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狡猾的多鐸
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 作者:物語00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矮牆後建奴並非全部被炸死,他們傷亡約半數,剩下建奴都跑了。
建奴雖然野蠻勇猛,但畢竟也是人,遇到強大對手一樣會害怕,隻有傻子才不知道跑……
衝到矮牆後麵很多寧遠軍,都被眼前血腥場麵嚇的目瞪口呆,盡管他們都參加過多場戰鬥,但依然有不少人出現嘔吐現象。
當然,也有一些身經百戰的將士並不害怕,看到那些腦袋完整的建奴,他們立即衝上去手起刀落,這些腦袋很值錢。
經過前麵一場酣暢淋漓的戰鬥,吳三桂和劉兆基對龍騰軍已經心服口服,對孫應元的印象也開始有了極大變化。
前幾年說起明軍戰鬥力,關寧軍絕對堪稱第一,這也造成遼東軍閥目中無人,吳三桂更是年輕將領中佼佼者。
表麵為人謙遜,但內心極為自負的吳三桂,在經曆今天這一戰後,他終於看清楚自己和護國軍的差距。
看看前麵埋伏大量建奴的壕溝矮牆,吳三桂和劉兆基對視一眼,隨後走到孫應元麵前拱手道:
“孫帥,我們商量一下,後麵戰鬥龍騰軍負責打擊建奴弓箭手和火銃手,遼東將士負責衝鋒殺敵,你看如何?”
龍騰軍本來就是以火器打擊為主,能不肉搏近戰當然最好,孫應元豈能不同意。
他微微一笑道:
“可以,龍騰軍來掩護,你們盡管放心去砍殺建奴,這樣你們的傷亡可能會很大。”
吳三桂搖搖頭道:
“無妨,打仗不可能沒有傷亡,既然孫孫帥願意,我們就這樣決定,馬上攻打下一道防線。”
劉兆基也說道:
“隻要能滅建奴光複遼東,劉兆基死而無憾!”
……
杏山
建奴豫親王多鐸率領鑲白旗和孫傳庭已經對持多日,雙方都沒有主動發起攻擊。
多鐸此次率領鑲白旗滿洲兵六千人,孔友德率領的鑲白旗漢軍五千人,蒙軍五千騎兵,還有七千旗丁阿哈和奴隸等,共兩萬多人。
孫傳庭麾下有一萬人,李壽廷率領的五千騎兵,還有五千虎豹騎,杏山城守將楊振麾下還有兩千多人。
多鐸率領兩萬多人氣勢洶洶而來,他們誓要拿下杏山,不料還未拿下杏山,孫傳庭率領一萬大軍前來救援。
若是一般明軍,即使是吳三桂祖大壽之流,多鐸和孔友德也會毫不猶豫擊潰他們。
可看到孫傳庭帶來的基本都是火銃兵後,多鐸和孔友德立即老實下來。
他們兩個是目前建奴僅有和護國軍戰鬥過的將領,深知護國軍火器的厲害。
雖然來的不是護國軍,但看秦軍和虎豹騎的士氣和軍容,多鐸和孔友德也不敢輕易涉險。
皮島之戰後,多鐸和孔友德二人徹底同穿一條褲子,練兵打造火器等,二人都要一起商量。
現在建奴八旗滿洲兵中,唯有多鐸麾下鑲白旗正在秘密向熱武器方向發展,加上孔友德麾下火器部隊,鑲白旗已經可以吊打八旗中任意一旗。
為了保存實力,在孫傳庭率領麾下到來後,多鐸立即決定暫時觀望,先看看鬆山和塔山之戰再做決定。
很快傳來豪格全軍覆沒的消息,緊接著又得知多爾袞兵敗塔山。
多鐸已經不再是那個看似莽撞的豫親王,豪格全軍覆沒,多爾袞兵敗塔山後又緊急前往乳峰山。
如此情況下,身為建奴最了解明軍戰鬥力的親王,多鐸怎麽可能還會和孫傳庭在杏山糾纏。
他急忙叫來孔友德:
“恭順王,豪格那個莽夫在鬆山被黃德功打的全軍覆沒,睿親王多爾袞也在塔山被孫應元擊敗,你看我們該如何是好?”
