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議事
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 作者:物語00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太極端坐位上,環視屋內肅立眾臣,眉頭不禁皺了皺,今日前線開會已經通知豪格,多爾袞兄弟前來議事,此時三人還未到來。
皇太極剛想問問情況,豪格和多爾袞多鐸從杏山鬆山急匆匆趕來拜見:
“參見陛下!”
皇太極對他們三人擺擺手,三人立即起身站在一旁。
皇太極目光在眾人身上一掃而過,首先對錦州前線指揮拜音圖道:
“拜音圖,錦州之事由你主導,布置如何,你對眾臣說說吧,咳咳……”
皇太極說罷,突然咳嗽幾聲。
他本來有風眩症、高血壓諸病,建奴總動員後,他擔憂前線之事,一路騎馬急進。
到達前線後,也顧不得休息,立即視察各地形勢,身體不免更差了。
雖然皇太極身體不好,但有幾位親王在,指揮作戰本來沒有拜音圖什麽事。
可皇太極不想讓多爾袞兄弟染指指揮權,豪格又有勇無謀,他隻能把錦州之戰指揮權交給正黃旗旗主拜音圖。
正黃旗旗主拜音圖,擔憂地看了皇太極一眼,恭敬應道:
“奴才遵旨。”
隨後轉身對建奴眾臣說道:
“諸位大臣王公,這次錦州之略,算八旗,外藩蒙古,高麗在內,我大清國一共出動數十萬兵馬,加上阿哈雜役,餘者各旗甲兵,未披甲旗丁,計有二十三萬餘人。”
“現已經錦州圍困,環城立了大營八座,鑿了三道長壕,布置的兵馬,主要是英俄爾代率領的鑲紅旗部分人馬。
另外還有餘旗一些甲兵,計有旗丁一萬五千人,內甲兵一萬二千,又有兩萬阿人馬,一萬五千旗丁,連二萬阿合雜役圍困足夠。”
“現我乳峰山,附帶鬆山堡東麵的黃土嶺,東南處的鬆山,還有石門山,石家嶺,紫荊山,磨盤山,錦昌堡、沙河堡、大勝堡各處。
駐守兵馬有八旗滿洲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一部兵馬。
又有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大部,外藩蒙古,高麗軍一部,計有旗丁七萬人,內甲兵五萬八千,又有雜役阿哈約五萬,正麵與明軍對決。”
拜音圖說到這裏看看皇太極,見皇上並未有表態的意思,他繼續說道:
“餘者旗丁三萬,內甲兵二萬餘,阿哈雜役三萬,駐守在白廟堡,用來渡過女兒河,進攻寧遠,截斷明軍糧道之用。”
拜音圖說到這裏,皇太極咳嗽一聲說道:
“明軍的戰力也比往年提高不少,我軍幾次設伏,如在杏山設伏,在鬆山設伏,都沒取得什麽成果,這次明軍兵威極盛,錦州之戰,需得謹慎。”
聽了皇太極的話,眾人都是麵有憂色,看來這次仗不好打啊。
錦州之戰,建奴傾國而來,國內守留的,隻是一些老弱殘兵,若一個不小心,就是滅國之禍。
按八旗的編製,最小單位為牛錄,每二百人到三百人為一牛錄,父死子繼,兄亡弟代。
當然,不是說一個牛錄就是二、三百人,而是說每一戶出一個壯丁,“丁”按古時的說法,就是16歲到60歲的成年男子。
一般而言,一戶都有幾口人,內有丁數不等,有時二、三丁,有時五、六丁,視各戶男人的生育能力。
所以建奴每牛錄人口,有三百戶左右,一般在一千口到二千口人不等。
在建奴中,當兵的稱旗丁,分披甲旗丁,未披甲旗丁。暫不當兵的叫做“餘丁”或者“閑散”。
他們也可以跟隨出戰,作為跟役一種,地位高過那些奴隸阿哈們。
每牛錄二、三百丁都是兵,可不可以披甲,就看各兵能力了。
不過建奴男子從十歲開始,每三年就有參加考試,達標就為守兵(步甲),享有軍餉,享有盔甲,隨後考核到馬甲,巴牙喇不等。
各牛錄中,甲兵比例還是很高的,畢竟作為旗丁,成年當兵,他們從十歲起就考核,到十六歲,十八歲,二十歲還不能披甲,在周遭尚武的氣氛中就是廢物。
隻是此次鬆錦大戰,幾乎各旗牛錄下旗丁都有出戰,很多餘丁也跟隨出征,還有當年大量掠來的漢人等奴隸追隨,國內青壯一掃而空。
若此戰輸了,對建奴而言,確實是一場滅頂之災。
皇太極點頭,對拜音圖布置表示滿意,拜音圖處世謹慎,為人沉穩,這番布置,沒什麽缺陷。
皇太極巡視乳峰山各處後,也挑不出毛病,確實老成謀國,值得自己信任。
他說道:
“拜音圖躬冒矢石,決策於萬眾之中,此番布置,肩弘钜而不亂,朕很滿意。”
“咳咳……”
他咳嗽幾聲繼續說道:
“各大臣也說說吧,明軍到後,大清八旗如何應付最妥當?
