去和爾雅她們匯合,然後去接收糧食,這些糧食會在中途臨海的縣城休息,爾雅她們有武功和毒藥,加上有老黃在這裏,去解決替換原來的押糧人,這種事情就簡單了。
然後,他們就會押著了糧食朝著贛江航去。
老黃還會提前去江西吉安,購置上幾處倉庫進行堆至,並找一下當地的民工進行拉貨。
具體貨物是什麽不會讓他們知道,隻讓他們準備拉貨的車子就行了。
這一切都安排妥當後,就等著譚明的消息了。
而寧海縣朱柏則是要留著解縉,讓他不能走,否則這個消息可能會出現穿幫,那就讓他做一些事情吧。
朱柏有禦賜金牌,於是想到了讓解縉就在寧海縣當代理縣令,這可是一個實踐的機會。
雖然解縉的遠大誌向不是在一個小小的縣令上,但現在畢竟還隻是一個秀才,那些理想還要考試以後才能實現,現在有這個機會當這個代理縣令,可以提前了解官場的諸多事宜,當然是再好沒有的了。
方孝孺也很開心,因為有了解縉在這裏當縣令,那自己的生活也就有了保障了,他可以隨時進出縣衙,公家有人好辦事,這自然是很好的。
方孝孺也不會看得上區區一個縣令,但凡是還得一步一步走,所以他還是為解縉感到高興。
而他們兩個對朱柏的印象也好了不少。
朱柏知道這兩人的能力,也知道這兩人是不會和他成為一路人,不過,現在利用一下還是可以的,將來盡量保住他們吧!
所以朱柏這段時間,就在寧海縣遠程操控著整個計劃,期間就和方孝孺和解縉整日把酒言歡,一起聊聊詩詞歌賦。
本來朱柏還想靠著抄點古人的詩詞裝一裝的,結果這才發現,現在是明朝了。
唐詩宋詞的黃金時代都已經過去,而這些詩詞對於兩個大才來說他們比朱柏還要熟悉。
要說起文化明朝還有小說,清朝就隻有對聯了。
所以聊起來朱柏還是有些跟不上節奏啊,實在是明朝以後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了。
朱柏就作為一個聽眾去聽他們聊聖賢學問,聊唐詩宋詞,他們也時不時談一談當下的文壇。
朱柏聽到這裏突然插裏一句:“你們說理學,朱夫子的四書章句,格物之言,他這種將行為看得如此之重,是否是聖人之所言呢!”
方孝孺和解縉大吃一驚,此話有些大逆不道了,要知道這個時候,科舉考試都是以朱熹的四書章句為指導用書,現在朱柏居然質疑!
不過,質疑歸質疑,質疑的人多了去了,隻是當時考試就必須要這樣,隻有一些書呆子完全沒有了自己的思想,才會按照朱熹說得那樣來作為人生準則。
也就是隻要我行為上做的好,心裏無所謂。
這在後世民間都有一句說法:“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寒門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
可見一件事情,沒有絕對的一麵性。
方孝孺和解縉當然不是書呆子,他們也知道朱熹老夫子的解釋有些牽強,但他們都不說,現在朱柏說了出來,他們隻是沉默了,並沒有反駁。
這就是默認,他們不能隨便說聖人之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朱柏繼續說道:“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為惡是格物!”
“格物”應該要這樣去解釋,‘知行合一’才能算是完整的吧!
朱柏不想被兩個文人壓一頭,這些孤傲的文人,如果覺得朱柏不如他們的話,那就會從心裏瞧不起他。
朱柏想了想明朝後期至新世紀,要能夠拿出能夠匹敵明前文化的東西,還真不容易,就算有,朱柏也不一定記得那麽多。
所以他隻能借一下王陽明的心學四句訣來勉強裝一裝吧!
