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皇帝臉上有些不悅,劉焉哪怕是在不爽,念及同為大漢宗親的份上,也隻能解釋起來。


    “這不是當兒子變得出息了,宗正這個當老子的,自然是高興壞了。”


    “此乃人之常情,還望陛下莫怪宗正殿前失禮之罪!”


    劉宏聞言點了點頭!


    這些日子裏,在大儒董仲舒的安排下,劉徹孝悌之名已經傳遍了洛陽。


    要知道,大漢以孝治國,孝是立身之本,孝是家庭和睦之本,孝是國家安康之本,在古代社會,任何法律、道德、風俗,都大不過一個“孝”字。


    漢太祖高皇帝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196年,劉邦下求賢詔,令從郡國推舉有治國才能的“賢士大夫”,開漢代察舉製度的先河。


    到了漢武帝時期,劉徹采納儒家掌門人董仲舒的建議,於元光元年下詔郡國每年察舉孝者﹑廉者各一人。


    不久之後,這種察舉就通稱為舉孝廉,並成為漢代察舉製中最為重要的歲舉科目,所謂“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漢代政府官員的重要來源。


    而孝廉則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


    正是因為前人的鋪墊,使得孝文化,成為了貫穿兩漢的普世價值觀,想要當官你得孝,想要出名你得孝。


    甚至,你若是遇見劫匪,隻要你說你是個大孝子,一般的劫匪都不敢動你。


    就比如牽招,他十餘歲時為同縣樂隱的學生,中平年間,樂隱為車騎將軍何苗長史,牽招仍跟隨直到學成。


    十常侍之亂後,何苗、樂隱被害,牽招與樂隱門生史路等人,冒著危險收斂樂隱屍體,載其還鄉。


    在路上遇到山賊,史路等皆四散逃走,牽招垂淚懇求,山賊覺得他是個有義之人,放他離去,由此牽招聲名鵲起。


    這就是大漢如今的現狀。


    可以說,在大漢王朝,評論一個人的品行,那麽孝絕對是排在第一位的。


    哪怕是皇帝死後的諡號,都得加一個孝字進去。


    就比如現在,跪坐在雲台閣的劉徹,他前世的諡號就是孝武。


    而他前世的孫子,漢宣帝劉病已,他的諡號是孝宣。


    而名聲不好,被後人所看不起的漢靈帝,他的諡號同樣是孝靈。


    不僅如此,至今仍在華夏傳頌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其中一半的故事發生在兩漢時期,由此可見孝文化,在大漢有著何其恐怖的影響力。


    遠的不說,就拿近的來說,如今名聲在外的袁紹,不過是一介庶子出身,因為為繼父、繼母相繼守孝六年,從而聲名大噪,擁有了與嫡子袁術爭鋒的資本。


    如果不是現在的袁術,已經被楚莊王的靈魂占據,使得他的聲名受到袁術的壓製,如果還按照曆史發展的話,恐怕他的聲名還會達到更高。


    劉虞也知道,自家孩子確實是孝順,隻不過,這個孝順是體現在自己已故發妻身上,為此,他從一個紈絝子弟,變成了一個想要金戈鐵馬,征戰沙場的名將。


    “卿家教甚好,有如此孝悌子孫,當為漢家之福!”劉宏高坐正首一方矮幾後,便打量著隻有二十多歲的劉徹,眼中的欣賞那是絲毫不掩飾。


    正所謂,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如果說劉徹是人中之龍,那麽自己的兒子就是人中之蟲。


    一想到自己那行為輕佻,沒有任何氣度表現的皇子辯,劉宏就忍不住一陣火起,這小子身為大漢的皇子,一天到晚就知道追著那些宦官太監,要彈對方小東西,簡直就是……


    一想到這裏,劉宏瞬間就不開心了,以至於茶水也不喝了,將手中杯子往矮幾上一頓,這才將目光放到,已經快要睡著了太尉楊賜身上,隨後道:“楊公可還有奏?”


    聽到劉宏詢問,原本還在打瞌睡的楊賜,猛然見驚醒,他雖然已經七十出頭了,但目光依然是炯炯有神,一點也看不出老態!


