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清除了陳友諒,朱元璋大大鬆了一口氣。他舉目四顧,這時四海之內再也沒有誰是他的對手了,現在應該是把槍口轉向張士誠這個鹽販子的時候了。
朱元璋覺得也該好好地犒勞一下自己和眾將士。鄱陽湖一戰,九死一生,勝得極其艱難,甚至他自己也幾次差點命葬湖底,成為水族的快餐。現在他終於活著迴來,舉著勝利的大旗迴到應天,看來還真的是老天保佑。既然是老天保佑,那就順天應人,當一下王嘍。
朱元璋覺得自己稱王的時候到了。於是李善長等一幹人就組織起來,上表請朱元璋稱王。表上說:“目前咱們的主要勢力就在應天,這個地方就是古吳國,故可稱吳王。”
朱元璋那張臉上掛滿笑容,說:“那就稱吳王。”
朱元璋看著那張勸進表,問劉基:“我現在仍然是小明王的下屬,是不是該再請示一下小明王?”
劉基道:“萬萬不能。小明王同樣是王,主公稱王,哪能向他請示。要是他有此權,那他不是皇帝了?主公難道真的想讓他成為皇帝嗎?”
朱元璋一聽,道:“好。反正以前他也是自立為王的,現在我也自立為王。”
至元二十四年(1364)正月,江南江北,盡皆雪花紛飛,朔風如吼。江淮一帶,久經戰亂,田野荒蕪,哀鴻遍地。偶有幾聲爆竹響,但並沒有給這個大年增添多少節日氣氛。
但應天府的元帥府前,卻是一片祥和的景象。朱元璋正式稱吳王,幾名壯漢把“吳”字大旗升了起來,旗幟在刺骨的風雪中劇烈地飄揚,看過去別有一番滋味。而門額上原先的“元帥府”牌子已經在昨天被取下,換上了“吳王府”的牌匾。
王府內,朱元璋正身披王袍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朱元璋出身貧寒,數年之年,身上掛的還是布滿漏洞、奇臭難聞的僧服,而現在居然套上了富貴十足的王袍,他真的覺得有點不自在。但他還是在那裏嚴肅地板著臉,平視著列位於自己麵前的文臣武將。
李善長、徐達、劉基、常遇春、湯和等,第一次這麽整齊地排列在一起,他們個個臉上莊嚴肅穆。朱元璋將那些臉龐一一掃視,當他的目光掃到朱文正的臉時,心裏一陣溫暖。
當他決定給這些文武部屬論功行賞時,發現朱文正的功勞最大。孤軍一旅,困守弱城,獨擋六十萬虎狼之師八十天之久,他自問自己都難以做到--如果朱文正守不住洪都,現在他們這幫人還不知在哪裏流浪呢?可他能讓朱文正當最大的官嗎?另外,光論功,不行賞,那也是不可能的。還得對這些生死兄弟發放獎金,大家的心裏才高興。可是現在庫存的財物實在不多,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就隻有能省則省了。
朱元璋想了想,最後決定還是拿他這個侄子來做文章。論職務,目前朱文正是從一品大都督,位在諸將之上;論功勞,洪都保衛戰,誰比得上?如果他有所表示,那就好辦了。
朱元璋對朱文正是很了解的,他當著大家的麵,對朱文正道:“文正,你的功勞最大。你想要什麽,想當什麽官,盡管說。”
朱文正除了打仗,其他時間都是花花公子,最愛的當然是銀子和美女,他心裏很盼望他的這個叔父能賞給他數不清的金錢。可他畢竟還是朱家的人,是一個打仗的將軍,哪能當麵說我要很多錢?他望著朱元璋的臉,道:“叔父把侄兒看成什麽人了?咱好歹還是朱家的人,打了些許勝仗,全仗將士拚命,哪容得我在這裏邀功?叔父先賞其他兄弟吧,等天下平定,那時再獎侄兒不遲。”
朱元璋要的就是這句話,現在朱文正全幫他說了出來,心下大喜,道:“好!難得朱家有你這樣的人。你仍然迴洪都,從一品大都督,節製中外諸軍事。”
然後,宣布獎賞名單和數量。其中,李善長居首,為大吳左相國;徐達任右相國;劉基為太史令;常遇春、俞通海為平章政事;汪廣洋為右司郎中;張昶為左司都事……所有受賞的人都帶著大量的賞品,滿臉紅光地對朱元璋稱謝,唯獨朱文正兩手空空,站在那裏看著人家表演。他是這裏麵唯一的觀眾。他的臉色變得很難看。他說那些話時並不是真正謙虛,而是暗自以為,自己的功勞那麽大,誰也比不過,封什麽官,給什麽賞,還用自己說出來嗎?就算自己再三推辭,最後最大的官也仍然會是他的,最高額的獎金也是他的。哪知他的叔父這時還真會裝傻。可惜朱元璋這時沒有看到他氣得發青的臉。
當時,張士誠也稱吳王。於是,曆史上就把朱元璋的“吳”稱為西吳,張士誠的“吳”稱為東吳。朱元璋在就職典禮上就討論起了向東吳進攻的問題。他對大家道:“陳友諒已滅,咱們的勁敵已去,但張士誠的實力仍然不可小視。而且張士誠不似陳友諒,他這人反複無常,今日為元臣,明日稱吳王,如果他覺得自己不能力敵咱們時,又與元狗聯合起來,那時就更麻煩了,不如及早圖之。”
劉基道:“大王說得極是。”大家都跟著道:“大王說得極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久,朱元璋再臨武昌,率諸將猛攻武昌城。陳友定抵敵不住,獻城投降,陳友諒的殘部全部解決。至正二十五年八月,朱元璋下令討伐張士誠。諸將出征,一口氣拿下吳中大片土地,連張士誠最初根據地高郵都劃歸西吳的版圖。
眼見捷報頻傳,朱元璋興高采烈,隻要再乘勝出擊,張士誠馬上就成為陳友諒第二了。哪知,張士誠還沒有完,西吳內部卻先出了問題。而且這個問題還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朱文正居然要脫離他投奔張士誠!
在一個早晨,朱元璋接到江西按察使李飲冰的奏章,控告朱文正在江西驕奢淫逸,為非作歹,影響極壞,文中有“奪人之妻,殺人之夫,滅人之子,害人之父,強取人財”之句。
朱元璋一看,就覺得頭痛。他最知道他這個侄兒,能打仗,是個軍事天才,可也是個小混混,從不正經生活。於是他便寫了封信,把朱文正批評一通,希望他有所改正。
朱元璋這一次的批評還是很重的,他下令把朱文正手下的郭子章、劉仲服兩人抓起來,說他們不勸阻朱文正,然後斬首。另外一些朱文正的隨從也都被抓起來,共有五十多人,他們的腳筋全被挑斷。朱元璋以為,在這個血的教訓麵前,朱文正就會害怕了,就會有所收斂了。
朱文正一邊讀著叔父的信,一邊看到應天來的帶刀護衛把郭、劉等人拉下去砍了頭,心頭大駭。可他卻沒有收斂。他覺得叔父這一刀先砍向他的部屬,接下來就會砍到他的頭上了。這個叔父,有功不賞,有點過失就狠狠地罰,那不當你的侄子可以吧?不當你的部下也可以了吧?於是,他決定轉變立場,走上與朱元璋為敵的道路--跟張士誠聯合起來。
他的這一切行動當然瞞不過時刻都密切關注著他的李飲冰。在朱元璋以為朱文正已經改正的時候,李飲冰的奏章又送到眼前。
李飲冰道:“朱文正不但沒有改正,反而鬧得更兇。並且,他還把龍的圖案繡在床上,天天對吳王口出怨言,說吳王賞罰不分明。現在他正在跟張士誠的人來往,如果吳王不采取果斷措施,隻怕後果不堪設想。”
看完奏章,朱元璋的眼裏有些潮濕了,那雙手不住地顫抖。如果是別人有這個想法,他都還可以理解,可現在是朱文正啊,他的親侄兒啊!他的哥哥早死,朱文正很小的時候就流離所失,直到他在徐州時,朱文正的母親王氏帶著朱文正前來投奔,這才算有所依靠。那時的朱文正跟當和尚時的朱元璋一樣孤苦可憐,那望著他的目光時刻都讓朱元璋心頭戚戚。所以朱元璋覺得這個侄子格外親切,一直把他當自己的兒子來培養。
哪知,現在他卻走上了與自己為敵的道路,朱元璋很傷心。但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他在暗地裏偷偷抹了把眼淚之後,在第一時間坐船來到洪都,派人去把朱文正叫來。朱文正雖然已決意與叔叔為敵,但畢竟他們還是叔侄關係,聽說叔叔駕到也慌了神,連衣服也沒有穿好就急急忙忙地趿著鞋跑到叔叔的船上。
朱元璋一看到朱文正,也不搭話,一頓皮鞭就猛抽到朱文正的身上,把朱文正的衣服都打得布屑紛飛,然後他大聲問:“你到底想幹什麽?你到底想幹什麽?”朱文正咬著牙,一言不發,任由叔叔打他罵。朱文正堅強得很,雙目炯炯,一點潮濕的意思也沒有。可又打又罵的朱元璋的眼裏卻迸出了淚水--連他現在也覺得自己都變成一條瘋狗了,打得沒有方向,罵得沒有素質。最後,他頹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兩隻眼睛望著朱文正。這時朱文正那身華麗的服裝濺滿了血,看上去窘迫可憐,這場麵跟當年叔侄第一次在徐州相見時沒有兩樣。隻是那次相見,兩人抱頭痛哭,相互慶幸著居然還能再相見;可現在,兩人卻形同陌路,沒有半分親情。
朱元璋心頭大恨:“你要是搶幾個民女,搶幾個財主,我也就算了,可是你居然要背叛我?這怎麽能原諒。對於反叛的人,還能放過,我這個事業還用做下去嗎?隻有殺了你啊!”
