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麵無表情的一句話,把杜安道的三魂七魄都嚇沒了一半。
杜安道拚命地往地上磕頭,直到地上的金磚出現一絲裂紋,他的額頭磕到血肉模糊。
朱元璋才徐徐開口,喊了一聲:“停!”
聽到這句話,杜安道心知自己的小命終於保住了。
於是他迴答道:“奴婢一直在萬歲爺的身邊伺候,除了空有一身蠻力之外,其他的一無是處。”
“奴婢現在的年紀大了,這身武藝漸漸荒廢。於是奴婢就請了一個教書先生,奴婢是想能多學一點是一點,等奴婢老了,對萬歲爺還有一點用處。”
朱元璋又問:“你一把年紀又是一個大老粗,什麽樣的教書先生這麽好心能破例收你為徒啊?”
朱元璋深知這些讀書人一向都是心高氣傲的,他們最瞧不起的就是宮中的這些太監。
一個讀書人寧願背負同行的罵名也要收一個宮裏的老太監為徒,用腳趾頭想也能猜到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根本就沒安什麽好心。
杜安道用眼角的餘光的打量了一眼,洪武帝臉上的表情不悲不喜。
在皇上的火眼金睛麵前,杜安道心知隻有實話實說,才有一條活路。
於是杜安道老實迴答:“是東宮侍讀方先生給奴婢推薦的老師。”
朱元璋沒有廢話,直接了當的問:“這人到底姓誰名誰,是何籍貫?有無功名在身?”
杜安道答道:“這人名叫練子寧是江西臨江府的舉人,還是去年中的舉。”
“練先生準備參加今年的秋闈,住在京中備考。奴婢是在方先生的引薦之下,才能拜在他的門下。”
聽到練子寧這個名字,朱元璋突然覺得有些耳熟。
於是他問道:“這個練子寧的父親是不是朕以前的起居郎練伯尚?”
起居郎不管在外朝還是在後宮,都會一直跟在皇帝的身邊。
記錄皇帝的一言一行,再加上練伯尚這個人以直言犯上著稱,是出了名的牛脾氣。
因此,朱元璋對他的印象特別的深刻。
杜安道輕輕點頭,朱元璋若有所思的說:“怪不得朕會覺得他的名字耳熟,原來他是故人之後。”
聽到皇上對練子寧的評價是故人之後,杜安道的心裏終於安定了下來。
朱元璋又問:“既然練子寧是你的師傅,他身邊的有哪些朋友,其中的這些人,你又認識幾個?”
杜安道迴答道:“迴萬歲爺的話,練先生平日裏在客棧裏深居簡出,隻有一位進京趕考的同鄉和一位金陵的本地人經常去客棧裏找他敘舊。”
朱元璋問道:“這兩人的姓名和來曆,你可清楚?”
杜安道答道:“一位是直隸省溧水人氏,去年的應天府鄉試頭名,齊德、齊解元。”
解元就是鄉試第一名,杜安道停了下又說:“另一位黃子澄是江西分宜人氏,現在在國子監讀書。”
“江西分宜?”朱元璋聞言一笑,隻是他皮笑肉不笑,臉上笑容有些滲人。
“這個黃子澄是袁州府人氏跟他練子寧這個臨江府人氏八杆子打不著,算是哪門子同鄉啊?”
