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至暗時刻各方全在觀望
大明:從1566開始 作者:應無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幾日,
在李文進、馬芳、王崇古這些人指揮下,一切作戰準備都井井有條。
一得空,他們就在北門樓上研究沙盤,這麽推、那麽推,有時候爭吵得麵紅耳赤。
朱墨隻是淡然一笑——
明朝九邊那些戰事,他在網上不知看過多少?推來推去,還不是個然並卵!二百年來,到底是明軍勝,還是韃靼勝?難說得很。至於那些屯堡防禦,他更是早已審美疲勞。
很大程度上,宣大防線建設,總是跟朝局有關,從饒義勇製的整個演變就可以看出,有時候,宣大的事兒,還牽扯著朝政的思路、方向……有些人,他就想要衛軍解散,以便推到重來。這,誰有什麽辦法?想擋也是擋不住。而他朱墨和張居正這樣的人呢,又想著長期和平,以經濟控製代替軍事對抗。總之,每一代內閣都有自己的思路,也都有很大不同。
有些年左邊的思路占優,可過幾年,右邊的思路又浮出水麵,這麽一來一往,一二百年就過去了。
看著看著,
他也頗感無聊,正要出去走走,卻見一騎傳令兵疾馳而來。
……
眾人以為是最新軍報,可接過來一看,卻是詫異萬分——這竟是三邊總督郭乾專門送給朱墨的密報!
朱墨匆匆一看,隨手交給了李文進,隻見信中說到,
宣大總督葛縉、薊遼總督楊博,已先後將外塞屯堡的衛軍迴撤,一共涉及大約四萬多人,分別集中在居庸關、古北口一線,擺明了是防衛京師。
朱墨跟幾個人已經沒有秘密可言,當即人人看過一遍。而隻要看完的,神色立刻變得十分凝重。
麻祿最為機警,罵道:“怎麽會這樣?這可是咱們的防線啊,俺答之所行動如此遲緩,就是因為這些外衛嘛!這麽一來,豈不是正中了他下懷?”
李文進也是啪的一聲拍了桌子,道:
“你們看,宣府這邊迴撤的是高山衛、懷安衛、龍門衛、天成衛……這些怎麽能迴撤?那跟咱們大同十三衛可是互成掎角之勢的!他們撤了,我們怎麽辦?豈不是都暴露了?”
踏馬的!
瞎搞!
朝廷都是些什麽人?
葛縉到底懂不懂?
怎麽搞的嘛?
眾人立時破口大罵。
朱墨哼了一聲,淡然道:“還能是怎麽搞的?不就是嚴嵩給俺答的大禮嗎……”
他不禁苦笑,方才還在想屯堡沒用呢,這不,活生生的例子又來了——有人直接就開門揖盜了……
很顯然,俺答不願意在交戰初期消耗太多,因此跟嚴嵩勾結起來。嚴嵩呢,打著當年土木堡之變、庚戌之變的旗號,推說京師防衛最為重要,這自然是最冠冕堂皇的理由,任誰也不敢反對。但這麽一來,空門大露,就給了俺答長驅直入、兵臨城下的機會。
說到底,嚴家是朋黨優先、國家其次。為了把朱墨弄死,把變法扼殺在搖籃,可謂是突破了一切底線了。
朱墨沒有感到出乎意料,隻是感到特別悲哀——
為什麽?
為什麽才向老百姓立場傾斜了一些,就會被如此痛恨?竟然連內外兩邊的死敵,都能聯手起來?
不僅如此,張居正、虞禎這類清流建製派,也對自己若即若離,根本拿不出一點正義感!而平時呢,他們可是一個個的能把自己都感動的要死!
也許,這就是最深層、最玄遠的曆史之力吧?這種力量,讓他們就算麵對一個好人,也可以把心腸硬到令人可怕的程度,可以放棄一切的道德準則。這就是封建官場最冷酷的規則。
想著想著,
朱墨不由感慨,道:“嚴嵩這麽一讓步,俺答估計已經到得勝堡了……咱們可不能在這裏坐等啊。”
王崇古在諸人之中,頭腦算是最好的,此時意識到一點什麽,悠然道:“為什麽是三邊總督給朱公子寫信呢?這又是何意?”
