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不能怪羅爾雅軍事白。
因為這西虜,在前番馬老尚書東征麗水大敗之前,大楚對他們的官方論調可以用四個字形容“不足為慮”。
是的,太不足為慮了。
西虜連老頭帶嬰兒加婦女再加更遙遠地方的仆從軍,七拚八湊,算人頭也隻有東虜的一半,能有五萬人就頂天了。
這五萬人還從來不歸一個頭領管。
這些頭領中還沒有一個認字。
由此可見他們的領導水平。
一個鐵匠,在他們那裏都很稀罕。
由此可見他們的裝備水平。
因此,這樣的敵人有什麽可擔憂的呢?
如果實在杞人憂天,覺得西虜會搞出什麽亂子來,那麽,大楚的官方記錄就足夠打消這位杞人的擔心了——過去五十年,大楚對西虜,勝率那是百分之九十九還多。
百分之九十九還多?
沒錯。
因為邊境上大楚有十萬大軍,而西虜中鐵匠都稀罕更不要說雲梯和大炮,所以這些西虜再傻也不會來攻打城市或是有駐軍的要塞,他們一般憑借騎兵衝過邊界,盡情地搶劫沿路遇到的村莊,然後帶著搶到的糧食、金銀、布匹、牛馬、人口離開,順手再放一把火,大楚剛剛點起西虜來襲的烽煙,他們就撤退了,從來沒有一次越境搶劫超過六天的。
而大楚的大軍,要點起兵員,整裝出發,怎麽也得十天以後了。
大楚與西虜基本上就沒有正麵交鋒,沒有戰鬥損失,能算輸嗎?
至於老百姓的損失……那個,凡不是軍事白中的軍事白都知道,守住溫泉關的號稱斯巴達三百勇士,但是當日在溫泉關與波斯人戰鬥的絕對不止三百人,還有幾千仆從軍,既然斯巴達三百勇士是連輔助的幾千仆從兵都是不計算的,何況那些沒刀的老百姓。
既然仆從軍都不計算,老百姓自然更不計算。
既然都不算數字,當然也就沒有損失。
而且站在政府方麵,的確是沒有什麽損失——隻要土地沒有搬走,錢糧就可以叫百姓如數繳納,人口雖然有損失,但是人丁稅那是一文都不會少收的——反正那些逃走的流民都照樣在人丁稅的薄子裏,由他們的鄰居替他們交就是了,歸根到底,這是上不了台麵的小吏們做的事情,朝中的高官隻要數字能合上,地方上的孝敬不少,鬼才去管錢糧是怎麽來的。
而且,那些有功名的鄉紳,帝國的基礎,向來都是住在城裏享受花花世界的,有高高的城牆保護,西虜,那是從來不會幹擾他們的尋歡作樂的。
就是有膽小的縣官要抓些民壯守城,那也隻會敲詐一般的商人小民,別說鄉紳,就連鄉紳的仆人也是不敢打擾的。
所以,不但政府沒有損失,並且連政府的中堅官員的親戚子弟,也沒有什麽損失。比起西虜,他們更多地是埋怨大楚的叫花子兵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破衣爛衫地到處乞討、偷竊,真是無事生非,有礙市容,政府應該多裁軍,至於西虜的搶劫麽,第一搶得不多,第二可以由皇帝(而不是由鄉紳們)修文德以服之呀,根本用不到養這些臭氣熏天的丘八的!
既然政府沒有損失,那就沒有損失了,那就自然不算輸,那就自然算贏了。
其實大楚的計算非常有道理,連年年送歲幣都算贏,他們還不曾給西虜送過歲幣,怎麽能算輸呢?