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對拜音圖的話卻不以為然,他說道:
“南蠻子確實比以前厲害,不過又如何,在我大清鐵騎下,他們十萬,二十萬,也是大敗而歸的結果。
兒臣認為,等明軍到後,八旗直接結陣打就是,拜音圖說的話,未免太喪氣了一些。”
豪格本來就善戰,廣有戰功,因功勳卓著不斷進封,又長期受到皇太極的寵待,勢力相當強大。
他與睿親王多爾袞不合,近幾年多爾袞被皇太極連連打壓,氣勢矮了不少,在年前入關慘敗而歸。
此起彼落下,豪格更為勢大,在八旗王公大臣中享有頗高的威望,更得以統攝戶部。
豪格素來輕視明軍,也未受什麽打擊,雖心下承認明軍今時不同往日,不過聽了皇太極的話,還是下意識開口反駁。
看他傲慢的樣子,皇太極卻臉色一沉,喝斥道:
“大膽,怎可如此無禮,你在質疑朕嗎?”
豪格自知失禮,不禁嚇一大跳,急忙跪倒磕頭:
“皇上恕罪,兒臣知錯……”
“大敵當前,休得魯莽,起來吧!”
皇太極對長子豪格相當寵溺,他登位後連連整死兄長阿敏與莽古爾泰,又不斷給各旗旗主小鞋穿,一切都是為了豪格。
此時看到豪格神情,他又皺皺眉頭,不過最終還是略過不表。
皇太極看著這個粗線條之輩,隻有歎氣,今時不同往日啊,他們若還如此,清國精銳,將在錦州城下毀於一旦。
鑲黃旗旗主英額爾岱這時出列道:
“奴才認為拜音圖說得有理,錦州之戰,需得謹慎。明兵甚多甚銳,不可速戰,否則萬一有失,為之奈何?
所以奴才以為,可環乳峰山而戰,步步依山險防禦,消耗明軍銳氣,待其食盡,當可挫其鋒銳,在事有功。”
皇太極點頭,英俄爾岱向來受他器重,本身也很有才能。
因為英俄爾岱的才華,所以皇太極特令英俄爾岱兼任戶部承政,還擔任此戰大軍的錢糧總理重任。
此時他說的話,也暗合自己穩重之意,他讚道:
“他塔喇承政勤於職事,真是老成曆練,當為眾卿之表率。”
範文程見狀,急忙上前跪道:
“軍略布置沒有問題,我八旗大軍一居乳峰山,一居黃土嶺,一居毛家溝,就象幾把大鉗子,狠狠夾住明軍前往錦州的道路,阻止他們救援。”
“各山壕溝石牆頗多,依著險要工事,定能大大消耗明軍戰力銳氣。又有白廟堡大軍。
將來待明軍氣喪,就可以渡過女兒河,進攻杏山,截斷明軍糧道。我八旗軍長於野戰,到時明軍氣喪會戰,就能一鼓而勝,奠定皇上萬世不表的基業。”
皇太極點頭,暗讚範文程乃是一條好狗……
最後皇太極用複雜的眼神看向多爾袞。
這個原來的睿親王,經自己幾次打壓,目前看來,他們老實不少,也屢次上奏提出自己的作戰設想方略。
“睿郡王也說說吧。”
多爾袞恭敬道:
“遵旨!”