朱柏是有信心這幾句會讓他們徹底拜服的,雖然這兩人也是人才,但人家王陽明更加厲害。
讀書考學自然不在話下,人家貴州龍場悟道之後還去戰場實踐,結果靠著一些民兵就平叛了寧王之亂。
這麽一個有著傳奇經曆的人才,自然是比這兩個現在隻是靠著天賦過人學習了20來年的人才厲害更多了
他們還需要更多的曆練才能夠真正悟透聖賢之言的。
所以當朱柏說出了這些話之後,方孝孺和解縉作為儒士,一聽就知道自己是達不到這個高度的,所以他們也是很自覺的,對於比自己學問高的人,那就是很尊敬的拜師了。
朱柏年紀比他們還要輕,自然是不接受的,所以連忙去攙扶他們,表示一起學習。
從這裏開始,方孝孺和解縉的內心有了一些變化,朱柏說的王陽明四句,則作為了他們的根本心法。
朱柏其實並不是要賣弄什麽,他的目的一直以來都很明確,之所以這樣做,目的就是做給大家看的,告訴大家,我朱柏真的在禮賢下士,到時候運糧的時候,別人才會相信。
整個寧海縣的人都會為他作證。
至於為什麽想勝,完全是因為三人在一席,好像沒有他什麽事一樣,方孝孺和解縉一直在侃侃而談,加上當時朱柏的確插不上什麽話,不可能給他們來兩句《沁園春.雪》裏麵的詩句吧,所以這多少讓朱柏多少有些不爽。
於是想著扳迴一城,結果他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是朱柏都沒有想到的,這裏不是洗白方孝孺和解縉,本來一切都是機緣巧合,所以這兩人如果不是那種機緣,如果沒有朱棣靖難,他們一定會是一代名臣的。
結果方孝孺被滅十族,解縉也是被關大牢很久,最後朱棣大赦天下的時候,看到了解縉的名字,隻是說了一句“他還沒有死嗎?”就這樣當代大才被錦衣衛弄死了。
朱柏不知道他們的心裏變化,隻知道今天這個b是裝出去了,以後看你們還敢不敢瞧不起本王。
這場相聚,原本很普通,但由於對後來的影響很大,所以就取三人相會的地方,加上三人所談的事情,名為:“寧海論道“
朱柏在他們心中已經有了不一樣的地位了,尤其是方孝孺,他本來就看了天象,現在被朱柏的學問折服,他更加相信朱柏就是紫薇星外的那顆星了。
可是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那將是一場極大的政治風波了
解縉問起方孝孺為何歎息,方孝孺隻是指著天上的一顆星星不斷地搖頭。
解縉不解其意,因為他一直看不上這些學問,覺得這些是歪門邪道,隻有聖賢學問才是正統。
方孝孺說道:“如果有一天,天下出現大的危機,你會作何打算呢?”
解縉想都沒有想,說道:“作為一個文人,我將舍身取義!”
“可那人如是天命所歸呢!”
解縉這麽聰明自然是知道方孝孺說此話是指的誰了,他也不點明了,而是反問道:“希直以為當如何呢?”
方孝孺字希直。
方孝孺搖了搖頭,現在他的答案和解縉剛才的答案是一模一樣的,舍身取義有何難。
的確,眾觀整個明朝史,文臣都是非常有骨氣的,到了明朝後期,那是直接罵皇上的,皇上發火,好啊,處罰我就處罰吧,狠狠地罰,我還可以成全名聲呢!
這就是文人,解縉現在聽到方孝孺的答案,他心裏放心了。
他們都是根深蒂固的儒家學子,自然是奉君君臣臣地正統的,要是出現造反,那是他們不能接受的。
而現在看來朱元璋和朱標的關係,根本不可能出現廢太子的可能
那麽朱柏要上位就隻能造反。
所以,他們現在雖然被朱柏的學問折服,雖然看到了天象所顯,但他們還是無法說服自己,這是一個類似於顛覆信仰的行為了。
之前那個探馬軍司朱乾就是被朱柏打破了原來的迷信信仰,這才成為了朱柏的一個手下。
現在朱柏是沒有能力說服方孝孺和解縉的,畢竟這個儒家信仰可不是什麽迷信,這是一個從漢朝開始就一直處於文化正統地位的。
朱柏也沒有去想這個事情,他也隻是簡單的一說,他知道這兩個人不屬於他,就算是自己很想要,也要不了的。
所以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的
隻是後來的效果是他沒有想到的,可能這就是‘潤物細無聲’吧!
