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底層人的無奈
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 作者:物語00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慈烺坐在酒樓裏,身邊隻有沈雲英,胡寶,嶽洋三人陪同,他們帶來的親衛都喬裝分散在樓下街上人群中。
兩淮鹽運使和巡鹽禦史不但貪汙受賄,他們還聯合兩淮鎮守太監收受鹽商巨額好處費,把鹽商要上繳國庫的銀子紛紛搬迴自己家中。
貪官們甚至肆無忌憚的把大量官鹽賣給商戶,商戶又利用關係進行走私,走私不用交任何稅賦,造成大量官鹽流失。
朱慈烺對此很清楚,他一方麵根據錦衣衛的情報得知,另一方麵則是通過後世曆史了解。
這次來到揚州,朱慈烺主要想看看揚州的鹽商到底富到什麽程度,對酒樓上一些交易,他並未插手。
吃飯期間,不時傳來客人低語聲,朱慈烺仔細聽了一會,發現大多都是關於鹽商私生活的話。
比如某某鹽商又納五房小妾,某某鹽商買走六個瘦馬,這已經是他兩個月之內買的第十幾個瘦馬。
聽說他們都喜歡新鮮的瘦馬,這批瘦馬買迴去後,前麵一批瘦馬就會賣進青樓之中……
鹽商都是巨富,聽說有的鹽商臥房牆壁上貼的都是金磚……
朱慈烺一邊吃菜一邊喝著果汁,也在默默的聽著幾個人的議論!
鹽商確實要比一些富商和世家聰明,紛紛烈烈的抗稅過程中,他們居然很少有人參與其中,也因此逃過一劫。
不過這次他們肯定難逃一死,至於沒有抗稅,可能和他們之前偷稅漏稅有關,做賊心虛擔心被抓住把柄。
胡寶和嶽洋聽到一旁的議論聲,都以為神武皇帝肯定很不爽。
當他們悄悄看向神武皇帝時,卻發現神武皇帝一臉平靜,似乎並未生氣,二人心裏很是納悶……
朱慈烺一句話沒有說,吃過飯就離開酒樓,他要去看看鹽戶生活如何。
大明最大的鹽場,當屬南直隸的兩淮鹽場,產區包括淮南、淮北各鹽場。
其中以淮南鹽場開發曆史最古老,淮北鹽場生產規模最大。
萬曆四十五年,曆經一百多年的折色法積引甚多,朝廷采用鹽法道袁世振所奏,推行剛鹽法,實行鹽業專賣。
剛鹽法是將將各商所領鹽引編成綱冊,分為十綱,每年以一綱行積引,九綱行現引。
每年照冊上額數派行新引,凡綱冊有名者,據為窩本。
綱上無名者不得加入,從此官不收鹽,商人和鹽戶直接交易。
剛鹽法使鹽商取得了世襲的專斷權,鹽商們的巨額財富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積累。
為此一些晉商還專門跑到兩淮地區,與徽商爭奪鹽利。
商人和鹽戶直接交易,對鹽丁們來說有一定的好處,鹽業生產不再受官府的監督控製。
隻要按時繳納了鹽課,其地時間就是想幹什麽就幹什麽,既可以發展副業,也可以多產鹽。
鹽從來不愁銷路,多出鹽之後,自然會有商人上門要來購買。
收購價格往往要比原本的官府折色還要高一點。
如果趕上了好行情,鹽丁們的日子過得應該很滋。
然而當朱慈烺來到製鹽村所在的地方,卻發現和他想象的天差地別。
這裏房屋十分破舊,往來的鹽丁們一個個依舊破舊,麵帶菜色,跟個難民一樣。
朱慈烺立刻意識到事情遠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
看到一個大娘在池塘邊洗衣服,朱慈烺上前微笑問道:
“大娘,揚州城裏這麽繁榮,此處村莊為何如此破舊?”
大娘上下打量了一番朱慈烺幾人,看穿著乃是有錢人,她皺眉道:
“沒有餓死已經不錯了,哪像你們這些有錢人……”
朱慈烺暗暗搖頭,看來百姓過的不如意,心裏有些抵觸有錢人!
“聽說你們這裏產鹽,我們想來買些鹽,大批量的,不知大娘能不能介紹一下?”
大娘眉頭一挑,試探性的問道:
“你們是鹽商?”
朱慈烺笑道:
“我們是正經商人,合法交易,你們這裏出產的鹽我可以全都包下來,四兩銀子一引如何?”
“三兩一引?”
