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胡楊眼睛的追溯中,這竟然不是一個人書寫的醫書……
這本書的初稿,是一個叫:“任濟”的人寫成的。
在胡楊的追溯中,這個人師承“葛洪”。
葛洪是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樸子,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肘後方》等。
相傳,葛洪的祖上是三國時期,“神仙”左慈的弟子“葛玄”。
葛洪年幼喪父,卻勤奮好學。據說“以薪代筆”而學寫字。也就是用燒過的柴用來寫字做學問。
自稱:少好方術,負步請問,不憚險遠。每以異聞,則以為喜。雖見毀笑,不以為戚。後從鄭隱學煉丹秘術,頗受器重。謂“弟子五十餘人,唯餘見受金丹之經及《三皇內文》《枕中五行記》,其餘人乃有不得一觀此書之首題者”。
葛洪是道家的以為傳奇人物,同時醫術上,在曆史中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任濟就是追隨在他身邊的親傳弟子。
這本醫書,之所以不為人認可。就是因為,任濟沒有任何的著作流傳於世。
後來,曆經了朝代更迭,不少醫者曾經拿到過這本書。
可惜的是,那些人雖然有濟世之才,不過,他們都是市井懸壺濟世的小人物。沒在曆史上留下點滴的身影。
在這本書上留下的心得,自然也不會有人知道……
最後,在清代的時候,被“王清任”得到,成就了清代的“一代醫王”!
更加可惜的是,王清任本就隻在這本書上留下的字跡不多,又極為殘缺。這樣一來,這本書被人認為隻是民間的普通醫生的學習記錄。以至於沒有任何人注重……
然而,在胡楊的眼力,這麽多曆史上的中醫,能認可的醫書本身就非常了不起不說。
追溯的能力完全可以追溯到任濟跟葛洪學習的東西!
這,就太有用了!
葛洪,可是被稱作“活神仙”的人物啊!
就憑王清任能憑借這本醫書成就了一代醫王的稱號,在中醫的層麵上看,那就絕對不是簡單的學問。
傳說,王清任原名並不是並不是和這個名字。不知道什麽變故才讓他改了名字。
現在看來,跟任濟的這本學習筆錄,絕對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胡楊眼中,數十個古代的中醫大師的經曆在他的腦海中不斷的追溯還原。從來不懂中醫的胡楊,沐浴在知識的海洋中。臉上時喜時憂,時而愁眉苦臉,時而拍案叫絕……
每個人一生的經曆其實都很不易,也都非常的精彩。
不覺中,胡楊被那些醫者的一生所吸引……
可是,在別人的眼中。這時候的胡楊就像是一個傻瓜一樣,看著一本醫屬發呆。
原本就不看好胡楊的秦寶祥,此時搖了搖頭。
而,秦子萱卻是目不轉睛地在觀看著胡楊……
因為,她清晰的記得,胡楊曾經告訴過她,自己學什麽都快……
“難道,胡楊學到了醫書了?可是,那上麵的方子,沒一個健全的啊?”
雖然百思不得其解,不過,此時的秦子萱心裏卻充滿了對胡楊的感激。她覺得,胡楊對醫術的喜愛,未必處於真正的喜歡。是因為她有個體弱多病的父親。胡楊才這樣的……
也難怪她這麽想,胡楊不就是因為要給秦寶祥畫一幅畫,專程到秦家的藏寶室學了畫畫,之後畫功才突飛猛進的嗎?
……
見女兒嘴角上揚,臉上是無盡的溫柔。秦寶祥不知道為什麽,感覺心裏非常的堵得慌。
“咳咳……不好好吃飯,幹什麽呢?”
秦子萱這才迴過神來,臉上有些暈紅,假裝扒了幾口飯。“我吃飽了,你們慢慢吃吧。”
秦子萱的母親“文菱芷”,和姚老太紛紛說她吃的太少了。但是,秦子萱堅持說自己吃飽了。
想到胡楊為了自己付出了那麽多,這時候的秦子萱又怎麽吃的下去飯呢?
……
差不對過了半個小時,胡楊才從追溯的狀態清醒過來。
這個時候,他身邊不遠的地方,似乎發現新大陸了似的,一群人在看那幅竹簾畫……
“這竟然真是一幅畫?我開始還以為這是真的竹簾呢。”
“我也是,不愧是秦家的藏寶,竟然有這樣的珍品。”
“是啊,我用放大鏡看了,跟齊白石的‘蟬’,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這麽說來,這幅畫應該是這裏所有藏品中最珍貴的嘍?”
