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景將主力交由桓宣留守平陽之後,自己帶著五千騎兵,迅速西進,日夜兼程,一路密不透露消息。
當桓景的騎兵出現在長安城附近時,正是深夜。從路上哨探得來的情報來看,張寔確實帶著兵來到了長安,主力暫時駐紮在城外。探知了張寔帶來的涼州兵駐紮位置之後,桓景略一思索,直接向城門處進發。
“大將軍,若是長安已經叛變,倒向西平公(張寔),該如何是好?”冉良遠遠望見長安城戒備森嚴,不禁擔憂道。
“且不論西平公來意如何,這次他敢於深入長安,必是得到了天子的授意。留守長安的是遊子遠,他是胡人,反而不會計較天子的律令,而是效忠於個人。冉良,你直接去城頭見遊子遠!”
“唯!”
冉良便衣單騎向前,飛馬來到城門下,戍卒見狀持戟阻攔,冉良在馬上大唿。
“我有要事稟報遊將軍,快帶我去見他!”
戍卒們稍稍遲疑一陣,不敢妄自做決定,最終選擇帶著冉良長官遊子遠。遊子遠一見是冉良,又向城外望去,見遠處隱隱有軍隊,立刻知道了是怎麽迴事,也不猶豫,立刻打開了城門,桓景的騎兵隨即魚貫入城。
入城之後,桓景帶著部下先是直撲武庫,又在遊子遠的引領下拿下了宮禁,兵不血刃地重新掌控了長安城,而駐紮在長樂宮的張寔尚在酣睡之中。
“桓大將軍迴長安了,望西平公出迎!”
張寔驚醒之時,已經幾乎拂曉。遠遠望去,長樂宮之外,全是士兵。而宮外則是桓景部下此起彼伏的唿喊聲。
他的身子僵了片刻:桓景怎會迴來得如此之快,此時自己身邊不過數百親衛,涼州軍的主力全在城外。想到這裏,他打了個哆嗦,終於緩緩從榻上起身,來到宮門前,不敢抬頭看桓景。
“丈人來到長安,小婿未曾親迎,可謂失禮之至。”桓景半是調侃地說著。
張是整理好衣冠,作揖道:
“老夫思女心切,故不得不速速進入長安,此人情之常也!望大將軍諒解。”
“西平公思念女兒,盡可寫信給蘭英,讓她迴娘家。若來長安看,姑臧至長安商路通暢,也不必如此戒備吧。何況西平公住在長樂宮,也太不尊重天子了。小婿府上有客房尚佳,可供西平公一住,與女兒互訴衷腸,豈不快哉?”
桓景沒有挑明,但他淩厲的眼神說明了一切。張寔自知理虧,隻得尷尬一笑:
“長樂宮確實不是臣子應該居住的地方,大將軍快帶我去府上見女兒吧。”
其實,桓景自己把城外的建章宮改成了大將軍府,本來也沒資格指責張寔。但之所以拿居住的地方說事,就是教這個老丈人知道,他很清楚對方住在長樂宮是想幹什麽。
張寔隨即被恭送去城外建章宮。城外的涼州軍隊由韓璞率領,正駐紮在建章宮旁,此時也剛剛得知桓景入城,張寔已經被控製的消息,趕緊遣使向桓景表示恭順:
“西平公是聽天子詔令入城的,我等也隻是聽命而來。”
張寔說自己是思念女兒入城,而他的部下韓璞則表示張寔是聽的天子詔令,實在是自相矛盾到可笑的地步。桓景稍稍一細想,再向幾個隨張寔而來的涼州士人查證,逮住宮中的侍從一問,基本上還原了事件的全貌。
原來,在桓景擁立司馬紹,又自立為大將軍之後,張寔雖然得到了西平公和司空的虛銜,然而心中還是感到些許不快。畢竟十年之前,他就已經在父親手下任涼州司馬,而那個時候桓景還不知道是豫州哪個地方的野小子;誰能想到桓景竟然繞開自己,擁立了司馬紹,做了大將軍呢?
