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建奴兵圍錦州
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 作者:物語00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慈烺這次並未直接迴答太上皇,而是對下麵諸將道:
“諸位將軍,太上皇想知道你們都帶多少人馬前來山海關會師,都說說吧!”
“遵旨!”
諸將急忙躬身領旨,隨後向崇禎太上皇報出自己所率領人馬數量。
周遇吉:
“稟告太上皇,末將麾下有神武軍五萬人!”
黃德功:
“稟告太上皇,末將麾下有虎賁軍三萬三千人!”
孫應元:
“稟告太上皇,末將麾下有龍騰軍三萬三千人!”
曹變蛟:
“稟告太上皇,末將麾下有虎豹騎五萬人!”
除了護國軍四部外,還有楊國柱麾下五千人馬,馬祥麟五千白杆兵,李壽廷五千秦軍,賀人龍帶來一萬人馬,這一萬人都是李壽廷訓練的秦兵。
副將高傑麾下三千人,山海關總兵馬科麾下五千人馬,前屯總兵王挺臣麾下三千人戰兵。
龍騰軍和虎賁軍都被抽調一個營運糧草,目前隻有三個整編營,而神武軍和虎豹騎依然是四個營的完整編製。
隸屬於護國軍的天雄軍還不在列,盧象升率領三個營在朝鮮,另外一個營在遼南。
如果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決戰,整編護國軍這二十萬人絕對能滅建奴兩次。
可現在情況不同,建奴也有堅城,還有偌大的蒙古草原和外東北縱深,如果把護國軍鋪開肯定不夠用,所以朱慈烺又把賀人龍高傑以及秦兵白杆兵帶上。
現在駐紮在山海關的總兵力已經在二十萬左右,這二十萬人絕對都是真實數字。
以前號稱二十萬兵力,其實真正能有十萬已經很難得了,可朱慈烺繼位登基後,誰還敢吃空餉,除非不怕三族盡滅。
聽到有如此多大軍雲集遼東,崇禎立即放下心來:
“好好,如今大明真是兵多將廣,必然能收複遼東,中興大明!”
崇禎很清楚自己現在扮演的的角色,就是跟著皇兒打醬油而已,絕對不會在公開場合多言,他稱讚諸將幾句便不再言語。
其實作為大明前帝王,崇禎知道現在明軍兵力已經遠不止二十來萬。
因為還有遼東總兵劉兆基,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遼東前鋒總兵掛征遼前鋒將軍印的祖大壽。
這些遼東軍閥麾下大軍總兵力,絕對不會低於五萬,加上山海關齊聚的二十多萬大軍,明軍在遼東大軍肯定在三十萬左右。
三十萬明軍是什麽概念,在崇禎的記憶裏,他登基以來從一次性未調動過如此大規模兵力作戰。
朱慈烺召見眾將後,山海關總兵馬科大擺宴席位為神武皇帝接風洗塵……
大軍在山海關休整一夜,第二日繼續向遼東進軍……
盛京
大明迅速出兵,在極短時間收複朝鮮,並把朝鮮徹底並入大明版圖,而駐守朝鮮的建奴內大臣遏必隆全軍覆沒。
當初皇太極親自率領建奴十萬大軍入侵朝鮮,在短短數天內殺到漢城徹底征服朝鮮,這個戰績已經堪稱奇跡。
可皇太極沒有料到,大明竟然在兩天之內收複朝鮮,這個速度比他當初征服朝鮮的速度還要快幾倍。
得到情報後,死胖子氣的再次在朝堂上噴血,據說獸醫手捧金碗接三碗之多,因為這次大量出血,估計皇太極已經離死不遠了……
皇帝這個官也不好當,他吐完血隻休息片刻,隨後就召集建奴眾親王貝勒開軍事會議。