方孝孺和解縉又繼續聊了許多理想,然後才各自迴家去了。
朱柏托老黃去辦這個事情,老黃帶著朱柏的手信,先去和爾雅她們匯合,然後去接收糧食,這些糧食會在中途臨海的縣城休息,爾雅她們有武功和毒藥,加上有老黃在這裏,去解決替換原來的押糧人,這種事情就簡單了。
然後,他們就會押著了糧食朝著贛江航去。
老黃還會提前去江西吉安,購置上幾處倉庫進行堆至,並找一下當地的民工進行拉貨。
具體貨物是什麽不會讓他們知道,隻讓他們準備拉貨的車子就行了。
這一切都安排妥當後,就等著譚明的消息了。
而寧海縣朱柏則是要留著解縉,讓他不能走,否則這個消息可能會出現穿幫,那就讓他做一些事情吧。
朱柏有禦賜金牌,於是想到了讓解縉就在寧海縣當代理縣令,這可是一個實踐的機會。
雖然解縉的遠大誌向不是在一個小小的縣令上,但現在畢竟還隻是一個秀才,那些理想還要考試以後才能實現,現在有這個機會當這個代理縣令,可以提前了解官場的諸多事宜,當然是再好沒有的了。
方孝孺也很開心,因為有了解縉在這裏當縣令,那自己的生活也就有了保障了,他可以隨時進出縣衙,公家有人好辦事,這自然是很好的。
方孝孺也不會看得上區區一個縣令,但凡是還得一步一步走,所以他還是為解縉感到高興。
而他們兩個對朱柏的印象也好了不少。
朱柏知道這兩人的能力,也知道這兩人是不會和他成為一路人,不過,現在利用一下還是可以的,將來盡量保住他們吧!
所以朱柏這段時間,就在寧海縣遠程操控著整個計劃,期間就和方孝孺和解縉整日把酒言歡,一起聊聊詩詞歌賦。
本來朱柏還想靠著抄點古人的詩詞裝一裝的,結果這才發現,現在是明朝了。
唐詩宋詞的黃金時代都已經過去,而這些詩詞對於兩個大才來說他們比朱柏還要熟悉。
要說起文化明朝還有小說,清朝就隻有對聯了。
所以聊起來朱柏還是有些跟不上節奏啊,實在是明朝以後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了。
朱柏就作為一個聽眾去聽他們聊聖賢學問,聊唐詩宋詞,他們也時不時談一談當下的文壇。
朱柏聽到這裏突然插裏一句:“你們說理學,朱夫子的四書章句,格物之言,他這種將行為看得如此之重,是否是聖人之所言呢!”
方孝孺和解縉大吃一驚,此話有些大逆不道了,要知道這個時候,科舉考試都是以朱熹的四書章句為指導用書,現在朱柏居然質疑!
不過,質疑歸質疑,質疑的人多了去了,隻是當時考試就必須要這樣,隻有一些書呆子完全沒有了自己的思想,才會按照朱熹說得那樣來作為人生準則。
也就是隻要我行為上做的好,心裏無所謂。
這在後世民間都有一句說法:“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寒門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
可見一件事情,沒有絕對的一麵性。
方孝孺和解縉當然不是書呆子,他們也知道朱熹老夫子的解釋有些牽強,但他們都不說,現在朱柏說了出來,他們隻是沉默了,並沒有反駁。
這就是默認,他們不能隨便說聖人之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朱柏繼續說道:“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為惡是格物!”
“格物”應該要這樣去解釋,‘知行合一’才能算是完整的吧!
朱柏不想被兩個文人壓一頭,這些孤傲的文人,如果覺得朱柏不如他們的話,那就會從心裏瞧不起他。
朱柏想了想明朝後期至新世紀,要能夠拿出能夠匹敵明前文化的東西,還真不容易,就算有,朱柏也不一定記得那麽多。
所以他隻能借一下王陽明的心學四句訣來勉強裝一裝吧!