孔友德也得到情報,他知道豪格和多爾袞已經被明軍擊敗,見多鐸詢問他的意思,孔友德狡黠一笑道:
“王爺,小皇帝親率護國軍前來解錦州之圍,您認為皇上和睿親王能在乳峰山擊敗明軍嗎?”
多鐸毫不猶豫道:
“不能,以明軍現在戰鬥力,皇上和十三阿哥很有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所以本王才找你來商量,你認為鑲白旗前往乳峰山好,還是繼續在此堅持?”
孔友德沉思片刻才道:
“王爺,皇上兵敗乳峰山,幾乎是板上釘之事,肅親王豪格生死不明,若多爾袞和皇上無法衝出乳峰山,大清僅剩下王爺和禮親王鄭親王……”
孔友德後麵的話並未說出來,可多鐸卻知道他什麽意思。
禮親王代善年頗老矣,鄭親王又不是嫡係,一旦多爾袞和皇太極走不出乳峰山,他豫親王多鐸就變成大清最有希望和最有資格資格的皇權繼承人……
見多鐸臉上露出喜色,孔友德立即說道:
“王爺,我們馬上走,金蟬脫殼……”
……
杏山城內,孫傳庭已經知道,他麵對的同樣是一支裝備火器的部隊,擁有近百門大小火炮的建奴軍隊。
若多鐸主動攻打杏山,孫傳庭完全不懼,他守住杏山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可他麾下隻有五千秦軍,若主動出擊攻打鑲白旗,孔友德火槍陣可以無視,但那百門火炮必然重創明軍。
孫傳庭在等待一個時機,一旦皇太極兵敗乳峰山,多鐸必然會退兵,那時明軍可以全力出擊。
在此期間,杏山守將楊振多次請令,他要求率領麾下偷襲建奴,但被孫傳庭拒絕。
在此期間,孫傳庭派出多路夜不收偵查建奴情報,可以說他們對鑲白旗的情報盡在掌握。
今日一早,孫傳庭就接到夜不收報告,建奴昨夜似乎有所動作。
接到報告,孫傳庭立即傳令全軍出城,今日無論多鐸戰與不戰,明軍都要發起進攻,孫傳庭不打算再等。
大軍出城後,建奴依然營門緊閉,無論明軍怎麽叫罵,多鐸始終不出戰。
杏山守將楊振再次請令,要求率兵打頭陣,這次孫傳庭終於同意。
楊振也是猛的一逼,他率領杏山人馬直接殺入建奴大營。
見楊振兩千人馬能輕鬆破營,孫傳庭大吃一驚,他一聲令下,李壽廷和虎大威立即率領麾下殺入建奴軍營,及時支援楊振。
三支人馬把建奴大營殺的屍橫遍野,往日勇猛的建奴鑲白旗,今日卻如此不堪一擊。
很快,楊振李壽廷他們就發現不對勁,他們發現被殺的基本都是蒙軍和旗丁阿哈等炮灰,真正建奴很少,最多一個牛錄。
接到報告,孫傳庭立即知道發生何事,多鐸他們肯定已經提前跑路,留下的基本全是炮灰。
雖然都是炮灰,但也有一萬多人,其中有鑲白旗建奴滿洲兵兩百多,蒙軍兩百多,漢軍三百多,並且在整個戰鬥中並未使用火器。
此次杏山之戰,雖然讓多鐸金蟬脫殼,孫傳庭卻發現楊振還不錯,他決定迴朝後向神武皇帝推薦這個年輕的將軍。
至於多鐸和孔友德逃跑,孫傳庭知道皇帝不會責怪他們。
因為他們來支援杏山時,神武皇帝的命令是堅守,盡量不要主動出擊!