“奴才讚同他塔喇承政的意見,明軍勢大,又兵威正銳,先避其鋒芒,用山險工事耗其銳氣是正舉。
他們數十萬大軍,這糧草一天需要多少?若長期相持,怕明國之內非議立起,待其氣喪食盡。
大清兵就有可趁之機,我國雖然糧草供應也難,不過上下一心,比起明國來說,我八旗優勢就多了不少。”
多鐸奇怪地看了哥哥一眼,最近多爾袞活躍不少,對皇太極也表現恭敬。
多鐸開始猜不透多爾袞內心想法,不過他向以多爾袞馬首是瞻,此時連連出聲附和。
隨後各臣紛紛讚同,都言明兵甚多,如若速決,恐怕力有不及,采用環山而營,以待食盡的戰術不錯。
皇太極淡然聽著,心中已有定意,這時正黃旗巴牙喇纛章京圖賴匆匆進來,言明人大軍已到,正源源不斷匯於乳峰山。
皇太極冷哼一聲,眼中射出寒光:
“明軍終於到了嗎?各位愛卿,都隨朕去看看!”
眾人急急來到山城之上,該地山城選址極為適當,站在城牆上,鬆杏錦州各處,一覽無餘。
烈日下,騰騰熱氣上湧,讓視線似乎有點變得扭曲,眾人舉目往南看去,就見一片人海,正緩緩移動而來。
明軍尚紅,鬆山附近,也是低矮山嶺丘陵起伏,所以這片紅色的人海移動時,在陽光的照耀下,便如波光鱗鱗的湖泊與海洋,一浪一浪的湧動。
自皇太極下,眾人無不吸了一口冷氣,人言此次明軍兵威極盛,聽著還不感覺如何。
此時親見,才發覺事實如此,此次的明軍,確實與往年不一樣,並不隻是哨騎隨口亂說。
連狂傲的豪格也是啞口無言,看得有些目瞪口呆,隨後又咬牙切齒,臉上神情猙獰。
在這片人海前,是密密奔騰的哨騎與夜不收,他們吸引了山城眾人一會注意,隨後又將目光放到他們大陣上。
看得出,明軍是齊頭並進,結陣而來,他們由無數的大小陣列合成,騎兵在前,步軍在後,都隨行軍鼓點有節奏移動。
放眼望去,無盡的紅甲,無窮的長槍火銃,旌旗密密,真是大軍如海,似要要達天邊盡頭。
忽然皇太極目光一凝,就見一片晃動的海洋旗號中,幾麵載於大車上的大纛旗分外醒目,有如鶴立雞群一般。
他手一伸,一根千裏鏡放在他的手中,沒錯,就是千裏鏡。
當年孔有德投敵,軍中有幾根佛郎機人使用的千裏鏡,被他作為寶貝獻給建奴皇帝。
拿到千裏鏡後,皇太極認為此為軍國利器,也派工匠仿製,並從大明境內秘密收羅。
不過技術人才有限,大明也極力控製,所以打製收羅極其有限,幾個千裏鏡都作為珍貴器物。
此時皇太極持鏡眺望,他們中有千裏鏡的,也有樣學樣,都往明軍陣地看去。
皇太極看得清楚,明軍中,有四杆巨大並列的大纛旗,其中一杆略矮,餘者一樣巨大。
這些大纛旗,都載於大車之上,用健馬拉之,上麵繡著大大的楊字,吳字,王字,賀字……
大纛旗後,是眾多的大鼓車,此時鼓手正在敲擊,然後眾軍隨著震人心魂的鼓點前進,怪不得此次明軍軍陣特別不同,原來有這些大纛車與鼓車之功。
良久,皇太極歎道:“此次明軍確實勢大,與往日不同!”
他心中複雜,崇德四年起,明國便大舉練兵,果然兵馬戰力顯著提高,相對之下,己方的清國,卻沒有這個財力了。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看來要入主中原,任重而道遠。
皇太極神情嚴肅,說道:
“人言小皇帝善於用兵,觀其軍陣行列,信然如此,錦州之戰,我大清不容樂觀,將士需有必死之心,方能得勝!”
皇太極說到這裏突然打住,急忙又用千裏鏡四下觀望一番才又說道:
“不對啊,看旗幟這些明軍乃是楊國柱吳三桂等人麾下,而傳言明國最強大的軍隊護國軍並未出現。
這些往年都是被我大清八旗暴虐的明軍,他們今日為何又如此軍容?難道明國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訓練出如此多的強軍?不可能啊……”
皇太極說罷,迴頭看向石廷柱問道:
“石愛卿,你們漢軍鑲黃旗火器兵訓練如何,軍容比山下山下明軍如何?”
