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後世的印象不同,胡商的商隊裏,其實駱駝並不多。
原因也很明顯,大部分商人都選擇在涼州的州治姑臧城把駱駝換成了馬匹,畢竟姑臧以東,就沒有什麽沙漠了,馬匹比駱駝多而且便宜。但桓景眼前的這個商人,不知是不是因為懶得更換坐騎,還是因為有不得不使用駱駝的負重,竟然將駱駝也騎到了長安。
駱駝的嘶鳴觸發了桓景的迴憶:在原時空的戰略遊戲裏,駱駝騎兵在設定上可是對付一般騎兵的利器。一些簡單的科普中會講到,駱駝身體的氣味加上龐大的體型,可以驚嚇馬匹,讓敵方的騎兵不戰自亂。
當然,在這個時空已久,桓景知道真實情況下並非完全如此。相比於馬匹,駱駝奔跑速度並不快,衝擊時全靠體型威懾;而且一旦陷入鏖戰,駱駝脆弱的脖子就成了軟肋。所以將駱駝騎兵的用於衝擊的優點,就全在於所謂“驚嚇馬匹”。
以駱駝克製騎兵的戰例確實有,但和戰象一樣,往往是初見殺,靠著敵軍一開始不熟悉,產生驚嚇的效果。可一旦被敵軍摸透,那麽隻要將駱駝和馬匹混養,就可以讓馬匹不再畏懼駱駝。所以駱駝反製騎兵這種戰術,非危急關頭,不可輕易使用。
但這不意味著駱駝在絕大部分場合是無用的,駱駝的優勢,在於負重。對於一些中等大小的輜重而言,駱駝是絕佳的載具——
桓景打算,將床弩和連弩,搬上駱駝背,隨軍隊機動。
在臨晉之戰時,由於迂迴時皆是輕裝,所以在麵對劉曜屬下持盾重步兵的進攻時,新軍的弓弩顯得非常無力。當時桓景就在想,若是能讓床弩隨軍而動,那麽臨時結陣也不愁沒有破甲的利器。然而床弩對於馬匹而言,還是太大。而若是用馬車運,又太笨重。
但對於駱駝而言,較小型號的床弩就剛剛好能夠放上駱駝背。
桓景不知道,在原時空火器普及後的時代,中亞西亞的軍隊甚至嚐試過將小型的火炮搬上駱駝背,也取得過不錯的戰績。比如波斯的納迪爾沙攻入德裏的戰爭中,這種駱駝炮就曾經重創莫臥兒帝國的軍隊。桓景隻是讓駱駝負載床弩,可以說是綽綽有餘了。
他隻是趕緊命人將胡商中所有的駱駝都高價買下來,總計約收集了百餘頭駱駝。他慷慨地贈予了胡商歸去的馬匹,並讓他們下次帶來更多的駱駝——這也算是千金買馬骨。
不過,似乎這次胡商有實用的物資也就是僅此一例了。也算是符合桓景的期待,胡商為了方便攜帶,運過來的東西大多是珍奇的奢侈品,指望絲綢之路帶來一些尋常的大宗物資反而是不現實的。絲綢之路之所以賺錢,還是在於轉運貿易,雖然東邊商路幾乎斷絕,然而這隻是對於桓景官方的商隊而言,私底下總是有渠道將這些西域的奢侈品賣出去。
桓景款待了一番胡商,晚上與張茂及一眾使臣宴飲。接下來的十幾天裏,桓景完成了和張蘭英的婚事,又將江東送來的一些公文和情報轉交到張茂手上。這些天裏,桓景也將府庫中的綾羅綢緞拿了出來,作為購買駱駝及一眾奢侈品的報酬,由於先前劉曜四處劫掠積累了不少,又不及帶走都留在了長安,所以這些東西反而長安是最不缺的。
張茂即將隨使團和涼州軍歸去的前一天,桓景打算抽出時間來陪陪燕燕和桓伊,還有孔憲和桓溫;於是他又親自來到胡商的攤點前,再看看有什麽錯過的東西沒有。
蘭英作為向導走在最前麵,給一家人解釋各種西域的珍奇物品。桓景走到一處花卉攤點前,打算買點什麽給燕燕做個紀念。可惜花卉經過長期奔波,大多數不能很好地保存,所以商人一般是攜帶花卉的球莖或者種子。
眼下,中原人熟知的幾種花卉已經被購買一空,隻剩了幾個球莖尚在,大多是因為不鮮豔而被拋棄了。
在這些球莖裏,桓景突然注意到了一叢潔白的東西。
“這是什麽?”
