牂牁郡與永昌郡相似,多為南民,郡守董和治政之法又與張魯有所不同。
張魯乃是以寬撫之,董和卻是以仁化之。
董和崇尚節儉之風,以身作則,粗衣素食,對南民以誠相待:若南民有事相求,絕不推辭,若民有糾紛,則不厭其煩為其解之。
不僅如此,董和還以私財相助南民中孤寡無依者。
董和之舉與張魯相比或有不同,卻同樣深受治下之民愛戴。
蔡瑜見此甚是滿意,對董和讚不絕口,自益州郡得來的怒意瞬時轉為喜意。
蔡瑜將永昌郡時所為,又於牂牁郡再來一次,其間有南民以為蔡瑜來此是要將董和改任他處為官,苦苦相求於蔡瑜,陳情挽留,蔡瑜趕忙解說清楚,方才得以平複。
牂牁郡之後是犍為郡。
犍為郡位於牂牁郡西北處,其太守何宗曾師於任安,為蜀中名士,其祖何武曾於宣帝時任司空,何氏乃蜀中名門。
益州初平時,一則無人可用,二則要安益州士族之心,三則其師任安德高望重,乃蔡瑜為江州書院所樹立的一麵大旗,因此,蔡瑜便以何宗留任犍為郡太守。
如今看來,何宗雖精於治學,而不擅治政,卻好在能恪盡職守,對州牧之令恪守不渝,比之高眹已好出太多。
犍為郡治所武陽縣相距成都不遠,何宗為人謹慎,又知顧雍乃蔡瑜心腹,便事事相學於顧雍,蕭規曹隨之下,犍為郡現狀令蔡瑜頗為滿意。
與何宗見過後,蔡瑜此次巡察便得圓滿,一晃十個月,蔡瑜歸心似箭。
可既來到武陽,距成都隻有百餘裏,蔡瑜索性再去成都,就此次巡察所得,與顧雍相談一番,才迴江州,時值初平四年,十一月中。
迴到江州,蔡氏諸人不知其今日歸來,俱是驚喜異常,諸葛瑤尤甚。
在外十月有餘,蔡瑜對諸葛瑤有些愧意,便決意不理政事,於家中歇息三日,每晚與嬌妻繾綣旖旎,日上三竿方起。
諸葛亮不似其這般疏懶,才至家中,便向蔡瑜提出想要習武。
堂堂諸葛丞相竟然要習武,蔡瑜不知其如何思量,亦懶得多問,總之是好事,便讓其以淩操為師。至於典韋,天賦異稟,學之不來。
次日,蔡瑜便見諸葛亮於書院進學之餘,已開始打磨身體,不覺陷入沉默:尚不至舞勺之年,便已顯露出此等勤奮、克己,不愧是諸葛丞相!
讚罷,蔡瑜卻全然不曾想到,自己少時之奮發比之諸葛亮亦不遑多讓。
蔡府每日極為熱鬧,羊承、典滿、諸葛均三人於院中追逐打鬧,三人身後兩個小娃娃奮力追趕,卻總是追之不上,是顧邵與淩統。
淩統乃淩操之子,其誕下不久,淩操便與蔡瑜一同去往雒陽,臨行前,為其取名為統,蔡瑜問其何意,淩操答道:“盼我子長大時,公子已令四海重歸一統。”
顧邵與淩統同年所生,蔡瑜巡察益州啟程時,其二人隻三歲,還時常躲於其母身後,一副羞羞怯怯之模樣,如今不至一載,竟已如此活潑。
蔡瑜坐於堂前階上,看著五小玩鬧,頓生歲月催人老之念。
諸葛瑤亦願夫君能與自己相伴,卻賢惠明理,能識大體,三日未滿時,便於就寢之前對蔡瑜說道:“州中上下都在忙於公事,良人卻整日在家陪伴於我,妾自喜之,心中卻十分不安,實不願良人因我一人之私而廢一州之公。”
蔡瑜攬住嬌妻纖腰,於其耳畔輕聲說道:“我明細君之意,明日便去處置公務,不過,今日卻尚有大事要做。”
說罷,抱起嬌妻倒於榻上,一時燭影搖曳,滿室春風。
在家歇息兩日,蔡瑜疲態盡去,神采奕奕,至州牧府,其連下數令。
其一,巴郡、漢中、廣漢、蜀郡、越巂、永昌、牂牁、犍為八郡之郡守皆重賞。
其二,改益州郡為雲南郡,以徐庶為雲南郡太守,以吳懿為雲南郡長史,命其領兵兩千前去赴任。
其三,廣漢屬國、蜀郡屬國、犍為屬國不再另置,皆並入所屬各郡。
其四,廣漢郡治所遷至梓潼縣,犍為郡治所遷至江陽縣。
其五,以李恢為牂牁郡長史,以楊洪為越巂郡長史,以程畿為永昌郡長史,以王累為犍為郡長史,以石韜為巴郡郡丞。
蔡瑜此次所命之事動靜極大,涉及七個郡級主、輔官,甚至於屬國之事上改動漢製。
