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漢中已定,劉焉便迫不及待著手解決另一個大患——豪強。
豪強,或曰士族豪強,乃漢時頑疾,欲明其害,便得究其根源:選官製度。
漢代之前,存續千年之官製乃世卿世祿製,此製之下,一人為官,便世代為官,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另有因軍功、貲選而為官者,所謂貲選,俗稱買官。
漢文帝時,初現察舉製,即由朝堂、地方重臣舉薦有才之士為官,至武帝時,正式確立察舉與征辟並行選官之製。
初時,察舉製的確為國家選拔出不少人才,然而,古時讀書不易,所謂有才之士大多是有詩書傳家之人,其子弟相比一般百姓,本就出類拔萃,更易躋身仕途。故此,一家一姓之中,被選拔為官者往往層出不窮,此等氏族便被稱作士族,其中最為知名者,便有四世三公之袁氏。
此外,人性之私更是加劇此情形:士族之間會有意通過“聯姻”、“互薦”等方式擴張勢力,凡士族出身之人,即便無才無德,其家族之親朋故舊中身居高位者,亦會因私情而照應,於是士族之權勢愈大,世代為官乃常事,已然有世卿世祿之實,隻是無其名罷了。
於是,時人有言譏諷曰:“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
自武帝後,自靈帝前,漢代共有一十九位帝王,其中不乏明智之人,察覺此弊端,有心設法解之。
比如陽嘉元年(132),漢順帝劉保便任用尚書令左雄來為此事,史稱“陽嘉新製”,其後數載,取得極大成效,順帝或許對此頗為振奮,於136年改元永和。
不曾想,左雄六年後死於任上,人亡政息,選官之事又複舊貌。
順帝自此無良臣可用,再無力扭轉此局麵,其在位後期,寵幸宦官,縱容外戚,本意或許是以此二者來對抗士族,隻是,是否果真如此,已是曆史隱秘,再無人能知。
因此,地方豪強勢力盤根錯節,其中自有誅求無厭之輩,肆意兼並土地,坐擁錢糧無數,又蓄養私兵,勢大者堪稱當地“隱天子”,試問哪個主政之人不想除之?
然而打擊豪強絕非易事,如若不能準備周全,極易受到反噬。
劉焉順利奪下漢中,正喜不自勝、得意忘形,並未能思慮許多,隻依仗數萬兵士,隨意尋了些借口,便接連誅殺益州大族王鹹、李權等十餘者,引得州中士族豪強盡皆驚懼。
其後不幾日,劉焉便為其輕率之舉付出了代價——犍為郡太守任岐,以劉焉擅殺為由,自稱將軍,舉兵叛亂。
且說,董卓此時已自封為太師,聽聞蘇固被殺一事,立時下詔責問,不想天使皆被張魯截殺。
劉焉也是妙人,其命張魯截殺天使、阻斷朝廷消息之餘,又上表訴苦,稱有盜賊攔路,令其無法與朝廷聯係。
董卓為此暴跳如雷:“蔡子珪誠不欺我,劉焉此賊果然狼子野心!”
正自怒罵,李儒來報:“稟報太師,益州有喜訊傳來,犍為太守任岐反叛劉焉。”
“區區一郡之兵,豈是劉焉對手?我欲出兵征討,如何?”
李儒苦笑道:“漢中四麵環山,有天險阻攔,易守難攻,我等新敗,又有韓遂、馬騰在側窺視,此種情形,怎能發兵?”
“那便任由劉焉老賊猖狂不成?”
“儒有一計獻與太師。校尉賈龍居於綿竹,處在劉焉腹心之地,其曾與太師一同征討羌人,與太師有同袍之誼,可遣人說之,許以厚賞,定能使其為太師所用。
我聽聞劉焉入益州時乃是賈龍迎奉,必不會對其生疑,待任岐兵至綿竹,賈龍起兵殺出,兩處兵馬內外唿應,到時,太師再命一部兵馬佯攻漢中,叫張魯難以迴援,或可一舉蕩平劉焉。”
“文優之計甚妙!不若我命蔡子珪一同舉兵,如此便又多一路兵馬,豈不更為穩妥?”
“太師所言甚是,隻是兵貴神速,而江州路遠,若非兩軍僵持不下時,蔡子珪恐難派上用處。
況且,兵無常勢,任岐、賈龍兵敗之情形也不得不慮。
以儒之見,太師可密信與蔡子珪,若兩軍相持,則叫其速速領兵相助,若任岐、賈龍敗不旋踵,則叫其按兵不動,仍作牽製之用。”
董卓聽取李儒建議,命前將軍趙謙勸說賈龍,並令其領兵佯裝欲擊漢中,不出李儒所料,賈龍願投效,答應舉兵。
然而,李儒低估了劉焉。
賈龍反叛的確出乎劉焉意料,但除去寥寥幾位心腹之人,劉焉又對何人沒有防備之心呢?