朱元璋眼裏的淚水幹了之後,露出了令人不寒而栗的殺氣。他仍然把朱文正帶迴應天。他要在應天處決這個叛將,讓所有人知道,不管是誰,不管你的職務有多高,功勞有多大,隻要做背叛的勾當,都得殺頭。
當他迴到後宮時才發現,自己手中居然還拿著鞭子。他狠狠地丟下鞭子,氣咻咻地坐下。馬王後出來了,問他:“你要殺文正?”
朱元璋大聲道:“非殺不可。”
馬王後道:“這個孩子其實也就是性格剛強一點而已。況且,他在洪都立了那麽大的功勞,一點獎賞也沒有,你欠他的也太多了。我看就放過他吧。”
朱元璋望了望馬王後,抹了一把汗道:“那就宣布他的罪狀,以儆效尤。不過,我可不想再見到他了。”
於是,他下令把朱文正押到侗城關押。不久,大家得到一個消息:朱文正在關押中死去。朱元璋繼續善待朱文正四歲的孩子,並為他起名朱守謙,由馬王後撫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文正事件對朱元璋的影響極大。就是打死他也不會相信,朱文正會做出背叛的事來。幾天來,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當他獨自一人時,總是莫名地感到悲傷,甚至覺得這個世界實在太可怕了,任何人都可能背叛你。這個世界,你還能相信誰?他覺得不寒而栗。但再怎麽不寒而栗,他仍然要去麵對現實,仍然要繼續他的事業,仍然要和他的那幫屬下去打天下。
他再次把目光鎖定張士誠。經過至正二十五年的戰鬥,張士誠的版圖大為縮水了,江北一帶已經插上西吳的旗子。此刻,張士誠的勢力隻是縮在江杭一帶。
到了這個時候,張士誠仍然是那個鹽販子的心態,居然還沒有覺察到危險。他做鹽販子時,做得很稱職,可是當武裝力量的領袖時,他就做得不咋樣了。在朱元璋向他咬牙切齒地磨刀霍霍時,他居然沒有做任何像樣的準備工作。
朱元璋開了個動員大會,任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率二十萬大軍,全力討伐張士誠。他還向全軍下令:此行毋妄殺!毋亂掠!毋發邱壟!毋毀廬舍!毋毀損士誠母墓!違令有刑。然後,把徐達和常遇春叫到裏屋,問他們:“你們此行,應該先打哪個地方?”
常遇春道:“江平是張士誠的老巢,隻要把江平打掉,其他地方就不足為慮了。”朱元璋再看看徐達,徐達點點頭。
朱元璋卻搖搖頭,道:“你們對張士誠太不了解了。張士誠靠販鹽起家,也有幾個生死朋友,張天麒、潘原明都跟他情同手足。如果張士誠受困,他們肯定全力來援。張天麒從湖州出來、潘原明從杭州出擊,會對咱們形成反包圍,到時候我們還能打勝他們嗎?所以,還是先打湖州,把張士誠的羽翼剪掉才行。我們打湖州,按張士誠的性格是不會出動的。等我們打下了湖州再打江平,就順手多了。”
他接著又對徐達道:“前些天張士誠有個部將熊天瑞主動前來投降,我看他是來玩詐降的。所以現在讓他跟著去打仗,然後咱們天天叫喊著打江平,他知道後一定會脫離隊伍,去告知張士誠。他要是玩失蹤,張士誠就死定了。”
等徐達和常遇春離開後,朱元璋又叫李文忠帶兵向杭州進發,阻止潘原明去援救江平。徐達和常遇春一路出征,跟張士誠的部下打了幾仗,都勝得很輕鬆。一直開到昆山,這是張士誠的兄弟張士信的地盤。這家夥聽說西吳大軍來了,什麽也不做,立刻逃跑。
徐達在昆山那裏大會諸將,點了一下名,果然發現熊天瑞不見了,不由暗道,吳王的話真準,這個熊將軍果然去向張士誠告密了。張士誠得到這個密報後,肯定會在江平那裏提高警惕,不會再花精力管湖州了。於是徐達下令全軍提高速度,向湖州進發,一口氣推到湖州三裏橋。
張天麒聽說徐達的大軍來了,立刻派黃寶和陶子寶出來迎戰。二人正好與常遇春相遇。常遇春這些天來求戰欲望大漲,一看到有敵人前來,大為高興,下令全力出擊,隻片刻就把黃寶打得落花流水。
黃寶這才知道,傳說中常遇春的勇猛不是虛構的,他一時抵敵不住,往後便逃。常遇春一路追擊。黃寶一直退到城下,看到常遇春就在屁股後麵追著,怕自己進城之後城門還來不及關,常遇春就進去了,隻得又迴軍再戰。
常遇春大喜,率部狂掃過去,黃寶的部下全部丟下兵器當了降卒。黃寶獨自被圍在那裏,隻象征性地做了幾個抵抗動作,便鬥誌全無,被常遇春俘虜。
城中本來組織了救援部隊要來接應黃寶,可還沒有開門出來,便得到黃寶已經成為人家戰俘的消息,隻得又退迴去。
此時徐達大軍也開了過來,把湖州全部圍住。湖州城中人心惶惶。這時張士誠的一支援軍在李伯開的帶領下進入城中。城裏人看到援軍到來,這才稍安下來。
不久,有探馬來報,張士誠部將呂珍、朱暹及五太子帶著六萬部隊前來,已到城東。徐達想不到敵人的援軍來得這麽快,急忙和常遇春商議:“這三個敵手都很強悍,咱們小心應付為妙。”
常遇春道:“這個好辦。你繼續圍城,我去打援。”
徐達點頭道:“好。你帶十萬部隊過去。”
常遇春帶著部隊來到姑嫂橋,連夜修築工事,守住險要。呂珍素聞常遇春厲害,看到他嚴陣以待,也不敢放馬過來,便在那裏駐紮下來,與常遇春對峙。
常遇春也一改往日見敵即猛打的習慣,硬是耐著性子跟呂珍對峙下去,暗地裏卻派人四處打探呂珍的糧道。果然,張士誠派潘元紹運了糧草前來,已到烏鎮。常遇春大喜,帶著部隊半夜出動,一舉把潘元紹打敗。
張士誠又派徐誌堅帶著水軍順流而來,要襲擊姑嫂橋。常遇春探到消息,便在橋邊設伏。徐誌堅隻想著去襲擊別人,全然沒有想到別人會來個將計就計,一路信心滿滿而來,以為一到目的地就可活捉常遇春,哪知才到橋邊,還沒有看到常遇春,就先進了埋伏圈。但聞得一聲喊打,伏兵四出。徐誌堅這才知道,原來中計的是自己,一時手忙腳亂,被常遇春的伏兵打得滿地找牙,最後也被俘虜了。
張士誠是個鹽販子,常在海邊經營,手下也有大船,叫赤龍船。此時,他派赤龍船前來。可常遇春水戰的經驗卻比他豐富多了。朱元璋曾多次用火攻把陳友諒的大樓船燒得灰飛煙滅,現在看到赤龍船開到麵前,常遇春想也不多想,立刻派人準備好火具,然後跑過去放火。張士誠部哪料到常遇春會來這麽一招?巨大的赤龍船,隻片刻之間,盡付祝融。
五太子聽到外圍援軍都被常遇春一一打敗,也不由怒火中燒,終於忍無可忍,帶著部隊過來向常遇春挑戰。常遇春當然沒有迴避,擺開陣勢與五太子對戰。
五太子的部隊確實厲害。這哥們帶兵自有一套,部隊在打仗時全唱著響亮的軍歌,一路嘹亮而出。
常遇春一看,覺得很好笑。哪知,對方的戰鬥力卻超強,雙方一交手,常遇春這才發覺對方不但歌聲嘹亮,仗也打得厲害,他手下的士兵很快就被打得疲軟下來。他覺得不對頭,帶著長矛直衝進去,雖然連殺兩名士兵,可對方卻像打了雞血一樣,對他的勇猛渾然不顧。