“這是雪絨花,長於天山腳下,三年一生,可珍貴得很呢!”那胡商見是貴客,趕緊陪笑道。
桓景正要辯解,旁邊傳來蘭英的聲音:
“放屁!什麽奸商!居然拿草棉來冒充什麽雪絨花!在我們姑臧城,這玩意兒多得是。”
胡商見是張刺史的女兒,嚇得趕緊賠不是。桓景拿起那叢“花卉”,仔細端詳——自己的判斷沒有錯。
原來,這叢“花卉”不是別的,正是後世最常見的棉花。隻是在這個時代,棉花極少傳入中原,一般傳入,也是作為觀賞用的花卉,而不是像後世那樣供紡織之用。在原時空,有記載的草棉直到南北朝才開始中原種植,至於廣泛種植給平民用作衣物,那都是宋朝時候的事情了。
“你剛剛說,這玩意兒,在姑臧很多?”桓景來了興趣。
蘭英斜著眼,仿佛在看一個沒見過世麵的家夥:“對啊,這種花就是庶民會買去裝飾一下。聽說在西域的安息國和條支國溫暖的地方,他們會用這種花來編織衣物。可惜涼州好的土地太少,還是得多用良田來種糧食。”
“你這裏除了球莖之外,還有多少棉花種子?”桓景聽完蘭英所述,知道涼州棉田雖然極少,但種子估計不缺。那麽這次胡商估計也隨行帶了不少,想混成“雪絨花”的種子賣出去。
“帶得不多,也就二升而已。”那胡商遲疑片刻,答道。
“好,全買了,就按姑臧城價格的兩倍。”
桓景大喜,畢竟時令最為重要,馬上就是春季了,如果能夠證明棉籽能夠在渭南成功播種,那麽來年等大規模從涼州運來棉籽之後,明年秋天就可以開始紡紗,明年冬天就能產出棉衣了。
在這個棉花未能普及的時代,士人多穿綾羅綢緞,庶民則隻能穿麻布衣裳。而到了冬天,士人尚可以著狐裘羊皮,庶民則隻能以幾層布衣相疊來勉強禦寒。所謂“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臥踏裏裂。”麻布的衣服禦寒能力差,也不貼身,在冬日時,百姓不時有凍死者,而染病而死者更甚。
若是棉花能夠普及,那麽庶民的穿衣問題,才真正得到解決。於是這樁棉花生意很快成交,胡商還承諾,他認識龜茲種棉的田地的主人,下次來長安應該是秋天,應該可以從龜茲帶來數以斛計的棉籽。
次日,涼州的軍馬和張茂的使團商團離開了長安城,自從這次使團歸去後,相信今後商隊。桓景將買下來的珍奇物品諸如首飾寶石之類交給商隊,讓他們找各種私底下的法子,將這些吃不得穿不得的寶物銷往益州或者司州,再換取糧食迴來。
如果公開的商路斷絕,或許能試試一些地下的渠道。
不久後,二月中旬,桓景就收到了商隊的迴報。
益州方麵,李雄在漢中的管理極為寬鬆,隻是嚴查兵器,卻不禁商旅。所以桓景官方的商團雖然不能通過,然而民間的商隊絡繹不絕。西域的珍寶很輕易地就換到了漢中的糧食。
而司州方麵,帶迴來的情報則讓桓景一驚:司州、乃至兗州的情況又惡化了。
原來在冬季黃河封凍之後,石勒撕毀了和王敦的約定,再度派石虎南下,輕易地占領了濟北、東平、濮陽三郡,當地秩序大亂,商旅根本無法出行。當地的百姓再度南逃。然而當此危急時刻,王敦因為主力在江東,對於石虎對兗州的入侵也隻能放任之。
桓景擔心石勒將兵鋒一轉,再度進攻關中,於是趕緊趕赴前線坐鎮。二月底,剛剛抵達弘農郡前線兩天的桓景又聽到一個驚人的消息——
有一支數千人的軍隊正在函穀關外紮營,動向不明。
