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被滅後,大明很多小將都被封爵,雖然隻是子爵和男爵,但同樣可以光耀門楣,要知道他們以前可是普通百姓。


    此後,國子監一些有抱負的監生紛紛要求加入護國軍,對這些身體素質不錯又有文化的國子監監生的要求,朱慈烺來者不拒。


    等護國軍結束假期,朱慈烺要讓他們跟著這些監生學習文化,作為大明未來新一代將領,他們必須看懂軍事地圖和情報。


    神武二年二月二十九日,朱慈烺正在考慮接下來的重點工作,這時胡寶進來稟告:


    “皇爺,大明內閣首輔李邦華和幾位閣臣求見!”


    朱慈烺以為他們來討論江南之事,點點頭道:


    “召!”


    “遵旨!”


    胡寶退出大殿去召李邦華等閣臣!


    很快,李邦華,程國祥,孟兆祥,薑逢員,馮英五人走進乾清宮,對神武皇帝躬身施禮:


    “臣等,參見陛下!”


    朱慈烺微微一笑:


    “免禮,賜座!”


    “謝陛下天恩!”


    五人謝恩,隨後小心翼翼在一旁錦凳上落座。


    朱慈烺現在本不想談論江南之事,他想讓流寇繼續折磨南方士紳一段時間,目光在幾個老頭臉上一掃而過,笑道:


    “朕想休息幾日再上朝,不知道諸位閣老見朕何事?”


    李邦華急忙拱手道:


    “陛下禦駕親征近一年非常辛苦,臣能理解,如今大明局勢日漸安穩,北方百姓安居樂業,可謂盛世,陛下完全能多歇息幾日再上朝。


    在陛下英明率領下,大明文武官員日趨年輕化,陛下定能率領他們真正中興大明,老臣今日求見陛下並非催陛下上朝,而是希望陛下能夠答應讓老臣致仕……”


    李邦華說罷,程國祥,孟兆祥,薑逢員,馮英四人立即起身拱手道:


    “陛下,如今大明人才濟濟,臣等年事已高,如果繼續留在重要高位之上,肯定會影響陛下英明決策的快速有效推行,請陛下準許臣等致事迴鄉養老……”


    五人說罷,突然一起跪倒在朱慈烺麵前:


    “請陛下讓老臣致仕!”


    古代致仕相當於後世的退休,中國很早即有明確規定:“大夫七十而致仕”。70歲退休,法定時間從周代開始。


    退休年齡發生重大調整,從洪武十三年二月開始,明太祖朱元璋:


    “命文武官員六十以上者,皆聽致仕”60歲退休,首現中國曆史。


    較之於文官,武職官員工作性質特殊,60歲很難有相應的體力。


    洪武十八年八月,明太祖又命內外指揮、千、百戶、鎮撫,凡年五十以上者許以子孫代職,武職官員的退休年齡,提前至50歲。


    明孝宗時,又出現了內退規定,如果官員主動提出退休,40歲也會被批準。


    與這種提前退休相對應的,則是延遲退休,明成祖登基時,一度恢複70歲退休古製。


    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造成大批官員被殺。


    實行延遲退休,與當時的人才短缺有關。


    所以,明代官員的退休年齡,基本上都維持在60—70歲之間。


    退休的明代官員,還能享受一定的優惠待遇。


    明初規定,三品以上官以本品致仕,四品以下並現職任滿三年而無大過者,可升一等致仕,若有過而不稱職者,以原級致仕。


    退休的明代官員,享受相應的政治待遇,可以參加官方的宴會、祭祀活動等。


    經濟待遇則變化很大,明初執行仕官食原俸的規定,即工資照拿。


    但好景不長,這種規定不久就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不領取俸祿、但享受本品豁免賦役的權利。


    生活特殊困難的,享受低保:“有司月給米二石,修其身”。


    這種終身低保畢竟太少,對官員並無多少吸引力,所以同樣存在到齡不願退休的官員。


    這種官員,通常會受到彈劾,而對主動退休的官員,朝廷則給予鼓勵。


    明弘治年間,明孝宗專門下詔:


    “自願告退官員,不分年歲,俱令致仕。”