經過激烈討論和爭辯,最後還是皇太極一錘定音,為了集中兵力對付大大明,唯有暫時棄守一些不重要的關隘。
由於沒有水師,皇太極認為遼南根本守不住,沒有必要在遼南和明軍打消耗戰,於是決定放棄遼南部分土地。
但命令濟爾哈朗率領鑲藍旗死守複州和蓋州,遼寧部分土地可以暫時放棄,但複州這一條線決不能被明軍突破。
建奴八旗現在兩黃旗基本完整,兩藍旗損失不大,兩白旗損失過半,兩紅旗基本廢掉,建奴八旗已經不再完整。
為了重整建奴八旗,皇太極不但從其他旗抽調十牛錄補充進兩紅旗,又強行把本族十四歲到五十歲的男丁補充進八旗隊伍。
這樣一來雖然八旗實力大打折扣,但八旗人數基本湊齊,不至於變成建奴六旗。
皇太極也沒有辦法,建奴族群人口有限,損失如此之大,想短時間恢複八旗實力沒有任何可能。
曆史上他多次命令建奴入關劫掠,讓遼東人口增加數倍實力大漲,大明因為受到雙線作戰的拖累,反而江河日下,最終讓建奴撿到一個超級大的皮夾子,
但在朱慈烺穿越以後,曆史已經悄然發生改變,建奴不但未能從大明搶掠到人口財帛,反而搭進去嶽托和兩紅旗,連多爾袞兄弟的兩白旗也損失半數之多,從而使建奴實力進一步削弱。
建奴八旗滿洲兵無法恢複昔日戰力,但通過一係列的強行征兵,無論是蒙古八旗,還是漢軍八旗,現在人數都比以前多出兩倍以上。
這樣一來,建奴現在總兵力達到空前的二十四萬之多,其中建奴五萬包衣的實力也不容小覷,他們至少要比以前明軍戰鬥力強……
神武皇帝不是拿下了朝鮮嗎?朝鮮對建奴來說並不是非要不可,皇太極也不想在朝鮮問題上和明軍糾纏。
他決定也給明國小皇帝一個深刻教訓,你打朝鮮勞師動眾,大清在家門口直接對錦州鬆山出手。
皇太極準備和神武皇帝玩一出圍點打援的遊戲。
他要利用天時地利的優勢,爭取把大明有生力量盡數誅殺在鬆錦一帶。
經過和建奴眾親王貝勒的商量,最終達成一致,老代善率領實力嚴重下降的兩紅旗駐守盛京。
同時蒙軍兩紅旗和漢軍兩紅旗兩萬人馬,一起留在盛京協助代善守城,以防被明軍偷襲。
皇太極親率兩黃旗出征錦州,多爾袞多鐸兩兄弟率領兩白旗,豪格率領正藍旗全部人馬,跟隨皇太極前往錦州鬆山一帶。
不要認為皇太極率領的隻有五個旗的滿洲兵,蒙軍鑲黃旗,正黃旗,鑲白旗,正白旗,正藍旗,漢軍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十旗人馬全部在列。
其中漢軍五旗基本都裝備火器,主要以火神槍為主,尤其是孔友德麾下五千火器兵,經過長時間訓練最為精銳。
此次出征鬆錦的建奴總兵力達到十六萬,可以說皇太極這是破釜沉舟拚死一搏,建奴能不能扳迴一城,就看這次大戰。
皇太極親自去錦州,他要再次對付祖大壽,而多爾袞和多鐸的目標乃是鬆山,豪格率領正藍旗前往塔山杏山。
建奴的戰術很簡單,深挖壕溝困死錦州和鬆山守軍,在明軍救援路上埋伏擊殺前來救援的明軍有生力量。
由於建奴派出大量精銳偵騎,鬆山錦州的明軍斥候幾乎被他們清除幹淨,讓祖大壽和邱明仰變成聾子和瞎子。
神武元年三月二十九日。
天剛蒙蒙亮,此時祖大壽突然從夢中驚醒,剛睜開眼睛就聽到外麵傳來他弟弟祖大樂的聲音。
祖大樂並不莽撞,既然他此時前來肯定有緊急事情發生,祖大壽急忙讓人更衣,隨後出門觀看。
隻見祖大樂在後宅門外正在和幾個親兵說什麽。
後宅不是什麽人都可以進的,就算是祖大壽親弟弟,沒有祖大壽允許,祖大樂絕對不敢擅闖。
祖大壽臉色一沉,邁步走過去淡淡道:
“大樂何事,一大早在此喧嘩?”