可惜羅爾雅是個軍事白中的軍事白,不懂得“沒有戰鬥人員損失就是贏”這個硬道理,更因為她軍事白,所以便以為打仗就是兩軍對壘,從來也沒想到帶著幾百年輕力壯的男人,安安穩穩地坐在城裏,看著農民的房子被焚燒,農民珍愛的牛馬,農民的妻子兒女甚至農民本人被拖走,能算什麽勝利。
所以這個軍事白中的軍事白就以自己想象的戰鬥方式做了準備。
消息樹一倒,她就哨子一吹,點起了手下的三百人——春耕結束後一些人歸隊了——直奔消息樹倒下的方向而去。
因為這西虜,在前番馬老尚書東征麗水大敗之前,大楚對他們的官方論調可以用四個字形容“不足為慮”。
是的,太不足為慮了。
西虜連老頭帶嬰兒加婦女再加更遙遠地方的仆從軍,七拚八湊,算人頭也隻有東虜的一半,能有五萬人就頂天了。
這五萬人還從來不歸一個頭領管。
這些頭領中還沒有一個認字。
由此可見他們的領導水平。
一個鐵匠,在他們那裏都很稀罕。
由此可見他們的裝備水平。
因此,這樣的敵人有什麽可擔憂的呢?
如果實在杞人憂天,覺得西虜會搞出什麽亂子來,那麽,大楚的官方記錄就足夠打消這位杞人的擔心了——過去五十年,大楚對西虜,勝率那是百分之九十九還多。
百分之九十九還多?
沒錯。
因為邊境上大楚有十萬大軍,而西虜中鐵匠都稀罕更不要說雲梯和大炮,所以這些西虜再傻也不會來攻打城市或是有駐軍的要塞,他們一般憑借騎兵衝過邊界,盡情地搶劫沿路遇到的村莊,然後帶著搶到的糧食、金銀、布匹、牛馬、人口離開,順手再放一把火,大楚剛剛點起西虜來襲的烽煙,他們就撤退了,從來沒有一次越境搶劫超過六天的。
而大楚的大軍,要點起兵員,整裝出發,怎麽也得十天以後了。
大楚與西虜基本上就沒有正麵交鋒,沒有戰鬥損失,能算輸嗎?
至於老百姓的損失……那個,凡不是軍事白中的軍事白都知道,守住溫泉關的號稱斯巴達三百勇士,但是當日在溫泉關與波斯人戰鬥的絕對不止三百人,還有幾千仆從軍,既然斯巴達三百勇士是連輔助的幾千仆從兵都是不計算的,何況那些沒刀的老百姓。
既然仆從軍都不計算,老百姓自然更不計算。
既然都不算數字,當然也就沒有損失。
而且站在政府方麵,的確是沒有什麽損失——隻要土地沒有搬走,錢糧就可以叫百姓如數繳納,人口雖然有損失,但是人丁稅那是一文都不會少收的——反正那些逃走的流民都照樣在人丁稅的薄子裏,由他們的鄰居替他們交就是了,歸根到底,這是上不了台麵的小吏們做的事情,朝中的高官隻要數字能合上,地方上的孝敬不少,鬼才去管錢糧是怎麽來的。
而且,那些有功名的鄉紳,帝國的基礎,向來都是住在城裏享受花花世界的,有高高的城牆保護,西虜,那是從來不會幹擾他們的尋歡作樂的。
就是有膽小的縣官要抓些民壯守城,那也隻會敲詐一般的商人小民,別說鄉紳,就連鄉紳的仆人也是不敢打擾的。
所以,不但政府沒有損失,並且連政府的中堅官員的親戚子弟,也沒有什麽損失。比起西虜,他們更多地是埋怨大楚的叫花子兵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破衣爛衫地到處乞討、偷竊,真是無事生非,有礙市容,政府應該多裁軍,至於西虜的搶劫麽,第一搶得不多,第二可以由皇帝(而不是由鄉紳們)修文德以服之呀,根本用不到養這些臭氣熏天的丘八的!
既然政府沒有損失,那就沒有損失了,那就自然不算輸,那就自然算贏了。
其實大楚的計算非常有道理,連年年送歲幣都算贏,他們還不曾給西虜送過歲幣,怎麽能算輸呢?
可惜羅爾雅是個軍事白中的軍事白,不懂得“沒有戰鬥人員損失就是贏”這個硬道理,更因為她軍事白,所以便以為打仗就是兩軍對壘,從來也沒想到帶著幾百年輕力壯的男人,安安穩穩地坐在城裏,看著農民的房子被焚燒,農民珍愛的牛馬,農民的妻子兒女甚至農民本人被拖走,能算什麽勝利。
所以這個軍事白中的軍事白就以自己想象的戰鬥方式做了準備。
消息樹一倒,她就哨子一吹,點起了手下的三百人——春耕結束後一些人歸隊了——直奔消息樹倒下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