大娘聽後,不再搭理朱慈烺,繼續洗衣服!
作為產鹽地之人,大娘並不是一無所知。
按正常的收購價格,一引鹽也就在二兩到二兩五錢白銀左右。
眼前這位公子一下子給到了四兩,這哪是正經商人啊,簡直就是信口開河……
朱慈烺來之時,也大致了解過鹽業的生產鏈和行情,知道鹽業生產組織分場、團、灶三級。
場事管理機構,也就是俗稱的鹽衙門,官員稱鹽課大使,各鹽場、鹽池、鹽井處都設有鹽課司,為基層鹽務機構。
鹽課大使是正八品官員,掌場、池井生產及鹽稅征收事宜,受運同、運副分轄,並統轄於運使或鹽法道。
團是鹽民集居之地,各灶戶聚於一團之內,並設關防其漏私,沿海不少地名就是以“團”命名。
灶就是灶戶,設灶煮鹽的人家,灶丁即燒鹽者,這大娘丈夫就是灶丁。
雖然不直接賣鹽,但這裏人基本上都知道鹽商給的價錢。
萬曆年間,朝廷實行的折色法,日子雖然說是苦了一點,官府的加派多了一些。
那時大夥兒也能將就著過得去,一年下來多少還能有些餘銀。
自從朝廷推行了這鹽綱製,大鹽商們代接了鹽課,就全變了。
這裏產出的鹽隻能由黃家來收購,剛開始一引鹽他們能給一兩多銀子。
誰知後來越給越便宜,先是降到一兩,如今隻給了七錢。
在朝廷公布征收商稅後,黃家已經來人通知,今後黃家隻給七錢一引。
羊毛出在羊身上,朝廷征收商稅後,交稅的還是他們這些最底層人。
鹽商不但沒有損失,反而趁機大肆壓榨製造鹽的灶戶……
鹽商買鹽很便宜,賣出卻很貴,灶戶被壓榨的日子基本上沒法過了。
近幾年來,幾乎年年有人逃跑,聽到黃家把一引鹽的價錢降到七錢,一下跑了好幾十戶。
當然這些隻是大娘心裏想法,朱慈烺此時並不知情。
朱慈烺給農民分土地,就是想讓農民日子好起來,沒有想到產鹽的灶戶日子也如此艱難!
看到大娘不屑的眼神,他悄悄給胡寶一個眼神。
胡寶立即領會皇爺的意思,立即摸出五兩銀子上前遞給大娘:
“大娘,有些事我們想打聽一下,希望你能如實告訴我們,這是獎勵!”
看到銀子,大娘頓時眼前一亮,但並未伸手去接。
她一家人幹一年也存不下來五兩銀子,很多灶戶一輩子都難以存到五兩銀子。
來人出手就給她五兩銀子,事情肯定沒有說的那麽簡單,大娘看看胡寶語氣緩和很多,她停下手中動作,對胡寶說道:
“銀子雖然好,可大娘也不能要,先說說你們想知道什麽,大娘知道的會告訴你們……”
朱慈烺聞言點點頭,微笑問道:
“我們想知道你們灶戶產鹽量和有關鹽商收購之事,不知大娘能否如實告知?”
朱慈烺說話間,胡寶已經機智的把銀子塞到大娘手裏,大娘看看手中銀子,低聲說道:
“具體事情老婆子也不是很清楚,你們去我家問問老頭子吧,她遠比老子清楚。”
朱慈烺微笑點頭:
“可以,打擾大娘了,請帶路!”
大娘快速把手中舊衣服洗幹淨,然後帶著朱慈烺四人一起迴家。
大娘家中有三間茅草房,一個老大爺正在劈材,此人應該是大娘的老伴。
聽到腳步聲,老人停下劈材動作緩緩抬起頭,卻看到老伴帶著四個人迴來,老頭頓時一愣,急忙問道:
“彩娥,他們是何人?”
大娘走到門前一根繩子旁,緩緩放下端在雙手上的木盆,隨後快步來到大爺身邊低聲說道:
“這幾個人不錯,他們說自己是外來鹽商,想打聽一下咱們這裏的鹽產量和鹽商收購的價錢……”
大娘說著,還把手中銀子給大爺看看,看到老伴手中銀子,大爺立即意識到來人不簡單,急忙又打量朱慈烺四人一番。
最後大爺的目光落在胡寶身上,他對胡寶拱手笑道:
“多謝貴人賞銀,外麵說話不方便,若幾位不嫌棄請到老汗草房中一敘!”