孫傳庭率領人馬較少,不可能像黃得功孫應元他們那樣有實力殺滅建奴一旗人馬。
隻要拖住多鐸鑲白旗即可,這樣會讓乳峰山的明軍減輕壓力。
楊振雖然在明末不怎麽出名,但卻是一個忠義之士。
他是宣大總兵楊國柱的兒子,曆史上為大明戰死。
楊振,世襲為義州衛指揮使。
天啟二年,河東失守,歸路斷,楊振之母自縊。
楊振隨父及弟夜行晝伏,渡鴨綠江入皮島,毛文龍知其父子才,並署軍職。
毛文龍死後,楊振歸袁崇煥,為寧遠千總。
崇禎二年清軍進犯畿輔。
楊振隨軍入衛北京,救開平有功,進都司僉書,郵馬山之戰,以遊擊進參將。
久之,擢升副總兵,監軍太監高起潛招致之不往,高起潛以他事誣陷落職,後朝廷用方一藻推薦,複官。
鬆錦之戰,鬆山被圍,巡撫方一藻議遣兵救援,諸將莫敢應。
唯獨副將楊振請行,至呂洪山遇伏,一軍盡覆亡,楊振戰死!
楊振從父楊國柱,崇禎九年為宣府總兵官。
十一年冬,入衛畿輔,從總督盧象升戰賈莊,盧象升戰歿,楊國柱當坐罪。
大學士劉宇亮、侍郎孫傳庭皆言其身入重圍,非臨敵退卻者比,乃充為事官,戴罪圖功。
崇禎十四年,祖大壽被困錦州,總督洪承疇率八大將往救,楊國柱先至鬆山,陷伏中。
楊國柱突圍中矢墮馬,不幸戰死,二子俱早逝,可謂滿門忠烈。
蓋州
潮水般的清國騎兵湧來,在他們前方,是馬術嫻熟的輕騎,而掩在他們身後的,是騎人雙甲,馬也披甲的建奴死兵。
這些死兵們,不但自己騎著重馬,還用兵器驅趕一些馬群,妄圖用此破開明軍軍的軍陣。
不過,由死兵驅動馬群的,多是明軍前方六個小陣中,略為靠右方的三、四個小陣。
因為相較左邊,那邊地勢較為平緩,適合快馬重馬衝鋒。
那些馬術嫻熟的輕騎,離明軍軍陣二、三百步時,還做拔馬迴旋的動作,妄圖故伎重演,吸引明軍開炮開銃,以前打明軍皆是如此。
不過前方明軍六個小陣,個個嚴整不動,似乎對他們的把戲感到可笑。
所有的軍士們在車陣內嚴陣以待,這些車陣左右略短,前後略長,是為了發揮側射的威力。
這六個小陣前方,都有五門的大將軍佛郎機炮,然後每二輛戰車夾一門火炮,外立挨牌,戰車的外側,都插有密密的長槍。
隨在後麵的五個小陣,則在軍陣的前方,各有上兩門的大將軍佛郎機炮,兩門火炮打出的霰彈,寬可達七八十米的範圍。
各軍陣中,不論火銃兵與長槍兵,都已經放下自己帽兒盔上的鐵製麵具。
特別那些長槍兵們,有數排人手持萬人敵,身旁各人一人,持著火摺子,隨時準備為他們點燃火炮引信。
清騎越逼越近,他們猙獰的神情,可以看得更清楚,不過明軍仍不為所動。
那些清兵輕騎,重騎,死兵,銳兵滾滾前來,轉眼間,潮水般的洪流已經湧到各車陣前。
嗆啷一聲龍吟,這些小陣中,都有炮營一個把總官負責火炮的指揮,隨著他們一一抽出戰刀斜指!