這個年月,人們的鄉土觀念跟後世不一樣。
在後世看來,隻要戶籍在同一省份,操著同一口方言都能算作老鄉。
而現在,別說是黃子澄和練子寧的出生地隔著一個州府,就算是同一個縣出來的人,不認為對方是同鄉的也大有人在。
不然朱元璋也不會為了整合淮西集團,花大這麽大的力氣在鳳陽府建都了。
不然淮西老將裏麵一群操著鳳陽口音的,和臨淮、定遠、懷遠這三個縣口音的老將遲早得因為分贓不均鬧內訌。
朱元璋在登基之前,選擇李善長這個滁州定遠縣的外鄉人來當濠州鳳陽縣一群淮西老將的領頭羊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就是因為淮西老將之中,定遠人的勢力是最小的那一支。
隻是朱元璋做夢都沒想到的是李善長一介文臣憑著一己之力整合了整個淮西集團的老將們。
李善長以宰相之身在朝堂上跟他這個九五至尊並駕齊驅,並隱隱約約有取代他這個曾經的帶頭大哥之勢,這讓朱元璋徹底不能忍了。
隨著胡惟庸案的不斷擴大,李善長在朝廷裏的勢力已經被他給連根拔除了。
曾經盤根錯節的淮西集團,這個尾大不掉的禍患已經被他連削帶打給徹底根除了。
其中他的好兒子朱樉正是出力最大的那一個,想到這裏,朱元璋的嘴角露出了笑容。
隻要那個逆子不成天在他的跟前晃悠,朱元璋覺得那個逆子還是有可愛之處的。
哪怕是那個逆子在貴州前線按兵不動,其實朱元璋的心裏並沒有生氣。
在他看來,那個逆子跟幾個番邦小國達成上百萬石糧食的口頭約定。
朱元璋根本沒有放在眼裏,大明立國近二十載以來,各地糧倉裏麵存放著的糧食,已經快堆得的放不下來了。
要支撐他心中高達數百萬人移民的宏偉計劃,一兩百萬石的糧食根本就不夠塞牙縫的。
而且朱元璋的目光一直在注視著北方,正在漠南和漠北草原上苟延殘喘的北元王庭才是他最大的敵人。
無論在草原上還是在大明的邊陲疆域上,還有上百萬的兵力聽從北元王庭的號令。
自洪武七年以來,天下安定之後,除了零星用兵圍剿中原的北元餘孽之外,朱元璋的心裏一直在醞釀著一個震驚世人的龐大計劃。
他要用十年的時間,發動十次以上的北伐。
預計動員的兵力高達百萬以上,朱元璋要以一代人的努力,為大明的子孫後世徹底肅清來自北方草原上的邊患。
在後世,眾人皆知,永樂大帝五征漠北,為世人所稱頌。
而洪武大帝從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到洪武二十九年,共計發動十三次的北伐之役,卻鮮為人知。
史稱明太祖北征,其中的大多數戰役,無論是用兵規模,還是最後取得的戰果都遠遠超過了朱棣的永樂時期。
隻能說永樂大帝在洪武大帝的麵前,隻有當兒子撅屁股的份兒。
杜安道拚命地往地上磕頭,直到地上的金磚出現一絲裂紋,他的額頭磕到血肉模糊。
朱元璋才徐徐開口,喊了一聲:“停!”
聽到這句話,杜安道心知自己的小命終於保住了。
於是他迴答道:“奴婢一直在萬歲爺的身邊伺候,除了空有一身蠻力之外,其他的一無是處。”
“奴婢現在的年紀大了,這身武藝漸漸荒廢。於是奴婢就請了一個教書先生,奴婢是想能多學一點是一點,等奴婢老了,對萬歲爺還有一點用處。”
朱元璋又問:“你一把年紀又是一個大老粗,什麽樣的教書先生這麽好心能破例收你為徒啊?”
朱元璋深知這些讀書人一向都是心高氣傲的,他們最瞧不起的就是宮中的這些太監。
一個讀書人寧願背負同行的罵名也要收一個宮裏的老太監為徒,用腳趾頭想也能猜到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根本就沒安什麽好心。
杜安道用眼角的餘光的打量了一眼,洪武帝臉上的表情不悲不喜。
在皇上的火眼金睛麵前,杜安道心知隻有實話實說,才有一條活路。
於是杜安道老實迴答:“是東宮侍讀方先生給奴婢推薦的老師。”
朱元璋沒有廢話,直接了當的問:“這人到底姓誰名誰,是何籍貫?有無功名在身?”
杜安道答道:“這人名叫練子寧是江西臨江府的舉人,還是去年中的舉。”
“練先生準備參加今年的秋闈,住在京中備考。奴婢是在方先生的引薦之下,才能拜在他的門下。”
聽到練子寧這個名字,朱元璋突然覺得有些耳熟。
於是他問道:“這個練子寧的父親是不是朕以前的起居郎練伯尚?”
