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乳峰山二十裏左右一片森林裏,大明神武皇帝率領神武軍暫時駐紮在此。


    李芳麾下精銳夜不收基本全部派出去,另外神武軍還派出多支偵查小隊,他們偵查建奴情報同時,還要把神武軍駐紮二十裏範圍的建奴偵騎清理幹淨。


    朱慈烺此舉乃是有意隱藏神武軍的行蹤,他不想讓皇太極得到有關神武軍的任何消息。


    朱慈烺相信皇太極沒有發現護國軍之時,絕對不會全力對付楊國柱他們,這樣能把幾位總兵麾下損失降到最低。


    此後建奴偵騎遭到明軍夜不收和神武軍偵查小隊的瘋狂襲擊,以明軍夜不收和神武軍偵查小隊的戰力裝備,隻要發現建奴偵騎的影子,他們就很難逃過夜不收和偵查小隊狙擊手的擊殺。


    一天時間過去,神武軍所在二十裏範圍內,再無法發現一個建奴偵騎的身影,這裏已經變成建奴情報網的真空地帶。


    當然,明軍幾位總兵派出的夜不收,同樣難以靠近神武軍十裏範圍,他們的戰報都是通過護國軍夜不收來傳遞。


    雖然不在前線,但神武皇帝的情報網早就遍布大明各地,各總兵麾下同樣有嶽洋安插的眼線,他對乳峰山發生的戰況一清二楚。


    朱慈烺沒有想到李輔明這麽猛,也沒有想到孱弱的保定兵居然死戰不退,對吳三桂保守的打法,朱慈烺已經提前猜到。


    他這次讓馬科,李輔明,賀人龍,吳三桂,劉兆基,王廷臣,高傑等人率領麾下攻打乳峰山有自己的目的。


    他知道錦州不會被建奴輕易攻破,以祖大壽的能力和城裏兵力配置,隻要不斷糧,祖大壽能守一年,當然不會在乎這幾天。


    朱慈烺此舉目的,就是要用這些軍閥麾下家丁和孱弱士兵損耗建奴兵力。


    大明人多地廣耗得起,隻要給銀子,要入軍打仗的年輕人比比皆是,完全不需要擔心兵源問題。


    但建奴卻不行,他們總人口也就二十多萬,一旦傷亡過大,三五年都難恢複元氣。


    朱慈烺坐在中軍大帳,崇禎太上皇坐在他的身邊,神武軍統領周遇吉和遼東巡撫邱明仰等人站在下首。


    朱慈烺看過楊國柱派人送來的戰報,一時並未說話,而是把戰報直接遞給崇禎太上皇道:


    “父皇,您看吳三桂的德行,為了自家兵力不受到損失,居然眼睜睜看著保定兵被圍殺,若不是王輔臣主動請戰,李輔明肯定會戰死乳峰山!”


    “不應該啊,吳三桂在遼東表現一直很好,在大明年輕武將中算是佼佼者……”


    崇禎太上皇口中誇讚著吳三桂,伸手接過楊國柱送來的戰報,當他看清楚戰報上詳情後,一時啞口無言。


    見崇禎太上皇無語,朱慈烺淡淡道:


    “吳三桂能力確實不錯,在年輕武將中也算一個人物。但私心太重,隻顧個人和家族利益,典型的軍閥做派,對朝廷忠心有限,以後難堪大用!


    我護國軍中年輕一代有很多,雖然他們在閱曆上不如吳三桂,但率兵打仗以及對大明的忠心,遠不是吳三桂可比。”


    崇禎太上皇此次來遼東就是為了混點軍功,一旦光複遼東,日後書寫大明曆史時,史官能記上他一筆。


    因此對神武皇帝的任何決定,他都不會幹涉。見皇兒不喜歡吳三桂,他並未繼續為吳三桂辯護。


    不過站在下首的遼東巡撫邱明仰和兵備蔡懋德等人卻心頭巨顫,他們怎麽都沒有想到,神武皇帝居然不待見在遼東唿風喚雨的吳三桂。


    別看吳三桂年輕,可他在遼東地位很高,在武將之中絕對是僅次於祖大壽的存在。


    無論監軍太監還是前薊遼總督,都對吳三桂青眯有加,另外他還是遼東巨頭祖大壽的外甥,若動吳三桂遼東必亂。


    神武皇帝並不是和他們說話,而是和太上皇聊天,盡管邱明仰等人都聽到皇帝所說,但卻不敢上前接話。


    朱慈烺當然清查邱明仰他們的想法,他做事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並不會征求遼東巡撫的意見。


