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這一長串的答案,我不禁有些沾沾自喜,因為我知道迴答這類問題時,相對於答案本身,思考的過程更被看重。


    「一般人都說選擇第一種,你還不錯,考慮得很周全!」淡淡的一句點評後,他並沒有就此罷休,「那實際利率又是什麽呢?」


    「名義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幸好經濟學的基礎知識還沒有完全荒廢,我在心裏慶幸。


    「現在的聯儲基金利率是多少?通貨膨脹率在什麽水平?」


    這一次,我真的被問住了!我實在想不通,我與他素昧平生,他何苦這麽咄咄逼人呢?


    準備麵試時,我就告訴自己要秉承一個原則:不懂的千萬不能裝懂,不知道的更不能胡編亂造。於是,我老老實實地迴答:「對不起,我不知道,不過如果需要,我迴去查清楚後,馬上打電話告訴你。」


    後來,我的確聽說過一個中國女孩為了表現自己與眾不同,告訴麵試她的美國人,說她的最愛是開賽車。乖巧的東方瓷娃娃卻熱愛西方式的瘋狂和刺激,這讓從小就不說謊的美國人信以為真,神魂顛倒。然而,公司裏的中國同事卻一語道破天機,斬釘截鐵地說這個女孩是在杜撰。結果可想而知,空歡喜一場的美國人發現,乖巧的「瓷娃娃」居然連駕照都沒有,於是高唿上當受騙,而那個中國女孩,自然也無緣那份工作。


    那位分析員不依不饒又提出一個通常隻有谘詢公司才會問的智力測驗:「9個硬幣,有一個重量和其他的不一樣,你用兩隻手,最多幾次可以找出這枚特殊的硬幣?」


    「三次。」我不服輸地飛快迴答。


    「還是9枚硬幣,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兩次就可以找出這枚特殊的硬幣,這個條件應該怎麽修改?」


    「告訴我這枚特殊的硬幣比其他的硬幣重還是輕。」


    當我再一次以飛快的速度給出了正確答案,他終於低聲說了句「good」,然後問,「你現在有沒有其他投行提供的工作?一共有幾個?是哪些公司?」


    笑容悄悄地爬上了我的嘴角,他的表情終於不再橫眉冷對,提的問題也終於走上了正軌。


    據說在我的評定書上,他填寫的意見是:不惜代價,一定要僱傭!


    渴望忙碌


    連載(十二)


    1996年7月,我來到位於紐約百老匯1585號的摩根斯坦利總部報到,正式成為了m&a的一名分析員。


    自從坐在辦公桌前,一天一天,我時刻都在等待著召喚。隻要桌上的電話鈴一響,我就會盯著來電顯示,滿懷期待地祈禱:jimhead,一定是jimhead。


    jimhead就是當時的assignmentassociate。望眼欲穿,我始終沒能等來他的電話,卻眼睜睜地看著同屆的分析員一個一個,興高采烈,全都投入了工作中。


    他們時而緊張地在bloomberg裏查找股價和股票總數,時而抱著厚厚的一摞年報尋找資產負債表的歷史數據,又或者跑上跑下地到graphics(圖表部)去更新給客戶做的圖表演示。在別人最忙碌的時候,我卻隻能坐在辦公室裏,百無聊賴,假裝學習著早已經被我翻得滾瓜爛熟的培訓教材,極力掩飾著自己的心急如焚:他們先開始工作,就意味著他們先開始學習,他們學會的東西越來越多,自己卻虛度著光陰一無所獲,以後,我和他們的差距怎麽彌補?


    中午,在咖啡廳吃飯時,新來的分析員聚在一起,常常彼此詢問:「areyoustaffedyet?(你分配到項目了嗎)」「whatareyoustaffedon?(安排你做什麽項目?)」每每此刻,我總是像做了虧心事一樣,低下頭,小聲迴答:「還沒有安排我做項目呢……」


    這時,大家就會用同情的目光看著我,安慰我,好像我是個被人遺棄的可憐孤兒:「可能jim下一個就會想起你啦!」


    傍晚6點,我同樣灰溜溜地下班迴家。雖然在普通公司,這正是下班時間,但在投資銀行,到了此刻,一天的工作時間才僅僅過了一半甚至1/3。尤其是第二天上午,走進辦公室,聽到新同事們半是興奮半是抱怨地說,又忙到淩晨四五點鍾才迴家,我總是羨慕地想:要等到什麽時候我才能像他們一樣呢?


    在那時的我看來,大概沒有什麽事情比忙碌地工作更值得我傾心,更讓我渴望。


    日後,當我忙得沒時間吃飯、睡覺,甚至接電話時,我也會懷念最初那些悠哉遊哉的日子。天知道,又不是普渡眾生,當初的我怎麽會鬼迷心竅地盼望著受苦受累?


    第9天,坐在我不遠處的brian也接到了jim的電話。看到他歡天喜地地沖向jim的辦公室,我的心情沮喪到了極點,因為從那以後,我就是m&a部門裏唯一的閑人了。


    在辦公室裏,我開始度日如年。麵試時我就知道,最好的分析員永遠是最忙碌的,最忙碌的也永遠是最好的。因為優秀,承擔的工作就比別人多,因為做得更多,收穫也就更多,繼而理所當然地更加優秀。


    兩三個月以後,我確實不由自主地陷入了這種投資銀行的怪圈,然而在當時,我卻變得疑神疑鬼:難道大家覺得我是一個很差的分析員,沒有經理願意讓我參加他的項目?還是因為培訓期間,我給同事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終於,我坐不住了。第10天早上,我主動撥通了jim的電話。


    「你好子墨,是不是因為分配項目的事情打電話?」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墨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子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子墨並收藏墨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