    “陛下,老臣還是不讚成太傅的話,黃巾勢大,不過短短五天的時間,就聯結百萬之眾,即便是盡數抽調禁衛羽林和北軍五校,想要徹底平定賊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況且,如果北軍五校、禁衛羽林,都被抽調軍中,那麽京畿司隸必然會防守空虛。”


    “從五天時間,黃巾軍就可以達到如此地步,可見他們之中也是有能人存在,否則不可能達到如此地步。”


    “因此,依臣來看,黃巾軍在司隸定有所後手,就是為了趁著京畿無人可用,驟然起事,如此這般的話,豈不是陷陛下於危地?”


    俗話說人老成精,能夠做到太尉這一地位,哪一個是善茬,楊賜隻是稍作分析,就可以讓人看出黃巾軍的不簡單,讓劉宏在對待此事上,要慎之又慎。


    至於之後的話,他完全就是鋒芒畢露,指桑罵槐,直指身為太傅的袁家家主袁隗,想要將天子陷於危難之中。


    楊賜和袁隗二人,一個是弘農楊家的家主,一個是汝南袁氏的家主,如果按照地域劃分,那就是關西世家與關東世家。


    世家可不是鐵板一塊,他們經常明爭暗鬥,想要掙一個輸贏,不過,在對外方麵,天下的世家可謂是出奇的一致。


    而這一切,自然是跟劉秀有著關係。


    這位大魔導師,位麵之子,當初為了更好的結束天下亂世,便對世家進行妥協,劉家天子與世家共天下。


    在一統天下後,劉秀對世家展開過反擊,但此時,世家已經成了氣候,劉秀的反擊失敗了,不過依然有著效果,世家的權利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隻可惜,這個時候連紙張都沒有得到利用,知識被世家大族所壟斷,等劉秀死後,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察舉製都演變成了世家大族的玩物。


    甚至某些時候,劉家天子的權柄,出了京畿司隸之後,還不如世家。


    當然,這不光是漢朝,在唐朝初期也是如此,畢竟世家的權利太大了,天下超過八成的官員,都是世家子弟。


    隻能說,老大別說老二。


    李二還得感謝武則天,還得感謝黃巢,如果不是他們,世家依然還會存在。


    呃,扯遠了,迴歸正題。


    在劉秀之後一百多年裏,察舉製見見被世家控製,這使得朝中世家子弟眾多,其勢力不僅沒有被朝廷有所削弱,反而是到了如日中天的程度。


    大漢的世家,以弘農楊家、汝南袁家,太原王家為眾多世家門閥中執牛耳者。


    汝南袁家,從袁安困雪而舉孝廉開始,後在在孝章帝一朝,接替告老致仕的第五倫擔任司空,從此之後,袁家及至如今太傅袁隗,攏共四代人,已經出了五個位列三公之人。


    正因如此,袁家顯赫一時,被人尊稱為四世三公。


    而太原王家,王玄的父親王胤為大漢征戰沙場,因功受封三公之一的太尉,王玄和王騰,也是因功擔任太尉。


    盡管現在,他們已經去職,但朝中還有司徒王允在,更何況,他們王家屬於武道世家,掌握著數十萬軍馬。


    光是在這一點上,即便是弘農楊家,汝南袁家,都無法與他們相比,畢竟軍隊才是硬道理。


    而弘農楊氏,自然是出自擊殺項羽的赤泉侯楊喜,為大漢開國功勳之後!