“也不一定,那位兄弟不是看那本醫書都入神了嗎?”
……
人們哄笑中,都看向了胡楊。
胡楊微笑轉身,不以為意。
他沒必要將這本殘缺的醫書拿走,因為,裏麵的內容,甚至多過幾十倍的內容,他都通曉了。
這本醫書,真正的價值在於中醫學問。殘本,沒有什麽價值。隻有在胡楊這個特例的人眼中,才是寶貝。
國內本身就對中醫的醫書不算重視,不然,也不會很多的珍品流傳到了棒子國和倭國了。
甚至,“韓醫”,“日醫”大行其道,而,中醫卻不被承認。
沒辦法,國內的中醫名家太多,古方古書也太多,以至於不值錢。
甚至於出現了孫賣爺田不心疼的事情……
接下來,胡楊看到了一個“藥壺”,就是中醫專門用來煎藥的藥壺。一看品相就是民間燒製的那種,沒什麽價值。能保留下來,也算是奇跡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過,在胡楊的眼中,這依舊是個寶貝!
因為,這藥壺竟然是一位清代名醫“陳修園”曾經用過的。對別人來講,價值不大。
但是,胡楊完整地追溯了陳修園的煎藥過程之後,不光學到了陳修園的醫術,同時,也將煎藥的技術完全掌握了。
不知道是胡楊命好,還是秦寶祥命好。
胡楊又發現了一盒金針。其實就是過去常見的那種用來針灸的金針。因為無法證明出處。這也是秦寶祥藏品中,沒辦法估價的東西。
在胡楊的眼中就不一樣了。這竟然是民國“一指迴春黃石屏”用過的!
民國的針灸醫術已經產生斷層了,真正的大師極其少見。而,黃石屏絕對是大師中的大師!
黃石屏大師的針法有三大特點……
其一、必須精內外氣功,才能將全身精、氣、神三寶運於二指之上,施於患者患處,而有不可思議之妙。
其二、純用金針,因金光滑不生鏽;其性軟,不傷筋骨;其味甜,能祛風敗毒,輔贏填虛,調和氣血,疏通經絡,較之鐵石,截然不同。黃氏用針,軟細而長,最長的達一尺三寸,最短的也有4寸,非用陰勁不能入穴。
其三、取穴配穴,略有不同。深淺、補瀉、隨迎、緩急、主客、上下、左右、腹背、髒腑、經絡、辨脈等等,凡下針前必慎重。可針不可針,可灸不可灸的,則反複審察。診治病人時,必先切脈,沉思良久,立眉目,生殺氣,將左右兩手握拳運力,隻聞骨喇喇作響,然後操針在手,擦磨數次,將針纏於手指上,複將伸直者數次,銜於口內,手如握虎,勢如擒龍,聚精會神,先以左手指在患者身上按穴,右手持針在按定穴位處點數次,將針慢慢以陰勁進入肌肉內,病者不覺痛苦,直達病所,針到病除。
以藥治病,是為常例。而我國先賢獨創針灸,針到病除,黃石屏先生繼承和發展了祖國醫藥傳統,治愈了中外許多病者,令人歎止。
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患腿疾,經石屏一針一灸治愈,袁世凱患偏頭痛多年,群醫束手無策。請黃石屏到京治療,針到病除。袁題匾額"一指迴春"相贈。
著名武術大師霍元甲患病,黃石屏也以金針為其治病。
……
這樣一來,胡楊是幾乎將中醫的精髓學了大半了。剩下的就是沉澱和臨床經驗了。
這個時候,秦子萱一家也吃晚飯了。
秦子萱將準備好的禮物拿了出來,一幅曾國藩的字畫:水墨花箋。一幅就是胡楊的錦灰堆了。
看到了曾國藩的字,秦寶祥立馬笑了。“乖女兒,你可是有心了!”
秦安印也是此中的愛好者,也跟著湊了過來。“這可是好東西啊!你這丫頭,有這好玩意,也不想著你爺爺!”