    既然遼東將官心裏看不上內地總兵,朱慈烺準備再次分兵攻取乳峰山,於是傳旨:


    “寧遠總兵吳三桂,山海關總兵馬科,前屯總兵王廷臣,遼東總兵劉兆基四部攻打黃土嶺,遼東總兵劉兆基負責調度指揮。”


    “鎮朔將軍宣府總兵楊國柱和陝西總兵賀人龍賀人龍,還有榆林副將高傑三部負責拿下石門山,楊國柱依然為指揮官。”


    楊國柱他們攻打的山頭就是石門山,三支軍隊原地待命即可,吳三國馬科等遼東將士卻要離開,他們的任務乃是攻打黃土嶺……


    遼東幾支人馬協同作戰,指揮者並非心高氣傲年輕有為的吳三桂,而是遼東總兵劉兆基,吳三桂再次被神武皇帝朱慈烺忽略。


    神武皇帝這個決定讓很多人不理解,連遼東總兵劉兆基本人都不敢相信。


    事已至此,劉兆基唯有領令,既然神武皇帝相信他,劉兆基絕對不會辜負聖上,他可以為大明獻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其實現在局勢和曆史上有很大不同,大明已經占據絕對優勢,剿滅建奴隻是時間問題。


    在這種局麵下,大明不需要吳三桂洪承疇之流獻計獻策衝鋒陷陣,更不會給他們封妻蔭子的機會。


    朱慈烺要對得起曆史上那些為大明盡忠的大明忠魂,給他們升官加爵的機會。


    盡管曆史之事不會發生,但朱慈烺絕對不會重用那些漢奸二臣,讓他們全部都靠邊站,要麽一輩子碌碌無為,若有二心殺無赦!


    ……


    鬆山


    鬆山城位於錦州城南九公裏處,明宣德五年置廣寧中左千戶所於此,下轄杏山驛,隸屬於廣寧中屯衛,城方三裏十二步闊一丈。


    明嘉靖四十二年巡撫王之誥加築,城牆高二丈五尺,南開一門,名曰“建武門”。


    後來東西各開一門,城牆四角各建更房。此城群山環拱,南臨大海,是錦州與寧遠之間重要的軍事樞紐。


    說起鬆山血戰,大家都會想到抗戰時期的滇西反攻。但很多人不知道,明末時期也有一場鬆山血戰。


    大明愛國將領金國鳳僅以兩千餘將士死守鬆山城,讓皇太極的數萬大軍碰得頭破血流。


    戰後,由於建奴傷亡慘重,盛京全城哭聲震天。


    如今金國鳳已經調往寧遠,鬆山副將為夏承德,也是那個曆史上見死不救,導致金國鳳父子全部戰死的鬆山副將夏承得。


    這次皇太極為了極大削弱明軍軍力,決定兵圍錦州城,兩黃旗在乳峰山圍點打援,想把大明有生力量都消滅在乳峰山。


    為了分散明軍主力,他同時派建奴肅親王豪格率領麾下正藍旗攻打鬆山,多爾袞率領正白旗攻打塔山,多鐸率領鑲白旗攻打杏山。


    神武元年五月三日。


    建奴肅親王豪格率領麾下正藍旗,對鬆山堡發起猛烈的攻擊,他誓要拿下鬆山,讓多爾袞兄弟看看,他豪格不比多爾袞差。


    此時鬆山堡內有明軍八千,守城副將乃是夏承得,參將劉正傑,遊擊將軍樊成功,城池守備葛朝忠,還有寧前道兵備張鬥等人。


    麵對兩萬多人的建奴攻城大軍,城內將士全力以赴拚死防守,短時間讓不善於打攻城戰的豪格有些束手無策。


    豪格見久久無法拿下鬆山,他氣的暴跳如雷,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拿下鬆山。


    見豪格如此瘋狂,其他人也不敢勸,唯有一個勁猛攻,幸虧鬆山堡城高牆厚將士拚命,不然鬆山還真的難保。


    豪格見傷亡很大依然無法破城,隻能改變策略打心理戰,命令向鬆山城頭喊話:


    “隻要鬆山守將投降,大清八旗可放過城中軍民,若繼續頑抗,一旦大清破城,鬆山城內雞犬不留……”


