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六月的漢江,略顯燥熱。剛剛完成畢業答辯的張小龍,光著上身,四仰八叉的躺在宿舍的床上。
手裏的蒲扇,偶爾唿嘯一下。耳朵裏的隨身聽,播放著許巍的《那一年》,這是他昨天才從步步高帶迴來的磁帶。
也是許巍時隔兩年後的第二章專輯。比起上一張專輯,這張更符合張小龍的審美。
優美的旋律以及讚美的詩語,比起兩年前的叛逆,多了一分優美。這一天已經反複聽了許多遍了,可還是聽不夠。
“小龍,還沒起來啊。這都快中午了,這麽熱你也睡得著。”同寢室的姚誌誠,把手裏的陶瓷盆往架子上一丟,剛剛洗了個澡,可還是讓他熱的受不了。
“下午的校外特招,你什麽時候去?”見張小龍沒反應,姚誌誠隨手拔掉了他帶著的一個耳塞。
“什麽?”被打斷的張小龍,一臉迷茫的看向姚誌誠。
“步步高校招啊。今天最後一天了,你不是說要去看看的嘛。”自從1993年步步高深入高校,搞特招開始。
今年除了電子專業的高校,華中工學院這種有電信專業的學校,也成了步步高的特招院校。
“不用了,我已經入選了。”
“入選了?什麽時候的事?你真的確定去了?”聽到這個結果,姚誌誠立馬一個三連問。
作為電信方麵的研究生,其實在完成畢業答辯之後,學校就在安排對口單位,隻要他們願意,全國的電信單位,基本可以隨便去。
畢竟在大學生都還很金貴的年代,研究生在哪裏都是寶。雖然之前就聽張小龍說過,想去步步高看看,可他還是不敢相信,他能這麽輕易就做下決定。
“步步高新成立了一個軟件部門,專門做互聯網的。正好我也想去試試,就答應入職了。”互聯網概念,經過這幾年國內媒體的不斷宣傳,在有各種技術的革新。
在內地高校當中已經不像原來那麽閉塞了。尤其步步高的《電腦周刊》,每周都會有最新國外互聯網的消息。
包括各種全新的計算機編程語言,都有介紹。本就對互聯網充滿濃厚興趣的張小龍,當然在步步高特招第一天就去麵試了。
也如願以償的拿到了步步高的軟件部門職位。
“喂!步步高的福利待遇高嗎?”一直在糾結的姚誌誠,立刻一屁股坐到了張小龍的床上,一臉好奇的問道。
“就目前給出的條件還不錯吧,月薪1500,不過好像有項目獎金什麽的,當時我也沒太聽清楚,我去是因為這個新成立的軟件部門。工資啥的夠用就行。”張小龍想了想,如實道。
“1500也還行,就是不知道這麽一個公司能不能長久?”稍微在心裏合計了一下,學校給安排的統招單位,現在最好的也就是南方的電信公司,工資大概隻有步步高的三分之一。
看著雖然低,可畢竟是國企鐵飯碗,進去就能吃一輩子。可步步高這種民企,看著眼前工資給的高,可指不定什麽時候就倒閉了。
進入1994年,經濟雖然變好了,可破產倒閉的也不少,現在北方已經開始有了下崗工人。
“這個公司能不能長久我不知道,可互聯網肯定能長久的。”說著張小龍甩給姚誌誠一本最新一期的《電腦周刊》。
封麵上大大的標題,互聯網的春天。這是轉載的一篇來自,德克薩斯的一份時事月刊《矩陣新聞》,關於互聯網數據的新聞。
“1993年1月至1994年1月期間,網絡傳輸速度提升了2057個單位。互聯網使用人數正在以2300%的年增長率野蠻擴張”更讓讀者感興趣的,是這篇報道下麵,還有一篇來自步步高董事長,對這個新聞的評述。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增長那麽快,簡直超乎尋常,這讓我思索良久。究竟是什麽產業,才能在網絡的高度增長率下分一杯羹?”
