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醫療保險,也沒有退休工資,其實他根本就不是退休,隻是刑滿釋放而已。老姨因為身體


    很差,不能繼續工作,但是開始水電部隻同意她退職,退職拿一筆固定的退職金,然後包幹


    一切,不能享受公費醫療。


    看病自己付錢,對年老多病的人當然是嚴重的問題,老姨一度心情很壞,沒多久以後,


    老姨因患婦科疾病需手術治療。醫生得知她沒有醫療保障,又確實體弱多病,好心的醫生願


    意給她證明,讓她由退職改退休。這樣一來,老夫婦的晚年總算有一個退休金能維持基本生


    活。


    不料,好景不長,「文化大革命」又來了:


    「文革」初期,就在紅衛兵上街掃四舊的第一天,老姨父有歷史上的瘡疤是首當其衝的


    對象,組織紅衛兵搜查老姨家的是庚辰的單位,那天正好下巧老姨的堂姊四姨由東北到北京


    探親,姊妹三人事先約好到三姨家相聚話家常。敏感的老姨覺著街上風聲不對,盡快結束閑


    談往家趕。可惜己為時過晚,紅衛兵沖人老姨家翻箱倒櫃,找到槍彈,「四舊和黃色照


    片」。有槍彈就有槍,交出槍枝來!翻到在哈爾濱買的模特兒照片,照片上的人物衣服穿得


    少了點兒,手臂大腿露得多了點兒,那就屬於腐朽沒落階級四舊的鐵證!老姨的結婚照片,


    就是宣揚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的黃色照片!要求交出剝削得來的金銀財寶!老姨父是歷史反革


    命,又是地主階級的孝子賢孫,罪狀當然就更大了。於是兩個人都挨了打。紅衛兵並聲稱第


    二天還要去繼續掃四;日,要他們「老老實實交出罪證」。


    老姨長期患神經衰弱,經常靠安眠藥入睡。在絕望中輕生服了大量安眠藥。老姨父也因


    禍從天而降,無路可尋,用頭撞在牆上準備一死了事。老姨住的是一個單位職工宿舍,鄰居


    很多,聽到鬧聲,鄰居進來幹涉。二哥在部隊,規定部隊不介入文化革命。鄰居找到庚辰的


    工作單位,庚辰是黑五類子女,在單位也正沒好日子過。但他的單位還是允許他迴家處理父


    母的問題。庚辰借了輛板車拖著他的父母去醫院。


    當時的醫院也不再提「救死扶傷」、「人道主義」之類的口號,而是規定:「凡是自殺


    的人,一律不搶救治療!」庚辰又求救於單位,由單位出麵請醫院隻看看兩個老人會死還是


    會活?


    最後一位醫生對庚辰說:「你爸爸死不了,你媽媽我們不知道!」半死不活的兩個老人


    沒人肯收,庚辰又拖著板車載著父母迴家。然而大門緊閉,鄰居宣布說老姨夫婦在家裏尋死


    覓活的,因而不許他們進院子迴家!當時天上正下著雨,為了避雨,庚辰拖板車進一條小胡


    同,胡同的石子路將老姨父搖晃醒了,間明處境之後,老姨父問兒子:「你媽死了沒有?」


    庚辰迴答沒有。老姨父說:「不能讓她活,她受不了!」怎麽辦呢,老姨父提出惟有的手段


    說要將老姨掐死。開始庚辰準備動手,但為了保護兒子不做「殺人犯」,老姨父說他自己動


    手。


    他已是個老人,頭又撞傷剛從昏厥中醒來,腹內又空空,哪裏來的力氣掐人致死,他卡


    住老姨喉嚨的手軟弱無力,心也一定在流血。老姨的肚子作響,人在迷茫中還發出模模糊糊


    的掙紮聲,最後總算變成一股冤魂死去。


    人死了當然送火葬場,但火葬場對突如其來的屍體來不及處理,不肯馬上收。又是庚辰


    的單位出麵,總算說服了火葬場,沒有讓老姨橫死郊外。但規定凡屬「自殺」的人,一律不


    準許收骨灰。老姨就這樣不留痕跡地離開了人世。


    老姨死後,又輪到老姨父:


    還剩下老姨父有家不許迴,怎麽辦?庚辰的單位通情達理,允許老姨父睡在門洞裏,當


    然這不是長久之計。沒過多久為老姨父找條「出路」,以「逃亡地主」的身份遣送迴東北雙


    城具,去接受貧下中農的批鬥。雙城縣的農民並不知道老姨父這個「階級敵人」,也弄不清


    他有什麽血債,反正放在地主堆裏監督勞動就是了。老姨父年老,從來沒幹過地裏活兒,無


    法在農村靠勞動養活自己,更不用說還要常常挨批鬥。天氣漸冷他無法防飢防寒,於是求救


    於景生二哥。二哥得到隊部的允許,止準備寄衣物和錢給老姨父,想讓他起碼能維持生命,


    但太遲了,東西還沒寄就收到電報說老姨父上吊身亡。


    事後景生和庚辰相互責怪,一個說是槍彈惹的禍,另一個說是在單位太招搖才惹紅衛兵


    掃四舊。其實慘死的人不勝枚舉,相互責怪有什麽用?更何況最該責備的並非這兩兄弟!


    水電部設計院始終態度明朗,說老姨本人沒有任何問題,是該單位的退休職員,並為她


    平了反。反正人已死了,平反總比不平反好。至於老姨父是不是屬於「罪有應得,死有餘


    爭」,我就不清楚了。


    清朝顧貞觀寫《金縷曲》詞給流放東北的吳兆騫,中有名句是:「數天涯,依然骨肉,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敖快意恩仇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敖並收藏李敖快意恩仇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