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誠的植入地點是揚州,而如今的揚州刺史,乃是後世的南陳名將錢道戢,此人也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大才!


    更重要的是,他還是王羽的外公,老帥秦旭一手提拔出來的,有他來坐鎮揚州,以後黃巾起義就算發生,也能抵擋一陣子。


    第一個製衡人物,就是專門加強黃巾的,恐怕第二個人也是如此操作了,畢竟再過不久,就是浩浩蕩蕩的黃巾起義了。


    【叮咚,製衡第二人,明末第一代闖王,高迎祥,統帥:94,武力:97,智力:82,政治:88,魅力:89;


    植入身份:張角的好友,目前在兗州傳教,並且已經成功吸納李自成為自己的女婿,將其推薦給張角,使其深得張角的重視;


    攜帶人物17人,分別是:張天琳、田見秀、郝永忠、黨守素、宋獻策,牛金星、袁宗第、白旺、高一功、李來亨、顧君恩、張鼐、劉芳亮、高桂英,王自用,王二,王嘉胤。】


    看到高迎祥的植入身份後,王羽不由得歎了一口氣,李自成還是變成了他的女婿,加入了黃巾軍的大家庭。


    而他攜帶大那些人,恐怕早已經被太平道吸納了。


    而他的老丈人高迎祥出來,一下子就攜帶了十四人,而且這裏麵還有不少的將才。


    而高迎祥自己的能力,也是相當不弱。


    明崇禎元年,陝北府穀農民王嘉胤,為響應前一年在關中爆發的“王二起義”,於是選擇揭竿而起,一時應者如雲,拉開了崇禎年間農民大起義的序幕。


    王嘉胤也因此成為,各支農民起義軍公認的領導人,算是諸多互不相統屬,各部農民起義軍的首任盟主。


    在此期間,到後來名聞天下的“紫金梁”王自用、“闖王”高迎祥、“曹操”羅汝才、“八大王”張獻忠、“老迴迴”馬守應等,都以王嘉胤馬首是瞻。


    崇禎四年,王嘉胤遭到了叛徒殺害,“紫金梁”王自用成為第二任義軍盟主。


    崇禎六年,王自用病死,也有說是戰死,各支農民起義軍暫時各自為戰。


    崇禎八年,各支農民起義軍為應對官軍的圍剿,在滎陽重新舉行會盟,在此次會盟中,各支農民起義軍領導人公推“闖王”高迎祥成為義軍盟主,希望他帶著大家打破官軍圍剿。


    可以說,如果高迎祥沒有震懾眾人的能力與實力,是根本做不到這一步的。


    自此,高迎祥成為明末農民起義軍的第三任形式上的領導人,就連大名鼎鼎的李自成,當時也隻是高迎祥麾下的一名“闖將”而已。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高迎祥在明朝的眼中,危害可比王嘉胤和王自用大太多。


    這是因為,高迎祥成為農民起義軍盟主之前,王嘉胤和王自用領導農民起義軍作戰,雖然也糜爛了陝西、山西、河南三省,卻很少嚐試攻擊大城市,比如一省首府。


    等到高迎祥上位後,農民起義軍也開始嚐試攻擊大城市了,開始威脅明朝政府統治的核心地帶了。


    比如,“滎陽大會”召開後沒多久,高迎祥就帶著李自成和張獻忠攻陷了明朝的“中都”鳳陽。


    鳳陽城,雖然不具備任何進攻或防禦上的戰略意義,也不適合作為根據地,但這座城市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是明朝皇族祖陵所在地,意義非同一般。


    農民起義軍攻進鳳陽,一把火燒掉了朱家的祖墳,可謂是震驚天下。


    也因此,高迎祥成為了明朝政府最重視的大敵之一,必殺(擒)之而後快。


    另一個被明朝政府,恨得牙癢癢的,自然是張獻忠,他不但率先攻入鳳陽,在裏麵大肆破壞,還打出了“古元真龍皇帝”的名號。


    事實證明,明朝政府重視高迎祥的危害是無比正確了,他的戰略眼光,不是此前的義軍盟主王嘉胤和王自用,他們二人能比的。


    高迎祥除了帶著農民起義軍攻下鳳陽外,還開始攻擊大城市,不管是為了製造影響力也好,還是拿下大城市當根據地也好,他雖然沒能拿下任何一座大城市,卻給明朝政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不過,高迎祥不停地想攻擊大城市,也徹底激怒了明朝。


    他要麵對兩位重量級人物,一個是盧象升,一個是孫傳庭!


