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了五月。
初夏的風拂過廣袤的田野,道旁的楊樹在風中搖動。遍地是綠油油的豆苗,長勢喜人。西至苦縣,東到譙城,這方圓五十裏的地盤,在這短暫的十幾天裏,成為了難得的樂土。
田間隴頭,一個騎馬的身影在來迴巡視。那是白雲塢塢主桓景。
他到現在依然不能明白,為何之前在屯田的討論中咄咄逼人的桓遲一反常態,選擇為了白雲塢犧牲自己,暫時住在苦縣作為人質。但是自從老爺子去乞活軍之後,白雲塢再無外患。
在嚴密監視下,西邊的乞活軍不敢再貿然違約,來屯墾地騷擾。東方和北方,譙城的樊雅正為譙城內的一堆破事焦頭爛額。南方,夏侯燾的虎步城與馬歆的飛馬塢成為了桓景最為出色的合作者和宣傳隊,在他們的幫助下,白雲塢的聲名在塢堡主中傳揚。
雖然苟安於一時,這一次和乞活軍的遭遇讓他明白,自己的實力還是太弱,必須摸索出一套收納流民、快速擴張的體係。
所以十幾天來,桓景一直待在鴿子塢,讓郗鑒負責軍事訓練,自己則負責接納附近來投奔的流民,基本上是應收盡收。現在光是鴿子塢收納的流民,已經有一千五百人,而且大部分是成年男性。
隻是這麽快擴張,吃飯成為了一個大問題。虧得之前王雍容節儉的習慣,囤積了不少糧食。當時在告知她把囤積的糧食拿出來之前,桓景還以為會有多大的抵觸情緒,沒有想到一提到亂世,她立馬就答應下來。
不過縱使這樣,糧食也隻夠撐到第一次大豆收獲。這樣在苦縣新屯墾的土地成了關鍵:這裏地多人少,要想照顧所有的田地,就必須收納足夠多的流民;要想管理足夠多的流民,自己就必須在場。
所以按計劃,桓景一直坐鎮此地,負責對於流民的集中培訓,直到明天才返迴白雲塢。
走之前,他想再看一眼屯墾的情況,所以這天下午開始,他又騎上馬開始四處轉悠。
一路上,流民都對屯墾地暫不絕口。畢竟之前流離失所,現在終於能吃上糧食了。
忽然,他聽到道旁傳來哭聲,他一眼望去,隻見一個年輕婦人正在一邊歇息,一邊放聲大哭。那婦人生得白白嫩嫩的,看起來不像勞動者。
這是怎麽一迴事?難道是被欺負了?畢竟流民中,本來隻有最強悍的人能夠存活下來,好勇鬥狠,互相欺淩是常見的事情了。這種之前生活優越的弱者,往往現在就是任人淩辱的對象。
他下了馬,快步走向那婦人。那婦人看見是塢主來了,馬上行了個肅禮。
“不用行禮,之前培訓的時候已經強調過了。”桓景把她扶起
那婦人抹著眼淚,“對不住,剛來一天。還不習慣這裏的規矩。”
“有什麽傷心的事情嗎?是其他人侮辱你了,或者是有長官體罰?”
桓景最怕的一是不能用紀律約束住流民,二是流民成為長官的私產。這兩點是屯墾地一切規章製度的根本。
“這倒沒有,隻是又想起丈夫孩子了。五天前,我們還是一家人。而現在已經天人永隔了。”
五天?桓景敏銳地發現了異常之處。附近的流民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老流民,無論是之前的八王之亂還是王彌和石勒在各州的劫掠,都帶來了大量的流民。這些人可能已經流浪數年了。最遠的一例,竟是從蜀地一路流浪到了豫州。五天時間,這必然是新流民。
一類則是苦縣本地人,他們是因為之前苦縣的戰事而成為流民的。但這十幾天裏,自己都和周圍勢力和睦相處,哪兒來的流民呢?難道是乞活軍紀律太差?或者是有新的戰事?
之前自己為了應收盡收,從來沒有問過流民的出處,現在他發現流民其實是一個重要的情報來源。
“可以告訴我,你是怎麽流落成為難民的嗎?”
從現代人的觀點出發,桓景有些猶豫問出這個問題,怕觸及婦人的傷心事。
沒有想到,婦人正缺一個傾訴的對象,就像祥林嫂一樣,把事情經過,一股腦兒全說了出來。
“我真傻,真的。之前隻知道叫丈夫結塢堡自守,遇到亂兵交糧食,就認為可以安然無恙。可是沒有想到,賊人就是衝著我們塢堡的糧食來的。”
桓景暗忖,這人和我們一樣,是個塢堡主大戶出身,怪不得之前禮數要那麽周到。
“我單以為塢堡可以守住家業,沒有想到那些賊人夜襲,一個晚上塢堡就被攻破了。我丈夫死在了守城戰裏,兒子被賊人賣掉了。我被幾個賊人輪番侮辱,待到他們沒有興致了,就把我丟在馬棚。幸得他們看管不嚴,我偷了馬溜出來,這才逃過一劫。”
這些“賊人”居然輕易地攻破了一座塢堡,看來已經不是一般的賊人了。至少乞活軍裏陳川的軍隊沒法輕易做到這一點。
“慢點兒說,是哪兒的塢堡呢?又是那些賊人呢?”