常遇春心下暗叫不妙。他打了這麽多仗,從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他是當代最善於衝突的將軍,可現在在兵勢占優的情況下,居然衝突不成功。常遇春心下焦躁起來,但又沒有辦法--要是擋不住這個五太子,讓他衝過去,與城裏會合,要破湖州就會大費力氣了。
正在無計可施,突然看到江上有船隊殺了過來。一看旗號,卻是薛顯。常遇春大喜。薛顯一來,就放起火來,把五太子停在江上的船全部燒掉。五太子的部隊看到自己的船隊發生了特大火災,也蒙了。於是,歌聲停了,士氣也低落了。常遇春鼓起勇氣,帶著部隊拚命衝殺,再加薛顯的夾擊,五太子被打得滿地亂跑,拚了老命才衝出包圍,一口氣狂奔迴老營。
呂珍在城中接應。幾人在那裏商討了一陣,都覺得真的打不過常遇春和徐達了,得想辦法結束這場戰鬥。可關鍵是,現在結不結束戰鬥,主動權掌握在徐達手裏,而不是他們說了算。最後三人一致決定,目前隻有投降,才能結束戰鬥。投降了,隻是沒有麵子;不投降,就會沒有腦袋。於是,三人空著手出來,一齊來到常遇春的營前,說是請求投降。
常遇春大喜,帶著三人來到湖州城前,讓他們向城頭大叫,“請李將軍出來見麵。李伯開和張天麒上到城頭一看,真是呂珍和五太子兩個。他們知道,這兩個哥們是張士誠手下最能打的人,現在他們都投降了,自己還能打下去嗎?兩人在城頭交換了意見,決定向呂珍和五太子看齊,打開城門,歡迎徐達進城。
湖州一舉平定。徐達和常遇春這才覺得,朱元璋的話真對。湖州城比江平城脆弱多了,現在都費這麽多周折才拿下,如果張士誠不那麽沒有遠見,而是全力援救湖州,估計現在他們還在艱苦地攻城之中。如果他們直接去攻打江平,湖州的部隊去支援,這場仗的結果如何,還真不好說了。
此時,李文忠也在杭州打敗了潘原明,江平立馬變成孤城一個。張士誠是個沒有眼光的領袖,他這輩子沒什麽遠大理想,覺得隻要保住手上這些地盤就很滿足了,因此即使在朱元璋攻打其他地方時,也沒有高度重視,而是隻拚命把江平城牆修好,修成當時最堅固的城牆。他以為,隻要有了天下最堅固的城牆,就什麽都不怕了。
朱元璋的大軍很快就開到江平城外,迅速地包圍了這座孤城。張士誠到城上巡視,不由倒吸一口冷氣。但見城外漫山遍野,全是西吳軍的旗幟,江平的八個城門都被朱元璋的部隊堵住:葑門駐著徐達軍,虎丘駐著常遇春軍,婁門駐著郭興軍,胥門駐著華雲龍軍,閶門駐著湯和軍,盤門駐著王弼軍,西門駐著張溫軍,北門駐著康茂才軍。另外東北駐著耿炳文軍,西南駐著仇成軍,西北駐著何文輝軍,作為諸軍的機動部隊。
整整十一支部隊啊!朱元璋這次吸取陳友諒圍攻洪都的教訓--每次隻集中力量圍攻一處,最後鋒芒為朱文正所挫--下令十一支部隊全方位進攻。
張士誠外圍的部隊雖然抗打擊能力很差,但江平城中的部隊還是很有戰鬥力的。這些部隊的戰士基本都是盜匪出身,打仗經驗十分豐富,而且剽悍異常,一上戰場就勇往直前,不把性命當迴事。
徐達下令各路部隊連續猛攻,均被張士誠擊退。而更讓徐達氣惱的是,連俞通海也在攻城中身中數箭,重傷而退,急送應天,幾天之後便宣告死亡。
徐達第一輪進攻受挫,便急報朱元璋。朱元璋也沒有想到江平居然如此堅固,急切之間也沒有好辦法,隻得給張士誠寫了一封信,把當前大勢深刻地剖析了一番,請他好好想一想,現在投降還來得及。要是他投降了,仍然可以像竇融那樣當貴族。
可張士誠能聽嗎?他把信輕輕一扔,冷冷一笑,道:“有本事你打進來?你打進來,怎麽處理我,我都沒話說。”
於是雙方繼續僵持,而且這一僵持居然堅持了幾個月,雙方都不耐煩了。最先不耐煩的是張士誠。這哥們憑著這道城牆硬是擋住了朱元璋重兵的圍攻,覺得朱元璋也就是這個樣子了;但又覺得老是在城裏困守著,雖然不缺吃喝,但也挺無聊的,於是派徐義等幾個人帶著部隊偷偷從西門潛出,向城外的西吳部隊偷襲。
如果他們偷襲的目標是別人,還可能會大功告成,但他們現在卻是向朱元璋手下第一猛將常遇春下手。常遇春雖然長得粗獷,仗打得猛,可心思卻一點也不粗獷。何況,出其不意地突襲本來就是他拿手的好戲。他們圍城幾個月一直沒有進展,所以他格外提防張士誠偷襲,一雙眼睛時刻都睜得老大。
當張士誠的偷襲部隊出城時,常遇春就已經發現了目標。當徐義他們走了大半天路,繞到虎丘要發動進攻時,卻發現常遇春早已在那裏等候多時了。雙方也不搭話,立刻放手大戰。張士誠的這支部隊也十分厲害,麵對常遇春的精銳,一點沒有心理障礙,一時與常遇春打得難分難解,無法分出勝負來。
張士誠探得徐義與常遇春打得正酣,便親自帶著城裏的部隊出去接應,夾擊常遇春,意在把常遇春一仗打死。常遇春要是在此戰死,那麽朱元璋的部隊就會全軍膽寒。
張士誠的部隊來得更猛,一番衝擊,把西吳軍打得死傷無數。常遇春的副手楊國興居然也戰死當場。常遇春咬著牙對王弼道:“你能不能給老子把他們殺退?”
王弼一言不發,拔出雙刀,兩腿一夾馬肚,大喊大叫著就衝向敵人。但見雙刀翻飛,當真是擋者立斃。他什麽也不顧,隻是縱深殺入,隻片刻工夫就在敵陣裏開辟出一條血路。東吳部隊無不駭然失色,紛紛讓路。
常遇春率大部跟著掩殺過去,把張士誠的氣焰壓下。張士誠部的士氣不斷地下跌,部隊也不斷地後退,一直退到沙盆潭。
張士誠本來還想約束部眾,反攻常遇春,哪知“兵敗如山倒”的老話真不是白講的,部隊一敗退下來,隨便你怎麽調度,士氣卻再也調度不起了。張士誠氣急敗壞,滿頭是汗,想衝到前頭,鎮住陣腳。可他的心念才動,敗退下來的士兵就把他倒撞得從馬上落下,而且一直滾落到潭中。
他的侍衛們一看主公沉入了深潭,急忙跳下去,七手八腳地把他打撈上來。張士誠上岸之後,狠吐了一番,這才抬過頭來,臉色慘白地望著身邊的人,再望著正在敗退的士兵,仰天大歎,然後徑直坐在地上,再站不起來。侍衛們忙把他抬起來,飛快地朝城裏跑去。
常遇春在危急關頭絕地反擊,反敗為勝,一路追擊,把張士誠的部隊猛殺一陣,這才收兵迴營,差人向徐達報喜。徐達接報之後,也不由暗叫,隻有常遇春才可如此。
朱元璋看到徐達幾個月拿不下江平,也不由急了起來,親臨前線。他帶著諸將繞城察看,知道張士誠老早就為防守此城而花了很大功夫,此城不但城牆堅實,而且城裏的糧草完全可以支撐幾年。張士誠可以在城裏待上幾年,可他能在這裏跟張士誠玩幾年嗎?隻怕不過幾天,元朝的大軍就會殺過來,與張士誠把他兩下夾擊,那時,他還吃得消嗎?
