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這件事你做多久了?”他問。我迴答:“七個月。” “七個月寄出十二萬五千個手環。”他反覆說著,一邊搖頭覺得不可置信。他調整了運動頭帶、再換上護目鏡,準備打最後一局,又問道:“你覺得人一天會抱怨幾次?”我說:“不知道。我剛開始嚐試二十一天不抱怨運動時,一天大概要移動紫手環二十次。”


    他站了起來,準備好要繼續打球。他拿起球拍揮了幾下,讓肩膀保持靈活,然後說道:“算一下數學。”我還以為是算錯了上一局的分數,於是問他:“什麽數學?”


    他說:”如果有十二萬五千個手環,乘上每天二十次抱怨,再乘每個月三十天,再乘上七個月,那就是……呃,是……呃,簡直是多得不得了!你想想看,有多少抱怨,從那天開始就‘不見’了。”我站立片刻,想了一想,然後走迴壁球場上。他進入球場,走向發球線,開始發球。我滿腦子都是他的論點。我揮了空拍,沒接到這個球。我不禁一直想著朋友說的話,最後他贏了那場比賽。這個簡單的想法,已經預防了多少抱怨、批評和閑話的發生呢?


    它顯然發揮了相當的影響力,而且正持續地在擴張、發展。在我擔任牧師的教會,根據工作人員估計,“不抱怨”紫手環平均每一周被索取的數量是七千個。我們已經把紫手環寄送到全球八十個國家;辦公室主任每周放在我書桌上的郵件資料夾,已經膨脹成一捆將近一寸厚的信件。學校老師告訴我,鼓勵學生察覺自己的怨言,讓教室裏的氣氛也隨之改變。各教派的教會也擁護這個構想,不隻是贈送“不抱怨”手環,還開設了星期三晚間的“不抱怨”課程以及“不抱怨”主日學(“主日”即周日,“主”者,萬物主宰也,所以敬拜主的日子就是主日,也就是周日)等。遭逢背叛、貧窮、致命疾病、裁員,甚至是天災等威脅的人們,都開始接受挑戰,試圖將抱怨從自己的生活中驅除。


    這樣的現象已經活躍地開展,而置身其中更是令人雀躍不已。


    為什麽是”紫手環”?


    二○○六年夏天,我決定在我們的教會成立“夏日讀書俱樂部”,鼓勵大家閱讀同一本書,並開課加以討論。


    我們想選出一本真正能發揮影響力的書,於是決定先看看自己人需要的是什麽。大家麵臨的頭號挑戰似乎是金錢。不論是成雙的伴侶或單身的男女,都紛紛來找我談負債、工作不穩定、深感財務吃緊等問題。檢視過幾本探討這個主題的書籍之後,我們選擇了愛妲溫?甘妮斯(edwene gaines)的《繁榮的四大心靈法則》(the four spiritualws of prosperity)。她的書提供了清晰、簡潔、有力、重要的指引,讓人們加以遵循實踐,開始過著豐足的生活。有一百多人買了這本書,我也額外規劃了為期五周的係列課程,讓大家能更深入鑽研,分享問題、看法與洞見。


    當課程進入第二周,我在家裏的辦公室備課時,突然靈機一動,打電話給我們的辦公室主任瑪西雅?戴爾。


    我解釋自己的想法給瑪西雅聽,她很有耐心地聽完,然後嘆口氣說道:“又是星期天的新鮮小玩意兒了?”瑪西雅佯裝氣惱,其實她很喜歡在課堂上或主日學時送些小東西。我們已經給過磁鐵、書籤、相框、筆和其他能支援、強化學習成果的小飾品。瑪西雅說的“玩意”在課程結束許久之後,仍發揮著視覺提醒的作用。