“許昌附近。那些人說自己是奉大盜石勒的命令來征糧的。”
桓景像觸電般打了個激靈——
石勒的軍隊已經出現在許昌了!
石勒,傳奇大盜,未來的後趙皇帝,五天前他的軍隊就出現在了離自己僅僅兩百裏外的許昌。他感到一陣恐慌,畢竟這麽看,隔在他和石勒之間的就隻有陳川的那支二流軍隊,除了守城,那支軍隊幾乎沒法打仗。
兩百裏,以三國夏侯淵的速度,憑借輕騎,不過兩日內就可以到達。如果他們知道自己這裏有糧食,打過來不費吹灰之力。自己也不是一個塢堡主而已,如何能對付石勒的大軍?這個婦人丈夫的下場,怕是就是他桓景的明天。
不過他定了定神,仔細思考了片刻。憑借程序員的理智,他還是冷靜了下來。
自己之前還是太慌張,思緒都亂了。自己又不是什麽要地,沒必要像夏侯淵那樣用輕騎來攻打。何況光憑輕騎也打不了塢堡。
對於桓景來說,這番話還提供了兩個信息。
一是這支部隊大概率是一支偏師。和後世渲染的不太一樣,桓景知道史書裏,為了爭取士族,石勒的部隊在這一時期,軍紀還算嚴明。在漢人軍師張賓的建議下,石勒對於士族階級較為敬重。殺塢堡主取糧食,奸汙塢堡主妻子這種事情石勒本部大概率是不會做的。石勒本部應當還在洛陽。
二是許昌附近經過從八王之亂開始的反複征戰,已經沒有什麽糧食了,不然一般軍隊也不會急眼去啃塢堡這種硬骨頭。如果確實如此,石勒即使到了許昌也無法長久停留。要麽向東和苟曦征戰,要麽向北去打乞活軍本部的陳午。自己如果表示一下順從,多半可以糊弄過去。
但是這些事情都隻是純粹的猜測,有效信息太少,必須要建立一個情報網了。
桓景明白,明天一迴到白雲塢,就得開始著手準備這事兒。
初夏的風拂過廣袤的田野,道旁的楊樹在風中搖動。遍地是綠油油的豆苗,長勢喜人。西至苦縣,東到譙城,這方圓五十裏的地盤,在這短暫的十幾天裏,成為了難得的樂土。
田間隴頭,一個騎馬的身影在來迴巡視。那是白雲塢塢主桓景。
他到現在依然不能明白,為何之前在屯田的討論中咄咄逼人的桓遲一反常態,選擇為了白雲塢犧牲自己,暫時住在苦縣作為人質。但是自從老爺子去乞活軍之後,白雲塢再無外患。
在嚴密監視下,西邊的乞活軍不敢再貿然違約,來屯墾地騷擾。東方和北方,譙城的樊雅正為譙城內的一堆破事焦頭爛額。南方,夏侯燾的虎步城與馬歆的飛馬塢成為了桓景最為出色的合作者和宣傳隊,在他們的幫助下,白雲塢的聲名在塢堡主中傳揚。
雖然苟安於一時,這一次和乞活軍的遭遇讓他明白,自己的實力還是太弱,必須摸索出一套收納流民、快速擴張的體係。
所以十幾天來,桓景一直待在鴿子塢,讓郗鑒負責軍事訓練,自己則負責接納附近來投奔的流民,基本上是應收盡收。現在光是鴿子塢收納的流民,已經有一千五百人,而且大部分是成年男性。
隻是這麽快擴張,吃飯成為了一個大問題。虧得之前王雍容節儉的習慣,囤積了不少糧食。當時在告知她把囤積的糧食拿出來之前,桓景還以為會有多大的抵觸情緒,沒有想到一提到亂世,她立馬就答應下來。
不過縱使這樣,糧食也隻夠撐到第一次大豆收獲。這樣在苦縣新屯墾的土地成了關鍵:這裏地多人少,要想照顧所有的田地,就必須收納足夠多的流民;要想管理足夠多的流民,自己就必須在場。
所以按計劃,桓景一直坐鎮此地,負責對於流民的集中培訓,直到明天才返迴白雲塢。
走之前,他想再看一眼屯墾的情況,所以這天下午開始,他又騎上馬開始四處轉悠。
一路上,流民都對屯墾地暫不絕口。畢竟之前流離失所,現在終於能吃上糧食了。
忽然,他聽到道旁傳來哭聲,他一眼望去,隻見一個年輕婦人正在一邊歇息,一邊放聲大哭。那婦人生得白白嫩嫩的,看起來不像勞動者。
這是怎麽一迴事?難道是被欺負了?畢竟流民中,本來隻有最強悍的人能夠存活下來,好勇鬥狠,互相欺淩是常見的事情了。這種之前生活優越的弱者,往往現在就是任人淩辱的對象。
他下了馬,快步走向那婦人。那婦人看見是塢主來了,馬上行了個肅禮。
“不用行禮,之前培訓的時候已經強調過了。”桓景把她扶起
那婦人抹著眼淚,“對不住,剛來一天。還不習慣這裏的規矩。”
“有什麽傷心的事情嗎?是其他人侮辱你了,或者是有長官體罰?”