這時,司馬紹送來詔令,調涼州軍入長安;加上蘭英信中也說到,桓景帶著主力出征,長安空虛,自己在家中寂寞。於是張寔認定這是個機會,不顧弟弟張茂,以及陰元、韓璞二人的勸阻,執意帶兵進入長安。
不過,張寔倒也沒有謀奪天下的意思,隻是出於一時衝動,想讓自己這個女婿見識見識自己的利害,至少凡事多過問他的意見,再給自己和家眷多加些爵位。所以自從抵達長安之後,涼州軍也秋毫無犯,連桓景的家眷也未曾侵擾。
隨著涼州軍卸甲以示誠意,一切終於都安定下來。這次長安城的突變,未曾造成一人傷亡,實在是萬幸。
但也是到了這個時候,桓景才開始有些後怕,幸虧長安守將遊子遠和長安的守軍尚且忠於自己,而且軍隊從晉陽撤離還算果斷。否則若是自己在晉陽前線鏖戰,而後方出事,那麽就全完了。
稍稍一複盤,桓景就發現了關鍵。張寔雖然自傲,但也算是依天子詔令而行,並沒有真想謀反。而涼州軍如此快地倒向自己,加上在張寔出行前的勸阻,也說明涼州的士人不想和自己為敵。
那麽一切的肇始還是在於司馬紹。自己待這個聰明天子太鬆了。
從前閱讀史書時,桓景也覺得權臣都是大惡人,而被權臣挾持的天子可憐之至。比如董卓如何淩虐漢室,曹操如何挾持天子,在作為讀者的桓景看來,都是些大逆不道、殘害忠良的惡行,是要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的。
可現在,權臣竟是我自己。
掌握著軍隊和權力的權臣,與掌握著名分的天子,有著本質的矛盾。權臣的手下想要權臣再進一步,登上帝位,自己也可做個從龍之臣;而天子則會認為指揮軍隊、行使權力的權臣本身就是威脅。所以自從伊尹以後,除了少數情況之外,權臣和天子之間,總得倒一個。
而唯二的例外,無非是周公、諸葛亮,他們都鞠躬盡瘁,並最終還政於天子。原因說簡單也簡單,周公和諸葛亮沒有什麽私心,也沒有篡奪大位的野心;而作為被輔佐的對象,周成王和劉禪,要麽弱小、要麽才能平庸,所以倒能相安無事。
但桓景不禁捫心自問:你真的想做周公麽?
在迎立天子後的這幾個月裏,桓景在名分上甚為謹慎,隻給自己加了大將軍、尚書令和雍秦二州牧,也沒有弄什麽“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的花樣。侍奉司馬紹也算周到,並無逾矩的行為。饒是如此,司馬紹顯然還是不甘心做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
關中是自己打下來的,帳下軍隊都是自己培養出來的,文臣武將都是自己的親信。若非考慮到統率天下的名分,桓景本來可以不必立這個天子的。
何況司馬家的天下本來就是偷來的!
想到這裏,桓景不禁捏緊了拳頭,心中真想像後世高澄那樣暗罵:“朕!狗腳朕!”
事已至此,君臣之間顯然不再可能有什麽情分了,是時候做個決斷了——
他於是帶著親衛徑直進入未央宮,伴隨著鎧甲撞擊的聲音,和如林的戈矛。宮中的侍從作鳥獸散,避之不及。司馬紹身著冕服,端坐在龍床上,坐得筆直,聲音卻微微發顫:
“大……大將軍凱旋而歸,實乃天下幸事!”
桓景微微一笑,毫不客氣地頂了迴去:
“既然是天下幸事,陛下為何如此害怕?”
司馬紹漲紅著臉,不能迴答。
“聽聞當初諸葛武侯北伐之際,正是大敗宣帝,獲甲首三千之時;可那蜀後主卻以思念為故,實則疑心武侯,召他迴成都,故而功敗垂成,這才有了大晉的天下。
“如今晉室傾危,臣帶著全軍孤身在並州血戰,卻不料竟然使陛下害怕。陛下可不要學劉禪啊!”