看到大哥到來,祖大樂急忙拱手說道:
“大哥大事不好,建奴居然一夜之間把錦州四麵包圍,您快上城看看吧!”
祖大壽聞言大吃一驚,怪不得最近派出去的斥候不見來報,肯定已經被建奴精銳偵騎幹掉了。
“快,去城上看看……”
兄弟二人立即出門飛身上馬直奔錦州城頭。
此時祖大成、祖大弼,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可法等都已經守在城頭。
看到祖大壽登上城頭,他們立即上前見禮,隨後圍攏在大帥身旁等候命令。
祖大壽沒有搭理這些家人,立即站在垛口看向城下,隻見錦州城下旗幡招展人山人海,已經變成一片黃色好樣。
建奴的戰旗是黃色,建奴身上盔甲披風護背旗同樣都是黃色,如果說有什麽不同,那就其中一部分黃色四周多個鑲邊。
很明顯來的是皇太極麾下正黃旗和鑲黃旗,也是目前建奴戰鬥力最強的兩旗人馬!
祖大壽無奈搖搖頭,他沒有想到建奴居然在一夜之間,悄無聲息的把錦州圍的水泄不通……
“你們各司其職嚴防錦州四門,一定要在援軍到來之前守住錦州!”
“喏!”
不過祖大壽並未驚慌失措,這種情況在錦州並不是第一次發生。
錦州絕對不是建奴能隨意攻破的,如果皇太極敢攻城,肯定讓建奴損兵折將。
“傳我命令,堅守錦州等待援兵,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許出城作戰,違抗者,殺無赦!”
“喏!”
祖家軍出城打建奴肯定有去無迴,可論守城能力,祖大壽那些兄弟子侄個個都能勝任。
祖寬突然手指城外叫道:
“大帥,建奴好像不打算立即攻城,您看他們在深挖壕溝,這是想困死我們啊……”
祖寬本是祖大壽的家丁隊長,因剿匪立下戰功升為參將。
曆史上建奴入關殺魯王屠濟南,崇禎大怒,祖寬等人勤王不力被斬殺。
同樣因為朱慈烺的穿越改變曆史,祖寬才能活下來。
在祖寬的提醒下,祖大壽等人才發現建奴動作,很明顯想困死錦州城裏大明軍民。
建奴深挖壕溝圍困錦州的情況,祖大壽並未有絲毫驚慌,他冷冷一笑道:
“你們各司其職嚴防建奴突然發動偷襲,不要擔心斷糧,錦州糧草足夠吃一年!”