秦子萱笑道:“這不是爸爸的生日嗎。等您大壽的時候,我送您更好的。”
秦安印笑道:“那我可等著了。”
見秦安印笑得跟個老小孩似的,家人們的臉上都跟著放開了顏色……
誰知道,這個時候,秦子萱忽然說道:“不過吧,這幅畫,可不是我淘弄到的。”
“哦?”秦寶祥一邊拿著放大鏡看書法,一邊說道:“是誰,比我寶貝女兒還孝順啊?我倒要聽聽。”
秦子萱道:“是胡楊……”秦子萱將胡楊得到這幅書法的經過跟大家說了一遍。
她口舌便捷,說的繪聲繪色,將一家人都說的如同親身經曆一般。
秦安印說道:“當初我見胡楊那小子就不一般,沒想到,真的這麽厲害?怪不得,送我那麽多好東西,眼睛都不眨呢!嘿嘿……還是我老人家慧眼識英雄!”
把胡楊說成了英雄,如此的讚許,秦寶祥肯定在心裏是不舒服的。不過,自己老子說出來的。
那必須是“真香”啊!
“是啊!還是您眼光如炬。我可沒少聽說這個胡楊給典當行創造效益。嗬嗬……”
“那可不?”秦安印早已不參與公司的事情了。其實,很多事情他都不知道。可是,人老了,真的就像是小孩子一樣,喜歡別人的誇獎……
“這孩子我喜歡,我看啊,比你們口中說的那個什麽青年畫家,也不差什麽了。”
秦寶祥一看,老爺子這麽說,自己再不壓一下,那很可能接下來胡楊就成了他家準女婿了。
“我看啊,還是有差距的。那個畫家的天才勁兒啊,那可是百年不遇的奇才啊!”
果然,秦安印也不能否認,畢竟,現在那幅竹簾畫的周圍,還聚滿了人呢。
秦子萱也不辯解,直接將胡楊的那幅錦灰堆拿了出來……
“爸,您看看這幅畫。”
秦寶祥一打眼,眼光就離不開了……
“珍品!珍品啊!”說著,他立馬將放大鏡轉移到了畫上。
看了半天才說道:“這幅畫,也是你的那個畫家朋友畫的吧?實在是太精致了。他要是來了就好了……”
這本書的初稿,是一個叫:“任濟”的人寫成的。
在胡楊的追溯中,這個人師承“葛洪”。
葛洪是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樸子,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肘後方》等。
相傳,葛洪的祖上是三國時期,“神仙”左慈的弟子“葛玄”。
葛洪年幼喪父,卻勤奮好學。據說“以薪代筆”而學寫字。也就是用燒過的柴用來寫字做學問。
自稱:少好方術,負步請問,不憚險遠。每以異聞,則以為喜。雖見毀笑,不以為戚。後從鄭隱學煉丹秘術,頗受器重。謂“弟子五十餘人,唯餘見受金丹之經及《三皇內文》《枕中五行記》,其餘人乃有不得一觀此書之首題者”。
葛洪是道家的以為傳奇人物,同時醫術上,在曆史中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任濟就是追隨在他身邊的親傳弟子。
這本醫書,之所以不為人認可。就是因為,任濟沒有任何的著作流傳於世。
後來,曆經了朝代更迭,不少醫者曾經拿到過這本書。
可惜的是,那些人雖然有濟世之才,不過,他們都是市井懸壺濟世的小人物。沒在曆史上留下點滴的身影。
在這本書上留下的心得,自然也不會有人知道……
最後,在清代的時候,被“王清任”得到,成就了清代的“一代醫王”!
更加可惜的是,王清任本就隻在這本書上留下的字跡不多,又極為殘缺。這樣一來,這本書被人認為隻是民間的普通醫生的學習記錄。以至於沒有任何人注重……
然而,在胡楊的眼力,這麽多曆史上的中醫,能認可的醫書本身就非常了不起不說。
追溯的能力完全可以追溯到任濟跟葛洪學習的東西!
這,就太有用了!
葛洪,可是被稱作“活神仙”的人物啊!