    在漢初的時候,楊家的勢力很一般,直到漢孝昭帝一朝,楊家家主,司馬遷的女婿楊敞,被拜為丞相後,楊家開始崛起。


    自玄孫楊震官拜大漢太尉,號稱“關西孔子開始,其子楊秉、孫楊賜皆為太尉,可以說,到了楊賜這一代,也算是三世三公,隻比袁家差了一代。


    而楊賜的兒子楊彪,因為揭發王甫一事,現在已經是朝廷的五官中郎將了,以楊家的威望和楊彪個人的能力,恐怕過不了多久,就能官拜官拜三公,完成四世三公的偉大夢想。


    隻不過,現在的楊家,還隻是三世三公,從名頭上,就比後起之秀汝南袁家,平白矮了一頭,所以楊賜對袁家自然不感冒。


    至於王家,他們家族也是三世三公,王羽就算是以後可以通過戰功取得,那也得十幾年,畢竟他現在隻有十幾歲。


    再說了,王家和楊家,都是屬於關西世家,明麵上的關係還是很不錯的,所以,楊家對於王家很友好,而對袁家是非常針對的,所有但凡是袁家之人提出的政見,楊家都進行反對。


    所以,在雲台閣內,劉宏針對張角,席卷大漢十二州、一百多郡的黃巾起義,而問策三公時,太傅時任的袁隗當即建議皇帝,盡出禁衛羽林軍和精銳的北軍五校,前往平叛。


    袁隗之所以在雲台閣,提出這樣的建議,自然是為了自己的侄子袁術,大漢自光武中興以來,已經過了一百多年,不僅官員急劇發生腐敗,就連武備都不斷鬆弛。


    可以說,放眼天下,除了並州軍,涼州軍,以及王崇的遼東軍稱得上強軍之外,其他地方軍基本上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而這些軍隊,基本上都成為了私人軍隊,即便是要過來,也很難進行指揮,而保衛落陽的禁衛軍和北軍就不一樣了,他們不僅有著可觀的戰鬥力,還便於袁術進行指揮作戰。


    畢竟,袁術現在任職為虎賁中郎將,相當於華夏後世的中央警備團團長,負責保衛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安全。


    這樣的職位很重要,可謂是位高權重,再這樣的基礎下,袁術定可以建功立業。


    楊賜也很清楚,袁術這小子的能力,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但他不想讓袁術建功立業,畢竟袁家已經四世三公了,若是再讓袁術憑借戰功上去,豈不是很有可能變成五世三公。


    所以,為了家族的未來,楊賜就隻能硬著頭皮反對了,不過,他的反對也是有理有據,讓人挑不出半點的毛病。


    …………


    見楊賜和袁隗,這兩位朝中重臣,直接在這雲台閣內,打起來了嘴仗,劉宏頓時覺得自己今天,完全就是吃飽了撐的,臨時決定召三公開個小會。


    有這兩人打嘴仗,其他人根本就不發言,蕭摩訶和王允二人,此時坐在矮幾上老神在在,司空張濟年紀也大了,基本上隻有附議,沒有提出任何可靠的意見。


    當劉宏問起蕭摩訶和王允,這兩名有著統軍經驗,頗有戰績的大漢能臣是,他們也是相互打起來了太極,那是一句話也不想說。


    蕭摩訶是因為不知道,黃巾軍的具體情況,所以不想冒頭,免得落不到好處,而王允純屬就是想當一個透明人。


    他巴不得黃巾大軍,好好禍害大漢的軍隊,等王羽發動河套之戰後,再攜帶勝利之勢迎戰黃巾,打出並州軍的實力。


    見王允要當一個透明人,劉宏知道指望他沒什麽用,於是揉了揉自己發疼的腦袋,道:“幾位愛卿之言,也不無道理。”


    “幾位淩晨就過來,一直到了現在,恐怕都已經累了,不如都先迴去歇息,琢磨一個章程出來,等明日的時候,朕再開朝會,諸卿再行商討。”


    劉宏直接下達了驅逐令,腦袋此時都是泛疼,因為他的身邊基本上沒有什麽可用的大才,蕭摩訶行軍打仗是一把好手,但要讓他布置什麽戰略規劃,實在是有些難為他了!


    至於何進,劉宏已經對他不抱有希望了,因為這家夥就是一個棒槌、展覽物,劉宏為了提攜這個大舅子,讓他做了河南尹,負責整個京畿地區的政務,完全是當托孤大臣的規格在培養。


    不說在培養之下,他的才能可以成為三分之一個霍光,或者是四分之一個衛青,起碼也要成為有用之臣。


    可結果呢,劉宏隻是將三公給召過來開個小會,商量對付黃巾軍的策略,結果這丫的居然全身甲胄過來。


    劉宏讓他脫下身上的鎧甲,並且賜座賜茶,這個蠢蛋居然還沒有領會劉宏的意思,反而是一臉傲嬌的說道:“陛下,臣甲胄在身,坐不下來,要不俺還是站著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召喚之無敵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霸皇蓋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霸皇蓋世並收藏漢末召喚之無敵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