皇太極剛想問問情況,豪格和多爾袞多鐸從杏山鬆山急匆匆趕來拜見:
“參見陛下!”
皇太極對他們三人擺擺手,三人立即起身站在一旁。
皇太極目光在眾人身上一掃而過,首先對錦州前線指揮拜音圖道:
“拜音圖,錦州之事由你主導,布置如何,你對眾臣說說吧,咳咳……”
皇太極說罷,突然咳嗽幾聲。
他本來有風眩症、高血壓諸病,建奴總動員後,他擔憂前線之事,一路騎馬急進。
到達前線後,也顧不得休息,立即視察各地形勢,身體不免更差了。
雖然皇太極身體不好,但有幾位親王在,指揮作戰本來沒有拜音圖什麽事。
可皇太極不想讓多爾袞兄弟染指指揮權,豪格又有勇無謀,他隻能把錦州之戰指揮權交給正黃旗旗主拜音圖。
正黃旗旗主拜音圖,擔憂地看了皇太極一眼,恭敬應道:
“奴才遵旨。”
隨後轉身對建奴眾臣說道:
“諸位大臣王公,這次錦州之略,算八旗,外藩蒙古,高麗在內,我大清國一共出動數十萬兵馬,加上阿哈雜役,餘者各旗甲兵,未披甲旗丁,計有二十三萬餘人。”
“現已經錦州圍困,環城立了大營八座,鑿了三道長壕,布置的兵馬,主要是英俄爾代率領的鑲紅旗部分人馬。
另外還有餘旗一些甲兵,計有旗丁一萬五千人,內甲兵一萬二千,又有兩萬阿人馬,一萬五千旗丁,連二萬阿合雜役圍困足夠。”
“現我乳峰山,附帶鬆山堡東麵的黃土嶺,東南處的鬆山,還有石門山,石家嶺,紫荊山,磨盤山,錦昌堡、沙河堡、大勝堡各處。
駐守兵馬有八旗滿洲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一部兵馬。
又有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大部,外藩蒙古,高麗軍一部,計有旗丁七萬人,內甲兵五萬八千,又有雜役阿哈約五萬,正麵與明軍對決。”
拜音圖說到這裏看看皇太極,見皇上並未有表態的意思,他繼續說道:
“餘者旗丁三萬,內甲兵二萬餘,阿哈雜役三萬,駐守在白廟堡,用來渡過女兒河,進攻寧遠,截斷明軍糧道之用。”
拜音圖說到這裏,皇太極咳嗽一聲說道:
“明軍的戰力也比往年提高不少,我軍幾次設伏,如在杏山設伏,在鬆山設伏,都沒取得什麽成果,這次明軍兵威極盛,錦州之戰,需得謹慎。”
聽了皇太極的話,眾人都是麵有憂色,看來這次仗不好打啊。
錦州之戰,建奴傾國而來,國內守留的,隻是一些老弱殘兵,若一個不小心,就是滅國之禍。
按八旗的編製,最小單位為牛錄,每二百人到三百人為一牛錄,父死子繼,兄亡弟代。
當然,不是說一個牛錄就是二、三百人,而是說每一戶出一個壯丁,“丁”按古時的說法,就是16歲到60歲的成年男子。
一般而言,一戶都有幾口人,內有丁數不等,有時二、三丁,有時五、六丁,視各戶男人的生育能力。
所以建奴每牛錄人口,有三百戶左右,一般在一千口到二千口人不等。
在建奴中,當兵的稱旗丁,分披甲旗丁,未披甲旗丁。暫不當兵的叫做“餘丁”或者“閑散”。
他們也可以跟隨出戰,作為跟役一種,地位高過那些奴隸阿哈們。
每牛錄二、三百丁都是兵,可不可以披甲,就看各兵能力了。
不過建奴男子從十歲開始,每三年就有參加考試,達標就為守兵(步甲),享有軍餉,享有盔甲,隨後考核到馬甲,巴牙喇不等。
各牛錄中,甲兵比例還是很高的,畢竟作為旗丁,成年當兵,他們從十歲起就考核,到十六歲,十八歲,二十歲還不能披甲,在周遭尚武的氣氛中就是廢物。
隻是此次鬆錦大戰,幾乎各旗牛錄下旗丁都有出戰,很多餘丁也跟隨出征,還有當年大量掠來的漢人等奴隸追隨,國內青壯一掃而空。
若此戰輸了,對建奴而言,確實是一場滅頂之災。
皇太極點頭,對拜音圖布置表示滿意,拜音圖處世謹慎,為人沉穩,這番布置,沒什麽缺陷。
皇太極巡視乳峰山各處後,也挑不出毛病,確實老成謀國,值得自己信任。
他說道:
“拜音圖躬冒矢石,決策於萬眾之中,此番布置,肩弘钜而不亂,朕很滿意。”
“咳咳……”
他咳嗽幾聲繼續說道:
“各大臣也說說吧,明軍到後,大清八旗如何應付最妥當?
