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坐北朝南,坐落在中軸線上的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這三座大殿是大明天子處理朝政的地方。


    與六部九卿統稱為外朝,而和三大殿位於一條直線上,在乾清門之後的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而傳統意義上的三宮六院裏的三宮,正是指的乾清宮、坤寧宮還有交泰殿。


    三宮坐落在同一條中軸線上,這條中軸線被世人稱之為龍脈。


    乾清宮居前、交泰殿居中、坤寧宮居後,這三座宮殿被紅牆黃瓦圍在中央,中間沒有任何隔閡。


    嚴格意義上來說,坤寧門的北麵連著禦花園,並不是坤寧宮的正門。


    而是整個三宮的後門,宮裏人多眼雜,要是直接帶人闖入坤寧宮的話,搞不好會弄出一個千古奇聞。


    帝後之間,夫妻二人鬧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那大明朝還不得淪為世人口中的笑柄啊。


    於是杜安道想出了一個主意,徐輝祖和杜安道從三宮的正門乾清門出來,特地繞了一大圈從禦花園來到坤寧門。


    令二人沒有想到的是剛到坤寧門,就被一群同樣身著大漢將軍衣甲的勳衛給堵了個正著。


    領頭的一人越出眾人,大聲問道:“徐公子,你好大的膽子竟敢帶兵擅闖坤寧宮?”


    看到勳衛之中,領頭的那人正是信國公的次子湯軏,同為開國功臣、淮西子弟,湯軏自然是徐輝祖的老熟人。


    徐輝祖說道:“本將軍奉了陛下的旨意,前來坤寧宮捉拿叛逆。”


    見到熟人,徐輝祖率先是例行公事,緊接著又攀起了私交。


    “軏哥,等今日忙完了公事,我在府中設宴請你喝酒。”


    湯軏說道:“徐公子的好意,在下心領了。”


    “沒有娘娘的旨意,一隻蒼蠅都別想從這道門飛進去。”


    徐輝祖原本是一番好意,沒想到對方一點都不領情。


    徐輝祖怒道:“湯老二,你搞清楚這是陛下的口諭。”


    湯軏嗬嗬一笑,“徐老大,你才在宮裏待了幾年?”


    “宮裏的規矩,我比你還清楚。”


    “這坤寧宮是什麽地方?我勸你最好別到這裏來撒野。”


    要是馬皇後的性子還跟以前一樣逆來順受,以湯軏為首的坤寧宮侍衛是不敢在徐輝祖等人的麵前擺架子,隻能夾著尾巴做人。


    這個世上沒有密不透風的牆,乾清宮的總管、紫禁城的提督太監黃狗兒在吳老太監的麵前吃癟,還被秦王府的一個小宦官給羞辱了。


    這件事不到半天的時間就在宮裏傳開了,所有宮人都知道了皇後娘娘的態度。


    坤寧宮的上上下下包括守門的這幫侍衛,他們的腰杆子一下子硬了起來。


    看到湯軏臉上滿不在乎的表情,徐輝祖發出了警告:“湯老二,你敢抗旨不遵?”


    湯軏淡淡地說:“徐老大,坤寧宮的規矩是娘娘說了算,你還是別拿雞毛當令箭了。”


    一聽這話,徐輝祖怒火中燒,噌的一聲拔出了腰間挎著雁翎刀。


    “你有種把剛才的話再說一遍,信不信我馬上宰了你?”


    麵對徐輝祖的威脅,湯軏麵無懼色,拔出腰間的係著一對“金瓜錘”握在了手上。


    這種武器名為金瓜錘,實際上是外麵鍍了一層銅的鐵錘。


    雙方侍衛的身上都是全副甲胄,別看湯軏等人的手上拿著的金瓜錘是鈍器,論起殺傷力要比徐輝祖的要大的多。


    湯軏手舉金瓜錘,迴答道:“你徐老大少在這裏嚇唬人,實話告訴你,我湯軏也不是吃素的。”


    “誰要敢動一下試試?我今天就砸碎他的腦袋。”


    眼見雙方誰都不肯退讓半步,局勢瞬間變得劍拔弩張。


    在場年紀最大的杜安道,他連忙站出來充當雙方之間的和事佬。


    杜安道攔在二人之間,說道:“徐將軍和湯將軍冷靜一下,切莫動起手來。”


    “要是在宮裏動起了刀兵,這事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二位將軍就算不為自己想想,也要為家裏的人想一想啊。”


    一聽這話,徐輝祖冷哼一聲,隨即收刀入鞘,把雁翎刀插迴了腰間。


    安撫好了一同前來的徐輝祖以後,杜安道對著湯軏說道:


    “湯將軍,信國公跟萬歲爺的交情深厚,按理你還要喊萬歲爺一聲叔父才對。”


    “萬歲爺封你爹為信國公,這可是天大的恩典。你這個做晚輩的怎麽能不聽長輩的話呢?”


    杜安道不打感情牌還好,一提這件事,湯軏就是一肚子來氣,他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


    “狗屁的恩典,當初要不是我嬸嬸站出來替我爹說了幾句公道話,我們老湯家連個侯爵之位都撈不著。”


    對於這件陳年舊事,一直服侍當今皇上的杜安道,他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大明朝的從龍功臣之中,湯和的資曆最老,甚至比徐達和常遇春二人加起來都老。


    當今皇上朱元璋還在皇覺寺當和尚敲鍾的時候,湯和已經是濠州城裏郭子興手下的一名千戶了。


    是湯和給兒時的好友,還在皇覺寺出家的發小朱元璋寫了信,才讓朱元璋下定決心去濠州城裏投奔紅巾軍。


    說湯和是朱元璋成功這條道路上到引路人也不為過,而且就在朱元璋還是郭子興的帳前當九夫長,又名什長。


    湯和就跟在他的身邊,對朱元璋唯命是從。


    這件事的起因,還是因為湯和有個愛好嗜酒。


    湯和在早年曾因一次喝酒誤事,被朱元璋調到了後方駐守常州城。


    看著軍中的後輩李文忠等人的功勞超過了自己,這讓湯和有了危機感。


    於是他上書請戰,請求朱元璋將他派往前線。


    沒想到朱元璋沒有絲毫猶豫就拒絕了他,湯和雖然表麵上沒有說什麽,但是在一次酒醉之後,他情緒難以自控,把心裏的怨言直接說了出來。


    當日,湯和在私底下抱怨道:“吾鎮此城,如坐屋脊,左顧則左,右顧則右。”


    這句話大有來頭,《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當年楚霸王項羽派謀士武涉前去遊說韓信,聯楚反漢時說:“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楚漢爭霸,在劉邦和項羽之間,你韓信幫誰,誰就會獲得最終的勝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禍害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有怪莫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有怪莫怪並收藏禍害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