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五年,八月二十日。
桓景隻身帶著冉良,從陳縣日夜兼程五天,一路順渦水而下,來到壽春,麵見司馬睿派駐壽春的守將紀瞻,匯報石勒即將南侵的消息。
之所以選擇隻身前來,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是石勒會要南侵的消息,過於聳人聽聞,如果隨便派個人過去,想來江東方麵隻會當做許多謠言之中不起眼的一個,淹沒在信息的海洋裏。
所以前往壽春的,必須是己方的大員。拋開剛剛加入的王讚不算,有晉室官身的無非夏侯燾、劉瑞和自己。夏侯燾自然是繡花枕頭,而劉瑞還有自己部眾要安撫,那麽這個使節的任務就落到了自己頭上。
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桓景其實對於如何對抗石勒的南侵毫無頭緒,石勒實在過於強大,何況之後還要兼並王彌的部眾。
而自己對於江東的情況幾乎一無所知,那麽隻有親身了解之後,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斷。
最後,陳縣和譙郡的事務其實很簡單,並非不可托付他人。他事先已經和桓宣與劉瑞說好,一旦成功擊退石虎的八千人馬,就立刻將陳縣搬空,返迴譙郡,沿苦縣-寧平城一線布防。現在石勒剛剛遭逢此敗,內部又有張賓掣肘,一定來不及立刻發動第二波進攻,這就給新軍與乞活軍堅壁清野提供了寶貴的時間。
現在桓宣已經和士卒打成一片,確實也可以把這些事情放手交由他來做。
一路上,坐在渦水河的小舟上,桓景除了思考接下的計劃,也在暗自編算從譙城到壽春的路程。事實上,順著渦水水運相當快,從譙城到淮河的當塗渡口不過朝發夕至。
如果能夠控製渦水下遊,那就和南方的江東勢力連成一片。糧草、舟書往來想必方便之至。
這就涉及到了最棘手的問題:桓景暫時沒法控製渦水下遊,渦水南段的兩岸完全控製在譙郡南部的老大張平的手上。
現在張平在他的地盤上已經展開了嚴密的盤查,雖然主要是為了防王彌的探子。為了規避這一檢查,連桓景自己也是化裝之後才出行的。可以想象,一旦張平迫於壓力倒向石勒,那麽這條水運路線必然會完全斷絕。
但自己來得及在石勒到來之前驅逐盤踞此地的張平嗎?
滿懷著疑慮,桓景帶著冉良進入了壽春城,此時太陽已經西垂。
壽春是個大城,桓景在這個時空頭一迴見到如此高大的城牆,城牆守禦設施完備,城高池深,除了這個時空還沒有的甕城之外,應有盡有。
難怪在三國時的王浚、毋丘儉和諸葛誕憑借此城就敢反叛朝廷。事實上,在淮南三叛之中,唯一一次壽春圍城戰,司馬昭的十幾大軍也久久沒能攻克壽春,還是靠城中糧盡文鴦兄弟叛逃,才最終拿下。
而之後的南北攻伐的歲月裏,壽春也成了南朝的中流砥柱,著名的淝水之戰就是以壽春為中心。直到侯景之亂後,才最終丟失。
有如此之城,無論石勒的攻勢多麽淩厲,看來都多少能抵擋一陣了。
按照一般的經驗,桓景和冉良直奔壽春城中央的都督府,此時駐守壽春城的揚威將軍、都督淮南諸軍事是出身江南望族的紀瞻。
桓景先前向桓宣等人多方詢問,大致了解了紀瞻的喜好:此人沉靜簡易,有大將之風,唯一的缺點是喜愛奢侈。想來城中的都督府必然就是城中最華麗的那個建築了。
不過一個行事簡易的人,如何會喜愛奢侈?桓景百思不得其解。
可當他們來到都督府門口時,發現大門緊閉,隻有幾個衛兵在府外巡邏。
桓景懷疑自己是不是搞錯入口了,於是繞著府上轉一圈,可還是沒有看出什麽別的入口,又迴到大門前。
如果是舊時空,那麽肯定紀瞻是已經下班了。但這是晉朝,都督就住在府上,他下什麽班?