“轟轟轟轟轟……”
大佛郎機炮的震響聲不斷,震耳欲聾的炮聲中,每門上了霰彈的佛狼機炮,向前方噴出大股大股的淩厲硝煙與火光。
大地似乎抖動,這些大佛郎機炮,每門至少裝了數百顆的鉛丸與鐵丸,它們射出的霰彈,長可達百多米,寬可達三十米。
每小陣各五門大將軍佛郎機炮的轟擊,便若超過上千杆鳥銃的齊射,無數的彈丸橫掃過去,隻聞人叫馬嘶,大隊的清兵人馬,渾身浴血的在地麵上翻滾。
覺羅果科從未感覺過這麽狼狽,往日他與明軍作戰,不論身處多麽險惡的環境,總可以快速找到安全所在。
他們或是讓後翼無憂,或是讓兩翼無憂,不過今日這種局麵,卻被一掃而空了。
覺羅果科總覺得,四麵八方總有明軍火力打來,或是火銃,或是火炮……
讓他甲喇內的勇士傷亡慘重,一個個車陣之間,便若一處處死亡陷阱,不斷吞噬著他麾下勇士的性命。
其實覺羅果科身為正藍旗甲喇章京,什麽樣的危險局麵沒見過?
覺羅果科所部一百餘人,與明軍千人遭遇,最後的戰果,覺羅果科擊之潰遁,更斬明軍裨將一、步騎三百餘。
如這樣的戰例,覺羅果科不知經曆多少,再險惡的境地,覺羅果科總有應對方法。
然而此時覺羅果科迷惘了,恐懼了,不知道該要如何應戰。
在濟爾哈朗的安排中,各旗旗丁甲兵兩萬餘人,再從軍後的阿哈雜役中挑選數千有馬善射跟役,都是牛錄內的餘丁,組成二萬三千餘攻陣大軍。
當然,濟爾哈朗不可能將兵馬全部押上,他的鑲藍旗一部還有數千兵馬留守蓋州,作為後備兵力。
覺羅果科麾下除鑲藍旗甲喇的兵力,還有外藩蒙古一部人馬,作為第一波的兵力,首先攻打明軍各個小陣。
戰事一開始就不順利,向來自以悍勇聞名的赫哲部落的死兵,全部身披重甲,驅趕馬群衝陣。
結果在明軍幾輪霰彈轟擊後,那些死兵傷亡慘重,再也無力衝陣。
覺羅果科無法,也舍不得使用銳兵馬甲,隻得放棄正麵攻打明軍車陣的想法,轉而從側麵兩翼包抄進攻,未想到更是進入魔鬼地獄之地。
建奴雖然野蠻勇猛,但畢竟也是人,遇到強大對手一樣會害怕,隻有傻子才不知道跑……
衝到矮牆後麵很多寧遠軍,都被眼前血腥場麵嚇的目瞪口呆,盡管他們都參加過多場戰鬥,但依然有不少人出現嘔吐現象。
當然,也有一些身經百戰的將士並不害怕,看到那些腦袋完整的建奴,他們立即衝上去手起刀落,這些腦袋很值錢。
經過前麵一場酣暢淋漓的戰鬥,吳三桂和劉兆基對龍騰軍已經心服口服,對孫應元的印象也開始有了極大變化。
前幾年說起明軍戰鬥力,關寧軍絕對堪稱第一,這也造成遼東軍閥目中無人,吳三桂更是年輕將領中佼佼者。
表麵為人謙遜,但內心極為自負的吳三桂,在經曆今天這一戰後,他終於看清楚自己和護國軍的差距。
看看前麵埋伏大量建奴的壕溝矮牆,吳三桂和劉兆基對視一眼,隨後走到孫應元麵前拱手道:
“孫帥,我們商量一下,後麵戰鬥龍騰軍負責打擊建奴弓箭手和火銃手,遼東將士負責衝鋒殺敵,你看如何?”
龍騰軍本來就是以火器打擊為主,能不肉搏近戰當然最好,孫應元豈能不同意。
他微微一笑道:
“可以,龍騰軍來掩護,你們盡管放心去砍殺建奴,這樣你們的傷亡可能會很大。”
吳三桂搖搖頭道:
“無妨,打仗不可能沒有傷亡,既然孫孫帥願意,我們就這樣決定,馬上攻打下一道防線。”
劉兆基也說道:
“隻要能滅建奴光複遼東,劉兆基死而無憾!”
