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島除安南外,已經全部統一,可把安南嚇壞了。


    此時安南正處於南北交戰之中,南方有阮氏控製,北方有鄭氏挾天子以令諸侯。


    為對抗強大的明朝,南北決定停戰,統一戰線。


    他們又不傻,眼看周邊國家紛紛被大明吞並,安南肯定不能幸免。


    他們本就是華夏國土,直接歸順不就得了,可安南兩個政權卻不那麽想。


    他們認為自己有地理優勢,大明就算暫時占據優勢,想長久統治他們,還是做不到。


    於是,安南南北雙方,都開始招兵買馬訓練象兵,準備以全民皆兵的方式,抗拒大明入侵。


    阮氏和鄭氏都認為,無論他們怎麽玩都是安南內政,絕不能讓大明插手。


    大明已經宣布恢複三宣六慰,並強勢拿下緬甸,曾屬於大明的故土交趾,大明不要嗎?


    其實朱慈烺暫時不打算恢複交趾,大明要先把西方人的精神徹底麻醉。


    聽到鄭氏和阮氏要聯合抗擊大明時,神武皇帝不禁大怒。


    這個彈丸小國一直很頑強,後世敢對抗老美,還敢入侵華夏,完全看不清形勢,總以為自己實力世界第三……


    亞洲基本都大明統一了,他竟然還敢對抗大明王朝,難道不知道大明隨時都能碾壓他?


    朱慈烺決定讓高文采去一趟占城,密令占城在邊境挑起爭端。


    若安南侵犯占城,大明立即出兵收複安南,從而恢複交趾省。


    安南為越南古名,安南得名於唐代的安南都護府。


    自公元前3世紀,秦朝把安南成為中國領土,取名安南。


    後來吳權割據安南脫離南漢,北宋無力統一,故正式獨立。


    此後,安南長期作為中國的藩屬國存在。


    唐朝後期,唐朝靜海節度使控製安南。


    後唐覆滅,劉岩統治南漢國時期,又將安南收歸為南漢領土。


    開寶元年,交趾地區的丁部領稱帝,取國號為大瞿越,安南這才正式建立獨立政權,成為國家。


    吳權儼然被越南尊為國父,形象被神化。


    明洪武末年,安南內部發生叛亂。


    永樂初期,安南王室陳氏絕嗣,全國遍尋陳氏子弟而不得。


    此時安南獨立時間尚短,文字、文化、節日等與中國相同,歸屬感高。


    永樂五年,安南耆老千一百二十餘人上言:


    “陳氏為黎賊殺盡,無可繼者。安南本中國地,乞仍入職方,同內郡。”


    明成祖朱棣順應天意,響應安南人民迴歸祖國熱切期盼,改安南為交趾,設三司,十五府,分轄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縣。


    到明宣宗時期,安南再次獨立……


    作為一個穿越者,朱慈烺很清楚中南半島對華夏的重要性,大明絕不會讓安南獨立存在。


    密令占城挑釁安南的同時,神武皇帝又傳旨,讓張書廷秘密進入安南境內密林之中。


    他們要冒充阮氏和鄭氏的人馬來迴秘密偷襲,希望能挑起他們之間的戰爭。


    即使這個戰術沒有什麽效果也無妨,南邊還有占城頻繁偷襲。


    若阮氏無法承受占城的騷擾,而出兵攻打占城,大明借此出兵,攻打阮氏。


    華夏向來如此,無論多麽強大,幾乎都要師出有名……


    看到大明攻打阮氏,北方鄭氏肯定能想到,大明吞並阮氏後,他們就是下一個目標。


    因此,鄭氏必然出兵,幫助阮氏攻打大明軍隊,他們兄弟可以鬧,不會允許大明入侵,大明又有理由滅掉鄭氏,從而全部恢複交趾省……


    在李定國進入老撾備戰之時,大明海軍兵分三路奔赴安南。


    一路有朱成功親自率領,一路有黃蜚率領,一路施琅從呂宋出發。


    三路海軍,分別對安南沿海地區,發起猛烈打擊。


    安南瀕臨暹羅灣、北部灣和南海,國土形狀呈s形,南北距離長達一千多公裏,東西最狹窄處隻有50公裏寬,安南的海岸線長達三千多公裏。


    由於大部分地區沿海,大明海軍可以肆無忌憚轟擊安南沿海,海軍陸戰隊也能迅速登陸。


    無論安南有多麽猛,絕對擋不住大明海陸軍夾擊……


    占城在接到大明皇帝密令後,立即在占城和安南的邊境,不停對安南發起挑釁……


    他們把兵力分為多個小組,對居住在安南邊境的百姓發起打擊。


    這種打擊不是那種屠殺,完全就是後世那種遊擊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會造成對方百姓太多傷亡。