    經過一天攻城戰,雖然建奴損失極大,但鬆山守軍同樣傷亡慘重,若朝廷兩日內救兵不到,鬆山肯定會被瘋子豪格攻破。


    城內絕大多數將士都發誓,人在城在,城破人亡。


    可鬆山副將夏承得卻想另尋出路,孔友德石廷柱他們投降建奴,現在已經被封王封爵,在建奴那邊混的風生水起。


    他乃是鬆山副將起點遠比石廷柱高,自己若要獻城投降,肯定在建奴那邊能混個爵位。


    若繼續頑抗,一旦鬆山城破,別說投降建奴混個爵位,全城肯定被惱怒的豪格屠殺幹淨,真的是雞犬不留。


    當天夜裏,夏承德就召集一眾親信秘密開會,結果他麾下一眾親信全部願意跟隨主將投降建奴。


    於是夏承德決定第二日建奴攻城時隨機應變,率領麾下打開他防守的鬆山北門投降,並放放奴大軍入城。


    至於孫正傑等那幫頑固派,夏承德不會勸說其投降,就讓他們等著迎接肅親王豪格的滔天怒火吧!


    誰知人算不如天算,第二日建奴還未開始攻城,突然有一支明軍殺到,為首之人正是虎賁軍統領黃德功。


    黃德功率領虎賁軍到來並未入城,而是在北門外列陣,準備應戰建奴肅親王豪格。


    黃德功突然前來支援,徹底破壞了鬆山副將夏承德的投降計劃,他隻能靜觀其變,看看虎賁軍和建奴正藍旗的大戰結果再做決定。


    在夏承德看來,虎賁軍第一次出關作戰,絕對不是建奴正藍旗的對手。


    要知道豪格乃是皇太子長子,身經百戰勇猛無敵,兩萬多護國軍豈能抗衡大清八旗的天威。


    這兩日的攻城戰,打的豪格心情很不爽,他最擅長野戰,胯下烏龍駒,掌中一把開山大斧從未遇到對手。


    如今麵對堅固的鬆山堡,豪格感覺自己有力無處使,總想找個對手大戰一場,一瀉他心頭即將壓抑不住的怒火。


    今日剛起床用過早餐,突然有偵騎來報:


    “報主子,鬆山城下來一支明軍,他們並未入城,而是在城外列陣,看樣子準備螳臂當車……”


    豪格聞言大喜:


    “哈哈哈,無知的明狗,本王很久沒有遇到敢和我八旗野戰的明軍。


    今日便讓其知道什麽叫八旗滿萬不可敵,傳本王命令,立即出營滅掉這支明軍!”


    豪格一貫驕橫,他都不問問率兵之人是誰,立即率領麾下出戰。


    豪格此次征戰鬆山率領兩萬多人,正藍旗滿洲兵隻有六千多人。


    這六千多正藍旗滿洲兵,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建奴八旗正兵,八旗滿萬不可敵指就就是這些蠻夷,正藍旗乃是其中之一。


    除了滿洲正兵外,還有正藍旗蒙軍五千,正藍旗漢軍五千,另外還有一些正藍旗旗丁和阿哈出營作戰。


    建奴旗丁指預備役士兵,往往是後勤兵,不上前線幹雜活。


    服裝上帶“丁”字的往往是“兵”的子弟,他們被稱為“丁”或“餘丁”。


    每名餘丁都被朝廷養著,每月都領軍餉,月餉銀五錢。


    發生戰爭,建奴政權會征調,餘丁須隨正規軍一同出征,在戰鬥中負責運送、發放武器和軍糧等後勤保障工作。


    即所謂的“父兄在伍,子弟為餘丁,守兵缺出,即從餘丁撥補”。


    一旦在戰爭中出現傷亡減員,這些“丁”隨時就會穿上“兵”的衣服,補充到部隊中去。


    所謂阿哈是建奴早期奴隸,特別是入關之前,那些被後金在曆次入關劫掠中,被俘虜帶迴去作為奴隸的漢人的滿族稱唿。


    實際就是最低等的奴才,後金說白了就是一個大型的奴隸製武力強盜團夥,理論上來說,所有人都是汗王的奴才,包括他的兄弟兒子在內!


    而那些大的,地位高的奴才手下,又有低一級的奴才。


    而奴才也有自己的奴才,如此層層奴役,最低等級的就是阿哈,地位和牲口等同。


    這些阿哈所有的一切,不論是人身自由還是生命,都屬於自己的主子所有,可以隨意打殺虐待。


    皇太極繼位後,建奴的後繼統治者,開始有意識的接受先進的漢族文明。


    特別在入關之後,建奴貴族高層才開始有限接受漢文明的改造,奴隸製度情況稍微有改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物語00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物語000並收藏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