祖大壽說的不錯,茅元儀在兩個月前已經奉命送來大量糧草。
錦州城現在根本不用擔憂糧道被斷,他們隻要守住錦州即可。
城裏還有數十萬軍民,祖大壽絲毫不敢懈怠,一旦城破必定血流成河……
以現在神武皇帝的英明,很快明軍就會前來救援,他隻堅守錦州等待援兵即可。
寫明末曆史文的,祖大壽絕對是邁不過的坎,也很難處理,以大明現在的趨勢,他絕對不會投降建奴。
如果說遼東第一豪門是誰,毫無疑問乃是祖家。
隨著祖大壽在遼東地位的迅速上升,祖氏滿門都獲封官職。
祖大壽的兄弟祖大樂、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澤潤、祖可法等皆被加封。
他們祖氏一族男丁官職上自總兵,下至副將、參將、遊擊各級軍官。
並分駐寧遠、大淩河,錦州諸城,在遼東絕對是巨無霸般的存在。
為表彰祖氏世代鎮遼的功勳,崇禎皇帝即位後,特命於寧遠城內敕建祖氏四世鎮遼的功德牌坊。
一代名將,據關外,收關內,堪稱往複有忠義,
兩朝貳臣,悖前主,負後主,真的裏外不是人。
這副楹聯是後人評價明末大將祖大壽的。
作為兩次降清之人,被後世一直看作是漢奸無疑。
但他這漢奸的名氣比他那外甥吳三桂來說那就相差太多。
人們對他在評價上卻充滿的同情,因為他兩次投降建奴都充滿著無奈,所以對祖大壽的評價是困難的。
除去孫承宗、史可法、陳子龍及張蒼水等等這些誓死抗清的民族英雄外。
明末那些投降建奴的漢奸們都認為自己有困難。
降李自成肯定被指附逆之罪,降建奴則必背漢奸之名。
作為當局者,除了對抗和卸甲歸田,無論如何都不會在後世落下好名聲。
祖大壽同建奴在大淩河血戰,糧盡援絕,於是詐降,後逃往錦州城繼續對抗建奴。
建奴屢次招降不從,因援軍洪承疇兵敗,錦州解困徹底無望,於是祖大壽率部歸降建奴。
後來建奴聯合吳三桂在一片石擊敗李自成入關,祖大壽於12年後病故,終年77歲。
祖大壽是軍人世家,將軍之後,他號稱是晉朝鎮西將軍祖狄的後裔。
也就是那個成語“聞雞起舞”的主角兒,他的家族曾獲得過“四世元戎”的美譽。
其父親也曾出任遼東副總兵,掛都督職,這可是掛一品銜的高官。
不過在重文輕武的朝代,武將的地位遠不如文官,所以這一品在那個時候,也不算個事。
但至少可以說祖大壽的崛起同他少帥的身份是密切相關的。
祖大壽世居寧遠,家族中很多人都是遼東軍中的高級將領。
他是遼東戰事中舉足輕重的人物,當年天啟皇帝薨後,皇太極不同當時的總兵滿桂和經略高第聯係,卻致函祖大壽商議吊唁之事。
祖大壽是置之不理,不過從中也可以知道他在建奴心中的地位。
“諸位將軍,太上皇想知道你們都帶多少人馬前來山海關會師,都說說吧!”
“遵旨!”
諸將急忙躬身領旨,隨後向崇禎太上皇報出自己所率領人馬數量。
周遇吉:
“稟告太上皇,末將麾下有神武軍五萬人!”
黃德功:
“稟告太上皇,末將麾下有虎賁軍三萬三千人!”
孫應元:
“稟告太上皇,末將麾下有龍騰軍三萬三千人!”
曹變蛟:
“稟告太上皇,末將麾下有虎豹騎五萬人!”
除了護國軍四部外,還有楊國柱麾下五千人馬,馬祥麟五千白杆兵,李壽廷五千秦軍,賀人龍帶來一萬人馬,這一萬人都是李壽廷訓練的秦兵。
副將高傑麾下三千人,山海關總兵馬科麾下五千人馬,前屯總兵王挺臣麾下三千人戰兵。
龍騰軍和虎賁軍都被抽調一個營運糧草,目前隻有三個整編營,而神武軍和虎豹騎依然是四個營的完整編製。
隸屬於護國軍的天雄軍還不在列,盧象升率領三個營在朝鮮,另外一個營在遼南。
如果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決戰,整編護國軍這二十萬人絕對能滅建奴兩次。
可現在情況不同,建奴也有堅城,還有偌大的蒙古草原和外東北縱深,如果把護國軍鋪開肯定不夠用,所以朱慈烺又把賀人龍高傑以及秦兵白杆兵帶上。
現在駐紮在山海關的總兵力已經在二十萬左右,這二十萬人絕對都是真實數字。
以前號稱二十萬兵力,其實真正能有十萬已經很難得了,可朱慈烺繼位登基後,誰還敢吃空餉,除非不怕三族盡滅。
聽到有如此多大軍雲集遼東,崇禎立即放下心來:
“好好,如今大明真是兵多將廣,必然能收複遼東,中興大明!”