屬國是漢代特有的一種製度,通常是劃出一塊區域,用以管理依附大漢的少數民族。
廣漢屬國、蜀郡屬國、犍為屬國,皆是漢安帝時所設,廣漢屬國以羌人為主,犍為屬國以夷人為主,蜀郡屬國則羌人、夷人、漢人混居。
屬國之主官為都尉,輔官為長史,名義上歸屬各郡,實則與獨領一郡無異。蔡瑜認為,三屬國設立已有近百年,早已移風易俗,將其獨立劃出,反而不利於其認同漢民之身份,索性並入所屬各郡,若因此生亂,平定便是,務必不能留下隱患,以免兵出益州時為其所累。
益州有犍為郡、越巂郡、牂牁郡、雲南郡(原益州郡)、永昌郡五個邊郡,其於內郡之區別在於輔官與軍權。
內郡輔官為郡丞,而邊郡輔官為長史,內郡軍事由郡守主掌,而邊郡軍事由長史主掌。蔡瑜清楚,邊郡行軍、政分離之法,是為在保證戰力的基礎上,又使主官、輔官互相製衡,以免邊郡太守勢力過大而起自立之心。如此考量確有其道理,蔡瑜便循舊製,並未輕動。
按常理,郡守、郡丞、長史、縣令四職皆須由朝廷任命,蔡瑜這個州牧隻有舉薦權而無任免權,但漢末靈帝之後,有一個特別的詞,稱作“表奏”。
所謂表奏,便是州牧、郡守或諸侯向朝廷遞上奏書,舉薦欲任命之人擔任某個職務,這封奏書之意義便等同於朝廷詔令,反正如若朝廷不準,那就一定是董卓或李、郭等奸賊欲壞大漢社稷而刻意阻撓,更得由“忠正”之人為朝廷代管一方。
靈帝之後,群雄割據,便是如此。
屬國並郡一事,若靈帝在時,必不會準許,但如今李傕、郭汜當政,彼輩才不會理會此事是否動了漢製,你既表奏,我便任你為之,故此,蔡瑜奏書方上,益州便開始大動。
蔡瑜外鬆內緊,傳信張遼、嚴顏,命其分別謹防廣漢屬國、蜀郡屬國生變。
吳懿舊日為兵曹時,江州有五千兵馬,今其帶走兩千去雲南郡,剩餘三千。蔡瑜便以淩操兼領兵曹從事,統率三千兵馬,緊盯犍為屬國。
張魯乃是以寬撫之,董和卻是以仁化之。
董和崇尚節儉之風,以身作則,粗衣素食,對南民以誠相待:若南民有事相求,絕不推辭,若民有糾紛,則不厭其煩為其解之。
不僅如此,董和還以私財相助南民中孤寡無依者。
董和之舉與張魯相比或有不同,卻同樣深受治下之民愛戴。
蔡瑜見此甚是滿意,對董和讚不絕口,自益州郡得來的怒意瞬時轉為喜意。
蔡瑜將永昌郡時所為,又於牂牁郡再來一次,其間有南民以為蔡瑜來此是要將董和改任他處為官,苦苦相求於蔡瑜,陳情挽留,蔡瑜趕忙解說清楚,方才得以平複。
牂牁郡之後是犍為郡。
犍為郡位於牂牁郡西北處,其太守何宗曾師於任安,為蜀中名士,其祖何武曾於宣帝時任司空,何氏乃蜀中名門。
益州初平時,一則無人可用,二則要安益州士族之心,三則其師任安德高望重,乃蔡瑜為江州書院所樹立的一麵大旗,因此,蔡瑜便以何宗留任犍為郡太守。
如今看來,何宗雖精於治學,而不擅治政,卻好在能恪盡職守,對州牧之令恪守不渝,比之高眹已好出太多。
犍為郡治所武陽縣相距成都不遠,何宗為人謹慎,又知顧雍乃蔡瑜心腹,便事事相學於顧雍,蕭規曹隨之下,犍為郡現狀令蔡瑜頗為滿意。
與何宗見過後,蔡瑜此次巡察便得圓滿,一晃十個月,蔡瑜歸心似箭。
可既來到武陽,距成都隻有百餘裏,蔡瑜索性再去成都,就此次巡察所得,與顧雍相談一番,才迴江州,時值初平四年,十一月中。
迴到江州,蔡氏諸人不知其今日歸來,俱是驚喜異常,諸葛瑤尤甚。
在外十月有餘,蔡瑜對諸葛瑤有些愧意,便決意不理政事,於家中歇息三日,每晚與嬌妻繾綣旖旎,日上三竿方起。
諸葛亮不似其這般疏懶,才至家中,便向蔡瑜提出想要習武。
堂堂諸葛丞相竟然要習武,蔡瑜不知其如何思量,亦懶得多問,總之是好事,便讓其以淩操為師。至於典韋,天賦異稟,學之不來。
次日,蔡瑜便見諸葛亮於書院進學之餘,已開始打磨身體,不覺陷入沉默:尚不至舞勺之年,便已顯露出此等勤奮、克己,不愧是諸葛丞相!