但他更知道,這樣的城牆,任你再怎麽猛攻,在短時間內也是攻不下的。於是他下令,環江平城築條長圍,把江平全麵圍住,堅決不讓城裏的任何動物逃出來。
長圍做好之後,又搭建了幾個木塔。每個木塔都高於城牆。你站在木塔上向城裏一望,城裏的一切,盡收眼底。這些木塔分為三層,上麵不但可以站人,而且還配置了火箭、火銃,甚至襄陽炮。這些設備做好之後,朱元璋終於下令發起總攻。此時已經是至元二十七年元月。
本來,如果朱元璋部隊攻城,是必須仰攻的,可現在他利用木塔,打造了幾個製高點,大炮、火銃、弓箭全是居高臨下向城裏射擊,張士誠的部隊在射手的眼皮底下,簡直無處藏身。可是張士誠的部隊也是勇悍之極,任朱元璋的部隊如何猛攻,他們就是死硬到底。雙方你攻我守,一直拖到當年的八月底。
此時,城裏的物資也已經有點難支。張士誠當初建設這個堅城,隻想到把城牆加厚,以及把糧草備足,卻沒有想到打仗的材料也需要準備。連續打了這麽多,糧食還沒有吃完,城牆也還堅持得住,可打仗的炮火和箭頭卻吃緊起來。
張士誠這才真的慌起來,他一邊下令張士信到城頭督兵守城,一邊讓熊天瑞在城裏搜集打仗的材料,幾乎所有的木石都被搬到城頭,用來向朱元璋部隊發動反擊了。
而張士信才到城上,就被朱元璋的飛炮擊中頭部,當場死掉。熊天瑞帶著士兵把城中的民屋都拆掉,充當武器。徐達下令所有的炮火集中猛攻葑門,連續四天,從不間斷,這才把葑門轟開。與此同時,常遇春也攻破閶門新寨。西吳士兵一齊奔向這兩門,如蟻而入。
張士誠的幾個將領急忙帶著部隊前來堵載,但已無濟於事。雙方大戰不到半個時辰,張士誠的部隊紛紛被砍倒在街頭,橫屍一路。最後,徐義等幾個將領隻得丟下兵器,向徐達投降。
張士誠仍然不投降。他收集殘兵,一清點,仍然有三萬人。他就帶著這三萬人繼續與朱元璋部隊進行巷戰。盡管他打得很賣力,而且一臉必死的堅毅之色,但士兵們卻不願馬上死去,一看大事不妙,便四散而去。
張士誠一看身邊的士兵已經所剩無幾,也退到內城。徐達下令全軍圍攻內城。張士誠仍然死死守住。徐達命令士兵在內城之外反複向城內大叫,隻要張士誠出城投降,還是可以有活路的。可是張士誠卻充耳不聞,繼續堅守如故。當他看到內城已經危在旦夕之時,長歎一聲,把所有親屬都叫來,然後一咬牙揮劍把這些親人全部殺死。把自己的親屬殺死之後,他淚流滿臉,丟下長劍,雙膝跪下,然後伏地大哭。大家隻聽到他在哭聲中大叫著,但誰也聽不出他喊叫的內容。
他痛哭之後,抬起頭來。大家看到他的頭發已經完全散開,蓋在臉上。透過淩亂的頭發,大家看到他那雙絕望的眼睛已紅如鮮血。他站了起來,跌跌撞撞地向裏屋走去,接著找來一根白帶子,扔到橫梁上打了個結,然後站到椅子上,要把脖子伸進那個圈子。突然有幾個人衝了進來,大叫著“主公,主公,你不能死啊!”便上前把他抱住,然後把他抱了下來,救醒。
當張士誠那雙疲勞而絕望的眼睛再睜開時,他看到有幾個人站在自己身前。他首先認出了李伯升。他想:“這個李伯升不是投降了嗎?”
李伯升確實投降了徐達。朱元璋打敗陳友諒之後,雖然心情大爽,可大爽之後又覺得有點不過癮--要是能把陳友諒生擒過來,然後讓他投降自己,讓這個曾稱南麵稱孤的人天天向自己蛇行匍匐,口中稱臣,那是最爽的事。可陳友諒太不爭氣了,居然被一支箭射死了--所以很想讓張士誠乖乖投降過來。一來可以填補這個遺憾,二來可以撈取民心,把張士誠的部下都聚攏過來。
徐達當然知道朱元璋的這個想法,所以當他看到張士誠狼狽逃入內城的時候,就叫李伯升趕快進去,不要讓張士誠自己處理了自己。
徐達進去,一眼就看到了張士誠。在別人眼中,張士誠是個貪小便宜、有點狡詐、但又很懦弱的老大,可徐達卻敬佩他是個防守專家。當年脫脫圍攻他,居然沒有把他打死--那時他的勢力才有多大?這一次,徐達舉國之兵前來,圍攻一個江平,竟然消耗了近兩年的時間--如果這哥們還懂點策略,要拿下他真不容易。所以,在徐達的眼中,張士誠是一個堅韌的戰士。可現在他麵前的這個張士誠,卻顯得無比虛弱:腦袋耷拉,麵部肌肉全麵鬆弛,兩隻眼皮無力地垂著,哪有一點梟雄氣概?
徐達道:“張士誠,你失敗了。”
張士誠的嘴皮一動不動,那兩塊本來已經下垂的眼皮,這時幹脆徹底閉上。
徐達道:“你要是投降,吳王會待你如手足。”
張士誠臉色仍然不變,但心裏卻冷冷一笑:“吳王?誰是吳王?老子老早就是吳王了。朱元璋這個吳王比老子嫩多了。”
徐達對李伯升使個眼色。李伯升道:“大王,勝敗由天定。事已如斯,大王還是歸順吳王了吧。吳王寬宏大量……”
張士誠突然哈哈大笑:“他寬宏大量?告訴你們,老子從來沒有發現哪個稱孤道寡者可以適用寬宏大量這四個字,更沒有看到哪個皇帝會待人如同手足。不信,咱們走著瞧……”
他那雙眼睛猛然睜開,把在場的人逐一掃視了一遍。當他的目光掃到徐達臉上時,多停留了幾秒,然後才轉移開來。
徐達給他盯得心頭有點發毛,從此對這個目光記憶深刻。但他仍不信張士誠的話,隻是冷冷一笑,一揮手,讓兩個士兵過來。他們手裏拿著一張舊盾牌,進來後先把舊盾牌放在地下,然後把張士誠抬起來,放在盾牌上,一直抬出城放到船上,直接送到應天。
朱元璋知道張士誠真還完好無損,心下大喜。但他也知道,張士誠雖然不怎麽果敢,但卻極為頑強,在船上一直就不吃不喝,打算要把自己餓死。朱元璋當然不願張士誠變成餓死鬼,因此一路叫人去勸說。
可張士誠就是不理,堅持不吃、不喝、不說話。朱元璋不斷派人去做張士誠的思想工作,可這些努力一點作用也沒有。後來連李善長都派了過去。哪知,張士誠對朱元璋手下第一文臣同樣不屑一顧,連眼皮都懶得抬一下。
李善長不由生起氣來,一改往日斯文模樣,爆了幾句髒話,把張士誠罵得狗血淋頭。大概意思就是說,“你太不識抬舉了,仗打得一塌糊塗,一點戰略眼光沒有,一雙狗眼還隻會盯著短期利益,你不失敗誰失敗?你失敗就失敗了,還裝什麽清高?還看不起人?我們大王看在大家都是反元同道的分上,對你寬大處理,你還想怎麽樣?”
聽到李善長的一番言辭,張士誠這才把眼皮抬了一下,盯了李善長好一會兒,然後,突然大聲吼道:“你就是李善長?哈哈,我以為李善長有什麽了不起?就會這幾句髒話?告訴你,你這些髒話的水平在朱元璋手下可以混飯吃,可如果在我的手下,你早就給砍頭了。哈哈,你以為朱元璋不會砍你的頭?告訴你,他以後同樣可以砍你的狗頭。老子不跟以後被朱元璋砍頭的人說話。朱元璋要是有膽,叫他自己過來跟老子對話。”言畢,嘴巴、眼睛同時閉住,再不開口,也不看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朱元璋聽了李善長的匯報,覺得自己還是得去跟這個冤家對頭見一見。打了這麽多年,做了這麽多年的敵手,也該麵對麵一次了。
於是,朱元璋出場了。張士誠仍然軟弱無力地躺在那裏,朱元璋坐在張士誠的對麵,輕輕地道:“士誠兄,我看你來了。”
張士誠那雙眼終於睜開了。此時他雖然異常虛弱,但目光突然間顯得炯炯有神。他終於近距離看到了朱元璋。這個死對頭,起於濠、滁之間,剛入夥時白丁一個,依附於郭子興,後來逐步單幹,也隻是在艱苦的地方折騰,一點不起眼。可隻幾年時間,他突然攻占金陵,異軍突起,大家這才把目光鎖定他。可不管是陳友諒還是他張士誠,此時都已經拿他沒有辦法了。本來這個人的力量比不過他和陳友諒,可現在他倆居然都給他吃掉了,吃得連骨頭也不剩。這到底是為什麽?
張士誠餓著肚皮,努力想著失敗原因。想到最後時,這才知道,朱元璋之所以能成氣候,完全是因為自己失誤,而不是因為朱元璋厲害。如果,當初他能跟陳友諒聯合,一起出手夾擊朱元璋,朱元璋還有命嗎?可那個時候自己卻不知道幹什麽去了。直到陳友諒完蛋了,自己才提起精神,重新打量朱元璋。可吞並了陳友諒勢力的朱元璋,已經不是前幾年的朱元璋了,這時已經誰也奈何不了他的。他調整自己的視線,再看看朱元璋。朱元璋確實長得很醜,可這個長得奇醜的男人卻硬是籠絡了一幫人才為他打天下。而自己有錢有勢,手下卻一個能人也沒有。唉,這就是差距,這就是致使他失敗的差距!