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對拜音圖的話卻不以為然,他說道:
“南蠻子確實比以前厲害,不過又如何,在我大清鐵騎下,他們十萬,二十萬,也是大敗而歸的結果。
兒臣認為,等明軍到後,八旗直接結陣打就是,拜音圖說的話,未免太喪氣了一些。”
豪格本來就善戰,廣有戰功,因功勳卓著不斷進封,又長期受到皇太極的寵待,勢力相當強大。
他與睿親王多爾袞不合,近幾年多爾袞被皇太極連連打壓,氣勢矮了不少,在年前入關慘敗而歸。
此起彼落下,豪格更為勢大,在八旗王公大臣中享有頗高的威望,更得以統攝戶部。
豪格素來輕視明軍,也未受什麽打擊,雖心下承認明軍今時不同往日,不過聽了皇太極的話,還是下意識開口反駁。
看他傲慢的樣子,皇太極卻臉色一沉,喝斥道:
“大膽,怎可如此無禮,你在質疑朕嗎?”
豪格自知失禮,不禁嚇一大跳,急忙跪倒磕頭:
“皇上恕罪,兒臣知錯……”
“大敵當前,休得魯莽,起來吧!”
皇太極對長子豪格相當寵溺,他登位後連連整死兄長阿敏與莽古爾泰,又不斷給各旗旗主小鞋穿,一切都是為了豪格。
此時看到豪格神情,他又皺皺眉頭,不過最終還是略過不表。
皇太極看著這個粗線條之輩,隻有歎氣,今時不同往日啊,他們若還如此,清國精銳,將在錦州城下毀於一旦。
鑲黃旗旗主英額爾岱這時出列道:
“奴才認為拜音圖說得有理,錦州之戰,需得謹慎。明兵甚多甚銳,不可速戰,否則萬一有失,為之奈何?
所以奴才以為,可環乳峰山而戰,步步依山險防禦,消耗明軍銳氣,待其食盡,當可挫其鋒銳,在事有功。”
皇太極點頭,英俄爾岱向來受他器重,本身也很有才能。
因為英俄爾岱的才華,所以皇太極特令英俄爾岱兼任戶部承政,還擔任此戰大軍的錢糧總理重任。
此時他說的話,也暗合自己穩重之意,他讚道:
“他塔喇承政勤於職事,真是老成曆練,當為眾卿之表率。”
範文程見狀,急忙上前跪道:
“軍略布置沒有問題,我八旗大軍一居乳峰山,一居黃土嶺,一居毛家溝,就象幾把大鉗子,狠狠夾住明軍前往錦州的道路,阻止他們救援。”
“各山壕溝石牆頗多,依著險要工事,定能大大消耗明軍戰力銳氣。又有白廟堡大軍。
將來待明軍氣喪,就可以渡過女兒河,進攻杏山,截斷明軍糧道。我八旗軍長於野戰,到時明軍氣喪會戰,就能一鼓而勝,奠定皇上萬世不表的基業。”
皇太極點頭,暗讚範文程乃是一條好狗……
最後皇太極用複雜的眼神看向多爾袞。
這個原來的睿親王,經自己幾次打壓,目前看來,他們老實不少,也屢次上奏提出自己的作戰設想方略。
“睿郡王也說說吧。”
多爾袞恭敬道:
“遵旨!”