    安南軍隊隻能馬不停蹄追蹤他們,可每次都撲空,根本都看不到占城軍的人影……


    多日騷擾打擊,讓安南阮氏軍隊疲於奔命,他們最終忍不住了,決定迅速出兵,好好教訓教訓占城。


    當然,有也反對的聲音,反對者認為若攻打占城,可能大明要插手,趁機出兵。


    可讚成者理由更加充足,他們認為占城乃彈丸之國,敢如此作死,應該受大明指示。


    若想阻止大明發兵,更應該出兵狠狠教訓占城,讓明軍知道安南軍隊不是好欺負的。


    商量達成一致後,安南阮氏決定迅速出兵教訓占城,並速戰速決,在大明還未出兵之前,火速退出占城……


    神武七年五月三日。


    天剛亮,阮氏火速出兵占城,總兵力三萬,主要以騎兵為主,他們打算速戰速決。


    他們軍隊神不知鬼不覺進入占城邊境……


    當然,神不知鬼隻是他自己認為,因為占城方麵早有準備,隻等安南軍隊上鉤。


    城上不但有火炮,還有先進的火槍,占城火槍射程比他們遠,裝彈速度也比安南軍隊快。


    本以為能輕鬆攻破幾座邊城,打死殺戮一番,再退迴安南境內,可進入占城境內,一座城也沒有拿下,還傷亡一千多人。


    阮氏惱羞成怒,不再顧及大明,再次增兵兩萬進入占城,對三座邊城發動猛烈攻擊……


    得到安南出兵情報,在老撾的李定國部,迅速出兵進入安南境內,李二牛率兵五萬,陳德率兵五萬,分別從廣西和雲南進入安南……


    安南


    高昌城,王宮內,略顯疲態的鄭主緊急與大臣們議事。


    鄭主自祖上把莫朝趕出越北後,迎奉黎帝進入升龍,黎朝得以中興。


    然而,鄭主以中興黎朝的再造功臣自居,驕橫跋扈更甚於以往,多次廢立幾代皇帝。


    現任鄭主,更是直接在禦座左側與黎帝並排而坐,入朝趨拜、上奏具名等臣下禮節,早就不存在了。


    接到大明兵分三路攻打安南的情報後,鄭主大罵阮氏:


    “這個笨蛋,明顯是大明煽動占城挑釁,加強防守即可,為何要攻打占城,豈不是中大明詭計……”


    正常情況下,阮主攻打占城與鄭主無關,為何他大發脾氣呢?


    其實鄭主很清楚,大明三路大軍攻打安南,陸軍首先要攻打的就是他鄭主,不然大明陸軍如何到達南部。


    見父王毫無表情的老臉,鄭氏少主小心翼翼說道:


    “父王,據我們的探報,大明軍隊分別從雲南和廣西進入我國境內……”


    鄭主聞言大驚,還未來及說話,少主一臉擔憂,繼續道:


    “大明這次出兵十萬,如何應對,請父王定奪。”


    鄭主沉思片刻,說道:


    “別慌,安南兵甲數十萬,明軍能奈我何,安南北境有隘益、雞陵二關,又有宣、洮、沲、富良四江為險。


    命令安南大軍沿大江兩岸立柵,戰船聚集在江中,城柵橋艦相連可達百裏。


    若我軍據險固守,明軍縱有十萬之眾,亦無法攻克,唯有疲師而返!”


    鄭主說著,緩緩起身背負雙手,頗有指點江山的氣魄,看的少主一愣一愣的,又不敢插嘴,隻能老老實實聽著……


    鄭主繼續道:


    “朱棣曾三次擊敗安南,後來證實徒勞無功,安南還掌握在我們手裏,為何要懼怕明朝,難道小皇帝比朱棣還厲害?


    日本被占領,那是他們戰鬥力不行,西方殖民者失敗,乃是後勤無法補給,安南則不同,明軍來多少,我們滅多少……”


    見父王如此,少主無言以對,他知道父王隻記得安南的勝利,卻忘記安南的慘敗。


    其實還是明軍把安南打的不夠徹底,像打日本那樣,給他來個滅族行動,安南還敢造次?