雖然桓景完全把演義和正史弄混了,讓真正熟讀三國誌的卞壼不免搖頭,然而暗示的意思卻是清楚的:和諸葛亮一樣,治權、兵權都在自己手上,自己可以選擇像諸葛亮那樣做個忠臣,也可以選擇不做。
“有小人勸朕說,要西平公入長安,可以和大將軍互相製衡。現在看來,大將軍忠心耿耿,朕就不該召西平公入長安,徒生枝節,致使愛卿誤解,反而耽擱了前線的事務,是朕錯了。”
司馬紹見桓景暫時沒有篡逆的意思,語氣也不像一開始那樣冷淡了,這才勉強能夠答話。
好一個聰明天子,身段倒是一下軟了下來,桓景見司馬紹也算識大體,不好再說什麽重話。但以後的監視可是少不了了。
“三人成虎,將來臣必然還要經常出征,陛下可以問計於臣的心腹,這樣就可以免於被小人蒙蔽。臣觀將軍遊子遠雖然是胡人,但知兵法,又忠實可靠,可以作為光祿勳。”
桓景想來,自己還是疏於防範,竟然讓王仲堅任管理宮禁的光祿勳一職。但作為白雲塢出身的嫡係,王仲堅雖然可靠,但一旦有戰事,自己必然將其帶離長安,那麽等監管一鬆懈,聰明的司馬紹一定有辦法送出密詔,也就有了這次事件。
反而是遊子遠適合做光祿勳。作為先前的敵人,現在除了自己和羊獻容,這個胡人在長安可沒有其他的親信了,正是所謂孤臣。當初漢武帝用金日磾,也是這個意思。反倒是帶著這個胡人出征,就算遊子遠再忠誠,自己的部下恐怕也不會對他完全信任。
聽完桓景的建議,司馬紹舒了一口氣:
“大將軍說得是,朕都準了!”
當桓景的騎兵出現在長安城附近時,正是深夜。從路上哨探得來的情報來看,張寔確實帶著兵來到了長安,主力暫時駐紮在城外。探知了張寔帶來的涼州兵駐紮位置之後,桓景略一思索,直接向城門處進發。
“大將軍,若是長安已經叛變,倒向西平公(張寔),該如何是好?”冉良遠遠望見長安城戒備森嚴,不禁擔憂道。
“且不論西平公來意如何,這次他敢於深入長安,必是得到了天子的授意。留守長安的是遊子遠,他是胡人,反而不會計較天子的律令,而是效忠於個人。冉良,你直接去城頭見遊子遠!”
“唯!”
冉良便衣單騎向前,飛馬來到城門下,戍卒見狀持戟阻攔,冉良在馬上大唿。
“我有要事稟報遊將軍,快帶我去見他!”
戍卒們稍稍遲疑一陣,不敢妄自做決定,最終選擇帶著冉良長官遊子遠。遊子遠一見是冉良,又向城外望去,見遠處隱隱有軍隊,立刻知道了是怎麽迴事,也不猶豫,立刻打開了城門,桓景的騎兵隨即魚貫入城。
入城之後,桓景帶著部下先是直撲武庫,又在遊子遠的引領下拿下了宮禁,兵不血刃地重新掌控了長安城,而駐紮在長樂宮的張寔尚在酣睡之中。
“桓大將軍迴長安了,望西平公出迎!”