崇禎很清楚自己現在扮演的的角色,就是跟著皇兒打醬油而已,絕對不會在公開場合多言,他稱讚諸將幾句便不再言語。
其實作為大明前帝王,崇禎知道現在明軍兵力已經遠不止二十來萬。
因為還有遼東總兵劉兆基,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遼東前鋒總兵掛征遼前鋒將軍印的祖大壽。
這些遼東軍閥麾下大軍總兵力,絕對不會低於五萬,加上山海關齊聚的二十多萬大軍,明軍在遼東大軍肯定在三十萬左右。
三十萬明軍是什麽概念,在崇禎的記憶裏,他登基以來從一次性未調動過如此大規模兵力作戰。
朱慈烺召見眾將後,山海關總兵馬科大擺宴席位為神武皇帝接風洗塵……
大軍在山海關休整一夜,第二日繼續向遼東進軍……
盛京
大明迅速出兵,在極短時間收複朝鮮,並把朝鮮徹底並入大明版圖,而駐守朝鮮的建奴內大臣遏必隆全軍覆沒。
當初皇太極親自率領建奴十萬大軍入侵朝鮮,在短短數天內殺到漢城徹底征服朝鮮,這個戰績已經堪稱奇跡。
可皇太極沒有料到,大明竟然在兩天之內收複朝鮮,這個速度比他當初征服朝鮮的速度還要快幾倍。
得到情報後,死胖子氣的再次在朝堂上噴血,據說獸醫手捧金碗接三碗之多,因為這次大量出血,估計皇太極已經離死不遠了……
皇帝這個官也不好當,他吐完血隻休息片刻,隨後就召集建奴眾親王貝勒開軍事會議。
經過激烈討論和爭辯,最後還是皇太極一錘定音,為了集中兵力對付大大明,唯有暫時棄守一些不重要的關隘。
由於沒有水師,皇太極認為遼南根本守不住,沒有必要在遼南和明軍打消耗戰,於是決定放棄遼南部分土地。
但命令濟爾哈朗率領鑲藍旗死守複州和蓋州,遼寧部分土地可以暫時放棄,但複州這一條線決不能被明軍突破。
建奴八旗現在兩黃旗基本完整,兩藍旗損失不大,兩白旗損失過半,兩紅旗基本廢掉,建奴八旗已經不再完整。
為了重整建奴八旗,皇太極不但從其他旗抽調十牛錄補充進兩紅旗,又強行把本族十四歲到五十歲的男丁補充進八旗隊伍。
這樣一來雖然八旗實力大打折扣,但八旗人數基本湊齊,不至於變成建奴六旗。
皇太極也沒有辦法,建奴族群人口有限,損失如此之大,想短時間恢複八旗實力沒有任何可能。
曆史上他多次命令建奴入關劫掠,讓遼東人口增加數倍實力大漲,大明因為受到雙線作戰的拖累,反而江河日下,最終讓建奴撿到一個超級大的皮夾子,
但在朱慈烺穿越以後,曆史已經悄然發生改變,建奴不但未能從大明搶掠到人口財帛,反而搭進去嶽托和兩紅旗,連多爾袞兄弟的兩白旗也損失半數之多,從而使建奴實力進一步削弱。
建奴八旗滿洲兵無法恢複昔日戰力,但通過一係列的強行征兵,無論是蒙古八旗,還是漢軍八旗,現在人數都比以前多出兩倍以上。
這樣一來,建奴現在總兵力達到空前的二十四萬之多,其中建奴五萬包衣的實力也不容小覷,他們至少要比以前明軍戰鬥力強……
神武皇帝不是拿下了朝鮮嗎?朝鮮對建奴來說並不是非要不可,皇太極也不想在朝鮮問題上和明軍糾纏。
他決定也給明國小皇帝一個深刻教訓,你打朝鮮勞師動眾,大清在家門口直接對錦州鬆山出手。
皇太極準備和神武皇帝玩一出圍點打援的遊戲。
他要利用天時地利的優勢,爭取把大明有生力量盡數誅殺在鬆錦一帶。