……
杏山
建奴豫親王多鐸率領鑲白旗和孫傳庭已經對持多日,雙方都沒有主動發起攻擊。
多鐸此次率領鑲白旗滿洲兵六千人,孔友德率領的鑲白旗漢軍五千人,蒙軍五千騎兵,還有七千旗丁阿哈和奴隸等,共兩萬多人。
孫傳庭麾下有一萬人,李壽廷率領的五千騎兵,還有五千虎豹騎,杏山城守將楊振麾下還有兩千多人。
多鐸率領兩萬多人氣勢洶洶而來,他們誓要拿下杏山,不料還未拿下杏山,孫傳庭率領一萬大軍前來救援。
若是一般明軍,即使是吳三桂祖大壽之流,多鐸和孔友德也會毫不猶豫擊潰他們。
可看到孫傳庭帶來的基本都是火銃兵後,多鐸和孔友德立即老實下來。
他們兩個是目前建奴僅有和護國軍戰鬥過的將領,深知護國軍火器的厲害。
雖然來的不是護國軍,但看秦軍和虎豹騎的士氣和軍容,多鐸和孔友德也不敢輕易涉險。
皮島之戰後,多鐸和孔友德二人徹底同穿一條褲子,練兵打造火器等,二人都要一起商量。
現在建奴八旗滿洲兵中,唯有多鐸麾下鑲白旗正在秘密向熱武器方向發展,加上孔友德麾下火器部隊,鑲白旗已經可以吊打八旗中任意一旗。
為了保存實力,在孫傳庭率領麾下到來後,多鐸立即決定暫時觀望,先看看鬆山和塔山之戰再做決定。
很快傳來豪格全軍覆沒的消息,緊接著又得知多爾袞兵敗塔山。
多鐸已經不再是那個看似莽撞的豫親王,豪格全軍覆沒,多爾袞兵敗塔山後又緊急前往乳峰山。
如此情況下,身為建奴最了解明軍戰鬥力的親王,多鐸怎麽可能還會和孫傳庭在杏山糾纏。
他急忙叫來孔友德:
“恭順王,豪格那個莽夫在鬆山被黃德功打的全軍覆沒,睿親王多爾袞也在塔山被孫應元擊敗,你看我們該如何是好?”
孔友德也得到情報,他知道豪格和多爾袞已經被明軍擊敗,見多鐸詢問他的意思,孔友德狡黠一笑道:
“王爺,小皇帝親率護國軍前來解錦州之圍,您認為皇上和睿親王能在乳峰山擊敗明軍嗎?”
多鐸毫不猶豫道:
“不能,以明軍現在戰鬥力,皇上和十三阿哥很有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所以本王才找你來商量,你認為鑲白旗前往乳峰山好,還是繼續在此堅持?”
孔友德沉思片刻才道:
“王爺,皇上兵敗乳峰山,幾乎是板上釘之事,肅親王豪格生死不明,若多爾袞和皇上無法衝出乳峰山,大清僅剩下王爺和禮親王鄭親王……”
孔友德後麵的話並未說出來,可多鐸卻知道他什麽意思。
禮親王代善年頗老矣,鄭親王又不是嫡係,一旦多爾袞和皇太極走不出乳峰山,他豫親王多鐸就變成大清最有希望和最有資格資格的皇權繼承人……
見多鐸臉上露出喜色,孔友德立即說道:
“王爺,我們馬上走,金蟬脫殼……”
……
杏山城內,孫傳庭已經知道,他麵對的同樣是一支裝備火器的部隊,擁有近百門大小火炮的建奴軍隊。