讚罷,蔡瑜卻全然不曾想到,自己少時之奮發比之諸葛亮亦不遑多讓。
蔡府每日極為熱鬧,羊承、典滿、諸葛均三人於院中追逐打鬧,三人身後兩個小娃娃奮力追趕,卻總是追之不上,是顧邵與淩統。
淩統乃淩操之子,其誕下不久,淩操便與蔡瑜一同去往雒陽,臨行前,為其取名為統,蔡瑜問其何意,淩操答道:“盼我子長大時,公子已令四海重歸一統。”
顧邵與淩統同年所生,蔡瑜巡察益州啟程時,其二人隻三歲,還時常躲於其母身後,一副羞羞怯怯之模樣,如今不至一載,竟已如此活潑。
蔡瑜坐於堂前階上,看著五小玩鬧,頓生歲月催人老之念。
諸葛瑤亦願夫君能與自己相伴,卻賢惠明理,能識大體,三日未滿時,便於就寢之前對蔡瑜說道:“州中上下都在忙於公事,良人卻整日在家陪伴於我,妾自喜之,心中卻十分不安,實不願良人因我一人之私而廢一州之公。”
蔡瑜攬住嬌妻纖腰,於其耳畔輕聲說道:“我明細君之意,明日便去處置公務,不過,今日卻尚有大事要做。”
說罷,抱起嬌妻倒於榻上,一時燭影搖曳,滿室春風。
在家歇息兩日,蔡瑜疲態盡去,神采奕奕,至州牧府,其連下數令。
其一,巴郡、漢中、廣漢、蜀郡、越巂、永昌、牂牁、犍為八郡之郡守皆重賞。
其二,改益州郡為雲南郡,以徐庶為雲南郡太守,以吳懿為雲南郡長史,命其領兵兩千前去赴任。
其三,廣漢屬國、蜀郡屬國、犍為屬國不再另置,皆並入所屬各郡。
其四,廣漢郡治所遷至梓潼縣,犍為郡治所遷至江陽縣。
其五,以李恢為牂牁郡長史,以楊洪為越巂郡長史,以程畿為永昌郡長史,以王累為犍為郡長史,以石韜為巴郡郡丞。
蔡瑜此次所命之事動靜極大,涉及七個郡級主、輔官,甚至於屬國之事上改動漢製。
屬國是漢代特有的一種製度,通常是劃出一塊區域,用以管理依附大漢的少數民族。
廣漢屬國、蜀郡屬國、犍為屬國,皆是漢安帝時所設,廣漢屬國以羌人為主,犍為屬國以夷人為主,蜀郡屬國則羌人、夷人、漢人混居。
屬國之主官為都尉,輔官為長史,名義上歸屬各郡,實則與獨領一郡無異。蔡瑜認為,三屬國設立已有近百年,早已移風易俗,將其獨立劃出,反而不利於其認同漢民之身份,索性並入所屬各郡,若因此生亂,平定便是,務必不能留下隱患,以免兵出益州時為其所累。
益州有犍為郡、越巂郡、牂牁郡、雲南郡(原益州郡)、永昌郡五個邊郡,其於內郡之區別在於輔官與軍權。
內郡輔官為郡丞,而邊郡輔官為長史,內郡軍事由郡守主掌,而邊郡軍事由長史主掌。蔡瑜清楚,邊郡行軍、政分離之法,是為在保證戰力的基礎上,又使主官、輔官互相製衡,以免邊郡太守勢力過大而起自立之心。如此考量確有其道理,蔡瑜便循舊製,並未輕動。
按常理,郡守、郡丞、長史、縣令四職皆須由朝廷任命,蔡瑜這個州牧隻有舉薦權而無任免權,但漢末靈帝之後,有一個特別的詞,稱作“表奏”。
所謂表奏,便是州牧、郡守或諸侯向朝廷遞上奏書,舉薦欲任命之人擔任某個職務,這封奏書之意義便等同於朝廷詔令,反正如若朝廷不準,那就一定是董卓或李、郭等奸賊欲壞大漢社稷而刻意阻撓,更得由“忠正”之人為朝廷代管一方。
靈帝之後,群雄割據,便是如此。
屬國並郡一事,若靈帝在時,必不會準許,但如今李傕、郭汜當政,彼輩才不會理會此事是否動了漢製,你既表奏,我便任你為之,故此,蔡瑜奏書方上,益州便開始大動。
蔡瑜外鬆內緊,傳信張遼、嚴顏,命其分別謹防廣漢屬國、蜀郡屬國生變。
吳懿舊日為兵曹時,江州有五千兵馬,今其帶走兩千去雲南郡,剩餘三千。蔡瑜便以淩操兼領兵曹從事,統率三千兵馬,緊盯犍為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