經過和建奴眾親王貝勒的商量,最終達成一致,老代善率領實力嚴重下降的兩紅旗駐守盛京。
同時蒙軍兩紅旗和漢軍兩紅旗兩萬人馬,一起留在盛京協助代善守城,以防被明軍偷襲。
皇太極親率兩黃旗出征錦州,多爾袞多鐸兩兄弟率領兩白旗,豪格率領正藍旗全部人馬,跟隨皇太極前往錦州鬆山一帶。
不要認為皇太極率領的隻有五個旗的滿洲兵,蒙軍鑲黃旗,正黃旗,鑲白旗,正白旗,正藍旗,漢軍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十旗人馬全部在列。
其中漢軍五旗基本都裝備火器,主要以火神槍為主,尤其是孔友德麾下五千火器兵,經過長時間訓練最為精銳。
此次出征鬆錦的建奴總兵力達到十六萬,可以說皇太極這是破釜沉舟拚死一搏,建奴能不能扳迴一城,就看這次大戰。
皇太極親自去錦州,他要再次對付祖大壽,而多爾袞和多鐸的目標乃是鬆山,豪格率領正藍旗前往塔山杏山。
建奴的戰術很簡單,深挖壕溝困死錦州和鬆山守軍,在明軍救援路上埋伏擊殺前來救援的明軍有生力量。
由於建奴派出大量精銳偵騎,鬆山錦州的明軍斥候幾乎被他們清除幹淨,讓祖大壽和邱明仰變成聾子和瞎子。
神武元年三月二十九日。
天剛蒙蒙亮,此時祖大壽突然從夢中驚醒,剛睜開眼睛就聽到外麵傳來他弟弟祖大樂的聲音。
祖大樂並不莽撞,既然他此時前來肯定有緊急事情發生,祖大壽急忙讓人更衣,隨後出門觀看。
隻見祖大樂在後宅門外正在和幾個親兵說什麽。
後宅不是什麽人都可以進的,就算是祖大壽親弟弟,沒有祖大壽允許,祖大樂絕對不敢擅闖。
祖大壽臉色一沉,邁步走過去淡淡道:
“大樂何事,一大早在此喧嘩?”
看到大哥到來,祖大樂急忙拱手說道:
“大哥大事不好,建奴居然一夜之間把錦州四麵包圍,您快上城看看吧!”
祖大壽聞言大吃一驚,怪不得最近派出去的斥候不見來報,肯定已經被建奴精銳偵騎幹掉了。
“快,去城上看看……”
兄弟二人立即出門飛身上馬直奔錦州城頭。
此時祖大成、祖大弼,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可法等都已經守在城頭。
看到祖大壽登上城頭,他們立即上前見禮,隨後圍攏在大帥身旁等候命令。
祖大壽沒有搭理這些家人,立即站在垛口看向城下,隻見錦州城下旗幡招展人山人海,已經變成一片黃色好樣。
建奴的戰旗是黃色,建奴身上盔甲披風護背旗同樣都是黃色,如果說有什麽不同,那就其中一部分黃色四周多個鑲邊。
很明顯來的是皇太極麾下正黃旗和鑲黃旗,也是目前建奴戰鬥力最強的兩旗人馬!
祖大壽無奈搖搖頭,他沒有想到建奴居然在一夜之間,悄無聲息的把錦州圍的水泄不通……
“你們各司其職嚴防錦州四門,一定要在援軍到來之前守住錦州!”
“喏!”
不過祖大壽並未驚慌失措,這種情況在錦州並不是第一次發生。
錦州絕對不是建奴能隨意攻破的,如果皇太極敢攻城,肯定讓建奴損兵折將。
“傳我命令,堅守錦州等待援兵,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許出城作戰,違抗者,殺無赦!”
“喏!”
