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爹娘、哥哥、姐姐這些親人相繼離世後。
眼前的這三個人,湯和、徐達、周德興三名發小,一直伴隨著朱元璋的左右,從始至終都沒離開過他。
徐達聽完,第一個笑著說道:“重八哥,說得是什麽話?”
“我們都沒病沒災,身體好著了。”
周德興拍著朱元璋的手,笑嗬嗬地說:“隻要你不嫌棄,咱們三個會一直陪著你。”
湯和難得真情流露,抹著眼淚說道:“六年前,你重八差點離開人世,我在你身邊覺得天都塌了。”
朱元璋長歎一聲,幽幽說道:“咱們都沒了兄弟姊妹,咱們這幾人,又何嚐不是彼此之間唯一的親人呢?”
湯和轉過身,對著不遠處還在作畫的朱樉,滿臉愧疚地道一聲歉。
“我老湯一輩子做事光明磊落,唯一對不起的人,就是這個二侄。”
說完,走過去對著朱樉鞠了一躬,把朱樉弄得尷尬不已,連忙上前扶起他。
“湯伯父,這是做什麽?”
“若是當初換作小侄在場,也會做跟你一樣的選擇。”
湯和拍著他的肩頭,老淚縱橫道:“真是一個識大體的好孩子。”
說著還抱著朱樉,湯和哭的更厲害了。
“你湯伯悔不該當初,早知道當初就該一咬牙將大女兒嫁給你。”
“讓他老徐家撿了個漏,比殺了你湯伯還難受。”
湯和的大女兒原本是他的候選王妃,礙於朱樉當年名聲太臭,湯和搶先一步,把大女兒嫁給了廖永忠之子廖權。
沒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向以看人眼光精準的湯和,卻在朱樉身上栽了一個大跟頭。
湯和越想越難受,抱著朱樉大哭。“你這小子藏拙,可把你湯伯害得好苦啊。”
朱樉頭一次被一個大男人,還是一個年近花甲的糟老頭,弄得不知所措。
隻好安慰道:“是小侄錯了,湯伯父能不能先把手鬆開?”
聽到這句話,湯和立馬撒開了手,抓著他的肩膀。目光灼灼盯著他半天,才開口說道:“你湯伯正好有個八歲的孫兒,聰明伶俐。”
“街坊鄰裏都誇他,長大能當個好儀賓。”
“好侄兒,你就成全你湯伯,臨終前的最後一個心願吧。”
儀賓,又稱郡馬。眾人一聽,湯和這老小子圖窮匕見了。
要屬徐達反應最激烈,抓著湯和的手不依不饒。
“老而不死是為賊,賊心不死啊你。”
“老湯你成天打我孫媳…呃,幹孫女的主意,是幾個意思啊?”
見到徐達有發飆的跡象,湯和顯然有些心虛:“老徐,我不是針對你啊,俗話說隔輩人不管隔輩事。”
“我們這些當爺爺的,自然不該去插手孫輩的婚事。”
湯和的狡辯,聽在徐達的耳朵裏,完全是欲蓋彌彰。
做了一輩子‘虧本’買賣,徐達卯著勁,要給老徐家掙迴一個孫媳婦。
他揪著湯和的衣領,咬著牙說道:“誰要是打我老徐幹孫女的主意,就跟我到校場上簽下生死狀。”
老實人徐達一發怒,哪怕是久經戰陣的湯和都感到發怵。
他連忙搖手,向徐達解釋道:“徐二愣子,老哥跟你開玩笑的。”
“酒桌上的話,你可不能當真啊。”
朱樉眼睛一亮,沒想到一向以沉穩著稱的老丈人,居然還有個‘二愣子’的綽號。
仔細一想,這綽號取得還真是恰如其分。
正常人,誰敢在慶功宴上,拿朱元璋的頭當盆栽,拿酒壺澆滿了一頭啊?