就憑王清任能憑借這本醫書成就了一代醫王的稱號,在中醫的層麵上看,那就絕對不是簡單的學問。
傳說,王清任原名並不是並不是和這個名字。不知道什麽變故才讓他改了名字。
現在看來,跟任濟的這本學習筆錄,絕對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胡楊眼中,數十個古代的中醫大師的經曆在他的腦海中不斷的追溯還原。從來不懂中醫的胡楊,沐浴在知識的海洋中。臉上時喜時憂,時而愁眉苦臉,時而拍案叫絕……
每個人一生的經曆其實都很不易,也都非常的精彩。
不覺中,胡楊被那些醫者的一生所吸引……
可是,在別人的眼中。這時候的胡楊就像是一個傻瓜一樣,看著一本醫屬發呆。
原本就不看好胡楊的秦寶祥,此時搖了搖頭。
而,秦子萱卻是目不轉睛地在觀看著胡楊……
因為,她清晰的記得,胡楊曾經告訴過她,自己學什麽都快……
“難道,胡楊學到了醫書了?可是,那上麵的方子,沒一個健全的啊?”
雖然百思不得其解,不過,此時的秦子萱心裏卻充滿了對胡楊的感激。她覺得,胡楊對醫術的喜愛,未必處於真正的喜歡。是因為她有個體弱多病的父親。胡楊才這樣的……
也難怪她這麽想,胡楊不就是因為要給秦寶祥畫一幅畫,專程到秦家的藏寶室學了畫畫,之後畫功才突飛猛進的嗎?
……
見女兒嘴角上揚,臉上是無盡的溫柔。秦寶祥不知道為什麽,感覺心裏非常的堵得慌。
“咳咳……不好好吃飯,幹什麽呢?”
秦子萱這才迴過神來,臉上有些暈紅,假裝扒了幾口飯。“我吃飽了,你們慢慢吃吧。”
秦子萱的母親“文菱芷”,和姚老太紛紛說她吃的太少了。但是,秦子萱堅持說自己吃飽了。
想到胡楊為了自己付出了那麽多,這時候的秦子萱又怎麽吃的下去飯呢?
……
差不對過了半個小時,胡楊才從追溯的狀態清醒過來。
這個時候,他身邊不遠的地方,似乎發現新大陸了似的,一群人在看那幅竹簾畫……
“這竟然真是一幅畫?我開始還以為這是真的竹簾呢。”
“我也是,不愧是秦家的藏寶,竟然有這樣的珍品。”
“是啊,我用放大鏡看了,跟齊白石的‘蟬’,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這麽說來,這幅畫應該是這裏所有藏品中最珍貴的嘍?”
“也不一定,那位兄弟不是看那本醫書都入神了嗎?”
……
人們哄笑中,都看向了胡楊。
胡楊微笑轉身,不以為意。
他沒必要將這本殘缺的醫書拿走,因為,裏麵的內容,甚至多過幾十倍的內容,他都通曉了。
這本醫書,真正的價值在於中醫學問。殘本,沒有什麽價值。隻有在胡楊這個特例的人眼中,才是寶貝。
國內本身就對中醫的醫書不算重視,不然,也不會很多的珍品流傳到了棒子國和倭國了。
甚至,“韓醫”,“日醫”大行其道,而,中醫卻不被承認。
沒辦法,國內的中醫名家太多,古方古書也太多,以至於不值錢。
甚至於出現了孫賣爺田不心疼的事情……
接下來,胡楊看到了一個“藥壺”,就是中醫專門用來煎藥的藥壺。一看品相就是民間燒製的那種,沒什麽價值。能保留下來,也算是奇跡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過,在胡楊的眼中,這依舊是個寶貝!
因為,這藥壺竟然是一位清代名醫“陳修園”曾經用過的。對別人來講,價值不大。
但是,胡楊完整地追溯了陳修園的煎藥過程之後,不光學到了陳修園的醫術,同時,也將煎藥的技術完全掌握了。
不知道是胡楊命好,還是秦寶祥命好。
胡楊又發現了一盒金針。其實就是過去常見的那種用來針灸的金針。因為無法證明出處。這也是秦寶祥藏品中,沒辦法估價的東西。
在胡楊的眼中就不一樣了。這竟然是民國“一指迴春黃石屏”用過的!
民國的針灸醫術已經產生斷層了,真正的大師極其少見。而,黃石屏絕對是大師中的大師!