朱元璋看到張士誠的眼光暗淡下去,以為這哥們終於屈服了,心裏暗喜,覺得自己這才真正的完勝了。他搓著兩手,對張士誠道:“士誠兄,你可以說說你的心裏話了。”
張士誠冷冷一笑,那雙眼睛再次猛地睜開,神態顯得生猛起來,對朱元璋大喝:“你小子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告訴你,老子和陳友諒都比你強多了,隻是現在老天爺照顧你而已。你以為老子會服你?告訴你,你永遠勝不了老子!”說完,閉起了眼睛,不再開口。
朱元璋心下大怒,可又沒有辦法。他這才知道,把一個人打敗雖然很難,但還是可以做到的,可要真正征服一個人的內心,那才是更難的。他咬了咬牙,退了出來。他決定不再在張士誠的身上花工夫了,直接下令斬將其首,而且還要挫其骨、揚其灰。既然你不願合作,我就讓你死也不好受。
朱元璋覺得也該好好地犒勞一下自己和眾將士。鄱陽湖一戰,九死一生,勝得極其艱難,甚至他自己也幾次差點命葬湖底,成為水族的快餐。現在他終於活著迴來,舉著勝利的大旗迴到應天,看來還真的是老天保佑。既然是老天保佑,那就順天應人,當一下王嘍。
朱元璋覺得自己稱王的時候到了。於是李善長等一幹人就組織起來,上表請朱元璋稱王。表上說:“目前咱們的主要勢力就在應天,這個地方就是古吳國,故可稱吳王。”
朱元璋那張臉上掛滿笑容,說:“那就稱吳王。”
朱元璋看著那張勸進表,問劉基:“我現在仍然是小明王的下屬,是不是該再請示一下小明王?”
劉基道:“萬萬不能。小明王同樣是王,主公稱王,哪能向他請示。要是他有此權,那他不是皇帝了?主公難道真的想讓他成為皇帝嗎?”
朱元璋一聽,道:“好。反正以前他也是自立為王的,現在我也自立為王。”
至元二十四年(1364)正月,江南江北,盡皆雪花紛飛,朔風如吼。江淮一帶,久經戰亂,田野荒蕪,哀鴻遍地。偶有幾聲爆竹響,但並沒有給這個大年增添多少節日氣氛。
但應天府的元帥府前,卻是一片祥和的景象。朱元璋正式稱吳王,幾名壯漢把“吳”字大旗升了起來,旗幟在刺骨的風雪中劇烈地飄揚,看過去別有一番滋味。而門額上原先的“元帥府”牌子已經在昨天被取下,換上了“吳王府”的牌匾。
王府內,朱元璋正身披王袍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朱元璋出身貧寒,數年之年,身上掛的還是布滿漏洞、奇臭難聞的僧服,而現在居然套上了富貴十足的王袍,他真的覺得有點不自在。但他還是在那裏嚴肅地板著臉,平視著列位於自己麵前的文臣武將。
李善長、徐達、劉基、常遇春、湯和等,第一次這麽整齊地排列在一起,他們個個臉上莊嚴肅穆。朱元璋將那些臉龐一一掃視,當他的目光掃到朱文正的臉時,心裏一陣溫暖。
當他決定給這些文武部屬論功行賞時,發現朱文正的功勞最大。孤軍一旅,困守弱城,獨擋六十萬虎狼之師八十天之久,他自問自己都難以做到--如果朱文正守不住洪都,現在他們這幫人還不知在哪裏流浪呢?可他能讓朱文正當最大的官嗎?另外,光論功,不行賞,那也是不可能的。還得對這些生死兄弟發放獎金,大家的心裏才高興。可是現在庫存的財物實在不多,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就隻有能省則省了。
朱元璋想了想,最後決定還是拿他這個侄子來做文章。論職務,目前朱文正是從一品大都督,位在諸將之上;論功勞,洪都保衛戰,誰比得上?如果他有所表示,那就好辦了。
朱元璋對朱文正是很了解的,他當著大家的麵,對朱文正道:“文正,你的功勞最大。你想要什麽,想當什麽官,盡管說。”
朱文正除了打仗,其他時間都是花花公子,最愛的當然是銀子和美女,他心裏很盼望他的這個叔父能賞給他數不清的金錢。可他畢竟還是朱家的人,是一個打仗的將軍,哪能當麵說我要很多錢?他望著朱元璋的臉,道:“叔父把侄兒看成什麽人了?咱好歹還是朱家的人,打了些許勝仗,全仗將士拚命,哪容得我在這裏邀功?叔父先賞其他兄弟吧,等天下平定,那時再獎侄兒不遲。”
朱元璋要的就是這句話,現在朱文正全幫他說了出來,心下大喜,道:“好!難得朱家有你這樣的人。你仍然迴洪都,從一品大都督,節製中外諸軍事。”
然後,宣布獎賞名單和數量。其中,李善長居首,為大吳左相國;徐達任右相國;劉基為太史令;常遇春、俞通海為平章政事;汪廣洋為右司郎中;張昶為左司都事……所有受賞的人都帶著大量的賞品,滿臉紅光地對朱元璋稱謝,唯獨朱文正兩手空空,站在那裏看著人家表演。他是這裏麵唯一的觀眾。他的臉色變得很難看。他說那些話時並不是真正謙虛,而是暗自以為,自己的功勞那麽大,誰也比不過,封什麽官,給什麽賞,還用自己說出來嗎?就算自己再三推辭,最後最大的官也仍然會是他的,最高額的獎金也是他的。哪知他的叔父這時還真會裝傻。可惜朱元璋這時沒有看到他氣得發青的臉。
當時,張士誠也稱吳王。於是,曆史上就把朱元璋的“吳”稱為西吳,張士誠的“吳”稱為東吳。朱元璋在就職典禮上就討論起了向東吳進攻的問題。他對大家道:“陳友諒已滅,咱們的勁敵已去,但張士誠的實力仍然不可小視。而且張士誠不似陳友諒,他這人反複無常,今日為元臣,明日稱吳王,如果他覺得自己不能力敵咱們時,又與元狗聯合起來,那時就更麻煩了,不如及早圖之。”
劉基道:“大王說得極是。”大家都跟著道:“大王說得極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久,朱元璋再臨武昌,率諸將猛攻武昌城。陳友定抵敵不住,獻城投降,陳友諒的殘部全部解決。至正二十五年八月,朱元璋下令討伐張士誠。諸將出征,一口氣拿下吳中大片土地,連張士誠最初根據地高郵都劃歸西吳的版圖。
眼見捷報頻傳,朱元璋興高采烈,隻要再乘勝出擊,張士誠馬上就成為陳友諒第二了。哪知,張士誠還沒有完,西吳內部卻先出了問題。而且這個問題還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朱文正居然要脫離他投奔張士誠!
在一個早晨,朱元璋接到江西按察使李飲冰的奏章,控告朱文正在江西驕奢淫逸,為非作歹,影響極壞,文中有“奪人之妻,殺人之夫,滅人之子,害人之父,強取人財”之句。
朱元璋一看,就覺得頭痛。他最知道他這個侄兒,能打仗,是個軍事天才,可也是個小混混,從不正經生活。於是他便寫了封信,把朱文正批評一通,希望他有所改正。
朱元璋這一次的批評還是很重的,他下令把朱文正手下的郭子章、劉仲服兩人抓起來,說他們不勸阻朱文正,然後斬首。另外一些朱文正的隨從也都被抓起來,共有五十多人,他們的腳筋全被挑斷。朱元璋以為,在這個血的教訓麵前,朱文正就會害怕了,就會有所收斂了。
朱文正一邊讀著叔父的信,一邊看到應天來的帶刀護衛把郭、劉等人拉下去砍了頭,心頭大駭。可他卻沒有收斂。他覺得叔父這一刀先砍向他的部屬,接下來就會砍到他的頭上了。這個叔父,有功不賞,有點過失就狠狠地罰,那不當你的侄子可以吧?不當你的部下也可以了吧?於是,他決定轉變立場,走上與朱元璋為敵的道路--跟張士誠聯合起來。
他的這一切行動當然瞞不過時刻都密切關注著他的李飲冰。在朱元璋以為朱文正已經改正的時候,李飲冰的奏章又送到眼前。
李飲冰道:“朱文正不但沒有改正,反而鬧得更兇。並且,他還把龍的圖案繡在床上,天天對吳王口出怨言,說吳王賞罰不分明。現在他正在跟張士誠的人來往,如果吳王不采取果斷措施,隻怕後果不堪設想。”
看完奏章,朱元璋的眼裏有些潮濕了,那雙手不住地顫抖。如果是別人有這個想法,他都還可以理解,可現在是朱文正啊,他的親侄兒啊!他的哥哥早死,朱文正很小的時候就流離所失,直到他在徐州時,朱文正的母親王氏帶著朱文正前來投奔,這才算有所依靠。那時的朱文正跟當和尚時的朱元璋一樣孤苦可憐,那望著他的目光時刻都讓朱元璋心頭戚戚。所以朱元璋覺得這個侄子格外親切,一直把他當自己的兒子來培養。
哪知,現在他卻走上了與自己為敵的道路,朱元璋很傷心。但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他在暗地裏偷偷抹了把眼淚之後,在第一時間坐船來到洪都,派人去把朱文正叫來。朱文正雖然已決意與叔叔為敵,但畢竟他們還是叔侄關係,聽說叔叔駕到也慌了神,連衣服也沒有穿好就急急忙忙地趿著鞋跑到叔叔的船上。
朱元璋一看到朱文正,也不搭話,一頓皮鞭就猛抽到朱文正的身上,把朱文正的衣服都打得布屑紛飛,然後他大聲問:“你到底想幹什麽?你到底想幹什麽?”朱文正咬著牙,一言不發,任由叔叔打他罵。朱文正堅強得很,雙目炯炯,一點潮濕的意思也沒有。可又打又罵的朱元璋的眼裏卻迸出了淚水--連他現在也覺得自己都變成一條瘋狗了,打得沒有方向,罵得沒有素質。最後,他頹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兩隻眼睛望著朱文正。這時朱文正那身華麗的服裝濺滿了血,看上去窘迫可憐,這場麵跟當年叔侄第一次在徐州相見時沒有兩樣。隻是那次相見,兩人抱頭痛哭,相互慶幸著居然還能再相見;可現在,兩人卻形同陌路,沒有半分親情。
朱元璋心頭大恨:“你要是搶幾個民女,搶幾個財主,我也就算了,可是你居然要背叛我?這怎麽能原諒。對於反叛的人,還能放過,我這個事業還用做下去嗎?隻有殺了你啊!”