張寔驚醒之時,已經幾乎拂曉。遠遠望去,長樂宮之外,全是士兵。而宮外則是桓景部下此起彼伏的唿喊聲。
他的身子僵了片刻:桓景怎會迴來得如此之快,此時自己身邊不過數百親衛,涼州軍的主力全在城外。想到這裏,他打了個哆嗦,終於緩緩從榻上起身,來到宮門前,不敢抬頭看桓景。
“丈人來到長安,小婿未曾親迎,可謂失禮之至。”桓景半是調侃地說著。
張是整理好衣冠,作揖道:
“老夫思女心切,故不得不速速進入長安,此人情之常也!望大將軍諒解。”
“西平公思念女兒,盡可寫信給蘭英,讓她迴娘家。若來長安看,姑臧至長安商路通暢,也不必如此戒備吧。何況西平公住在長樂宮,也太不尊重天子了。小婿府上有客房尚佳,可供西平公一住,與女兒互訴衷腸,豈不快哉?”
桓景沒有挑明,但他淩厲的眼神說明了一切。張寔自知理虧,隻得尷尬一笑:
“長樂宮確實不是臣子應該居住的地方,大將軍快帶我去府上見女兒吧。”
其實,桓景自己把城外的建章宮改成了大將軍府,本來也沒資格指責張寔。但之所以拿居住的地方說事,就是教這個老丈人知道,他很清楚對方住在長樂宮是想幹什麽。
張寔隨即被恭送去城外建章宮。城外的涼州軍隊由韓璞率領,正駐紮在建章宮旁,此時也剛剛得知桓景入城,張寔已經被控製的消息,趕緊遣使向桓景表示恭順:
“西平公是聽天子詔令入城的,我等也隻是聽命而來。”
張寔說自己是思念女兒入城,而他的部下韓璞則表示張寔是聽的天子詔令,實在是自相矛盾到可笑的地步。桓景稍稍一細想,再向幾個隨張寔而來的涼州士人查證,逮住宮中的侍從一問,基本上還原了事件的全貌。
原來,在桓景擁立司馬紹,又自立為大將軍之後,張寔雖然得到了西平公和司空的虛銜,然而心中還是感到些許不快。畢竟十年之前,他就已經在父親手下任涼州司馬,而那個時候桓景還不知道是豫州哪個地方的野小子;誰能想到桓景竟然繞開自己,擁立了司馬紹,做了大將軍呢?
這時,司馬紹送來詔令,調涼州軍入長安;加上蘭英信中也說到,桓景帶著主力出征,長安空虛,自己在家中寂寞。於是張寔認定這是個機會,不顧弟弟張茂,以及陰元、韓璞二人的勸阻,執意帶兵進入長安。
不過,張寔倒也沒有謀奪天下的意思,隻是出於一時衝動,想讓自己這個女婿見識見識自己的利害,至少凡事多過問他的意見,再給自己和家眷多加些爵位。所以自從抵達長安之後,涼州軍也秋毫無犯,連桓景的家眷也未曾侵擾。
隨著涼州軍卸甲以示誠意,一切終於都安定下來。這次長安城的突變,未曾造成一人傷亡,實在是萬幸。
但也是到了這個時候,桓景才開始有些後怕,幸虧長安守將遊子遠和長安的守軍尚且忠於自己,而且軍隊從晉陽撤離還算果斷。否則若是自己在晉陽前線鏖戰,而後方出事,那麽就全完了。
稍稍一複盤,桓景就發現了關鍵。張寔雖然自傲,但也算是依天子詔令而行,並沒有真想謀反。而涼州軍如此快地倒向自己,加上在張寔出行前的勸阻,也說明涼州的士人不想和自己為敵。
那麽一切的肇始還是在於司馬紹。自己待這個聰明天子太鬆了。
從前閱讀史書時,桓景也覺得權臣都是大惡人,而被權臣挾持的天子可憐之至。比如董卓如何淩虐漢室,曹操如何挾持天子,在作為讀者的桓景看來,都是些大逆不道、殘害忠良的惡行,是要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的。
可現在,權臣竟是我自己。
掌握著軍隊和權力的權臣,與掌握著名分的天子,有著本質的矛盾。權臣的手下想要權臣再進一步,登上帝位,自己也可做個從龍之臣;而天子則會認為指揮軍隊、行使權力的權臣本身就是威脅。所以自從伊尹以後,除了少數情況之外,權臣和天子之間,總得倒一個。
而唯二的例外,無非是周公、諸葛亮,他們都鞠躬盡瘁,並最終還政於天子。原因說簡單也簡單,周公和諸葛亮沒有什麽私心,也沒有篡奪大位的野心;而作為被輔佐的對象,周成王和劉禪,要麽弱小、要麽才能平庸,所以倒能相安無事。
但桓景不禁捫心自問:你真的想做周公麽?