李文進點點頭,沉聲道:“這,很顯然啊,郭孟陽也很著急……他的三邊就是我們的左翼,我們破了,他也不得安生……”
而朱墨卻想:你們還是把同僚想得太好了,誰會雪中送炭啊?落井下石倒是一大堆……很顯然,這是皇上的意思,讓他盯著一點,大同真不行了,就立刻整軍救援。但麵對俺答八萬馬隊,也起不了什麽作用。要幹,還得靠我原先的方略……
……
午後,
江南,杭州。
陰雲密布。
張居正將申時行、徐學謨、歸有光、潘晟、張四維、馬自強等人從各地召來。此刻他的私邸中,眾人已經言笑晏晏,與漠北風光迥然不同。
但他卻心思重重,一直在堂中踱來踱去。作為大明頂尖人物,他對時局的洞察比嚴嵩更加深刻、敏捷。
日前收到朱墨的來信,他才讀了一遍就明白了背後的那層意思——朱墨已經明確要求自己表態了!再耍滑頭已無可能。朱墨說得很直白,如果這個時候不站過來,以後也就不需要了。
但,
這到底是氣話,還是真心攤牌呢?
張居正想了好幾夜,有幾次都思考得很深、很遠——
朱墨的變法,說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必要?這大半年來,到底是變好了,還是變差了?他的變法為什麽就遇到那麽大的阻力?為什麽嚴嵩會拿出破釜沉舟的決心和意誌?
這是什麽力量所致?
饒是他飽讀史書,也想不出究竟哪朝哪代有過此種事情?也許那些清流文人說得對,朱墨真是商鞅、吳起一流人物,他要做的,是徹底改變整個大明?甚至整個千年傳統?
但是,這個,真有必要嗎?
沒錯,他張居正也一直想變法,可不是這樣變的啊!他要的是士農工商、各歸各位、互不逼迫,同時清理丈量土地,減輕農民負擔,如果可行,再對江南的絲綢、茶葉、瓷器這些行業做一番整頓,多收一些錢上來……
富國強民、內修外平,他張居正想要幹的,是千古名相都多多少少幹過的事,就算有點罵名,也無非是霸道、權奸之類,哪有像朱墨這樣被罵城狗的?也許真的隻有上古那個衛鞅了。
為民,當然是為民,可不能不顧官啊……哪一個官不是幾代人積累,才能脫產讀書,然後才能科舉入仕?你朱墨這樣上來就淩辱嚴黨,過了頭,自然就被天下縉紳懷疑了。
何況,還要搞什麽產業化、商品化,農戶都成了作坊,誰還去種地?沒有人種地,天下人吃什麽?那些沒有能力轉過來搞作坊的,豈不是要供應天下人的糧食?那豈不是更苦了?
張居正起初並不懷疑朱墨,甚至還很樂觀,但看到嚴嵩不顧一切地豁出去,甚至不惜勾結外敵也要中止變法,不由地不去考慮深層原因……再聽聽各地縉紳的痛罵,他張居正這次真的動搖了。
在李文進、馬芳、王崇古這些人指揮下,一切作戰準備都井井有條。
一得空,他們就在北門樓上研究沙盤,這麽推、那麽推,有時候爭吵得麵紅耳赤。
朱墨隻是淡然一笑——
明朝九邊那些戰事,他在網上不知看過多少?推來推去,還不是個然並卵!二百年來,到底是明軍勝,還是韃靼勝?難說得很。至於那些屯堡防禦,他更是早已審美疲勞。
很大程度上,宣大防線建設,總是跟朝局有關,從饒義勇製的整個演變就可以看出,有時候,宣大的事兒,還牽扯著朝政的思路、方向……有些人,他就想要衛軍解散,以便推到重來。這,誰有什麽辦法?想擋也是擋不住。而他朱墨和張居正這樣的人呢,又想著長期和平,以經濟控製代替軍事對抗。總之,每一代內閣都有自己的思路,也都有很大不同。
有些年左邊的思路占優,可過幾年,右邊的思路又浮出水麵,這麽一來一往,一二百年就過去了。
看著看著,
他也頗感無聊,正要出去走走,卻見一騎傳令兵疾馳而來。
……
眾人以為是最新軍報,可接過來一看,卻是詫異萬分——這竟是三邊總督郭乾專門送給朱墨的密報!
朱墨匆匆一看,隨手交給了李文進,隻見信中說到,
宣大總督葛縉、薊遼總督楊博,已先後將外塞屯堡的衛軍迴撤,一共涉及大約四萬多人,分別集中在居庸關、古北口一線,擺明了是防衛京師。
朱墨跟幾個人已經沒有秘密可言,當即人人看過一遍。而隻要看完的,神色立刻變得十分凝重。
麻祿最為機警,罵道:“怎麽會這樣?這可是咱們的防線啊,俺答之所行動如此遲緩,就是因為這些外衛嘛!這麽一來,豈不是正中了他下懷?”
李文進也是啪的一聲拍了桌子,道:
“你們看,宣府這邊迴撤的是高山衛、懷安衛、龍門衛、天成衛……這些怎麽能迴撤?那跟咱們大同十三衛可是互成掎角之勢的!他們撤了,我們怎麽辦?豈不是都暴露了?”
踏馬的!
瞎搞!
朝廷都是些什麽人?
葛縉到底懂不懂?