    滁州之戰,盧象升統帥大軍身先士卒,由於主帥拚命,士兵自然也會拚命,使得高迎祥大敗,徹底打破了他想拿下滁州,進而渡江南下,攻取南京割據的幻想。


    隨後,高迎祥開始轉戰河南、湖廣,被盧象升率部追殺,“殺迎祥、自成精銳幾盡”,高迎祥毫無還手之力。


    無奈之下,高迎祥試圖重迴陝西,再次攻打西安,這次他又想效仿一位古人,也就是還未顯露聲名的三國名將魏延,設想過,但並未實施的戰術:子午穀奇謀!


    高迎祥就是想把魏延的戰術付諸實施,但他的運氣真的不好,因為他執行這個戰術時,遇到了另一位明軍中的狠人孫傳庭!


    高迎祥的想法,瞬間就被孫傳庭猜到了。


    最終,高迎祥被明軍孫傳庭及洪承疇兩部圍攻,迎祥戰敗後沒能逃脫,被明軍俘虜,高迎祥最終的結局是“獻俘闕下,磔死。


    可以說,高迎祥接任農民起義軍盟主後,幾次出擊,都打在了明朝的軟肋上,確實是明朝大敵。


    兩次效仿古人戰術,成功任何一次,他就能帶著農民起義軍打出另一片天地來。


    但是,農民起義軍的戰鬥力製約住了高迎祥,根據文獻記載,他在滁州和子午穀外,軍隊人數都是超過明軍的,但兩次都遇上了明軍中的狠人,打不贏就沒辦法了。


    高迎祥死後,李自成接任闖王之位,最後代替高迎祥成為明朝的掘墓人。


    其實真論起來,李自成是比不上高迎祥的,盡管後者殲滅了孫傳庭,但其中的緣故,隻能說懂得都懂。


    連續兩次製衡,都是給黃巾軍增加人才,係統果然是要掀起一起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


    按照係統的尿性,恐怕第三位製衡人物,也是用來加強黃巾軍陣營的。


    …………


    【叮咚,製衡第三人,十六國事情,後趙皇帝,石弘,統帥:81,武力:86,智力:85,政治:94,魅力:92。


    植入身份:石勒之子,而石勒也通過在抵禦薛仁貴的戰鬥中,在匈奴聯合部落中,確立了自己的地位,自稱匈奴單於,而由於石弘深受石勒的喜愛,被石勒立為匈奴的左賢王。


    攜帶人物17人,分別是:母親程氏、程遐、徐光、石堪,麻秋、杜嘏,劉征,任播,郭敖、劉寶、張噎仆、唿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


    原史的石勒確實厲害,從一介奴隸走向了割據帝王之路!


    不過那時候,他的對手其實並不強,起碼在能力上,可以和他相提並論的人不多!


    可在這一世,他建立的勢力有了起色,就因為漠北之戰,匈奴單於重傷病故,王家扶持羌渠一脈成為匈奴單於。


    因為這一步,石勒一登場就要麵臨已經發展壯大的並州軍。


    在這些日子裏,對於石勒的挑戰可不是一般難,畢竟他的對手是統帥破百的薛仁貴,如果不是鮮卑需要石勒,拖住並州軍進攻陰山的步伐,多次派兵相助,石勒恐怕已經支持不住了。


    不過,石勒的頑強抵抗,也不是沒有效果,起碼就得到了長生天一位大人物的看中,使得石勒的勢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長。


    如今,石弘又給他攜帶如此多的人才,石勒抵抗並州軍的底氣也就變得更大了!


    畢竟,現在的石勒匈奴有著河套平原作為馬場,騎兵數量那是隻高不低,而現在,又有了領軍將領帶領,那情況九大不一樣了!