桓景最怕的一是不能用紀律約束住流民,二是流民成為長官的私產。這兩點是屯墾地一切規章製度的根本。
“這倒沒有,隻是又想起丈夫孩子了。五天前,我們還是一家人。而現在已經天人永隔了。”
五天?桓景敏銳地發現了異常之處。附近的流民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老流民,無論是之前的八王之亂還是王彌和石勒在各州的劫掠,都帶來了大量的流民。這些人可能已經流浪數年了。最遠的一例,竟是從蜀地一路流浪到了豫州。五天時間,這必然是新流民。
一類則是苦縣本地人,他們是因為之前苦縣的戰事而成為流民的。但這十幾天裏,自己都和周圍勢力和睦相處,哪兒來的流民呢?難道是乞活軍紀律太差?或者是有新的戰事?
之前自己為了應收盡收,從來沒有問過流民的出處,現在他發現流民其實是一個重要的情報來源。
“可以告訴我,你是怎麽流落成為難民的嗎?”
從現代人的觀點出發,桓景有些猶豫問出這個問題,怕觸及婦人的傷心事。
沒有想到,婦人正缺一個傾訴的對象,就像祥林嫂一樣,把事情經過,一股腦兒全說了出來。
“我真傻,真的。之前隻知道叫丈夫結塢堡自守,遇到亂兵交糧食,就認為可以安然無恙。可是沒有想到,賊人就是衝著我們塢堡的糧食來的。”
桓景暗忖,這人和我們一樣,是個塢堡主大戶出身,怪不得之前禮數要那麽周到。
“我單以為塢堡可以守住家業,沒有想到那些賊人夜襲,一個晚上塢堡就被攻破了。我丈夫死在了守城戰裏,兒子被賊人賣掉了。我被幾個賊人輪番侮辱,待到他們沒有興致了,就把我丟在馬棚。幸得他們看管不嚴,我偷了馬溜出來,這才逃過一劫。”
這些“賊人”居然輕易地攻破了一座塢堡,看來已經不是一般的賊人了。至少乞活軍裏陳川的軍隊沒法輕易做到這一點。
“慢點兒說,是哪兒的塢堡呢?又是那些賊人呢?”
“許昌附近。那些人說自己是奉大盜石勒的命令來征糧的。”
桓景像觸電般打了個激靈——
石勒的軍隊已經出現在許昌了!
石勒,傳奇大盜,未來的後趙皇帝,五天前他的軍隊就出現在了離自己僅僅兩百裏外的許昌。他感到一陣恐慌,畢竟這麽看,隔在他和石勒之間的就隻有陳川的那支二流軍隊,除了守城,那支軍隊幾乎沒法打仗。
兩百裏,以三國夏侯淵的速度,憑借輕騎,不過兩日內就可以到達。如果他們知道自己這裏有糧食,打過來不費吹灰之力。自己也不是一個塢堡主而已,如何能對付石勒的大軍?這個婦人丈夫的下場,怕是就是他桓景的明天。
不過他定了定神,仔細思考了片刻。憑借程序員的理智,他還是冷靜了下來。
自己之前還是太慌張,思緒都亂了。自己又不是什麽要地,沒必要像夏侯淵那樣用輕騎來攻打。何況光憑輕騎也打不了塢堡。
對於桓景來說,這番話還提供了兩個信息。
一是這支部隊大概率是一支偏師。和後世渲染的不太一樣,桓景知道史書裏,為了爭取士族,石勒的部隊在這一時期,軍紀還算嚴明。在漢人軍師張賓的建議下,石勒對於士族階級較為敬重。殺塢堡主取糧食,奸汙塢堡主妻子這種事情石勒本部大概率是不會做的。石勒本部應當還在洛陽。
二是許昌附近經過從八王之亂開始的反複征戰,已經沒有什麽糧食了,不然一般軍隊也不會急眼去啃塢堡這種硬骨頭。如果確實如此,石勒即使到了許昌也無法長久停留。要麽向東和苟曦征戰,要麽向北去打乞活軍本部的陳午。自己如果表示一下順從,多半可以糊弄過去。
但是這些事情都隻是純粹的猜測,有效信息太少,必須要建立一個情報網了。
桓景明白,明天一迴到白雲塢,就得開始著手準備這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