原因也很明顯,大部分商人都選擇在涼州的州治姑臧城把駱駝換成了馬匹,畢竟姑臧以東,就沒有什麽沙漠了,馬匹比駱駝多而且便宜。但桓景眼前的這個商人,不知是不是因為懶得更換坐騎,還是因為有不得不使用駱駝的負重,竟然將駱駝也騎到了長安。
駱駝的嘶鳴觸發了桓景的迴憶:在原時空的戰略遊戲裏,駱駝騎兵在設定上可是對付一般騎兵的利器。一些簡單的科普中會講到,駱駝身體的氣味加上龐大的體型,可以驚嚇馬匹,讓敵方的騎兵不戰自亂。
當然,在這個時空已久,桓景知道真實情況下並非完全如此。相比於馬匹,駱駝奔跑速度並不快,衝擊時全靠體型威懾;而且一旦陷入鏖戰,駱駝脆弱的脖子就成了軟肋。所以將駱駝騎兵的用於衝擊的優點,就全在於所謂“驚嚇馬匹”。
以駱駝克製騎兵的戰例確實有,但和戰象一樣,往往是初見殺,靠著敵軍一開始不熟悉,產生驚嚇的效果。可一旦被敵軍摸透,那麽隻要將駱駝和馬匹混養,就可以讓馬匹不再畏懼駱駝。所以駱駝反製騎兵這種戰術,非危急關頭,不可輕易使用。
但這不意味著駱駝在絕大部分場合是無用的,駱駝的優勢,在於負重。對於一些中等大小的輜重而言,駱駝是絕佳的載具——
桓景打算,將床弩和連弩,搬上駱駝背,隨軍隊機動。
在臨晉之戰時,由於迂迴時皆是輕裝,所以在麵對劉曜屬下持盾重步兵的進攻時,新軍的弓弩顯得非常無力。當時桓景就在想,若是能讓床弩隨軍而動,那麽臨時結陣也不愁沒有破甲的利器。然而床弩對於馬匹而言,還是太大。而若是用馬車運,又太笨重。
但對於駱駝而言,較小型號的床弩就剛剛好能夠放上駱駝背。
桓景不知道,在原時空火器普及後的時代,中亞西亞的軍隊甚至嚐試過將小型的火炮搬上駱駝背,也取得過不錯的戰績。比如波斯的納迪爾沙攻入德裏的戰爭中,這種駱駝炮就曾經重創莫臥兒帝國的軍隊。桓景隻是讓駱駝負載床弩,可以說是綽綽有餘了。
他隻是趕緊命人將胡商中所有的駱駝都高價買下來,總計約收集了百餘頭駱駝。他慷慨地贈予了胡商歸去的馬匹,並讓他們下次帶來更多的駱駝——這也算是千金買馬骨。
不過,似乎這次胡商有實用的物資也就是僅此一例了。也算是符合桓景的期待,胡商為了方便攜帶,運過來的東西大多是珍奇的奢侈品,指望絲綢之路帶來一些尋常的大宗物資反而是不現實的。絲綢之路之所以賺錢,還是在於轉運貿易,雖然東邊商路幾乎斷絕,然而這隻是對於桓景官方的商隊而言,私底下總是有渠道將這些西域的奢侈品賣出去。
桓景款待了一番胡商,晚上與張茂及一眾使臣宴飲。接下來的十幾天裏,桓景完成了和張蘭英的婚事,又將江東送來的一些公文和情報轉交到張茂手上。這些天裏,桓景也將府庫中的綾羅綢緞拿了出來,作為購買駱駝及一眾奢侈品的報酬,由於先前劉曜四處劫掠積累了不少,又不及帶走都留在了長安,所以這些東西反而長安是最不缺的。
張茂即將隨使團和涼州軍歸去的前一天,桓景打算抽出時間來陪陪燕燕和桓伊,還有孔憲和桓溫;於是他又親自來到胡商的攤點前,再看看有什麽錯過的東西沒有。
蘭英作為向導走在最前麵,給一家人解釋各種西域的珍奇物品。桓景走到一處花卉攤點前,打算買點什麽給燕燕做個紀念。可惜花卉經過長期奔波,大多數不能很好地保存,所以商人一般是攜帶花卉的球莖或者種子。
眼下,中原人熟知的幾種花卉已經被購買一空,隻剩了幾個球莖尚在,大多是因為不鮮豔而被拋棄了。
在這些球莖裏,桓景突然注意到了一叢潔白的東西。
“這是什麽?”