在迎立天子後的這幾個月裏,桓景在名分上甚為謹慎,隻給自己加了大將軍、尚書令和雍秦二州牧,也沒有弄什麽“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的花樣。侍奉司馬紹也算周到,並無逾矩的行為。饒是如此,司馬紹顯然還是不甘心做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
關中是自己打下來的,帳下軍隊都是自己培養出來的,文臣武將都是自己的親信。若非考慮到統率天下的名分,桓景本來可以不必立這個天子的。
何況司馬家的天下本來就是偷來的!
想到這裏,桓景不禁捏緊了拳頭,心中真想像後世高澄那樣暗罵:“朕!狗腳朕!”
事已至此,君臣之間顯然不再可能有什麽情分了,是時候做個決斷了——
他於是帶著親衛徑直進入未央宮,伴隨著鎧甲撞擊的聲音,和如林的戈矛。宮中的侍從作鳥獸散,避之不及。司馬紹身著冕服,端坐在龍床上,坐得筆直,聲音卻微微發顫:
“大……大將軍凱旋而歸,實乃天下幸事!”
桓景微微一笑,毫不客氣地頂了迴去:
“既然是天下幸事,陛下為何如此害怕?”
司馬紹漲紅著臉,不能迴答。
“聽聞當初諸葛武侯北伐之際,正是大敗宣帝,獲甲首三千之時;可那蜀後主卻以思念為故,實則疑心武侯,召他迴成都,故而功敗垂成,這才有了大晉的天下。
“如今晉室傾危,臣帶著全軍孤身在並州血戰,卻不料竟然使陛下害怕。陛下可不要學劉禪啊!”
雖然桓景完全把演義和正史弄混了,讓真正熟讀三國誌的卞壼不免搖頭,然而暗示的意思卻是清楚的:和諸葛亮一樣,治權、兵權都在自己手上,自己可以選擇像諸葛亮那樣做個忠臣,也可以選擇不做。
“有小人勸朕說,要西平公入長安,可以和大將軍互相製衡。現在看來,大將軍忠心耿耿,朕就不該召西平公入長安,徒生枝節,致使愛卿誤解,反而耽擱了前線的事務,是朕錯了。”
司馬紹見桓景暫時沒有篡逆的意思,語氣也不像一開始那樣冷淡了,這才勉強能夠答話。
好一個聰明天子,身段倒是一下軟了下來,桓景見司馬紹也算識大體,不好再說什麽重話。但以後的監視可是少不了了。
“三人成虎,將來臣必然還要經常出征,陛下可以問計於臣的心腹,這樣就可以免於被小人蒙蔽。臣觀將軍遊子遠雖然是胡人,但知兵法,又忠實可靠,可以作為光祿勳。”
桓景想來,自己還是疏於防範,竟然讓王仲堅任管理宮禁的光祿勳一職。但作為白雲塢出身的嫡係,王仲堅雖然可靠,但一旦有戰事,自己必然將其帶離長安,那麽等監管一鬆懈,聰明的司馬紹一定有辦法送出密詔,也就有了這次事件。
反而是遊子遠適合做光祿勳。作為先前的敵人,現在除了自己和羊獻容,這個胡人在長安可沒有其他的親信了,正是所謂孤臣。當初漢武帝用金日磾,也是這個意思。反倒是帶著這個胡人出征,就算遊子遠再忠誠,自己的部下恐怕也不會對他完全信任。
聽完桓景的建議,司馬紹舒了一口氣:
“大將軍說得是,朕都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