朱元璋直接隔開了兩人,見到他出麵,徐達放開了湯和。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朱元璋並沒有調解,而是直接爆粗口:“你們他娘的說啥都不好使。咱大孫女的婚事,隻能咱親自來拍板。”
“等萬福及笄了,咱給她辦個選秀,儀賓人選必須要才貌雙全,人品俱佳的青年才俊。還得達到學富五車,弓馬嫻熟的標準。”
“你們家裏那些個歪瓜裂棗,就別拿出來丟人現眼了。”
一聽到老朱要給女兒辦選秀,朱樉腦海裏立刻冒出一個畫麵。
一幫公三代、侯三代跟秀女一樣,整整齊齊排成幾列。
一個個扒的精光,由太監拿著皮尺測量尺寸,一想到這壯觀的場麵,朱樉打了一個冷顫。
湯和、徐達二人,被朱元璋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通,終於熄火了。
朱元璋坐迴凳子上,招唿著湯和、徐達、周德興三個。
“別傻站著,再不吃就白瞎了這羊羔肉。”
四人圍坐在銅鍋前,朱樉獻寶似的的拿出一幅畫。
四人定睛一看,畫麵上青蔥翠綠的草地上,一頭老黃牛正在悠閑的吃草。
一個穿著破衣爛衫的小孩,頭戴著草環,蹲坐在石頭上。
拿著放牛的鞭子,對著一群半大的孩子,正在進行‘分封’。
湯和看到這張畫,笑得合不攏嘴。
“這高個子的是我,站在旁邊像門神一樣的是周德興。”
周德興附和道:“畫的真好,跟咱們小時候一模一樣。”
朱元璋望著這張畫,怔怔出神,腦海中全是他年少時的迴憶。
唯有老丈人徐達,皺起了眉頭,指著上麵問道:“老夫怎麽記得當時沒穿開襠褲,這臉上的鼻涕泡是哪來的?”
湯和連忙充當和事佬,打起了圓場。
“老徐,當年我十歲,你正好四歲。”
“你那時候經常尿褲子,所以穿著開襠褲。”
因為隔了快五十年,徐達自己都記不清了,他滿臉狐疑,轉頭向周德興問:“老周,我當年是這個樣子嗎?”
年代太過久遠,周德興自然也記不住,用力地點了點頭。
朱元璋滿是懷念,歎息一聲道:“真是光陰如白駒過隙,世事如白雲蒼狗。”
“這一眨眼的功夫啊,咱們一個個都從稚嫩的孩童,變成了蔫巴的老頭。”
眾人還在感傷時光的流逝,朱樉又變戲法一般,拿出了一幅畫,這是一幅素描,還沒來得及沒上色。
畫麵上,朱元璋坐在大堂中央,背麵掛著明字旗。
朱元璋端著酒碗,徐達和常遇春侍立在他的左右,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站在左邊,右邊站著鄧愈和馮勝。
眼前的這三個人,湯和、徐達、周德興三名發小,一直伴隨著朱元璋的左右,從始至終都沒離開過他。
徐達聽完,第一個笑著說道:“重八哥,說得是什麽話?”
“我們都沒病沒災,身體好著了。”
周德興拍著朱元璋的手,笑嗬嗬地說:“隻要你不嫌棄,咱們三個會一直陪著你。”
湯和難得真情流露,抹著眼淚說道:“六年前,你重八差點離開人世,我在你身邊覺得天都塌了。”
朱元璋長歎一聲,幽幽說道:“咱們都沒了兄弟姊妹,咱們這幾人,又何嚐不是彼此之間唯一的親人呢?”
湯和轉過身,對著不遠處還在作畫的朱樉,滿臉愧疚地道一聲歉。
“我老湯一輩子做事光明磊落,唯一對不起的人,就是這個二侄。”
說完,走過去對著朱樉鞠了一躬,把朱樉弄得尷尬不已,連忙上前扶起他。
“湯伯父,這是做什麽?”
“若是當初換作小侄在場,也會做跟你一樣的選擇。”
湯和拍著他的肩頭,老淚縱橫道:“真是一個識大體的好孩子。”
說著還抱著朱樉,湯和哭的更厲害了。
“你湯伯悔不該當初,早知道當初就該一咬牙將大女兒嫁給你。”
“讓他老徐家撿了個漏,比殺了你湯伯還難受。”
湯和的大女兒原本是他的候選王妃,礙於朱樉當年名聲太臭,湯和搶先一步,把大女兒嫁給了廖永忠之子廖權。
沒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向以看人眼光精準的湯和,卻在朱樉身上栽了一個大跟頭。
湯和越想越難受,抱著朱樉大哭。“你這小子藏拙,可把你湯伯害得好苦啊。”
朱樉頭一次被一個大男人,還是一個年近花甲的糟老頭,弄得不知所措。
隻好安慰道:“是小侄錯了,湯伯父能不能先把手鬆開?”