    明軍曾三次武力鎮壓安南,但明朝始終未經略好這片偏蠻之地。


    先後派往安南的明朝官吏,要麽不善於安撫調和,要麽內部之間不和、相互勾心鬥角。


    甚至還有官員在當地作威作福,肆意欺壓勒索百姓,致使安南在此後多年間,一直無法收攏民心,矛盾在持續的鬱積。


    敵對勢力一直暗流湧動,為後麵的兵亂再起埋下禍根。


    永樂十六年一月,安南清化府俄樂縣的土官巡儉黎利,召集各方反明勢力於藍山會盟,起兵抗明,史稱藍山起義。


    黎利率眾起兵之後,安南各地迅速唿應,遂成星火燎原之勢,駐守當地明軍猝不及防,隻能節節敗退。


    很快,安南全境再次陷入兵荒馬亂的動蕩局麵。


    麵對安南的亂局,已經遷都北京的朱棣,不願意也無力再大動幹戈,隻是增派部分兵力協助剿匪,並未派大軍南征平叛。


    就這樣,以黎利為首的叛軍,逐漸發展壯大,駐守和剿匪的明軍漸漸無力掌控局麵。


    隨著安南局勢的日益嚴峻,直到明宣宗上台,才命成山侯王通為征夷將軍、馬瑛為參將,領兵五萬協同原駐軍共計十萬,對叛軍進行圍剿。


    然而,王通鑒於此前英國公張輔三次南征均大獲全勝,以為安南叛軍不過烏合之眾。


    於是驕恃無恐,急於求成,輕敵之下遁入黎利的埋伏圈,最終大敗……


    致使三萬人馬埋骨寧橋,王通率領殘部奮勇突圍退守交州。


    此後黎利趁勢四處掠地,安南境內的昌江、諒江、交州等地盡數失陷。


    王通驚慌失措,一麵向黎利允諾願為其請求藩封,一麵又奏報朝廷請求增兵。


    明宣宗思慮再三,決議再增兵一試,命大將柳升為征虜副將,充總兵官,率領步兵十萬、騎兵二萬出廣西攻鎮南。


    黔國公沐晟、徐亨等出雲南攻梨花關,鎮遠侯顧興祖將步騎兵各五萬,出廣西援坡壘關,兵部尚書李慶帶病隨征保障後勤。


    其中,柳升也算是當朝名將,曾參與過張輔的南征,且隨朱棣北征有功。


    第二年九月,柳升大軍進入隘留關,接連破關連勝。


    導致柳升逐漸輕視黎利,又不聽尚書李慶勸誡,孤軍深入倒馬坡,再次陷入黎利埋伏圈,柳升中鏢而亡,明軍大敗。


    第二天,副將梁銘病卒……


    第三天,兵部尚書李慶亦病死,明軍頓時群龍無首、散亂無主。


    此後,黎利分兵圍攻被明將崔聚占領的昌江,最後以象陣大敗明軍,七萬明軍全軍覆沒,十分慘烈。


    柳升和崔聚相繼大敗後,沐晟孤軍無力獨撐,便退迴雲南,至此,安南全境落入黎利手中。


    王通為了緩和戰勢,私下釋放兩萬俘虜連同戰馬,並安排黎利使者入朝,陳氏後人陳高為安南國王。


    深為震驚的明宣宗召群臣廷議,雖然張輔、蹇義、夏原吉等老臣依然力主出重兵討賊。


    然而,以楊榮、楊士奇為代表的文官,看出朱瞻基的厭戰之意,都說安南荒遠,多年勞師無功,不如允許黎利,以息兵爭。


    於是,明宣宗順坡下驢,下令王通率餘部近八萬人北返,撤銷交趾布政使司,同時赦免黎利抗命之罪,封陳高為安南國王。


    鄭主深知這段曆史,於是決定支援阮氏,共同對抗明軍,讓曆史再次重演。


    鄭主自以為是,他哪裏知道,現在大明實力遠超明宣宗朝代,神武皇帝的魄力更不是朱瞻基可比。


    兩天左右,李定國,陳德,李二牛率領的大軍渡過富良江,攻破籌江、困枚、萬劫、普賴等寨。


    在火炮火槍掩護下,明軍順利拆沿江木柵,俘虜和斬殺無數安南士兵。


    鄭主所說的:明軍十萬之眾,亦無法攻克百裏四江防線。


    卻被明軍兩天強勢突破,很多守軍還沒有明白怎麽迴事,卻發現自己已經變成明軍俘虜。


    這幾戰,明軍斬殺鄭氏將領十人,造成安南軍五萬多傷亡……


    大明海軍攻克東潮、諒江等府州,並擊破安南軍的水師。


    擊殺安南兩萬多人,擒獲軍官十餘人,安南軍溺死無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物語00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物語000並收藏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