“喂,那兩個打魚的,在這裏鬼鬼祟祟地晃蕩啥呢?”
原來桓景和冉良沿水路走來,帶鬥笠披蓑衣,倒正像兩個魚販子。
“我們是來找城中的紀瞻都督的。”
小卒一臉嘲諷,“喲?這是釣了多大的魚?得了,迴去吧,這裏可不是你們賣魚的地方。”
桓景打量了一番眼前這個小卒,發現他身材瘦弱,不是精兵,連說話也帶有北方氣味,顯然是臨時征募的流民。
看來城中防守力量空虛,連守備都督府的衛兵也是這種貨色。
他正欲拿出自己的譙郡司馬印綬,展示給眼前的衛兵時,身後突然傳來一個聲音:
“你們是要見紀瞻是嗎?真是巧了,跟我來。”
他迴頭一望,發現一位士人打扮的老者正站在街邊向他們揮手。
那小卒見了老者立馬肅立,僵直地拱了個手。
這老者文士打扮,看來是個主簿之類的文官,桓景想著。俗話說得好,不怕官,就怕管,這些小卒想來最怕這些刀筆吏。
老者引著桓景穿過壽春的街巷,一路無言,隻是沿彎彎繞繞的胡同向前走著。
“這老頭不會是騙子吧?”冉良向桓景耳語道。
桓景也不知道為啥,隻覺得老者分外可親:“不是,你看前麵那個小卒前倨後恭的樣子,可見這老人大概是有些官職的。”
老者大概聽見了他們的談話,也不迴頭:
“你們此番前來,所為何事啊?”
桓景把自己譙郡司馬的身份亮了出來,然後將自己在石勒營中的見聞,和石勒即將攻打江東的消息告知老者。
“總而言之,現在江東危在旦夕,我們確實有急事見紀都督。”
老者沉吟著,沒有迴答,直到走到一幢小屋前,他才停下。
對於一般的官府機構而言,這小屋可以說是簡易之至了,屋外確實戒備森嚴:幾個重鎧的壯士侍立階下,依著暮光,隱隱可見屋後林中也似乎有人影。
老者這才轉身發話:
“所以依你之見,石勒能帶多少兵來?”
桓景扳著指頭:
“石勒自己本部是八萬人,靠苟曦勸降,他又能召到不少晉軍餘部,至少得有個兩三萬,現在石勒應該把苟曦餘部招攬得差不多了。如果張賓的計劃順利,石勒很快又能兼並王彌的四萬殘部。那麽怎麽著也有十五萬之眾。
“最主要的是,石勒沒有後顧之憂,乞活軍陳午已經投降了。那麽在豫州安安穩穩地又可以招兵。”
老者點頭稱是,“我會把這些轉告紀都督。那你覺得,石勒什麽時候能準備完畢呢?”
“石勒消化新得的部眾至少要三個月,製作舟楫也要花時間,同時還要解決內部的苟曦和外部的王彌。那麽大概明年一二月的時候會舉兵進攻。”
“這不還遠著嗎?”老者笑著說。
“是還遠。不過,為了對抗石勒,琅琊王的軍隊要集結起來,恐怕也要花不下三個月吧!我早就聽說江東派係繁雜,士族各有各的部曲,號令不一......”
這話好像說在老者痛點上了,他微微一蹙眉,臉色變得嚴肅,但並不答話。
這時侍衛已經打開了屋門,老者一邊思索著一邊跨過門檻,走了幾步,突然意識到桓景沒有跟上。
“小子,還愣什麽?快進來啊!”他向桓景招招手。
初來乍到,桓景覺得還是以恭敬為要,“您不需要先通報府上的紀都督嗎?”