朱元璋眼裏的淚水幹了之後,露出了令人不寒而栗的殺氣。他仍然把朱文正帶迴應天。他要在應天處決這個叛將,讓所有人知道,不管是誰,不管你的職務有多高,功勞有多大,隻要做背叛的勾當,都得殺頭。
當他迴到後宮時才發現,自己手中居然還拿著鞭子。他狠狠地丟下鞭子,氣咻咻地坐下。馬王後出來了,問他:“你要殺文正?”
朱元璋大聲道:“非殺不可。”
馬王後道:“這個孩子其實也就是性格剛強一點而已。況且,他在洪都立了那麽大的功勞,一點獎賞也沒有,你欠他的也太多了。我看就放過他吧。”
朱元璋望了望馬王後,抹了一把汗道:“那就宣布他的罪狀,以儆效尤。不過,我可不想再見到他了。”
於是,他下令把朱文正押到侗城關押。不久,大家得到一個消息:朱文正在關押中死去。朱元璋繼續善待朱文正四歲的孩子,並為他起名朱守謙,由馬王後撫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文正事件對朱元璋的影響極大。就是打死他也不會相信,朱文正會做出背叛的事來。幾天來,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當他獨自一人時,總是莫名地感到悲傷,甚至覺得這個世界實在太可怕了,任何人都可能背叛你。這個世界,你還能相信誰?他覺得不寒而栗。但再怎麽不寒而栗,他仍然要去麵對現實,仍然要繼續他的事業,仍然要和他的那幫屬下去打天下。
他再次把目光鎖定張士誠。經過至正二十五年的戰鬥,張士誠的版圖大為縮水了,江北一帶已經插上西吳的旗子。此刻,張士誠的勢力隻是縮在江杭一帶。
到了這個時候,張士誠仍然是那個鹽販子的心態,居然還沒有覺察到危險。他做鹽販子時,做得很稱職,可是當武裝力量的領袖時,他就做得不咋樣了。在朱元璋向他咬牙切齒地磨刀霍霍時,他居然沒有做任何像樣的準備工作。
朱元璋開了個動員大會,任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率二十萬大軍,全力討伐張士誠。他還向全軍下令:此行毋妄殺!毋亂掠!毋發邱壟!毋毀廬舍!毋毀損士誠母墓!違令有刑。然後,把徐達和常遇春叫到裏屋,問他們:“你們此行,應該先打哪個地方?”
常遇春道:“江平是張士誠的老巢,隻要把江平打掉,其他地方就不足為慮了。”朱元璋再看看徐達,徐達點點頭。
朱元璋卻搖搖頭,道:“你們對張士誠太不了解了。張士誠靠販鹽起家,也有幾個生死朋友,張天麒、潘原明都跟他情同手足。如果張士誠受困,他們肯定全力來援。張天麒從湖州出來、潘原明從杭州出擊,會對咱們形成反包圍,到時候我們還能打勝他們嗎?所以,還是先打湖州,把張士誠的羽翼剪掉才行。我們打湖州,按張士誠的性格是不會出動的。等我們打下了湖州再打江平,就順手多了。”
他接著又對徐達道:“前些天張士誠有個部將熊天瑞主動前來投降,我看他是來玩詐降的。所以現在讓他跟著去打仗,然後咱們天天叫喊著打江平,他知道後一定會脫離隊伍,去告知張士誠。他要是玩失蹤,張士誠就死定了。”
等徐達和常遇春離開後,朱元璋又叫李文忠帶兵向杭州進發,阻止潘原明去援救江平。徐達和常遇春一路出征,跟張士誠的部下打了幾仗,都勝得很輕鬆。一直開到昆山,這是張士誠的兄弟張士信的地盤。這家夥聽說西吳大軍來了,什麽也不做,立刻逃跑。
徐達在昆山那裏大會諸將,點了一下名,果然發現熊天瑞不見了,不由暗道,吳王的話真準,這個熊將軍果然去向張士誠告密了。張士誠得到這個密報後,肯定會在江平那裏提高警惕,不會再花精力管湖州了。於是徐達下令全軍提高速度,向湖州進發,一口氣推到湖州三裏橋。
張天麒聽說徐達的大軍來了,立刻派黃寶和陶子寶出來迎戰。二人正好與常遇春相遇。常遇春這些天來求戰欲望大漲,一看到有敵人前來,大為高興,下令全力出擊,隻片刻就把黃寶打得落花流水。
黃寶這才知道,傳說中常遇春的勇猛不是虛構的,他一時抵敵不住,往後便逃。常遇春一路追擊。黃寶一直退到城下,看到常遇春就在屁股後麵追著,怕自己進城之後城門還來不及關,常遇春就進去了,隻得又迴軍再戰。
常遇春大喜,率部狂掃過去,黃寶的部下全部丟下兵器當了降卒。黃寶獨自被圍在那裏,隻象征性地做了幾個抵抗動作,便鬥誌全無,被常遇春俘虜。
城中本來組織了救援部隊要來接應黃寶,可還沒有開門出來,便得到黃寶已經成為人家戰俘的消息,隻得又退迴去。
此時徐達大軍也開了過來,把湖州全部圍住。湖州城中人心惶惶。這時張士誠的一支援軍在李伯開的帶領下進入城中。城裏人看到援軍到來,這才稍安下來。
不久,有探馬來報,張士誠部將呂珍、朱暹及五太子帶著六萬部隊前來,已到城東。徐達想不到敵人的援軍來得這麽快,急忙和常遇春商議:“這三個敵手都很強悍,咱們小心應付為妙。”
常遇春道:“這個好辦。你繼續圍城,我去打援。”
徐達點頭道:“好。你帶十萬部隊過去。”
常遇春帶著部隊來到姑嫂橋,連夜修築工事,守住險要。呂珍素聞常遇春厲害,看到他嚴陣以待,也不敢放馬過來,便在那裏駐紮下來,與常遇春對峙。
常遇春也一改往日見敵即猛打的習慣,硬是耐著性子跟呂珍對峙下去,暗地裏卻派人四處打探呂珍的糧道。果然,張士誠派潘元紹運了糧草前來,已到烏鎮。常遇春大喜,帶著部隊半夜出動,一舉把潘元紹打敗。
張士誠又派徐誌堅帶著水軍順流而來,要襲擊姑嫂橋。常遇春探到消息,便在橋邊設伏。徐誌堅隻想著去襲擊別人,全然沒有想到別人會來個將計就計,一路信心滿滿而來,以為一到目的地就可活捉常遇春,哪知才到橋邊,還沒有看到常遇春,就先進了埋伏圈。但聞得一聲喊打,伏兵四出。徐誌堅這才知道,原來中計的是自己,一時手忙腳亂,被常遇春的伏兵打得滿地找牙,最後也被俘虜了。
張士誠是個鹽販子,常在海邊經營,手下也有大船,叫赤龍船。此時,他派赤龍船前來。可常遇春水戰的經驗卻比他豐富多了。朱元璋曾多次用火攻把陳友諒的大樓船燒得灰飛煙滅,現在看到赤龍船開到麵前,常遇春想也不多想,立刻派人準備好火具,然後跑過去放火。張士誠部哪料到常遇春會來這麽一招?巨大的赤龍船,隻片刻之間,盡付祝融。
五太子聽到外圍援軍都被常遇春一一打敗,也不由怒火中燒,終於忍無可忍,帶著部隊過來向常遇春挑戰。常遇春當然沒有迴避,擺開陣勢與五太子對戰。
五太子的部隊確實厲害。這哥們帶兵自有一套,部隊在打仗時全唱著響亮的軍歌,一路嘹亮而出。
常遇春一看,覺得很好笑。哪知,對方的戰鬥力卻超強,雙方一交手,常遇春這才發覺對方不但歌聲嘹亮,仗也打得厲害,他手下的士兵很快就被打得疲軟下來。他覺得不對頭,帶著長矛直衝進去,雖然連殺兩名士兵,可對方卻像打了雞血一樣,對他的勇猛渾然不顧。