劉焉大軍在側,早有準備,任岐、賈龍旋即兵敗被殺,趙謙無奈,隻好退兵。
蔡瑜探聽到此事,沒想到任、賈二人敗得竟如此之快,看著置於案上的董卓書信,不禁哂笑:如此甚妙,不必再費心尋找托辭。
蔡瑜不願與董卓翻臉,凡有董卓書信,皆會妥善應對,畢竟獻帝在其手中,一旦惹怒董卓,其餘不談,一道罷免詔書送來,蔡瑜接是不接?
若接,前功盡棄,若不接,又勢力未成,不足自立。想必送來此種詔書的天使,劉焉是不會截殺的,甚至會為天使送上良馬也未可知。
而且,董卓即便對不住天下萬民,卻至少對得住蔡瑜,雖說是受蔡瑜有意蒙蔽引導所致,但事實結果如此,不必否認。
橫豎董卓也沒多長時日好活,蔡瑜又何苦再往其胸口插上一刀?
劉焉因任、賈之亂,對打擊豪強一事心生退意,不再繼續為之,於是此事虎頭蛇尾,草草終了,益州再度平靜下來。
蔡瑜對劉焉奪取漢中樂見其成。
一則漢中之外,董卓、韓遂、馬騰環伺,將牽扯劉焉不少兵力,更要耗費精力、人手關注幾人動向,如此一來,蔡瑜能輕鬆許多。
二則事關錢糧大事。
東漢稅賦有三種:田賦、口賦、算賦,其中田賦為糧,口賦、算賦為錢。稅賦由各縣收繳後上交至郡府,經郡府審計後一分為二,一半上交朝廷,一半留郡自用。
去歲末,巴郡稅賦收繳齊整後,本應立即送往朝廷,蔡瑜借故拖延,如今漢中通路一斷,非但去歲的稅賦不用再上交,以後本該上交的的一半稅賦也盡數變為蔡瑜少府私財。
此外,益州之亂,深受波及的漢中郡、廣漢郡、犍為郡皆與巴郡相鄰,三郡郡民見巴郡安定而遷入者有數千戶,巴郡治下人口增長萬餘。
因此,作壁上觀數月,劉焉打得熱熱鬧鬧,蔡瑜日子過得樂樂嗬嗬。
豪強,或曰士族豪強,乃漢時頑疾,欲明其害,便得究其根源:選官製度。
漢代之前,存續千年之官製乃世卿世祿製,此製之下,一人為官,便世代為官,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另有因軍功、貲選而為官者,所謂貲選,俗稱買官。
漢文帝時,初現察舉製,即由朝堂、地方重臣舉薦有才之士為官,至武帝時,正式確立察舉與征辟並行選官之製。
初時,察舉製的確為國家選拔出不少人才,然而,古時讀書不易,所謂有才之士大多是有詩書傳家之人,其子弟相比一般百姓,本就出類拔萃,更易躋身仕途。故此,一家一姓之中,被選拔為官者往往層出不窮,此等氏族便被稱作士族,其中最為知名者,便有四世三公之袁氏。
此外,人性之私更是加劇此情形:士族之間會有意通過“聯姻”、“互薦”等方式擴張勢力,凡士族出身之人,即便無才無德,其家族之親朋故舊中身居高位者,亦會因私情而照應,於是士族之權勢愈大,世代為官乃常事,已然有世卿世祿之實,隻是無其名罷了。
於是,時人有言譏諷曰:“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
自武帝後,自靈帝前,漢代共有一十九位帝王,其中不乏明智之人,察覺此弊端,有心設法解之。
比如陽嘉元年(132),漢順帝劉保便任用尚書令左雄來為此事,史稱“陽嘉新製”,其後數載,取得極大成效,順帝或許對此頗為振奮,於136年改元永和。
不曾想,左雄六年後死於任上,人亡政息,選官之事又複舊貌。
順帝自此無良臣可用,再無力扭轉此局麵,其在位後期,寵幸宦官,縱容外戚,本意或許是以此二者來對抗士族,隻是,是否果真如此,已是曆史隱秘,再無人能知。
因此,地方豪強勢力盤根錯節,其中自有誅求無厭之輩,肆意兼並土地,坐擁錢糧無數,又蓄養私兵,勢大者堪稱當地“隱天子”,試問哪個主政之人不想除之?