“噢,不用了。”老者邪魅一笑——
“我就是紀瞻。”
桓景隻身帶著冉良,從陳縣日夜兼程五天,一路順渦水而下,來到壽春,麵見司馬睿派駐壽春的守將紀瞻,匯報石勒即將南侵的消息。
之所以選擇隻身前來,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是石勒會要南侵的消息,過於聳人聽聞,如果隨便派個人過去,想來江東方麵隻會當做許多謠言之中不起眼的一個,淹沒在信息的海洋裏。
所以前往壽春的,必須是己方的大員。拋開剛剛加入的王讚不算,有晉室官身的無非夏侯燾、劉瑞和自己。夏侯燾自然是繡花枕頭,而劉瑞還有自己部眾要安撫,那麽這個使節的任務就落到了自己頭上。
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桓景其實對於如何對抗石勒的南侵毫無頭緒,石勒實在過於強大,何況之後還要兼並王彌的部眾。
而自己對於江東的情況幾乎一無所知,那麽隻有親身了解之後,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斷。
最後,陳縣和譙郡的事務其實很簡單,並非不可托付他人。他事先已經和桓宣與劉瑞說好,一旦成功擊退石虎的八千人馬,就立刻將陳縣搬空,返迴譙郡,沿苦縣-寧平城一線布防。現在石勒剛剛遭逢此敗,內部又有張賓掣肘,一定來不及立刻發動第二波進攻,這就給新軍與乞活軍堅壁清野提供了寶貴的時間。
現在桓宣已經和士卒打成一片,確實也可以把這些事情放手交由他來做。
一路上,坐在渦水河的小舟上,桓景除了思考接下的計劃,也在暗自編算從譙城到壽春的路程。事實上,順著渦水水運相當快,從譙城到淮河的當塗渡口不過朝發夕至。
如果能夠控製渦水下遊,那就和南方的江東勢力連成一片。糧草、舟書往來想必方便之至。
這就涉及到了最棘手的問題:桓景暫時沒法控製渦水下遊,渦水南段的兩岸完全控製在譙郡南部的老大張平的手上。
現在張平在他的地盤上已經展開了嚴密的盤查,雖然主要是為了防王彌的探子。為了規避這一檢查,連桓景自己也是化裝之後才出行的。可以想象,一旦張平迫於壓力倒向石勒,那麽這條水運路線必然會完全斷絕。
但自己來得及在石勒到來之前驅逐盤踞此地的張平嗎?
滿懷著疑慮,桓景帶著冉良進入了壽春城,此時太陽已經西垂。
壽春是個大城,桓景在這個時空頭一迴見到如此高大的城牆,城牆守禦設施完備,城高池深,除了這個時空還沒有的甕城之外,應有盡有。
難怪在三國時的王浚、毋丘儉和諸葛誕憑借此城就敢反叛朝廷。事實上,在淮南三叛之中,唯一一次壽春圍城戰,司馬昭的十幾大軍也久久沒能攻克壽春,還是靠城中糧盡文鴦兄弟叛逃,才最終拿下。
而之後的南北攻伐的歲月裏,壽春也成了南朝的中流砥柱,著名的淝水之戰就是以壽春為中心。直到侯景之亂後,才最終丟失。
有如此之城,無論石勒的攻勢多麽淩厲,看來都多少能抵擋一陣了。
按照一般的經驗,桓景和冉良直奔壽春城中央的都督府,此時駐守壽春城的揚威將軍、都督淮南諸軍事是出身江南望族的紀瞻。
桓景先前向桓宣等人多方詢問,大致了解了紀瞻的喜好:此人沉靜簡易,有大將之風,唯一的缺點是喜愛奢侈。想來城中的都督府必然就是城中最華麗的那個建築了。
不過一個行事簡易的人,如何會喜愛奢侈?桓景百思不得其解。
可當他們來到都督府門口時,發現大門緊閉,隻有幾個衛兵在府外巡邏。
桓景懷疑自己是不是搞錯入口了,於是繞著府上轉一圈,可還是沒有看出什麽別的入口,又迴到大門前。
如果是舊時空,那麽肯定紀瞻是已經下班了。但這是晉朝,都督就住在府上,他下什麽班?