朱柏是有信心這幾句會讓他們徹底拜服的,雖然這兩人也是人才,但人家王陽明更加厲害。
讀書考學自然不在話下,人家貴州龍場悟道之後還去戰場實踐,結果靠著一些民兵就平叛了寧王之亂。
這麽一個有著傳奇經曆的人才,自然是比這兩個現在隻是靠著天賦過人學習了20來年的人才厲害更多了
他們還需要更多的曆練才能夠真正悟透聖賢之言的。
所以當朱柏說出了這些話之後,方孝孺和解縉作為儒士,一聽就知道自己是達不到這個高度的,所以他們也是很自覺的,對於比自己學問高的人,那就是很尊敬的拜師了。
朱柏年紀比他們還要輕,自然是不接受的,所以連忙去攙扶他們,表示一起學習。
從這裏開始,方孝孺和解縉的內心有了一些變化,朱柏說的王陽明四句,則作為了他們的根本心法。
朱柏其實並不是要賣弄什麽,他的目的一直以來都很明確,之所以這樣做,目的就是做給大家看的,告訴大家,我朱柏真的在禮賢下士,到時候運糧的時候,別人才會相信。
整個寧海縣的人都會為他作證。
至於為什麽想勝,完全是因為三人在一席,好像沒有他什麽事一樣,方孝孺和解縉一直在侃侃而談,加上當時朱柏的確插不上什麽話,不可能給他們來兩句《沁園春.雪》裏麵的詩句吧,所以這多少讓朱柏多少有些不爽。
於是想著扳迴一城,結果他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是朱柏都沒有想到的,這裏不是洗白方孝孺和解縉,本來一切都是機緣巧合,所以這兩人如果不是那種機緣,如果沒有朱棣靖難,他們一定會是一代名臣的。
結果方孝孺被滅十族,解縉也是被關大牢很久,最後朱棣大赦天下的時候,看到了解縉的名字,隻是說了一句“他還沒有死嗎?”就這樣當代大才被錦衣衛弄死了。
朱柏不知道他們的心裏變化,隻知道今天這個b是裝出去了,以後看你們還敢不敢瞧不起本王。
這場相聚,原本很普通,但由於對後來的影響很大,所以就取三人相會的地方,加上三人所談的事情,名為:“寧海論道“
朱柏在他們心中已經有了不一樣的地位了,尤其是方孝孺,他本來就看了天象,現在被朱柏的學問折服,他更加相信朱柏就是紫薇星外的那顆星了。
可是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那將是一場極大的政治風波了
解縉問起方孝孺為何歎息,方孝孺隻是指著天上的一顆星星不斷地搖頭。
解縉不解其意,因為他一直看不上這些學問,覺得這些是歪門邪道,隻有聖賢學問才是正統。
方孝孺說道:“如果有一天,天下出現大的危機,你會作何打算呢?”
解縉想都沒有想,說道:“作為一個文人,我將舍身取義!”
“可那人如是天命所歸呢!”
解縉這麽聰明自然是知道方孝孺說此話是指的誰了,他也不點明了,而是反問道:“希直以為當如何呢?”
方孝孺字希直。
方孝孺搖了搖頭,現在他的答案和解縉剛才的答案是一模一樣的,舍身取義有何難。
的確,眾觀整個明朝史,文臣都是非常有骨氣的,到了明朝後期,那是直接罵皇上的,皇上發火,好啊,處罰我就處罰吧,狠狠地罰,我還可以成全名聲呢!
這就是文人,解縉現在聽到方孝孺的答案,他心裏放心了。
他們都是根深蒂固的儒家學子,自然是奉君君臣臣地正統的,要是出現造反,那是他們不能接受的。
而現在看來朱元璋和朱標的關係,根本不可能出現廢太子的可能
那麽朱柏要上位就隻能造反。
所以,他們現在雖然被朱柏的學問折服,雖然看到了天象所顯,但他們還是無法說服自己,這是一個類似於顛覆信仰的行為了。
之前那個探馬軍司朱乾就是被朱柏打破了原來的迷信信仰,這才成為了朱柏的一個手下。
現在朱柏是沒有能力說服方孝孺和解縉的,畢竟這個儒家信仰可不是什麽迷信,這是一個從漢朝開始就一直處於文化正統地位的。
朱柏也沒有去想這個事情,他也隻是簡單的一說,他知道這兩個人不屬於他,就算是自己很想要,也要不了的。
所以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的
隻是後來的效果是他沒有想到的,可能這就是‘潤物細無聲’吧!
方孝孺和解縉又繼續聊了許多理想,然後才各自迴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