常遇春心下暗叫不妙。他打了這麽多仗,從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他是當代最善於衝突的將軍,可現在在兵勢占優的情況下,居然衝突不成功。常遇春心下焦躁起來,但又沒有辦法--要是擋不住這個五太子,讓他衝過去,與城裏會合,要破湖州就會大費力氣了。
正在無計可施,突然看到江上有船隊殺了過來。一看旗號,卻是薛顯。常遇春大喜。薛顯一來,就放起火來,把五太子停在江上的船全部燒掉。五太子的部隊看到自己的船隊發生了特大火災,也蒙了。於是,歌聲停了,士氣也低落了。常遇春鼓起勇氣,帶著部隊拚命衝殺,再加薛顯的夾擊,五太子被打得滿地亂跑,拚了老命才衝出包圍,一口氣狂奔迴老營。
呂珍在城中接應。幾人在那裏商討了一陣,都覺得真的打不過常遇春和徐達了,得想辦法結束這場戰鬥。可關鍵是,現在結不結束戰鬥,主動權掌握在徐達手裏,而不是他們說了算。最後三人一致決定,目前隻有投降,才能結束戰鬥。投降了,隻是沒有麵子;不投降,就會沒有腦袋。於是,三人空著手出來,一齊來到常遇春的營前,說是請求投降。
常遇春大喜,帶著三人來到湖州城前,讓他們向城頭大叫,“請李將軍出來見麵。李伯開和張天麒上到城頭一看,真是呂珍和五太子兩個。他們知道,這兩個哥們是張士誠手下最能打的人,現在他們都投降了,自己還能打下去嗎?兩人在城頭交換了意見,決定向呂珍和五太子看齊,打開城門,歡迎徐達進城。
湖州一舉平定。徐達和常遇春這才覺得,朱元璋的話真對。湖州城比江平城脆弱多了,現在都費這麽多周折才拿下,如果張士誠不那麽沒有遠見,而是全力援救湖州,估計現在他們還在艱苦地攻城之中。如果他們直接去攻打江平,湖州的部隊去支援,這場仗的結果如何,還真不好說了。
此時,李文忠也在杭州打敗了潘原明,江平立馬變成孤城一個。張士誠是個沒有眼光的領袖,他這輩子沒什麽遠大理想,覺得隻要保住手上這些地盤就很滿足了,因此即使在朱元璋攻打其他地方時,也沒有高度重視,而是隻拚命把江平城牆修好,修成當時最堅固的城牆。他以為,隻要有了天下最堅固的城牆,就什麽都不怕了。
朱元璋的大軍很快就開到江平城外,迅速地包圍了這座孤城。張士誠到城上巡視,不由倒吸一口冷氣。但見城外漫山遍野,全是西吳軍的旗幟,江平的八個城門都被朱元璋的部隊堵住:葑門駐著徐達軍,虎丘駐著常遇春軍,婁門駐著郭興軍,胥門駐著華雲龍軍,閶門駐著湯和軍,盤門駐著王弼軍,西門駐著張溫軍,北門駐著康茂才軍。另外東北駐著耿炳文軍,西南駐著仇成軍,西北駐著何文輝軍,作為諸軍的機動部隊。
整整十一支部隊啊!朱元璋這次吸取陳友諒圍攻洪都的教訓--每次隻集中力量圍攻一處,最後鋒芒為朱文正所挫--下令十一支部隊全方位進攻。
張士誠外圍的部隊雖然抗打擊能力很差,但江平城中的部隊還是很有戰鬥力的。這些部隊的戰士基本都是盜匪出身,打仗經驗十分豐富,而且剽悍異常,一上戰場就勇往直前,不把性命當迴事。
徐達下令各路部隊連續猛攻,均被張士誠擊退。而更讓徐達氣惱的是,連俞通海也在攻城中身中數箭,重傷而退,急送應天,幾天之後便宣告死亡。
徐達第一輪進攻受挫,便急報朱元璋。朱元璋也沒有想到江平居然如此堅固,急切之間也沒有好辦法,隻得給張士誠寫了一封信,把當前大勢深刻地剖析了一番,請他好好想一想,現在投降還來得及。要是他投降了,仍然可以像竇融那樣當貴族。
可張士誠能聽嗎?他把信輕輕一扔,冷冷一笑,道:“有本事你打進來?你打進來,怎麽處理我,我都沒話說。”
於是雙方繼續僵持,而且這一僵持居然堅持了幾個月,雙方都不耐煩了。最先不耐煩的是張士誠。這哥們憑著這道城牆硬是擋住了朱元璋重兵的圍攻,覺得朱元璋也就是這個樣子了;但又覺得老是在城裏困守著,雖然不缺吃喝,但也挺無聊的,於是派徐義等幾個人帶著部隊偷偷從西門潛出,向城外的西吳部隊偷襲。
如果他們偷襲的目標是別人,還可能會大功告成,但他們現在卻是向朱元璋手下第一猛將常遇春下手。常遇春雖然長得粗獷,仗打得猛,可心思卻一點也不粗獷。何況,出其不意地突襲本來就是他拿手的好戲。他們圍城幾個月一直沒有進展,所以他格外提防張士誠偷襲,一雙眼睛時刻都睜得老大。
當張士誠的偷襲部隊出城時,常遇春就已經發現了目標。當徐義他們走了大半天路,繞到虎丘要發動進攻時,卻發現常遇春早已在那裏等候多時了。雙方也不搭話,立刻放手大戰。張士誠的這支部隊也十分厲害,麵對常遇春的精銳,一點沒有心理障礙,一時與常遇春打得難分難解,無法分出勝負來。
張士誠探得徐義與常遇春打得正酣,便親自帶著城裏的部隊出去接應,夾擊常遇春,意在把常遇春一仗打死。常遇春要是在此戰死,那麽朱元璋的部隊就會全軍膽寒。
張士誠的部隊來得更猛,一番衝擊,把西吳軍打得死傷無數。常遇春的副手楊國興居然也戰死當場。常遇春咬著牙對王弼道:“你能不能給老子把他們殺退?”
王弼一言不發,拔出雙刀,兩腿一夾馬肚,大喊大叫著就衝向敵人。但見雙刀翻飛,當真是擋者立斃。他什麽也不顧,隻是縱深殺入,隻片刻工夫就在敵陣裏開辟出一條血路。東吳部隊無不駭然失色,紛紛讓路。
常遇春率大部跟著掩殺過去,把張士誠的氣焰壓下。張士誠部的士氣不斷地下跌,部隊也不斷地後退,一直退到沙盆潭。
張士誠本來還想約束部眾,反攻常遇春,哪知“兵敗如山倒”的老話真不是白講的,部隊一敗退下來,隨便你怎麽調度,士氣卻再也調度不起了。張士誠氣急敗壞,滿頭是汗,想衝到前頭,鎮住陣腳。可他的心念才動,敗退下來的士兵就把他倒撞得從馬上落下,而且一直滾落到潭中。
他的侍衛們一看主公沉入了深潭,急忙跳下去,七手八腳地把他打撈上來。張士誠上岸之後,狠吐了一番,這才抬過頭來,臉色慘白地望著身邊的人,再望著正在敗退的士兵,仰天大歎,然後徑直坐在地上,再站不起來。侍衛們忙把他抬起來,飛快地朝城裏跑去。
常遇春在危急關頭絕地反擊,反敗為勝,一路追擊,把張士誠的部隊猛殺一陣,這才收兵迴營,差人向徐達報喜。徐達接報之後,也不由暗叫,隻有常遇春才可如此。
朱元璋看到徐達幾個月拿不下江平,也不由急了起來,親臨前線。他帶著諸將繞城察看,知道張士誠老早就為防守此城而花了很大功夫,此城不但城牆堅實,而且城裏的糧草完全可以支撐幾年。張士誠可以在城裏待上幾年,可他能在這裏跟張士誠玩幾年嗎?隻怕不過幾天,元朝的大軍就會殺過來,與張士誠把他兩下夾擊,那時,他還吃得消嗎?