祖家軍出城打建奴肯定有去無迴,可論守城能力,祖大壽那些兄弟子侄個個都能勝任。
祖寬突然手指城外叫道:
“大帥,建奴好像不打算立即攻城,您看他們在深挖壕溝,這是想困死我們啊……”
祖寬本是祖大壽的家丁隊長,因剿匪立下戰功升為參將。
曆史上建奴入關殺魯王屠濟南,崇禎大怒,祖寬等人勤王不力被斬殺。
同樣因為朱慈烺的穿越改變曆史,祖寬才能活下來。
在祖寬的提醒下,祖大壽等人才發現建奴動作,很明顯想困死錦州城裏大明軍民。
建奴深挖壕溝圍困錦州的情況,祖大壽並未有絲毫驚慌,他冷冷一笑道:
“你們各司其職嚴防建奴突然發動偷襲,不要擔心斷糧,錦州糧草足夠吃一年!”
祖大壽說的不錯,茅元儀在兩個月前已經奉命送來大量糧草。
錦州城現在根本不用擔憂糧道被斷,他們隻要守住錦州即可。
城裏還有數十萬軍民,祖大壽絲毫不敢懈怠,一旦城破必定血流成河……
以現在神武皇帝的英明,很快明軍就會前來救援,他隻堅守錦州等待援兵即可。
寫明末曆史文的,祖大壽絕對是邁不過的坎,也很難處理,以大明現在的趨勢,他絕對不會投降建奴。
如果說遼東第一豪門是誰,毫無疑問乃是祖家。
隨著祖大壽在遼東地位的迅速上升,祖氏滿門都獲封官職。
祖大壽的兄弟祖大樂、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澤潤、祖可法等皆被加封。
他們祖氏一族男丁官職上自總兵,下至副將、參將、遊擊各級軍官。
並分駐寧遠、大淩河,錦州諸城,在遼東絕對是巨無霸般的存在。
為表彰祖氏世代鎮遼的功勳,崇禎皇帝即位後,特命於寧遠城內敕建祖氏四世鎮遼的功德牌坊。
一代名將,據關外,收關內,堪稱往複有忠義,
兩朝貳臣,悖前主,負後主,真的裏外不是人。
這副楹聯是後人評價明末大將祖大壽的。
作為兩次降清之人,被後世一直看作是漢奸無疑。
但他這漢奸的名氣比他那外甥吳三桂來說那就相差太多。
人們對他在評價上卻充滿的同情,因為他兩次投降建奴都充滿著無奈,所以對祖大壽的評價是困難的。
除去孫承宗、史可法、陳子龍及張蒼水等等這些誓死抗清的民族英雄外。
明末那些投降建奴的漢奸們都認為自己有困難。
降李自成肯定被指附逆之罪,降建奴則必背漢奸之名。
作為當局者,除了對抗和卸甲歸田,無論如何都不會在後世落下好名聲。
祖大壽同建奴在大淩河血戰,糧盡援絕,於是詐降,後逃往錦州城繼續對抗建奴。
建奴屢次招降不從,因援軍洪承疇兵敗,錦州解困徹底無望,於是祖大壽率部歸降建奴。
後來建奴聯合吳三桂在一片石擊敗李自成入關,祖大壽於12年後病故,終年77歲。
祖大壽是軍人世家,將軍之後,他號稱是晉朝鎮西將軍祖狄的後裔。
也就是那個成語“聞雞起舞”的主角兒,他的家族曾獲得過“四世元戎”的美譽。
其父親也曾出任遼東副總兵,掛都督職,這可是掛一品銜的高官。
不過在重文輕武的朝代,武將的地位遠不如文官,所以這一品在那個時候,也不算個事。
但至少可以說祖大壽的崛起同他少帥的身份是密切相關的。
祖大壽世居寧遠,家族中很多人都是遼東軍中的高級將領。
他是遼東戰事中舉足輕重的人物,當年天啟皇帝薨後,皇太極不同當時的總兵滿桂和經略高第聯係,卻致函祖大壽商議吊唁之事。
祖大壽是置之不理,不過從中也可以知道他在建奴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