“喂,那兩個打魚的,在這裏鬼鬼祟祟地晃蕩啥呢?”
原來桓景和冉良沿水路走來,帶鬥笠披蓑衣,倒正像兩個魚販子。
“我們是來找城中的紀瞻都督的。”
小卒一臉嘲諷,“喲?這是釣了多大的魚?得了,迴去吧,這裏可不是你們賣魚的地方。”
桓景打量了一番眼前這個小卒,發現他身材瘦弱,不是精兵,連說話也帶有北方氣味,顯然是臨時征募的流民。
看來城中防守力量空虛,連守備都督府的衛兵也是這種貨色。
他正欲拿出自己的譙郡司馬印綬,展示給眼前的衛兵時,身後突然傳來一個聲音:
“你們是要見紀瞻是嗎?真是巧了,跟我來。”
他迴頭一望,發現一位士人打扮的老者正站在街邊向他們揮手。
那小卒見了老者立馬肅立,僵直地拱了個手。
這老者文士打扮,看來是個主簿之類的文官,桓景想著。俗話說得好,不怕官,就怕管,這些小卒想來最怕這些刀筆吏。
老者引著桓景穿過壽春的街巷,一路無言,隻是沿彎彎繞繞的胡同向前走著。
“這老頭不會是騙子吧?”冉良向桓景耳語道。
桓景也不知道為啥,隻覺得老者分外可親:“不是,你看前麵那個小卒前倨後恭的樣子,可見這老人大概是有些官職的。”
老者大概聽見了他們的談話,也不迴頭:
“你們此番前來,所為何事啊?”
桓景把自己譙郡司馬的身份亮了出來,然後將自己在石勒營中的見聞,和石勒即將攻打江東的消息告知老者。
“總而言之,現在江東危在旦夕,我們確實有急事見紀都督。”
老者沉吟著,沒有迴答,直到走到一幢小屋前,他才停下。
對於一般的官府機構而言,這小屋可以說是簡易之至了,屋外確實戒備森嚴:幾個重鎧的壯士侍立階下,依著暮光,隱隱可見屋後林中也似乎有人影。
老者這才轉身發話:
“所以依你之見,石勒能帶多少兵來?”
桓景扳著指頭:
“石勒自己本部是八萬人,靠苟曦勸降,他又能召到不少晉軍餘部,至少得有個兩三萬,現在石勒應該把苟曦餘部招攬得差不多了。如果張賓的計劃順利,石勒很快又能兼並王彌的四萬殘部。那麽怎麽著也有十五萬之眾。
“最主要的是,石勒沒有後顧之憂,乞活軍陳午已經投降了。那麽在豫州安安穩穩地又可以招兵。”
老者點頭稱是,“我會把這些轉告紀都督。那你覺得,石勒什麽時候能準備完畢呢?”
“石勒消化新得的部眾至少要三個月,製作舟楫也要花時間,同時還要解決內部的苟曦和外部的王彌。那麽大概明年一二月的時候會舉兵進攻。”
“這不還遠著嗎?”老者笑著說。
“是還遠。不過,為了對抗石勒,琅琊王的軍隊要集結起來,恐怕也要花不下三個月吧!我早就聽說江東派係繁雜,士族各有各的部曲,號令不一......”
這話好像說在老者痛點上了,他微微一蹙眉,臉色變得嚴肅,但並不答話。
這時侍衛已經打開了屋門,老者一邊思索著一邊跨過門檻,走了幾步,突然意識到桓景沒有跟上。
“小子,還愣什麽?快進來啊!”他向桓景招招手。
初來乍到,桓景覺得還是以恭敬為要,“您不需要先通報府上的紀都督嗎?”
“噢,不用了。”老者邪魅一笑——
“我就是紀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