“這是雪絨花,長於天山腳下,三年一生,可珍貴得很呢!”那胡商見是貴客,趕緊陪笑道。
桓景正要辯解,旁邊傳來蘭英的聲音:
“放屁!什麽奸商!居然拿草棉來冒充什麽雪絨花!在我們姑臧城,這玩意兒多得是。”
胡商見是張刺史的女兒,嚇得趕緊賠不是。桓景拿起那叢“花卉”,仔細端詳——自己的判斷沒有錯。
原來,這叢“花卉”不是別的,正是後世最常見的棉花。隻是在這個時代,棉花極少傳入中原,一般傳入,也是作為觀賞用的花卉,而不是像後世那樣供紡織之用。在原時空,有記載的草棉直到南北朝才開始中原種植,至於廣泛種植給平民用作衣物,那都是宋朝時候的事情了。
“你剛剛說,這玩意兒,在姑臧很多?”桓景來了興趣。
蘭英斜著眼,仿佛在看一個沒見過世麵的家夥:“對啊,這種花就是庶民會買去裝飾一下。聽說在西域的安息國和條支國溫暖的地方,他們會用這種花來編織衣物。可惜涼州好的土地太少,還是得多用良田來種糧食。”
“你這裏除了球莖之外,還有多少棉花種子?”桓景聽完蘭英所述,知道涼州棉田雖然極少,但種子估計不缺。那麽這次胡商估計也隨行帶了不少,想混成“雪絨花”的種子賣出去。
“帶得不多,也就二升而已。”那胡商遲疑片刻,答道。
“好,全買了,就按姑臧城價格的兩倍。”
桓景大喜,畢竟時令最為重要,馬上就是春季了,如果能夠證明棉籽能夠在渭南成功播種,那麽來年等大規模從涼州運來棉籽之後,明年秋天就可以開始紡紗,明年冬天就能產出棉衣了。
在這個棉花未能普及的時代,士人多穿綾羅綢緞,庶民則隻能穿麻布衣裳。而到了冬天,士人尚可以著狐裘羊皮,庶民則隻能以幾層布衣相疊來勉強禦寒。所謂“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臥踏裏裂。”麻布的衣服禦寒能力差,也不貼身,在冬日時,百姓不時有凍死者,而染病而死者更甚。
若是棉花能夠普及,那麽庶民的穿衣問題,才真正得到解決。於是這樁棉花生意很快成交,胡商還承諾,他認識龜茲種棉的田地的主人,下次來長安應該是秋天,應該可以從龜茲帶來數以斛計的棉籽。
次日,涼州的軍馬和張茂的使團商團離開了長安城,自從這次使團歸去後,相信今後商隊。桓景將買下來的珍奇物品諸如首飾寶石之類交給商隊,讓他們找各種私底下的法子,將這些吃不得穿不得的寶物銷往益州或者司州,再換取糧食迴來。
如果公開的商路斷絕,或許能試試一些地下的渠道。
不久後,二月中旬,桓景就收到了商隊的迴報。
益州方麵,李雄在漢中的管理極為寬鬆,隻是嚴查兵器,卻不禁商旅。所以桓景官方的商團雖然不能通過,然而民間的商隊絡繹不絕。西域的珍寶很輕易地就換到了漢中的糧食。
而司州方麵,帶迴來的情報則讓桓景一驚:司州、乃至兗州的情況又惡化了。
原來在冬季黃河封凍之後,石勒撕毀了和王敦的約定,再度派石虎南下,輕易地占領了濟北、東平、濮陽三郡,當地秩序大亂,商旅根本無法出行。當地的百姓再度南逃。然而當此危急時刻,王敦因為主力在江東,對於石虎對兗州的入侵也隻能放任之。
桓景擔心石勒將兵鋒一轉,再度進攻關中,於是趕緊趕赴前線坐鎮。二月底,剛剛抵達弘農郡前線兩天的桓景又聽到一個驚人的消息——
有一支數千人的軍隊正在函穀關外紮營,動向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