    而石弘,此人也是一位不錯的太子,身為後趙第二位皇帝,石勒之子。


    幼有孝行,以恭謹謙虛,自守操節著稱,隨杜嘏學習經學,隨續鹹學詩賦律令,隨劉征、任播學兵法,隨王陽學刺殺之術。


    過不多時,石弘被石勒立為世子,擔任中領軍、衛將軍,鎮守鄴城。


    石勒稱帝後,立為太子。


    據曆史記載,石弘虛懷愛士,好作詩賦,親近之人皆具儒者品德操行的人。


    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去世,太子石弘繼位,隻不過,此時的朝政大權,完全掌握在權臣石虎手中!


    在不久之後,石弘被迫禪位於石虎,囚於崇訓宮,不久就被石虎所殺,年僅二十二歲。


    不僅如此,就連石勒的親屬都被石虎通通滅殺,由此可見,石虎這隻白眼狼到了何等地步。


    如果石勒知道,他這個侄子以後會這麽對待自己的後人,不知道會不會直接宰了這個白眼狼!


    【叮咚,製衡第四人,唐高祖李淵,統帥:93,武力:89,智力:95,政治:99,魅力:97;


    植入身份:高句麗王室成員,在高句麗諸多軍隊中,有著很高的地位,一直對眼前的大漢王朝虎視眈眈,野心勃勃!


    在得知大漢威望大減後,便想發動對大漢的戰鬥,但當政之人懦弱無能,不敢與大漢這個天朝上國為敵。


    並因為李淵在高句麗的聲望越來越大,便開始對其進行打壓,使得李淵野心暴起,想要一統高句麗王國,借機侵略大漢,完成自己的王圖霸業!


    攜帶人物11人:妻子竇氏,李建成,李世民,李秀寧,李元霸,李元吉,李孝恭,李孝逸,李神通,李道宗,李神符!】


    “艸,一堆牲口!”王羽忍不住爆了一個粗口,李淵這老小子這是把唐朝宗室裏麵,同時期能打的基本上全部帶出來了。


    李世民,李元霸,李秀寧,李道宗,哪一個都不是可以忽視的存在。


    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這位可是可以和秦皇漢武並稱的人物,在所有的皇帝之中,他的能力都屬於最強的那一批。


    根據那李世民的履曆,即便是王羽暫時不知道,李世民的五維屬性,王羽都可以猜出,單是統帥與智力,政治這三條,李世民絕對強的可怕。


    可以說,單輪統軍能力,李世民不會弱於李靖太多!


    不過,按照係統的尿性,李世民的年齡不會太大,撐死也就比自己大個三四歲,其能力也絕對無法達到巔峰狀態。


    而李元霸這個變態,想必也是如此了。


    不過,縱使他們現在,無法給李淵太大的幫助,李淵依然是不可小覷。


    畢竟,這可是一位曆史上,頂級的老六存在。


    李淵,初唐時期政治家、軍事統帥,唐太祖李虎之孫,唐世祖李昞之子,其出身於北周關隴貴族家庭,襲封唐國公。


    因為他的母親是獨孤氏,是文獻皇後獨孤伽羅的妹妹,也就是說他跟隋文帝楊堅乃是親戚,楊堅是他的姑父。


    正是因為這個關係,李淵深得隋文帝和文獻皇後垂愛,曆任千牛備身、衛尉少卿等,於煬帝東征時負責督運糧草,平毋端兒起義,並抵禦突厥進攻。


    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出任太原留守。同年趁隋末動亂之時起兵於晉陽,聯結突厥,示好李密,乘群雄爭鬥之機南下,直取長安,擁立煬帝之孫楊侑為帝,遙尊煬帝為太上皇,自領大丞相,封唐王。


    義寧二年(618年),得知隋煬帝遇弑後,逼楊侑禪位於己,建立唐朝,年號武德。


    稱帝後,李淵命其子李世民等統兵,擊敗隴西李軌、消滅西秦薛舉父子、擊退劉武周和宋金剛、擒獲夏王竇建德,迫降洛陽王世充,並平定各地農民起義,基本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大業。


    不過李淵晚年,未能妥善處理皇位繼承問題,致使二子相爭,引發玄武門之變。


    事後,李淵無奈之下,隻能冊立李世民為大唐太子,並很快傳位於他,退稱太上皇。


    貞觀九年(635年),李淵病逝,享年七十歲。諡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於獻陵,後定諡為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召喚之無敵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霸皇蓋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霸皇蓋世並收藏漢末召喚之無敵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