“奴才讚同他塔喇承政的意見,明軍勢大,又兵威正銳,先避其鋒芒,用山險工事耗其銳氣是正舉。
他們數十萬大軍,這糧草一天需要多少?若長期相持,怕明國之內非議立起,待其氣喪食盡。
大清兵就有可趁之機,我國雖然糧草供應也難,不過上下一心,比起明國來說,我八旗優勢就多了不少。”
多鐸奇怪地看了哥哥一眼,最近多爾袞活躍不少,對皇太極也表現恭敬。
多鐸開始猜不透多爾袞內心想法,不過他向以多爾袞馬首是瞻,此時連連出聲附和。
隨後各臣紛紛讚同,都言明兵甚多,如若速決,恐怕力有不及,采用環山而營,以待食盡的戰術不錯。
皇太極淡然聽著,心中已有定意,這時正黃旗巴牙喇纛章京圖賴匆匆進來,言明人大軍已到,正源源不斷匯於乳峰山。
皇太極冷哼一聲,眼中射出寒光:
“明軍終於到了嗎?各位愛卿,都隨朕去看看!”
眾人急急來到山城之上,該地山城選址極為適當,站在城牆上,鬆杏錦州各處,一覽無餘。
烈日下,騰騰熱氣上湧,讓視線似乎有點變得扭曲,眾人舉目往南看去,就見一片人海,正緩緩移動而來。
明軍尚紅,鬆山附近,也是低矮山嶺丘陵起伏,所以這片紅色的人海移動時,在陽光的照耀下,便如波光鱗鱗的湖泊與海洋,一浪一浪的湧動。
自皇太極下,眾人無不吸了一口冷氣,人言此次明軍兵威極盛,聽著還不感覺如何。
此時親見,才發覺事實如此,此次的明軍,確實與往年不一樣,並不隻是哨騎隨口亂說。
連狂傲的豪格也是啞口無言,看得有些目瞪口呆,隨後又咬牙切齒,臉上神情猙獰。
在這片人海前,是密密奔騰的哨騎與夜不收,他們吸引了山城眾人一會注意,隨後又將目光放到他們大陣上。
看得出,明軍是齊頭並進,結陣而來,他們由無數的大小陣列合成,騎兵在前,步軍在後,都隨行軍鼓點有節奏移動。
放眼望去,無盡的紅甲,無窮的長槍火銃,旌旗密密,真是大軍如海,似要要達天邊盡頭。
忽然皇太極目光一凝,就見一片晃動的海洋旗號中,幾麵載於大車上的大纛旗分外醒目,有如鶴立雞群一般。
他手一伸,一根千裏鏡放在他的手中,沒錯,就是千裏鏡。
當年孔有德投敵,軍中有幾根佛郎機人使用的千裏鏡,被他作為寶貝獻給建奴皇帝。
拿到千裏鏡後,皇太極認為此為軍國利器,也派工匠仿製,並從大明境內秘密收羅。
不過技術人才有限,大明也極力控製,所以打製收羅極其有限,幾個千裏鏡都作為珍貴器物。
此時皇太極持鏡眺望,他們中有千裏鏡的,也有樣學樣,都往明軍陣地看去。
皇太極看得清楚,明軍中,有四杆巨大並列的大纛旗,其中一杆略矮,餘者一樣巨大。
這些大纛旗,都載於大車之上,用健馬拉之,上麵繡著大大的楊字,吳字,王字,賀字……
大纛旗後,是眾多的大鼓車,此時鼓手正在敲擊,然後眾軍隨著震人心魂的鼓點前進,怪不得此次明軍軍陣特別不同,原來有這些大纛車與鼓車之功。
良久,皇太極歎道:“此次明軍確實勢大,與往日不同!”
他心中複雜,崇德四年起,明國便大舉練兵,果然兵馬戰力顯著提高,相對之下,己方的清國,卻沒有這個財力了。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看來要入主中原,任重而道遠。
皇太極神情嚴肅,說道:
“人言小皇帝善於用兵,觀其軍陣行列,信然如此,錦州之戰,我大清不容樂觀,將士需有必死之心,方能得勝!”
皇太極說到這裏突然打住,急忙又用千裏鏡四下觀望一番才又說道:
“不對啊,看旗幟這些明軍乃是楊國柱吳三桂等人麾下,而傳言明國最強大的軍隊護國軍並未出現。
這些往年都是被我大清八旗暴虐的明軍,他們今日為何又如此軍容?難道明國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訓練出如此多的強軍?不可能啊……”
皇太極說罷,迴頭看向石廷柱問道:
“石愛卿,你們漢軍鑲黃旗火器兵訓練如何,軍容比山下山下明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