起居郎不管在外朝還是在後宮,都會一直跟在皇帝的身邊。
記錄皇帝的一言一行,再加上練伯尚這個人以直言犯上著稱,是出了名的牛脾氣。
因此,朱元璋對他的印象特別的深刻。
杜安道輕輕點頭,朱元璋若有所思的說:“怪不得朕會覺得他的名字耳熟,原來他是故人之後。”
聽到皇上對練子寧的評價是故人之後,杜安道的心裏終於安定了下來。
朱元璋又問:“既然練子寧是你的師傅,他身邊的有哪些朋友,其中的這些人,你又認識幾個?”
杜安道迴答道:“迴萬歲爺的話,練先生平日裏在客棧裏深居簡出,隻有一位進京趕考的同鄉和一位金陵的本地人經常去客棧裏找他敘舊。”
朱元璋問道:“這兩人的姓名和來曆,你可清楚?”
杜安道答道:“一位是直隸省溧水人氏,去年的應天府鄉試頭名,齊德、齊解元。”
解元就是鄉試第一名,杜安道停了下又說:“另一位黃子澄是江西分宜人氏,現在在國子監讀書。”
“江西分宜?”朱元璋聞言一笑,隻是他皮笑肉不笑,臉上笑容有些滲人。
“這個黃子澄是袁州府人氏跟他練子寧這個臨江府人氏八杆子打不著,算是哪門子同鄉啊?”
這個年月,人們的鄉土觀念跟後世不一樣。
在後世看來,隻要戶籍在同一省份,操著同一口方言都能算作老鄉。
而現在,別說是黃子澄和練子寧的出生地隔著一個州府,就算是同一個縣出來的人,不認為對方是同鄉的也大有人在。
不然朱元璋也不會為了整合淮西集團,花大這麽大的力氣在鳳陽府建都了。
不然淮西老將裏麵一群操著鳳陽口音的,和臨淮、定遠、懷遠這三個縣口音的老將遲早得因為分贓不均鬧內訌。
朱元璋在登基之前,選擇李善長這個滁州定遠縣的外鄉人來當濠州鳳陽縣一群淮西老將的領頭羊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就是因為淮西老將之中,定遠人的勢力是最小的那一支。
隻是朱元璋做夢都沒想到的是李善長一介文臣憑著一己之力整合了整個淮西集團的老將們。
李善長以宰相之身在朝堂上跟他這個九五至尊並駕齊驅,並隱隱約約有取代他這個曾經的帶頭大哥之勢,這讓朱元璋徹底不能忍了。
隨著胡惟庸案的不斷擴大,李善長在朝廷裏的勢力已經被他給連根拔除了。
曾經盤根錯節的淮西集團,這個尾大不掉的禍患已經被他連削帶打給徹底根除了。
其中他的好兒子朱樉正是出力最大的那一個,想到這裏,朱元璋的嘴角露出了笑容。
隻要那個逆子不成天在他的跟前晃悠,朱元璋覺得那個逆子還是有可愛之處的。
哪怕是那個逆子在貴州前線按兵不動,其實朱元璋的心裏並沒有生氣。
在他看來,那個逆子跟幾個番邦小國達成上百萬石糧食的口頭約定。
朱元璋根本沒有放在眼裏,大明立國近二十載以來,各地糧倉裏麵存放著的糧食,已經快堆得的放不下來了。
要支撐他心中高達數百萬人移民的宏偉計劃,一兩百萬石的糧食根本就不夠塞牙縫的。
而且朱元璋的目光一直在注視著北方,正在漠南和漠北草原上苟延殘喘的北元王庭才是他最大的敵人。
無論在草原上還是在大明的邊陲疆域上,還有上百萬的兵力聽從北元王庭的號令。
自洪武七年以來,天下安定之後,除了零星用兵圍剿中原的北元餘孽之外,朱元璋的心裏一直在醞釀著一個震驚世人的龐大計劃。
他要用十年的時間,發動十次以上的北伐。
預計動員的兵力高達百萬以上,朱元璋要以一代人的努力,為大明的子孫後世徹底肅清來自北方草原上的邊患。
在後世,眾人皆知,永樂大帝五征漠北,為世人所稱頌。
而洪武大帝從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到洪武二十九年,共計發動十三次的北伐之役,卻鮮為人知。
史稱明太祖北征,其中的大多數戰役,無論是用兵規模,還是最後取得的戰果都遠遠超過了朱棣的永樂時期。
隻能說永樂大帝在洪武大帝的麵前,隻有當兒子撅屁股的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