胡寶對大爺拱拱手,微微一笑:
“大爺客氣,賞銀乃是我家公子給的,既然大爺願意,那就進屋詳談!”
大爺微笑著對幾人一伸手道:
“幾位,請!”
看大爺的眼神,朱慈烺就知道他經曆頗多,跟著大爺大娘一起進入草屋。
裏麵很簡陋,一張舊木床和一張三條腿的木桌,另外還有兩張木凳子和一個大缸,大缸估計用來裝水或者糧食的。
進屋後,大爺指指凳子和床說道:
“凳子不夠,床上也可以坐,幾位請隨意坐吧!”
朱慈烺也不客氣,她和沈雲英坐在木床之上,胡寶和嶽洋各坐一個凳子,大爺和大娘則蹲在地上。
胡寶和嶽洋見狀立即想起身讓座,大爺急忙擺擺手道:
“無妨,咱們已經蹲習慣了,你們想知道什麽,直接說吧,大爺知道的都會告訴你們!”
朱慈烺微微一笑:
“大爺,實不相瞞,我們乃是外地鹽商,想來此地收購食鹽,希望大爺能說說此地鹽產量和鹽商之事……”
大爺點點頭:
“現在的兩淮鹽業都被大鹽商們包了,他們背後都有些勢力,比如鹽課大使等,咱們這裏產鹽被黃家壟斷了。
黃家並非擁有鹽綱的大鹽商,而是鹽商下麵的小鹽商,也就是在鹽場向灶戶收購食鹽轉賣的中間商人。
在黃家上麵還有總商,那些大鹽商經濟勢力雄厚,主要任務為鹽運使衙門向鹽商征收鹽課,他們與官府的關係最為密切,是鹽商中的巨頭,家資不乏千萬。
鹽商肆意壓低買價,抬高賣價,剝削灶戶和百姓,從而獲取巨額的利潤,他們大多生活奢侈,尤以揚州的兩淮鹽商為甚。
老漢觀公子幾人應該不是一般商人,況且並非本地鹽商,黃家背靠官府勢力極大,公子最好不要和他們作對。
至於購買咱們這裏食鹽基本不可能,沒有人敢賣給陌生人,因為灶戶沒有資格賣鹽。
就算偷偷賣給你們,你們也很難走出這裏,因為黃家很快會派人來留下你們,當然,除非你們有更大的靠山……”
朱慈烺聽後,嗬嗬笑道:
“大爺,多謝你的好意,請你放心,我們家在官府中也有很硬的關係,如果高價收你們的鹽,黃家絕對不敢找你們麻煩的。
不過,今日我們暫時不打算收購食鹽,主要是了解情況,希望大爺大娘能暫時為我們保密……”
聞言,大爺微微放下心來,看來這幾位也有強大靠山,聽這口音不是南直隸人,既然他敢這麽說,應該是京師有人。
大爺雖然看出朱慈烺幾位不簡單,隻是以為他們在京師有人,卻不知道眼前公子是大明最大的靠山。
大爺更不會想到,眼前這位人畜無害的公子,正是傳說中冷酷狠辣殺人如麻的神武皇帝......
朱慈烺見大爺很直率,對他們老兩口印象很好,於是又問道:
“大爺,聽說自古煮鹽之利,重於東南,而兩淮為最,一路行來,發現你們這日子並不好過,官府一點都不作為嗎?”