怎麽搞的嘛?
眾人立時破口大罵。
朱墨哼了一聲,淡然道:“還能是怎麽搞的?不就是嚴嵩給俺答的大禮嗎……”
他不禁苦笑,方才還在想屯堡沒用呢,這不,活生生的例子又來了——有人直接就開門揖盜了……
很顯然,俺答不願意在交戰初期消耗太多,因此跟嚴嵩勾結起來。嚴嵩呢,打著當年土木堡之變、庚戌之變的旗號,推說京師防衛最為重要,這自然是最冠冕堂皇的理由,任誰也不敢反對。但這麽一來,空門大露,就給了俺答長驅直入、兵臨城下的機會。
說到底,嚴家是朋黨優先、國家其次。為了把朱墨弄死,把變法扼殺在搖籃,可謂是突破了一切底線了。
朱墨沒有感到出乎意料,隻是感到特別悲哀——
為什麽?
為什麽才向老百姓立場傾斜了一些,就會被如此痛恨?竟然連內外兩邊的死敵,都能聯手起來?
不僅如此,張居正、虞禎這類清流建製派,也對自己若即若離,根本拿不出一點正義感!而平時呢,他們可是一個個的能把自己都感動的要死!
也許,這就是最深層、最玄遠的曆史之力吧?這種力量,讓他們就算麵對一個好人,也可以把心腸硬到令人可怕的程度,可以放棄一切的道德準則。這就是封建官場最冷酷的規則。
想著想著,
朱墨不由感慨,道:“嚴嵩這麽一讓步,俺答估計已經到得勝堡了……咱們可不能在這裏坐等啊。”
王崇古在諸人之中,頭腦算是最好的,此時意識到一點什麽,悠然道:“為什麽是三邊總督給朱公子寫信呢?這又是何意?”
李文進點點頭,沉聲道:“這,很顯然啊,郭孟陽也很著急……他的三邊就是我們的左翼,我們破了,他也不得安生……”
而朱墨卻想:你們還是把同僚想得太好了,誰會雪中送炭啊?落井下石倒是一大堆……很顯然,這是皇上的意思,讓他盯著一點,大同真不行了,就立刻整軍救援。但麵對俺答八萬馬隊,也起不了什麽作用。要幹,還得靠我原先的方略……
……
午後,
江南,杭州。
陰雲密布。
張居正將申時行、徐學謨、歸有光、潘晟、張四維、馬自強等人從各地召來。此刻他的私邸中,眾人已經言笑晏晏,與漠北風光迥然不同。
但他卻心思重重,一直在堂中踱來踱去。作為大明頂尖人物,他對時局的洞察比嚴嵩更加深刻、敏捷。
日前收到朱墨的來信,他才讀了一遍就明白了背後的那層意思——朱墨已經明確要求自己表態了!再耍滑頭已無可能。朱墨說得很直白,如果這個時候不站過來,以後也就不需要了。
但,
這到底是氣話,還是真心攤牌呢?
張居正想了好幾夜,有幾次都思考得很深、很遠——
朱墨的變法,說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必要?這大半年來,到底是變好了,還是變差了?他的變法為什麽就遇到那麽大的阻力?為什麽嚴嵩會拿出破釜沉舟的決心和意誌?
這是什麽力量所致?
饒是他飽讀史書,也想不出究竟哪朝哪代有過此種事情?也許那些清流文人說得對,朱墨真是商鞅、吳起一流人物,他要做的,是徹底改變整個大明?甚至整個千年傳統?
但是,這個,真有必要嗎?
沒錯,他張居正也一直想變法,可不是這樣變的啊!他要的是士農工商、各歸各位、互不逼迫,同時清理丈量土地,減輕農民負擔,如果可行,再對江南的絲綢、茶葉、瓷器這些行業做一番整頓,多收一些錢上來……
富國強民、內修外平,他張居正想要幹的,是千古名相都多多少少幹過的事,就算有點罵名,也無非是霸道、權奸之類,哪有像朱墨這樣被罵城狗的?也許真的隻有上古那個衛鞅了。
為民,當然是為民,可不能不顧官啊……哪一個官不是幾代人積累,才能脫產讀書,然後才能科舉入仕?你朱墨這樣上來就淩辱嚴黨,過了頭,自然就被天下縉紳懷疑了。
何況,還要搞什麽產業化、商品化,農戶都成了作坊,誰還去種地?沒有人種地,天下人吃什麽?那些沒有能力轉過來搞作坊的,豈不是要供應天下人的糧食?那豈不是更苦了?
張居正起初並不懷疑朱墨,甚至還很樂觀,但看到嚴嵩不顧一切地豁出去,甚至不惜勾結外敵也要中止變法,不由地不去考慮深層原因……再聽聽各地縉紳的痛罵,他張居正這次真的動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