    有些官員主動退休,通常還有政治安全的考慮,明朝開國功臣劉基,剛滿60歲就主動請辭。


    朱元璋很高興,派人把他風光地送迴老家,還重重地賞了劉基許多財物。


    ……


    朱慈烺開始還以為幾個文官前來討論有關江南之事,哪知道他們卻是來要求退休的。


    說實話,在古代能活到七十歲已經很不容易了,他們還要承擔大量的工作壓力,真的應該好好享受晚年。


    程國祥,李邦華,薑逢員,孟兆祥都已經近七十歲,大明一片形勢大好的情況下,朱慈烺真的不想讓他們倒在工作崗位上。


    被大雪隔在漠南時,朱慈烺曾考慮過這個問題,大明內閣應該年輕化了,可他卻不忍心提出讓閣老們退休。


    李邦華在崇禎自掛東南枝後全家自盡,孟兆祥作為一個文官死戰不退,最後戰死全家被殺,程國祥更是退休後窮死家中。


    這幾位閣臣能力出眾,都是朱慈烺親自提拔上來的,他對每一位都很尊敬,隻要他們不犯大錯,不主動提出致仕,朱慈烺絕不勉強。


    “諸位閣老,快快免禮平身!”


    朱慈烺立即起身,伸手扶起他們道:


    “幾位老大人啊,你們這不是為難朕嗎?大明剛剛平定建奴和韃子,你們突然提出致仕,別人會說朕卸磨殺驢的,朕絕不答應……”


    李邦華等人感激同時,突然老臉一紅,神武皇帝居然把他們幾位大儒比作拉磨的驢。


    可對麵畢竟是神武皇帝,無論說什麽,他們都不會計較,也無法計較,隻能在心裏默默念叨:童言無忌啊……


    不過,對神武皇帝的說法,他們都很認可,好像此時要求致仕似乎有些不妥。


    可神武皇帝很快即將開始對南方進行土地改革,這個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止的。


    他們年事已高,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很難跟上神武皇帝改革的步伐,必須讓年輕人上來。


    幾個老頭再次拱手:


    “陛下,老臣確實不再適合占據內閣閣臣之位,請陛下放老臣迴鄉養老,盡快提拔年輕官員,相信陛下心裏肯定有合適的人選……”


    見他們執意如此,朱慈烺歎口氣問道:


    “諸位愛卿勞苦功高,朕不舍得你們離開啊,可朕也不能太自私,應該讓你們暗度晚年了,既然你們去意已決,朕不再勉強你們,致仕後待遇不變直到百年……”


    “謝陛下天恩,老臣告退……”


    幾個老頭急忙跪地謝恩,這可能是他們最後一次給神武皇帝施大禮。


    朱慈烺急忙上前扶起他們:


    “快快免禮!”


    他們再次對神武皇帝拱拱手,隨後就要退出乾清宮,卻聽神武皇帝突然說道:


    “馮大人,你還年輕,暫時留下,三年後朕讓你致仕!”


    朱慈烺不知道馮英實際年齡,但知道他們絕對不會超過六十歲,刑部暫時沒有合適的人選,朱慈烺決定再留他三年。


    朱慈烺監國之初,殺伐太過果斷,無論官職多大,他說殺就殺,根本不給刑部一點消息。


    作為刑部尚書,那時馮英對他意見很大,認為皇太子如此行為必竟成為大明的罪人。


    可隨著時間流逝,大明形勢逐漸好轉,加上皇太子不計前嫌,又把他拉入內閣,馮英對皇太子的印象才大有改觀。


    在神武皇帝繼位後,該殺的貪官汙吏已經殺的差不多了,很少動不動就抄家滅族。


    後來神武皇帝又禦駕親征滅掉建奴和蒙古,馮英對神武皇帝隻有欽佩和崇拜。


    亂世用重典,他反而感覺自己曾經對貪官汙吏的無能為力,差點變成大明的罪人。


    聽到神武皇帝在挽留他,馮英急忙躬身施禮:


    “多謝聖上,臣遵旨!”