若多鐸主動攻打杏山,孫傳庭完全不懼,他守住杏山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可他麾下隻有五千秦軍,若主動出擊攻打鑲白旗,孔友德火槍陣可以無視,但那百門火炮必然重創明軍。
孫傳庭在等待一個時機,一旦皇太極兵敗乳峰山,多鐸必然會退兵,那時明軍可以全力出擊。
在此期間,杏山守將楊振多次請令,他要求率領麾下偷襲建奴,但被孫傳庭拒絕。
在此期間,孫傳庭派出多路夜不收偵查建奴情報,可以說他們對鑲白旗的情報盡在掌握。
今日一早,孫傳庭就接到夜不收報告,建奴昨夜似乎有所動作。
接到報告,孫傳庭立即傳令全軍出城,今日無論多鐸戰與不戰,明軍都要發起進攻,孫傳庭不打算再等。
大軍出城後,建奴依然營門緊閉,無論明軍怎麽叫罵,多鐸始終不出戰。
杏山守將楊振再次請令,要求率兵打頭陣,這次孫傳庭終於同意。
楊振也是猛的一逼,他率領杏山人馬直接殺入建奴大營。
見楊振兩千人馬能輕鬆破營,孫傳庭大吃一驚,他一聲令下,李壽廷和虎大威立即率領麾下殺入建奴軍營,及時支援楊振。
三支人馬把建奴大營殺的屍橫遍野,往日勇猛的建奴鑲白旗,今日卻如此不堪一擊。
很快,楊振李壽廷他們就發現不對勁,他們發現被殺的基本都是蒙軍和旗丁阿哈等炮灰,真正建奴很少,最多一個牛錄。
接到報告,孫傳庭立即知道發生何事,多鐸他們肯定已經提前跑路,留下的基本全是炮灰。
雖然都是炮灰,但也有一萬多人,其中有鑲白旗建奴滿洲兵兩百多,蒙軍兩百多,漢軍三百多,並且在整個戰鬥中並未使用火器。
此次杏山之戰,雖然讓多鐸金蟬脫殼,孫傳庭卻發現楊振還不錯,他決定迴朝後向神武皇帝推薦這個年輕的將軍。
至於多鐸和孔友德逃跑,孫傳庭知道皇帝不會責怪他們。
因為他們來支援杏山時,神武皇帝的命令是堅守,盡量不要主動出擊!
孫傳庭率領人馬較少,不可能像黃得功孫應元他們那樣有實力殺滅建奴一旗人馬。
隻要拖住多鐸鑲白旗即可,這樣會讓乳峰山的明軍減輕壓力。
楊振雖然在明末不怎麽出名,但卻是一個忠義之士。
他是宣大總兵楊國柱的兒子,曆史上為大明戰死。
楊振,世襲為義州衛指揮使。
天啟二年,河東失守,歸路斷,楊振之母自縊。
楊振隨父及弟夜行晝伏,渡鴨綠江入皮島,毛文龍知其父子才,並署軍職。
毛文龍死後,楊振歸袁崇煥,為寧遠千總。
崇禎二年清軍進犯畿輔。
楊振隨軍入衛北京,救開平有功,進都司僉書,郵馬山之戰,以遊擊進參將。
久之,擢升副總兵,監軍太監高起潛招致之不往,高起潛以他事誣陷落職,後朝廷用方一藻推薦,複官。
鬆錦之戰,鬆山被圍,巡撫方一藻議遣兵救援,諸將莫敢應。
唯獨副將楊振請行,至呂洪山遇伏,一軍盡覆亡,楊振戰死!