聽到這句話,湯和立馬撒開了手,抓著他的肩膀。目光灼灼盯著他半天,才開口說道:“你湯伯正好有個八歲的孫兒,聰明伶俐。”
“街坊鄰裏都誇他,長大能當個好儀賓。”
“好侄兒,你就成全你湯伯,臨終前的最後一個心願吧。”
儀賓,又稱郡馬。眾人一聽,湯和這老小子圖窮匕見了。
要屬徐達反應最激烈,抓著湯和的手不依不饒。
“老而不死是為賊,賊心不死啊你。”
“老湯你成天打我孫媳…呃,幹孫女的主意,是幾個意思啊?”
見到徐達有發飆的跡象,湯和顯然有些心虛:“老徐,我不是針對你啊,俗話說隔輩人不管隔輩事。”
“我們這些當爺爺的,自然不該去插手孫輩的婚事。”
湯和的狡辯,聽在徐達的耳朵裏,完全是欲蓋彌彰。
做了一輩子‘虧本’買賣,徐達卯著勁,要給老徐家掙迴一個孫媳婦。
他揪著湯和的衣領,咬著牙說道:“誰要是打我老徐幹孫女的主意,就跟我到校場上簽下生死狀。”
老實人徐達一發怒,哪怕是久經戰陣的湯和都感到發怵。
他連忙搖手,向徐達解釋道:“徐二愣子,老哥跟你開玩笑的。”
“酒桌上的話,你可不能當真啊。”
朱樉眼睛一亮,沒想到一向以沉穩著稱的老丈人,居然還有個‘二愣子’的綽號。
仔細一想,這綽號取得還真是恰如其分。
正常人,誰敢在慶功宴上,拿朱元璋的頭當盆栽,拿酒壺澆滿了一頭啊?
朱元璋直接隔開了兩人,見到他出麵,徐達放開了湯和。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朱元璋並沒有調解,而是直接爆粗口:“你們他娘的說啥都不好使。咱大孫女的婚事,隻能咱親自來拍板。”
“等萬福及笄了,咱給她辦個選秀,儀賓人選必須要才貌雙全,人品俱佳的青年才俊。還得達到學富五車,弓馬嫻熟的標準。”
“你們家裏那些個歪瓜裂棗,就別拿出來丟人現眼了。”
一聽到老朱要給女兒辦選秀,朱樉腦海裏立刻冒出一個畫麵。
一幫公三代、侯三代跟秀女一樣,整整齊齊排成幾列。
一個個扒的精光,由太監拿著皮尺測量尺寸,一想到這壯觀的場麵,朱樉打了一個冷顫。
湯和、徐達二人,被朱元璋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通,終於熄火了。
朱元璋坐迴凳子上,招唿著湯和、徐達、周德興三個。
“別傻站著,再不吃就白瞎了這羊羔肉。”
四人圍坐在銅鍋前,朱樉獻寶似的的拿出一幅畫。
四人定睛一看,畫麵上青蔥翠綠的草地上,一頭老黃牛正在悠閑的吃草。
一個穿著破衣爛衫的小孩,頭戴著草環,蹲坐在石頭上。
拿著放牛的鞭子,對著一群半大的孩子,正在進行‘分封’。
湯和看到這張畫,笑得合不攏嘴。
“這高個子的是我,站在旁邊像門神一樣的是周德興。”
周德興附和道:“畫的真好,跟咱們小時候一模一樣。”
朱元璋望著這張畫,怔怔出神,腦海中全是他年少時的迴憶。
唯有老丈人徐達,皺起了眉頭,指著上麵問道:“老夫怎麽記得當時沒穿開襠褲,這臉上的鼻涕泡是哪來的?”
湯和連忙充當和事佬,打起了圓場。
“老徐,當年我十歲,你正好四歲。”
“你那時候經常尿褲子,所以穿著開襠褲。”
因為隔了快五十年,徐達自己都記不清了,他滿臉狐疑,轉頭向周德興問:“老周,我當年是這個樣子嗎?”
年代太過久遠,周德興自然也記不住,用力地點了點頭。
朱元璋滿是懷念,歎息一聲道:“真是光陰如白駒過隙,世事如白雲蒼狗。”
“這一眨眼的功夫啊,咱們一個個都從稚嫩的孩童,變成了蔫巴的老頭。”
眾人還在感傷時光的流逝,朱樉又變戲法一般,拿出了一幅畫,這是一幅素描,還沒來得及沒上色。
畫麵上,朱元璋坐在大堂中央,背麵掛著明字旗。
朱元璋端著酒碗,徐達和常遇春侍立在他的左右,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站在左邊,右邊站著鄧愈和馮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