    就這樣,一天之內,大明內閣隻剩一個閣臣,那就是刑部尚書馮英。


    工部尚書和刑部尚書都不是翰林院官員,幾乎沒有可能入閣。


    但朱慈烺不按套路出牌,硬是讓工部尚書孟兆祥和刑部尚書馮英入閣,當時很多文官都不理解。


    明末情況比較特殊,工部對朝廷和穿越而來的朱慈烺很重要,他的改革需要工部大力支持,殺人太多同樣需要刑部有所作為。


    本來還想留下李邦華做都察院左都禦史,可想到老頭已經七十來歲,朱慈烺最終還是放過老李頭……


    本來以為要過段時間才會考慮內閣重組之事,今日李邦華等一幫老頭要求致仕後,朱慈烺必須把重組內閣之事提上日程。


    在朱慈烺心裏已經有幾個閣臣人選,孫傳庭,盧象升,可盧象升三兄弟已經迴家守孝,按照明朝規矩,要三年後才能迴來。


    曆史上盧象升父親去世時,正趕上建奴入關劫掠,崇禎一直不讓他迴去,最後盧象升被楊嗣昌和高起潛陷害,最終戰死巨鹿。


    當時楊嗣昌和陳新甲都在守孝期,他們都沒有迴鄉守孝,這二人身穿大紅官服,該吃吃該喝喝,隻有盧象升內穿孝服拒吃肉食……


    如今大明正在用人之時,朱慈烺這次也準備把盧象升和盧象坤召迴來,留一個盧象桐替兩位兄長守孝即可。


    另外順天巡撫楊廷麟也是一個不錯的人選,不但有能力,曆史上同樣是一位抗擊建奴的民族英雄。


    楊廷麟,崇禎四年進士,其性勤學好古,聞名翰林,充講官兼直經筵,與黃道周、倪鴻寶並以文章節義名天下,稱為“三翰林”。


    當時清兵之患正熾,廷麟力爭主戰,曾上疏痛斥朝廷中主和的大臣。


    楊嗣昌恨之,謊稱廷麟知兵,改授以兵部職方主事,讚盧象升軍。


    象升得楊廷麟竟大喜,即令楊麟往真定負責運送軍糧。


    崇禎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盧象升兵進駐巨鹿的賈莊,僅剩五千殘卒,已斷糧數日。


    象升派遣楊廷麟求助太監高起潛於雞澤,高起潛置之不理,盧象升軍中大哭。


    楊廷麟在保定往真定路上,忽聞象升全軍覆沒,放聲大哭,而楊嗣昌本以為廷麟亦死,及聞廷麟正好奉使在外,悵恨久之,再將其貶江西。


    李自成陷北京,楊廷麟聞之慟哭,募兵勤王,得知福王被擁立乃止。


    唐王時授以兵部尚書,協同守將萬元吉據贛州。


    清順治三年十月四日深夜,建奴登城拆垛,蜂擁入城,城陴和巷戰死者如麻,黎明,建奴占領贛州城。


    萬元吉投貢江而死,楊廷麟整戎佩刀赴城西清水塘投水而死、當時塘內積屍平池,楊廷麟是擠在群屍間沉入水中的。


    在楊廷麟這種精神感召下,以身殉國的贛州地方官兵士紳百姓數以千百,建奴將軍歎道:


    “忠臣也!”以四扇門為棺,將其葬於江西省贛州市南門外。


    楊廷麟在順天巡撫任上,積極朱慈烺各項改革,特別是京畿土地改革時,更是盡心盡力,做的很出色,朱慈烺準備讓他入閣。


    山東巡撫洪承疇,現在還是內閣閣臣,朱慈烺把他派去山東搞土改,不會讓他迴來。


    對於這種曆史上禍國殃民的軟骨頭,朱慈烺不喜歡重用他們,之所以讓洪承疇期山東做巡撫,就是看他如何應付那個衍聖公!


    這樣一來,內閣就有孫傳庭,盧象升,楊廷麟,李岩,馮英五位閣臣,其中孫傳庭是當仁不讓的大明內閣首輔。


    朱慈烺知道內閣閣臣都被封大學士,他準備加封孫傳庭為建極殿大學士,加封盧象升為武英殿大學士,加封楊廷麟為文華殿大學士,加封李岩為東閣大學士!


    李岩隻是一個舉人,他連進士都不是,也成為明朝曆史上唯一舉人內閣閣臣。


    也就是神武皇帝朱慈烺敢這麽玩,如果崇禎敢這麽玩,文官的吐沫都能淹死他……


    不過相比其他官員,孫傳庭和盧象升的權力有些過分的大,他們都是國公,孫傳庭是護國公,盧象升是鎮國公。


    盧象升還身兼大明兵部尚書和軍機部成員,孫傳庭更過分,他不但是萬人之上的大明內閣首輔,同樣是軍機部成員。


    當然這一切都是朱慈烺的計劃,暫時並未實施,一旦正式決定下來,肯定會引起極大轟動。


    神武皇帝不但不按套路出牌,還把祖製完全都拋到九霄雲外,因為這幾人除楊廷麟外,其他人都和翰林院沒有毛的關係。


    當然,此時這幾人都不知道,神武皇帝正在悄悄給他們升官……


    後麵一章有對曆史介紹,不喜歡看的請跳過。謝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物語00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物語000並收藏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