但他更知道,這樣的城牆,任你再怎麽猛攻,在短時間內也是攻不下的。於是他下令,環江平城築條長圍,把江平全麵圍住,堅決不讓城裏的任何動物逃出來。
長圍做好之後,又搭建了幾個木塔。每個木塔都高於城牆。你站在木塔上向城裏一望,城裏的一切,盡收眼底。這些木塔分為三層,上麵不但可以站人,而且還配置了火箭、火銃,甚至襄陽炮。這些設備做好之後,朱元璋終於下令發起總攻。此時已經是至元二十七年元月。
本來,如果朱元璋部隊攻城,是必須仰攻的,可現在他利用木塔,打造了幾個製高點,大炮、火銃、弓箭全是居高臨下向城裏射擊,張士誠的部隊在射手的眼皮底下,簡直無處藏身。可是張士誠的部隊也是勇悍之極,任朱元璋的部隊如何猛攻,他們就是死硬到底。雙方你攻我守,一直拖到當年的八月底。
此時,城裏的物資也已經有點難支。張士誠當初建設這個堅城,隻想到把城牆加厚,以及把糧草備足,卻沒有想到打仗的材料也需要準備。連續打了這麽多,糧食還沒有吃完,城牆也還堅持得住,可打仗的炮火和箭頭卻吃緊起來。
張士誠這才真的慌起來,他一邊下令張士信到城頭督兵守城,一邊讓熊天瑞在城裏搜集打仗的材料,幾乎所有的木石都被搬到城頭,用來向朱元璋部隊發動反擊了。
而張士信才到城上,就被朱元璋的飛炮擊中頭部,當場死掉。熊天瑞帶著士兵把城中的民屋都拆掉,充當武器。徐達下令所有的炮火集中猛攻葑門,連續四天,從不間斷,這才把葑門轟開。與此同時,常遇春也攻破閶門新寨。西吳士兵一齊奔向這兩門,如蟻而入。
張士誠的幾個將領急忙帶著部隊前來堵載,但已無濟於事。雙方大戰不到半個時辰,張士誠的部隊紛紛被砍倒在街頭,橫屍一路。最後,徐義等幾個將領隻得丟下兵器,向徐達投降。
張士誠仍然不投降。他收集殘兵,一清點,仍然有三萬人。他就帶著這三萬人繼續與朱元璋部隊進行巷戰。盡管他打得很賣力,而且一臉必死的堅毅之色,但士兵們卻不願馬上死去,一看大事不妙,便四散而去。
張士誠一看身邊的士兵已經所剩無幾,也退到內城。徐達下令全軍圍攻內城。張士誠仍然死死守住。徐達命令士兵在內城之外反複向城內大叫,隻要張士誠出城投降,還是可以有活路的。可是張士誠卻充耳不聞,繼續堅守如故。當他看到內城已經危在旦夕之時,長歎一聲,把所有親屬都叫來,然後一咬牙揮劍把這些親人全部殺死。把自己的親屬殺死之後,他淚流滿臉,丟下長劍,雙膝跪下,然後伏地大哭。大家隻聽到他在哭聲中大叫著,但誰也聽不出他喊叫的內容。
他痛哭之後,抬起頭來。大家看到他的頭發已經完全散開,蓋在臉上。透過淩亂的頭發,大家看到他那雙絕望的眼睛已紅如鮮血。他站了起來,跌跌撞撞地向裏屋走去,接著找來一根白帶子,扔到橫梁上打了個結,然後站到椅子上,要把脖子伸進那個圈子。突然有幾個人衝了進來,大叫著“主公,主公,你不能死啊!”便上前把他抱住,然後把他抱了下來,救醒。
當張士誠那雙疲勞而絕望的眼睛再睜開時,他看到有幾個人站在自己身前。他首先認出了李伯升。他想:“這個李伯升不是投降了嗎?”
李伯升確實投降了徐達。朱元璋打敗陳友諒之後,雖然心情大爽,可大爽之後又覺得有點不過癮--要是能把陳友諒生擒過來,然後讓他投降自己,讓這個曾稱南麵稱孤的人天天向自己蛇行匍匐,口中稱臣,那是最爽的事。可陳友諒太不爭氣了,居然被一支箭射死了--所以很想讓張士誠乖乖投降過來。一來可以填補這個遺憾,二來可以撈取民心,把張士誠的部下都聚攏過來。
徐達當然知道朱元璋的這個想法,所以當他看到張士誠狼狽逃入內城的時候,就叫李伯升趕快進去,不要讓張士誠自己處理了自己。
徐達進去,一眼就看到了張士誠。在別人眼中,張士誠是個貪小便宜、有點狡詐、但又很懦弱的老大,可徐達卻敬佩他是個防守專家。當年脫脫圍攻他,居然沒有把他打死--那時他的勢力才有多大?這一次,徐達舉國之兵前來,圍攻一個江平,竟然消耗了近兩年的時間--如果這哥們還懂點策略,要拿下他真不容易。所以,在徐達的眼中,張士誠是一個堅韌的戰士。可現在他麵前的這個張士誠,卻顯得無比虛弱:腦袋耷拉,麵部肌肉全麵鬆弛,兩隻眼皮無力地垂著,哪有一點梟雄氣概?
徐達道:“張士誠,你失敗了。”
張士誠的嘴皮一動不動,那兩塊本來已經下垂的眼皮,這時幹脆徹底閉上。
徐達道:“你要是投降,吳王會待你如手足。”
張士誠臉色仍然不變,但心裏卻冷冷一笑:“吳王?誰是吳王?老子老早就是吳王了。朱元璋這個吳王比老子嫩多了。”
徐達對李伯升使個眼色。李伯升道:“大王,勝敗由天定。事已如斯,大王還是歸順吳王了吧。吳王寬宏大量……”
張士誠突然哈哈大笑:“他寬宏大量?告訴你們,老子從來沒有發現哪個稱孤道寡者可以適用寬宏大量這四個字,更沒有看到哪個皇帝會待人如同手足。不信,咱們走著瞧……”
他那雙眼睛猛然睜開,把在場的人逐一掃視了一遍。當他的目光掃到徐達臉上時,多停留了幾秒,然後才轉移開來。
徐達給他盯得心頭有點發毛,從此對這個目光記憶深刻。但他仍不信張士誠的話,隻是冷冷一笑,一揮手,讓兩個士兵過來。他們手裏拿著一張舊盾牌,進來後先把舊盾牌放在地下,然後把張士誠抬起來,放在盾牌上,一直抬出城放到船上,直接送到應天。
朱元璋知道張士誠真還完好無損,心下大喜。但他也知道,張士誠雖然不怎麽果敢,但卻極為頑強,在船上一直就不吃不喝,打算要把自己餓死。朱元璋當然不願張士誠變成餓死鬼,因此一路叫人去勸說。
可張士誠就是不理,堅持不吃、不喝、不說話。朱元璋不斷派人去做張士誠的思想工作,可這些努力一點作用也沒有。後來連李善長都派了過去。哪知,張士誠對朱元璋手下第一文臣同樣不屑一顧,連眼皮都懶得抬一下。
李善長不由生起氣來,一改往日斯文模樣,爆了幾句髒話,把張士誠罵得狗血淋頭。大概意思就是說,“你太不識抬舉了,仗打得一塌糊塗,一點戰略眼光沒有,一雙狗眼還隻會盯著短期利益,你不失敗誰失敗?你失敗就失敗了,還裝什麽清高?還看不起人?我們大王看在大家都是反元同道的分上,對你寬大處理,你還想怎麽樣?”
聽到李善長的一番言辭,張士誠這才把眼皮抬了一下,盯了李善長好一會兒,然後,突然大聲吼道:“你就是李善長?哈哈,我以為李善長有什麽了不起?就會這幾句髒話?告訴你,你這些髒話的水平在朱元璋手下可以混飯吃,可如果在我的手下,你早就給砍頭了。哈哈,你以為朱元璋不會砍你的頭?告訴你,他以後同樣可以砍你的狗頭。老子不跟以後被朱元璋砍頭的人說話。朱元璋要是有膽,叫他自己過來跟老子對話。”言畢,嘴巴、眼睛同時閉住,再不開口,也不看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朱元璋聽了李善長的匯報,覺得自己還是得去跟這個冤家對頭見一見。打了這麽多年,做了這麽多年的敵手,也該麵對麵一次了。
於是,朱元璋出場了。張士誠仍然軟弱無力地躺在那裏,朱元璋坐在張士誠的對麵,輕輕地道:“士誠兄,我看你來了。”
張士誠那雙眼終於睜開了。此時他雖然異常虛弱,但目光突然間顯得炯炯有神。他終於近距離看到了朱元璋。這個死對頭,起於濠、滁之間,剛入夥時白丁一個,依附於郭子興,後來逐步單幹,也隻是在艱苦的地方折騰,一點不起眼。可隻幾年時間,他突然攻占金陵,異軍突起,大家這才把目光鎖定他。可不管是陳友諒還是他張士誠,此時都已經拿他沒有辦法了。本來這個人的力量比不過他和陳友諒,可現在他倆居然都給他吃掉了,吃得連骨頭也不剩。這到底是為什麽?
張士誠餓著肚皮,努力想著失敗原因。想到最後時,這才知道,朱元璋之所以能成氣候,完全是因為自己失誤,而不是因為朱元璋厲害。如果,當初他能跟陳友諒聯合,一起出手夾擊朱元璋,朱元璋還有命嗎?可那個時候自己卻不知道幹什麽去了。直到陳友諒完蛋了,自己才提起精神,重新打量朱元璋。可吞並了陳友諒勢力的朱元璋,已經不是前幾年的朱元璋了,這時已經誰也奈何不了他的。他調整自己的視線,再看看朱元璋。朱元璋確實長得很醜,可這個長得奇醜的男人卻硬是籠絡了一幫人才為他打天下。而自己有錢有勢,手下卻一個能人也沒有。唉,這就是差距,這就是致使他失敗的差距!
朱元璋看到張士誠的眼光暗淡下去,以為這哥們終於屈服了,心裏暗喜,覺得自己這才真正的完勝了。他搓著兩手,對張士誠道:“士誠兄,你可以說說你的心裏話了。”
張士誠冷冷一笑,那雙眼睛再次猛地睜開,神態顯得生猛起來,對朱元璋大喝:“你小子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告訴你,老子和陳友諒都比你強多了,隻是現在老天爺照顧你而已。你以為老子會服你?告訴你,你永遠勝不了老子!”說完,閉起了眼睛,不再開口。
朱元璋心下大怒,可又沒有辦法。他這才知道,把一個人打敗雖然很難,但還是可以做到的,可要真正征服一個人的內心,那才是更難的。他咬了咬牙,退了出來。他決定不再在張士誠的身上花工夫了,直接下令斬將其首,而且還要挫其骨、揚其灰。既然你不願合作,我就讓你死也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