大爺聞言無奈搖搖頭道:
“公子有所不知,產鹽雖然賺錢,不過錢終究是富了那些鹽商鹽官,而真正的灶戶都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銀錢都流入了鹽商鹽官們的腰包中,誰來管咱們這些底層百姓……”
“我們這裏產的鹽巴為二成、青鹽為三成、精鹽為五成,專做高端市場,這精鹽若是放在市場上,價格至少翻十倍。
精鹽若是往內地去去,賣個三十倍、四十倍也並非不可能,無論賣什麽價錢都是鹽商和鹽官的事情,咱們一樣吃不飽飯……”
鹽是生活必須品,曆代都由國家壟斷經營,取得鹽綱經營鹽業的鹽商們,無一不是巨富。
可是鹽稅怎麽越收越少,這個問題必須盡快解決,朱慈烺決定明日就開始和鹽商貪官算總賬。
他很清楚,曆史上的建奴政權,鹽商幾乎是皇帝的私人錢袋。
朝廷每次遇到重大的軍需、慶典、賑務,等需要用錢時候,都會讓鹽商來承擔,美其名捐輸。
可崇禎皇帝都快窮死了,他都沒有想到找鹽商和鄭芝龍要些銀子用用,可悲之極……
兩淮鹽運使和巡鹽禦史不但貪汙受賄,他們還聯合兩淮鎮守太監收受鹽商巨額好處費,把鹽商要上繳國庫的銀子紛紛搬迴自己家中。
貪官們甚至肆無忌憚的把大量官鹽賣給商戶,商戶又利用關係進行走私,走私不用交任何稅賦,造成大量官鹽流失。
朱慈烺對此很清楚,他一方麵根據錦衣衛的情報得知,另一方麵則是通過後世曆史了解。
這次來到揚州,朱慈烺主要想看看揚州的鹽商到底富到什麽程度,對酒樓上一些交易,他並未插手。
吃飯期間,不時傳來客人低語聲,朱慈烺仔細聽了一會,發現大多都是關於鹽商私生活的話。
比如某某鹽商又納五房小妾,某某鹽商買走六個瘦馬,這已經是他兩個月之內買的第十幾個瘦馬。
聽說他們都喜歡新鮮的瘦馬,這批瘦馬買迴去後,前麵一批瘦馬就會賣進青樓之中……
鹽商都是巨富,聽說有的鹽商臥房牆壁上貼的都是金磚……
朱慈烺一邊吃菜一邊喝著果汁,也在默默的聽著幾個人的議論!
鹽商確實要比一些富商和世家聰明,紛紛烈烈的抗稅過程中,他們居然很少有人參與其中,也因此逃過一劫。
不過這次他們肯定難逃一死,至於沒有抗稅,可能和他們之前偷稅漏稅有關,做賊心虛擔心被抓住把柄。
胡寶和嶽洋聽到一旁的議論聲,都以為神武皇帝肯定很不爽。
當他們悄悄看向神武皇帝時,卻發現神武皇帝一臉平靜,似乎並未生氣,二人心裏很是納悶……
朱慈烺一句話沒有說,吃過飯就離開酒樓,他要去看看鹽戶生活如何。
大明最大的鹽場,當屬南直隸的兩淮鹽場,產區包括淮南、淮北各鹽場。
其中以淮南鹽場開發曆史最古老,淮北鹽場生產規模最大。
萬曆四十五年,曆經一百多年的折色法積引甚多,朝廷采用鹽法道袁世振所奏,推行剛鹽法,實行鹽業專賣。
剛鹽法是將將各商所領鹽引編成綱冊,分為十綱,每年以一綱行積引,九綱行現引。
每年照冊上額數派行新引,凡綱冊有名者,據為窩本。
綱上無名者不得加入,從此官不收鹽,商人和鹽戶直接交易。
剛鹽法使鹽商取得了世襲的專斷權,鹽商們的巨額財富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積累。
為此一些晉商還專門跑到兩淮地區,與徽商爭奪鹽利。
商人和鹽戶直接交易,對鹽丁們來說有一定的好處,鹽業生產不再受官府的監督控製。
隻要按時繳納了鹽課,其地時間就是想幹什麽就幹什麽,既可以發展副業,也可以多產鹽。
鹽從來不愁銷路,多出鹽之後,自然會有商人上門要來購買。
收購價格往往要比原本的官府折色還要高一點。
如果趕上了好行情,鹽丁們的日子過得應該很滋。
然而當朱慈烺來到製鹽村所在的地方,卻發現和他想象的天差地別。
這裏房屋十分破舊,往來的鹽丁們一個個依舊破舊,麵帶菜色,跟個難民一樣。
朱慈烺立刻意識到事情遠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
看到一個大娘在池塘邊洗衣服,朱慈烺上前微笑問道:
“大娘,揚州城裏這麽繁榮,此處村莊為何如此破舊?”
大娘上下打量了一番朱慈烺幾人,看穿著乃是有錢人,她皺眉道:
“沒有餓死已經不錯了,哪像你們這些有錢人……”
朱慈烺暗暗搖頭,看來百姓過的不如意,心裏有些抵觸有錢人!
“聽說你們這裏產鹽,我們想來買些鹽,大批量的,不知大娘能不能介紹一下?”
大娘眉頭一挑,試探性的問道:
“你們是鹽商?”
朱慈烺笑道:
“我們是正經商人,合法交易,你們這裏出產的鹽我可以全都包下來,四兩銀子一引如何?”
“三兩一引?”
大娘聽後,不再搭理朱慈烺,繼續洗衣服!