然而打擊豪強絕非易事,如若不能準備周全,極易受到反噬。
劉焉順利奪下漢中,正喜不自勝、得意忘形,並未能思慮許多,隻依仗數萬兵士,隨意尋了些借口,便接連誅殺益州大族王鹹、李權等十餘者,引得州中士族豪強盡皆驚懼。
其後不幾日,劉焉便為其輕率之舉付出了代價——犍為郡太守任岐,以劉焉擅殺為由,自稱將軍,舉兵叛亂。
且說,董卓此時已自封為太師,聽聞蘇固被殺一事,立時下詔責問,不想天使皆被張魯截殺。
劉焉也是妙人,其命張魯截殺天使、阻斷朝廷消息之餘,又上表訴苦,稱有盜賊攔路,令其無法與朝廷聯係。
董卓為此暴跳如雷:“蔡子珪誠不欺我,劉焉此賊果然狼子野心!”
正自怒罵,李儒來報:“稟報太師,益州有喜訊傳來,犍為太守任岐反叛劉焉。”
“區區一郡之兵,豈是劉焉對手?我欲出兵征討,如何?”
李儒苦笑道:“漢中四麵環山,有天險阻攔,易守難攻,我等新敗,又有韓遂、馬騰在側窺視,此種情形,怎能發兵?”
“那便任由劉焉老賊猖狂不成?”
“儒有一計獻與太師。校尉賈龍居於綿竹,處在劉焉腹心之地,其曾與太師一同征討羌人,與太師有同袍之誼,可遣人說之,許以厚賞,定能使其為太師所用。
我聽聞劉焉入益州時乃是賈龍迎奉,必不會對其生疑,待任岐兵至綿竹,賈龍起兵殺出,兩處兵馬內外唿應,到時,太師再命一部兵馬佯攻漢中,叫張魯難以迴援,或可一舉蕩平劉焉。”
“文優之計甚妙!不若我命蔡子珪一同舉兵,如此便又多一路兵馬,豈不更為穩妥?”
“太師所言甚是,隻是兵貴神速,而江州路遠,若非兩軍僵持不下時,蔡子珪恐難派上用處。
況且,兵無常勢,任岐、賈龍兵敗之情形也不得不慮。
以儒之見,太師可密信與蔡子珪,若兩軍相持,則叫其速速領兵相助,若任岐、賈龍敗不旋踵,則叫其按兵不動,仍作牽製之用。”
董卓聽取李儒建議,命前將軍趙謙勸說賈龍,並令其領兵佯裝欲擊漢中,不出李儒所料,賈龍願投效,答應舉兵。
然而,李儒低估了劉焉。
賈龍反叛的確出乎劉焉意料,但除去寥寥幾位心腹之人,劉焉又對何人沒有防備之心呢?
劉焉大軍在側,早有準備,任岐、賈龍旋即兵敗被殺,趙謙無奈,隻好退兵。
蔡瑜探聽到此事,沒想到任、賈二人敗得竟如此之快,看著置於案上的董卓書信,不禁哂笑:如此甚妙,不必再費心尋找托辭。
蔡瑜不願與董卓翻臉,凡有董卓書信,皆會妥善應對,畢竟獻帝在其手中,一旦惹怒董卓,其餘不談,一道罷免詔書送來,蔡瑜接是不接?
若接,前功盡棄,若不接,又勢力未成,不足自立。想必送來此種詔書的天使,劉焉是不會截殺的,甚至會為天使送上良馬也未可知。
而且,董卓即便對不住天下萬民,卻至少對得住蔡瑜,雖說是受蔡瑜有意蒙蔽引導所致,但事實結果如此,不必否認。
橫豎董卓也沒多長時日好活,蔡瑜又何苦再往其胸口插上一刀?
劉焉因任、賈之亂,對打擊豪強一事心生退意,不再繼續為之,於是此事虎頭蛇尾,草草終了,益州再度平靜下來。
蔡瑜對劉焉奪取漢中樂見其成。
一則漢中之外,董卓、韓遂、馬騰環伺,將牽扯劉焉不少兵力,更要耗費精力、人手關注幾人動向,如此一來,蔡瑜能輕鬆許多。
二則事關錢糧大事。
東漢稅賦有三種:田賦、口賦、算賦,其中田賦為糧,口賦、算賦為錢。稅賦由各縣收繳後上交至郡府,經郡府審計後一分為二,一半上交朝廷,一半留郡自用。
去歲末,巴郡稅賦收繳齊整後,本應立即送往朝廷,蔡瑜借故拖延,如今漢中通路一斷,非但去歲的稅賦不用再上交,以後本該上交的的一半稅賦也盡數變為蔡瑜少府私財。
此外,益州之亂,深受波及的漢中郡、廣漢郡、犍為郡皆與巴郡相鄰,三郡郡民見巴郡安定而遷入者有數千戶,巴郡治下人口增長萬餘。
因此,作壁上觀數月,劉焉打得熱熱鬧鬧,蔡瑜日子過得樂樂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