“這就像一個全新的世界,並且未來會擁有我們世界同樣多的人,他也同樣需要基礎建設和高端享受。所有的一切都在等待開發,等待人們去填充,去豐富。”經常看《電腦周刊》的人都知道,步步高的董事長,時常喜歡在某些新聞後麵加上自己的評述。
往往很簡短的新聞,卻在經過他的評述之後,變得生動了不少。比如前幾期,《電腦周刊》一段關於光刻機的新聞評述,就打動了不少人。
“如果我們自己都不支持自己的產業,那麽未來我們還會剩下什麽?俗話說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偉人早就告訴我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你沒有的時候,人家不給你。你有了,卻好似不要錢一般的塞給你?他們在怕什麽?這很值得深思。”光刻機這種玩意,基本可以算是遠離大眾生活了。
別說外麵的普通人,就是張小龍這些大學生,知道的人也不多。然而通過步步高便布全國的旗艦店,不少人都看到了這樣一篇報道。
這段評述雖然很簡短,卻讓不少人都看見了事物的另一麵。古人的智慧,那是經過千百年淬煉出來的,有句話說得好,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雖然他們不懂光刻機行業,卻懂得這句俗語。同樣被這篇《互聯網的春天》所刺激到的還有另外一個人。
遠在杭州,還在電子工業學院當老師的傑克馬。作為步步高的高級會員,他的家裏,也有步步高的《電腦周刊》。
一開始對於步步高贈送的這個雜誌,他一點也沒興趣。畢竟他當初成為高級會員,也隻是為了買vcd影碟機,方便在家看《黃飛鴻》。
隻是步步高不厭其煩的每期都送,慢慢的他也來了興趣。什麽互聯網,電腦,電子產品。
看得越多,他就越覺得有意思。真正讓他對這本雜誌上心,半年前桐廬因為一個合作高速路的項目,找他去當翻譯。
憑借自己從雜誌上看來的,半吊子互聯網信息,居然和那個米國商人聊得甚是投機。
這讓他第一次發現,這樣一本贈送的雜誌,居然如此超前。裏麵的許多東西,就是米國來的企業家,聽了都歎為觀止。
從此以後他就對互聯網更加上心了,本來就準備下海創業的傑克馬,在看了這篇報道之後,決定將創業目標瞄準互聯網。
雖然他是一個說了就想幹的人,但是他重來不盲目。正好,高速公路的建設出了問題,桐廬縣請他去米國搞清楚項目進展,以及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
讓他有了出國的機會。他這次要親自去米國實地看看,互聯網到的是不是雜誌上說的那樣。
</p>
六月的漢江,略顯燥熱。剛剛完成畢業答辯的張小龍,光著上身,四仰八叉的躺在宿舍的床上。
手裏的蒲扇,偶爾唿嘯一下。耳朵裏的隨身聽,播放著許巍的《那一年》,這是他昨天才從步步高帶迴來的磁帶。
也是許巍時隔兩年後的第二章專輯。比起上一張專輯,這張更符合張小龍的審美。
優美的旋律以及讚美的詩語,比起兩年前的叛逆,多了一分優美。這一天已經反複聽了許多遍了,可還是聽不夠。
“小龍,還沒起來啊。這都快中午了,這麽熱你也睡得著。”同寢室的姚誌誠,把手裏的陶瓷盆往架子上一丟,剛剛洗了個澡,可還是讓他熱的受不了。
“下午的校外特招,你什麽時候去?”見張小龍沒反應,姚誌誠隨手拔掉了他帶著的一個耳塞。
“什麽?”被打斷的張小龍,一臉迷茫的看向姚誌誠。
“步步高校招啊。今天最後一天了,你不是說要去看看的嘛。”自從1993年步步高深入高校,搞特招開始。
今年除了電子專業的高校,華中工學院這種有電信專業的學校,也成了步步高的特招院校。
“不用了,我已經入選了。”
“入選了?什麽時候的事?你真的確定去了?”聽到這個結果,姚誌誠立馬一個三連問。
作為電信方麵的研究生,其實在完成畢業答辯之後,學校就在安排對口單位,隻要他們願意,全國的電信單位,基本可以隨便去。
畢竟在大學生都還很金貴的年代,研究生在哪裏都是寶。雖然之前就聽張小龍說過,想去步步高看看,可他還是不敢相信,他能這麽輕易就做下決定。
“步步高新成立了一個軟件部門,專門做互聯網的。正好我也想去試試,就答應入職了。”互聯網概念,經過這幾年國內媒體的不斷宣傳,在有各種技術的革新。
在內地高校當中已經不像原來那麽閉塞了。尤其步步高的《電腦周刊》,每周都會有最新國外互聯網的消息。