作為產鹽地之人,大娘並不是一無所知。
按正常的收購價格,一引鹽也就在二兩到二兩五錢白銀左右。
眼前這位公子一下子給到了四兩,這哪是正經商人啊,簡直就是信口開河……
朱慈烺來之時,也大致了解過鹽業的生產鏈和行情,知道鹽業生產組織分場、團、灶三級。
場事管理機構,也就是俗稱的鹽衙門,官員稱鹽課大使,各鹽場、鹽池、鹽井處都設有鹽課司,為基層鹽務機構。
鹽課大使是正八品官員,掌場、池井生產及鹽稅征收事宜,受運同、運副分轄,並統轄於運使或鹽法道。
團是鹽民集居之地,各灶戶聚於一團之內,並設關防其漏私,沿海不少地名就是以“團”命名。
灶就是灶戶,設灶煮鹽的人家,灶丁即燒鹽者,這大娘丈夫就是灶丁。
雖然不直接賣鹽,但這裏人基本上都知道鹽商給的價錢。
萬曆年間,朝廷實行的折色法,日子雖然說是苦了一點,官府的加派多了一些。
那時大夥兒也能將就著過得去,一年下來多少還能有些餘銀。
自從朝廷推行了這鹽綱製,大鹽商們代接了鹽課,就全變了。
這裏產出的鹽隻能由黃家來收購,剛開始一引鹽他們能給一兩多銀子。
誰知後來越給越便宜,先是降到一兩,如今隻給了七錢。
在朝廷公布征收商稅後,黃家已經來人通知,今後黃家隻給七錢一引。
羊毛出在羊身上,朝廷征收商稅後,交稅的還是他們這些最底層人。
鹽商不但沒有損失,反而趁機大肆壓榨製造鹽的灶戶……
鹽商買鹽很便宜,賣出卻很貴,灶戶被壓榨的日子基本上沒法過了。
近幾年來,幾乎年年有人逃跑,聽到黃家把一引鹽的價錢降到七錢,一下跑了好幾十戶。
當然這些隻是大娘心裏想法,朱慈烺此時並不知情。
朱慈烺給農民分土地,就是想讓農民日子好起來,沒有想到產鹽的灶戶日子也如此艱難!
看到大娘不屑的眼神,他悄悄給胡寶一個眼神。
胡寶立即領會皇爺的意思,立即摸出五兩銀子上前遞給大娘:
“大娘,有些事我們想打聽一下,希望你能如實告訴我們,這是獎勵!”
看到銀子,大娘頓時眼前一亮,但並未伸手去接。
她一家人幹一年也存不下來五兩銀子,很多灶戶一輩子都難以存到五兩銀子。
來人出手就給她五兩銀子,事情肯定沒有說的那麽簡單,大娘看看胡寶語氣緩和很多,她停下手中動作,對胡寶說道:
“銀子雖然好,可大娘也不能要,先說說你們想知道什麽,大娘知道的會告訴你們……”
朱慈烺聞言點點頭,微笑問道:
“我們想知道你們灶戶產鹽量和有關鹽商收購之事,不知大娘能否如實告知?”
朱慈烺說話間,胡寶已經機智的把銀子塞到大娘手裏,大娘看看手中銀子,低聲說道:
“具體事情老婆子也不是很清楚,你們去我家問問老頭子吧,她遠比老子清楚。”
朱慈烺微笑點頭:
“可以,打擾大娘了,請帶路!”
大娘快速把手中舊衣服洗幹淨,然後帶著朱慈烺四人一起迴家。
大娘家中有三間茅草房,一個老大爺正在劈材,此人應該是大娘的老伴。
聽到腳步聲,老人停下劈材動作緩緩抬起頭,卻看到老伴帶著四個人迴來,老頭頓時一愣,急忙問道:
“彩娥,他們是何人?”
大娘走到門前一根繩子旁,緩緩放下端在雙手上的木盆,隨後快步來到大爺身邊低聲說道:
“這幾個人不錯,他們說自己是外來鹽商,想打聽一下咱們這裏的鹽產量和鹽商收購的價錢……”
大娘說著,還把手中銀子給大爺看看,看到老伴手中銀子,大爺立即意識到來人不簡單,急忙又打量朱慈烺四人一番。
最後大爺的目光落在胡寶身上,他對胡寶拱手笑道:
“多謝貴人賞銀,外麵說話不方便,若幾位不嫌棄請到老汗草房中一敘!”
胡寶對大爺拱拱手,微微一笑:
“大爺客氣,賞銀乃是我家公子給的,既然大爺願意,那就進屋詳談!”