黃石屏大師的針法有三大特點……
其一、必須精內外氣功,才能將全身精、氣、神三寶運於二指之上,施於患者患處,而有不可思議之妙。
其二、純用金針,因金光滑不生鏽;其性軟,不傷筋骨;其味甜,能祛風敗毒,輔贏填虛,調和氣血,疏通經絡,較之鐵石,截然不同。黃氏用針,軟細而長,最長的達一尺三寸,最短的也有4寸,非用陰勁不能入穴。
其三、取穴配穴,略有不同。深淺、補瀉、隨迎、緩急、主客、上下、左右、腹背、髒腑、經絡、辨脈等等,凡下針前必慎重。可針不可針,可灸不可灸的,則反複審察。診治病人時,必先切脈,沉思良久,立眉目,生殺氣,將左右兩手握拳運力,隻聞骨喇喇作響,然後操針在手,擦磨數次,將針纏於手指上,複將伸直者數次,銜於口內,手如握虎,勢如擒龍,聚精會神,先以左手指在患者身上按穴,右手持針在按定穴位處點數次,將針慢慢以陰勁進入肌肉內,病者不覺痛苦,直達病所,針到病除。
以藥治病,是為常例。而我國先賢獨創針灸,針到病除,黃石屏先生繼承和發展了祖國醫藥傳統,治愈了中外許多病者,令人歎止。
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患腿疾,經石屏一針一灸治愈,袁世凱患偏頭痛多年,群醫束手無策。請黃石屏到京治療,針到病除。袁題匾額"一指迴春"相贈。
著名武術大師霍元甲患病,黃石屏也以金針為其治病。
……
這樣一來,胡楊是幾乎將中醫的精髓學了大半了。剩下的就是沉澱和臨床經驗了。
這個時候,秦子萱一家也吃晚飯了。
秦子萱將準備好的禮物拿了出來,一幅曾國藩的字畫:水墨花箋。一幅就是胡楊的錦灰堆了。
看到了曾國藩的字,秦寶祥立馬笑了。“乖女兒,你可是有心了!”
秦安印也是此中的愛好者,也跟著湊了過來。“這可是好東西啊!你這丫頭,有這好玩意,也不想著你爺爺!”
秦子萱笑道:“這不是爸爸的生日嗎。等您大壽的時候,我送您更好的。”
秦安印笑道:“那我可等著了。”
見秦安印笑得跟個老小孩似的,家人們的臉上都跟著放開了顏色……
誰知道,這個時候,秦子萱忽然說道:“不過吧,這幅畫,可不是我淘弄到的。”
“哦?”秦寶祥一邊拿著放大鏡看書法,一邊說道:“是誰,比我寶貝女兒還孝順啊?我倒要聽聽。”
秦子萱道:“是胡楊……”秦子萱將胡楊得到這幅書法的經過跟大家說了一遍。
她口舌便捷,說的繪聲繪色,將一家人都說的如同親身經曆一般。
秦安印說道:“當初我見胡楊那小子就不一般,沒想到,真的這麽厲害?怪不得,送我那麽多好東西,眼睛都不眨呢!嘿嘿……還是我老人家慧眼識英雄!”
把胡楊說成了英雄,如此的讚許,秦寶祥肯定在心裏是不舒服的。不過,自己老子說出來的。
那必須是“真香”啊!
“是啊!還是您眼光如炬。我可沒少聽說這個胡楊給典當行創造效益。嗬嗬……”
“那可不?”秦安印早已不參與公司的事情了。其實,很多事情他都不知道。可是,人老了,真的就像是小孩子一樣,喜歡別人的誇獎……
“這孩子我喜歡,我看啊,比你們口中說的那個什麽青年畫家,也不差什麽了。”
秦寶祥一看,老爺子這麽說,自己再不壓一下,那很可能接下來胡楊就成了他家準女婿了。
“我看啊,還是有差距的。那個畫家的天才勁兒啊,那可是百年不遇的奇才啊!”
果然,秦安印也不能否認,畢竟,現在那幅竹簾畫的周圍,還聚滿了人呢。
秦子萱也不辯解,直接將胡楊的那幅錦灰堆拿了出來……
“爸,您看看這幅畫。”
秦寶祥一打眼,眼光就離不開了……
“珍品!珍品啊!”說著,他立馬將放大鏡轉移到了畫上。
看了半天才說道:“這幅畫,也是你的那個畫家朋友畫的吧?實在是太精致了。他要是來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