包括各種全新的計算機編程語言,都有介紹。本就對互聯網充滿濃厚興趣的張小龍,當然在步步高特招第一天就去麵試了。
也如願以償的拿到了步步高的軟件部門職位。
“喂!步步高的福利待遇高嗎?”一直在糾結的姚誌誠,立刻一屁股坐到了張小龍的床上,一臉好奇的問道。
“就目前給出的條件還不錯吧,月薪1500,不過好像有項目獎金什麽的,當時我也沒太聽清楚,我去是因為這個新成立的軟件部門。工資啥的夠用就行。”張小龍想了想,如實道。
“1500也還行,就是不知道這麽一個公司能不能長久?”稍微在心裏合計了一下,學校給安排的統招單位,現在最好的也就是南方的電信公司,工資大概隻有步步高的三分之一。
看著雖然低,可畢竟是國企鐵飯碗,進去就能吃一輩子。可步步高這種民企,看著眼前工資給的高,可指不定什麽時候就倒閉了。
進入1994年,經濟雖然變好了,可破產倒閉的也不少,現在北方已經開始有了下崗工人。
“這個公司能不能長久我不知道,可互聯網肯定能長久的。”說著張小龍甩給姚誌誠一本最新一期的《電腦周刊》。
封麵上大大的標題,互聯網的春天。這是轉載的一篇來自,德克薩斯的一份時事月刊《矩陣新聞》,關於互聯網數據的新聞。
“1993年1月至1994年1月期間,網絡傳輸速度提升了2057個單位。互聯網使用人數正在以2300%的年增長率野蠻擴張”更讓讀者感興趣的,是這篇報道下麵,還有一篇來自步步高董事長,對這個新聞的評述。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增長那麽快,簡直超乎尋常,這讓我思索良久。究竟是什麽產業,才能在網絡的高度增長率下分一杯羹?”
“這就像一個全新的世界,並且未來會擁有我們世界同樣多的人,他也同樣需要基礎建設和高端享受。所有的一切都在等待開發,等待人們去填充,去豐富。”經常看《電腦周刊》的人都知道,步步高的董事長,時常喜歡在某些新聞後麵加上自己的評述。
往往很簡短的新聞,卻在經過他的評述之後,變得生動了不少。比如前幾期,《電腦周刊》一段關於光刻機的新聞評述,就打動了不少人。
“如果我們自己都不支持自己的產業,那麽未來我們還會剩下什麽?俗話說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偉人早就告訴我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你沒有的時候,人家不給你。你有了,卻好似不要錢一般的塞給你?他們在怕什麽?這很值得深思。”光刻機這種玩意,基本可以算是遠離大眾生活了。
別說外麵的普通人,就是張小龍這些大學生,知道的人也不多。然而通過步步高便布全國的旗艦店,不少人都看到了這樣一篇報道。
這段評述雖然很簡短,卻讓不少人都看見了事物的另一麵。古人的智慧,那是經過千百年淬煉出來的,有句話說得好,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雖然他們不懂光刻機行業,卻懂得這句俗語。同樣被這篇《互聯網的春天》所刺激到的還有另外一個人。
遠在杭州,還在電子工業學院當老師的傑克馬。作為步步高的高級會員,他的家裏,也有步步高的《電腦周刊》。
一開始對於步步高贈送的這個雜誌,他一點也沒興趣。畢竟他當初成為高級會員,也隻是為了買vcd影碟機,方便在家看《黃飛鴻》。
隻是步步高不厭其煩的每期都送,慢慢的他也來了興趣。什麽互聯網,電腦,電子產品。
看得越多,他就越覺得有意思。真正讓他對這本雜誌上心,半年前桐廬因為一個合作高速路的項目,找他去當翻譯。
憑借自己從雜誌上看來的,半吊子互聯網信息,居然和那個米國商人聊得甚是投機。
這讓他第一次發現,這樣一本贈送的雜誌,居然如此超前。裏麵的許多東西,就是米國來的企業家,聽了都歎為觀止。
從此以後他就對互聯網更加上心了,本來就準備下海創業的傑克馬,在看了這篇報道之後,決定將創業目標瞄準互聯網。
雖然他是一個說了就想幹的人,但是他重來不盲目。正好,高速公路的建設出了問題,桐廬縣請他去米國搞清楚項目進展,以及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
讓他有了出國的機會。他這次要親自去米國實地看看,互聯網到的是不是雜誌上說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