大爺微笑著對幾人一伸手道:
“幾位,請!”
看大爺的眼神,朱慈烺就知道他經曆頗多,跟著大爺大娘一起進入草屋。
裏麵很簡陋,一張舊木床和一張三條腿的木桌,另外還有兩張木凳子和一個大缸,大缸估計用來裝水或者糧食的。
進屋後,大爺指指凳子和床說道:
“凳子不夠,床上也可以坐,幾位請隨意坐吧!”
朱慈烺也不客氣,她和沈雲英坐在木床之上,胡寶和嶽洋各坐一個凳子,大爺和大娘則蹲在地上。
胡寶和嶽洋見狀立即想起身讓座,大爺急忙擺擺手道:
“無妨,咱們已經蹲習慣了,你們想知道什麽,直接說吧,大爺知道的都會告訴你們!”
朱慈烺微微一笑:
“大爺,實不相瞞,我們乃是外地鹽商,想來此地收購食鹽,希望大爺能說說此地鹽產量和鹽商之事……”
大爺點點頭:
“現在的兩淮鹽業都被大鹽商們包了,他們背後都有些勢力,比如鹽課大使等,咱們這裏產鹽被黃家壟斷了。
黃家並非擁有鹽綱的大鹽商,而是鹽商下麵的小鹽商,也就是在鹽場向灶戶收購食鹽轉賣的中間商人。
在黃家上麵還有總商,那些大鹽商經濟勢力雄厚,主要任務為鹽運使衙門向鹽商征收鹽課,他們與官府的關係最為密切,是鹽商中的巨頭,家資不乏千萬。
鹽商肆意壓低買價,抬高賣價,剝削灶戶和百姓,從而獲取巨額的利潤,他們大多生活奢侈,尤以揚州的兩淮鹽商為甚。
老漢觀公子幾人應該不是一般商人,況且並非本地鹽商,黃家背靠官府勢力極大,公子最好不要和他們作對。
至於購買咱們這裏食鹽基本不可能,沒有人敢賣給陌生人,因為灶戶沒有資格賣鹽。
就算偷偷賣給你們,你們也很難走出這裏,因為黃家很快會派人來留下你們,當然,除非你們有更大的靠山……”
朱慈烺聽後,嗬嗬笑道:
“大爺,多謝你的好意,請你放心,我們家在官府中也有很硬的關係,如果高價收你們的鹽,黃家絕對不敢找你們麻煩的。
不過,今日我們暫時不打算收購食鹽,主要是了解情況,希望大爺大娘能暫時為我們保密……”
聞言,大爺微微放下心來,看來這幾位也有強大靠山,聽這口音不是南直隸人,既然他敢這麽說,應該是京師有人。
大爺雖然看出朱慈烺幾位不簡單,隻是以為他們在京師有人,卻不知道眼前公子是大明最大的靠山。
大爺更不會想到,眼前這位人畜無害的公子,正是傳說中冷酷狠辣殺人如麻的神武皇帝......
朱慈烺見大爺很直率,對他們老兩口印象很好,於是又問道:
“大爺,聽說自古煮鹽之利,重於東南,而兩淮為最,一路行來,發現你們這日子並不好過,官府一點都不作為嗎?”
大爺聞言無奈搖搖頭道:
“公子有所不知,產鹽雖然賺錢,不過錢終究是富了那些鹽商鹽官,而真正的灶戶都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銀錢都流入了鹽商鹽官們的腰包中,誰來管咱們這些底層百姓……”
“我們這裏產的鹽巴為二成、青鹽為三成、精鹽為五成,專做高端市場,這精鹽若是放在市場上,價格至少翻十倍。
精鹽若是往內地去去,賣個三十倍、四十倍也並非不可能,無論賣什麽價錢都是鹽商和鹽官的事情,咱們一樣吃不飽飯……”
鹽是生活必須品,曆代都由國家壟斷經營,取得鹽綱經營鹽業的鹽商們,無一不是巨富。
可是鹽稅怎麽越收越少,這個問題必須盡快解決,朱慈烺決定明日就開始和鹽商貪官算總賬。
他很清楚,曆史上的建奴政權,鹽商幾乎是皇帝的私人錢袋。
朝廷每次遇到重大的軍需、慶典、賑務,等需要用錢時候,都會讓鹽商來承擔,美其名捐輸。
可崇禎皇帝都快窮死了,他都沒有想到找鹽商和鄭芝龍要些銀子用用,可悲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