    “為什麽是橡膠手環?”她問。我向她解釋,甘妮斯的書就像許多其他書一樣,也在提醒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我們想要的東西上,而不是不要的東西。“心裏想什麽,嘴裏就會跟著說出來。”瑪西雅說道,迴想起已經聽過好幾百遍的概念。我說:“沒錯。抱怨就是把焦點放在我們不想要的東西上頭,所談論的是負麵的、出錯的事情;而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什麽上頭,那個東西就會擴大。所以,我們要幫助大家從生活中驅逐抱怨,而橡膠手環將會成為很大的助力。”


    “你再說一次,橡膠手環要怎樣發揮效果?”瑪西雅有點猶疑地問道。“我們會給每個人一個手環,就像為‘阿姆斯壯基金會’nce armstrong foundation)募款時,分發的那種‘活得堅強’(livestrong)的手環,但是要換個顏色。”我說。“大約二十年前,我曾在一本書上看過,母雞要花二十一天才能孵好蛋;反諷的是,人也要經過二十一天,才能將一項新的行為培養成習慣。我們要鼓勵每個人把手環戴在手上,努力做到連續二十一天都不抱怨。如果他們發現自己在抱怨了,就要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再重新開始。”


    “呃……這聽起來挺難的。”瑪西雅評論著。然後,她鑽漏洞地問道:“他們要是抱怨了,可以隔天再重頭來過,然後這一天幹脆就‘放個假’,盡情抱怨個夠嗎?”我說:“不行。他們當下就要換手,再重新開始。這個方法的重點,就是要讓我們察覺到自己在抱怨,這樣在下一次抱怨發生前,我們才可能先逮個正著。”


    電話裏那頭出現了片刻的沉默。“瑪西雅?”我輕聲問,確認電話是不是斷線了。“我還在。”她淡淡地說。“我隻是不確定大家能不能做到……見鬼了,我也不知道自己行不行。”我說:“我也是。我們試試看吧。”


    “好吧。”她略顯憂慮地說道。“那我打電話給幾家飾品店,看看能找到什麽。手環有指定的顏色嗎?”我想了一下。”沒有……你有什麽意見呢?”我問。


    “紫色怎麽樣?”她說。”很別致,而且有些人覺得紫色代表蛻變。更何況,你看黃色、橘色、粉紅色的手環到處都是,卻沒有見過紫色的。”我說:“聽起來不錯。”


    瑪西雅找到一家賣紫色橡膠手環的公司,手環上還刻了“spirit”(精神)這個詞。我們同意訂購五百個,比所需要的數量多出兩倍以上——我們哪裏知道會怎樣呢?當瑪西雅告訴我手環的事,我問道:“為什麽要刻‘精神’?”她說:“我想,那代表的是‘學校的精神’,他們什麽顏色都賣。如果學校的代表色是橘色,就買橘色的‘精神’手環;如果是紅色,就買紅色的‘精神’手環。”我說:“喔,所以我們買不到那種寫著‘不抱怨’的手環嗎?”她說:“買得到,可是一次隻訂購五百個,成本很可觀。更何況這隻是個小東西,大部分的人一迴家就直接丟到抽屜裏去了。”


    “那我要怎麽解釋‘spirit’那個詞?”我大聲地提出疑問。“你就告訴大家,那是代表‘改變的精神’。”瑪西雅說著,替我迴答了問題。


    隔周的星期天,我們送出兩百五十多個手環,但我們的五百個庫存量,在禮拜結束之後很快就一掃而空,因為大家也想為自己的辦公室、班級、朋友、組織和社團索取手環。當天,我除了解釋這項挑戰的規則,還邀請每個人發揮想像力,想像自己的生活若沒有了抱怨的“聽覺汙染”,會是什麽模樣。我能感覺到室內混雜著一股興奮和慌張的氣氛。我告訴他們,我自己也會進行這項挑戰,無論花多久時間,我都要達成連續二十一天不抱怨的目標。“連續二十一天,”我強調,“不抱怨、不批評、不講閑話。”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抱怨的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德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德芬並收藏不抱怨的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