楊振從父楊國柱,崇禎九年為宣府總兵官。
十一年冬,入衛畿輔,從總督盧象升戰賈莊,盧象升戰歿,楊國柱當坐罪。
大學士劉宇亮、侍郎孫傳庭皆言其身入重圍,非臨敵退卻者比,乃充為事官,戴罪圖功。
崇禎十四年,祖大壽被困錦州,總督洪承疇率八大將往救,楊國柱先至鬆山,陷伏中。
楊國柱突圍中矢墮馬,不幸戰死,二子俱早逝,可謂滿門忠烈。
蓋州
潮水般的清國騎兵湧來,在他們前方,是馬術嫻熟的輕騎,而掩在他們身後的,是騎人雙甲,馬也披甲的建奴死兵。
這些死兵們,不但自己騎著重馬,還用兵器驅趕一些馬群,妄圖用此破開明軍軍的軍陣。
不過,由死兵驅動馬群的,多是明軍前方六個小陣中,略為靠右方的三、四個小陣。
因為相較左邊,那邊地勢較為平緩,適合快馬重馬衝鋒。
那些馬術嫻熟的輕騎,離明軍軍陣二、三百步時,還做拔馬迴旋的動作,妄圖故伎重演,吸引明軍開炮開銃,以前打明軍皆是如此。
不過前方明軍六個小陣,個個嚴整不動,似乎對他們的把戲感到可笑。
所有的軍士們在車陣內嚴陣以待,這些車陣左右略短,前後略長,是為了發揮側射的威力。
這六個小陣前方,都有五門的大將軍佛郎機炮,然後每二輛戰車夾一門火炮,外立挨牌,戰車的外側,都插有密密的長槍。
隨在後麵的五個小陣,則在軍陣的前方,各有上兩門的大將軍佛郎機炮,兩門火炮打出的霰彈,寬可達七八十米的範圍。
各軍陣中,不論火銃兵與長槍兵,都已經放下自己帽兒盔上的鐵製麵具。
特別那些長槍兵們,有數排人手持萬人敵,身旁各人一人,持著火摺子,隨時準備為他們點燃火炮引信。
清騎越逼越近,他們猙獰的神情,可以看得更清楚,不過明軍仍不為所動。
那些清兵輕騎,重騎,死兵,銳兵滾滾前來,轉眼間,潮水般的洪流已經湧到各車陣前。
嗆啷一聲龍吟,這些小陣中,都有炮營一個把總官負責火炮的指揮,隨著他們一一抽出戰刀斜指!
“轟轟轟轟轟……”
大佛郎機炮的震響聲不斷,震耳欲聾的炮聲中,每門上了霰彈的佛狼機炮,向前方噴出大股大股的淩厲硝煙與火光。
大地似乎抖動,這些大佛郎機炮,每門至少裝了數百顆的鉛丸與鐵丸,它們射出的霰彈,長可達百多米,寬可達三十米。
每小陣各五門大將軍佛郎機炮的轟擊,便若超過上千杆鳥銃的齊射,無數的彈丸橫掃過去,隻聞人叫馬嘶,大隊的清兵人馬,渾身浴血的在地麵上翻滾。
覺羅果科從未感覺過這麽狼狽,往日他與明軍作戰,不論身處多麽險惡的環境,總可以快速找到安全所在。
他們或是讓後翼無憂,或是讓兩翼無憂,不過今日這種局麵,卻被一掃而空了。
覺羅果科總覺得,四麵八方總有明軍火力打來,或是火銃,或是火炮……
讓他甲喇內的勇士傷亡慘重,一個個車陣之間,便若一處處死亡陷阱,不斷吞噬著他麾下勇士的性命。
其實覺羅果科身為正藍旗甲喇章京,什麽樣的危險局麵沒見過?
覺羅果科所部一百餘人,與明軍千人遭遇,最後的戰果,覺羅果科擊之潰遁,更斬明軍裨將一、步騎三百餘。
如這樣的戰例,覺羅果科不知經曆多少,再險惡的境地,覺羅果科總有應對方法。
然而此時覺羅果科迷惘了,恐懼了,不知道該要如何應戰。
在濟爾哈朗的安排中,各旗旗丁甲兵兩萬餘人,再從軍後的阿哈雜役中挑選數千有馬善射跟役,都是牛錄內的餘丁,組成二萬三千餘攻陣大軍。
當然,濟爾哈朗不可能將兵馬全部押上,他的鑲藍旗一部還有數千兵馬留守蓋州,作為後備兵力。
覺羅果科麾下除鑲藍旗甲喇的兵力,還有外藩蒙古一部人馬,作為第一波的兵力,首先攻打明軍各個小陣。
戰事一開始就不順利,向來自以悍勇聞名的赫哲部落的死兵,全部身披重甲,驅趕馬群衝陣。
結果在明軍幾輪霰彈轟擊後,那些死兵傷亡慘重,再也無力衝陣。
覺羅果科無法,也舍不得使用銳兵馬甲,隻得放棄正麵攻打明軍車陣的想法,轉而從側麵兩翼包抄進攻,未想到更是進入魔鬼地獄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