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王朝治亂之律
大明:從1566開始 作者:應無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墨自從來到大明就很少有什麽朋友,做個小道士又一直在山上,這幾年雖說下山,其實也就是一個人雲遊。
在京城稍微穩定一點,卻也沒有什麽說話的人。翰林院的王庸勉強能說幾句笑話,其他時候都是一個人獨處。
這幾天,
係統融合環境信息之後,了解的內容已經遠遠超過了此前所知,慢慢想通了很多以前沒想通的問題。方才說得有點開了,這時便來了興致,淡然一笑道:
“我方才說,青詞是獻給一位憧憬中的帝王的,希望他能永久解決這些問題,徹底解除百姓的痛苦,兩位想聽聽為什麽嗎?”
嘉靖方才就很揪心,這時便笑道:“哦?為什麽呢……”
朱墨品了一口茶,悠然道:
“道長,這位大叔,這話一時間還不太容易說清楚,咱們呢,得先算一盤賬……
呃,不知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這中原大地啊,曆來亂多治少,循環反複?每一次治世呢,時間還總是不長。本朝算是最長的了,世人都說八十年治世,兩漢文景四五十年而已,大唐貞觀永徽五六十年,其他更不用說,長則二三十年,短則十來年,可謂是亂多治少、循環反複,百姓苦不堪言……
不是老百姓的人,不知道其中的苦啊……好好的日子過著,就忽然有人仗著官府的勢來欺負你,而你有毫無辦法,隻能任人宰割,三代之前還是小康之戶,到了你身上,就成了佃戶了。誰來管你啊?去哪裏喊冤啊?說實話,我在民間雲遊,這些事可是見得多了去了……
世人都說文景貞觀洪武如何之好,可他們不知道,貞觀之後數十年,均田之製就毀於天寶十五年一紙詔令,又有誰為百姓說過話?更不要說拚命阻擋了?就說本朝吧,洪武五年詔書明令廢除佃戶奴民身份,但如今呢?東家是強了?還是弱了?去民間走一遭就全明白!
所以我覺得,文景也好、貞觀也罷,也不過是虛有其名而已。不麵對真正的問題,不根本解決治亂循環之弊,這種治世也沒有太大用處,結局還不是一樣:再亂一次……
我想了很久,一個理想的帝王,應該懷著天命和仁心,從根子上永遠解除百姓的痛苦,這樣才對得起上蒼啊……”
咦?
文景貞觀都是虛有其表?
這話聽著就怪,一琢磨就更不得了了!
呂芳忍不住怪氣道:“這話倒是別開生麵,自古明君一股腦地沒了,連太祖爺也不是明君了,今兒真是奇了怪了……”
說罷,
他看了看嘉靖,心想:今兒的話是不是多了?
而嘉靖,卻是一副泥胎菩薩一樣紋絲不動。
呂芳跟他情同手足,曆來心意相通,此時卻忽然有點隔閡,真不明白這位皇上到底在想什麽?
朱墨又想了想,道:“太祖嘛,是我心目中比較接近理想的一位,隻可惜啊,他也隻做了一半,正因為如此,世道如今才又到了由治而危、由危而亂的關口上嘛……”
哦?
這話倒還識得大體。
呂芳擔心嘉靖不高興,趕緊問道:“太祖遠邁漢唐,自然是最高的,但朱公子又怎麽說太祖隻做了一半呢?到底什麽事兒啊,就那麽難?”
朱墨答非所問,笑道:“嗬嗬,在說破之前,我先問兩位一句話:你們還記得太祖遺訓的頭一條嗎?”
太祖遺訓頭一條?
不設宰相?
那是太祖亂世用重典的權宜之計而已,跟理想帝王又有什麽關係?
呂芳不以為然,嗤一聲道:“那又怎麽著呢?太祖不設宰相,就夠不著理想帝王之格咯?”
朱墨淡然一笑,道:“非也。太祖不設宰相,剛好就是他高人一籌的地方,也是他走對了的一步。但你們想過嗎?太祖為何殺了那麽多宰相?又遺訓說後世敢再議設立宰相者,可當朝射殺?他究竟想到了什麽,會那麽嚴重?”
這時,
嘉靖眼中卻忽然閃過一絲痛苦之色,隨意捏起一枚棋子把玩,滿臉淡定,心裏卻是五味翻騰。
太祖實錄都翻了不知多少遍,年輕時早就翻爛了。有時候甚至覺得,不設宰相,剛好就是一大弊病,讓後世皇帝處在百官的包圍敵對之中。每次要做什麽,都被百官說成無道、失德,嚴重時還發動天下所有書院和讀書人一起口誅筆伐,就像五花大綁一樣,絲毫動憚不得。
他自己就深受其害。
當年楊廷和如何逼宮,如何號令天下讀書人討伐他,一切都還曆曆在目。若非如此,他當年就不會廷杖打死二百餘人了。
如果太祖一開始沒有廢除宰相,就可以讓宰相背鍋,也可以讓宰相去對付百官,皇帝就不會直接暴露在百官和天下讀書人的包圍之中。
他先受到楊廷和逼宮,然後是夏言陰奉陽違,後來就幹脆啟用嚴嵩,讓嚴嵩成為自己手裏的杖,想打誰就用嚴嵩去打,讓嚴嵩成為百官與皇帝之間的屏障。每當百官對皇帝不滿時,嚴嵩這根惡棍就會發威,打得他們顫栗發抖、打得他們哭爹喊娘……而嚴嵩呢,又被他緊緊握在手中,真要有二心,也可以很快換掉,出不了大事兒。
至於說,為什麽百官跟大明的皇帝那麽不對付?很可能,就是太祖廢除宰相造成的。沒有宰相統領管教,百官自然就懟著皇上來,張苦閉口就是“天子不可失德”……
這少年說太祖廢除宰相反而高明,這就是空口白話了,站著說話不腰疼,真讓他跟百官懟上幾個迴合,他就知道小鍋是鐵打的了。
至於說,太祖為何要廢除宰相?恐怕永遠都沒有人真知道,照他讀太祖實錄、祖訓錄、大誥的體會,很可能是因為性格所致——太祖乃雄猜之主,自然容不得別人來幹擾他做事。
想到此處。
他看著朱墨飛揚年輕的神采,不禁想到了自己當年意氣——
誰沒年輕過呢?
誰還沒個意氣風發的日子?仟仟尛哾
等過幾年吃了苦頭,就都明白了。
此時跟他說,他斷然不會接受的。
於是,
嘉靖敷衍笑道:“哦?朱公子認為又是為何呢?難道是為了做一個赤足完金的賢君?”
朱墨自然看出他心裏的不爽,自是淡然一笑,娓娓道:
“因為太祖是徹頭徹尾的百姓出身,所以意識到了一個所有帝王都沒認真麵對過的問題——什麽問題呢?天下是怎麽崩壞的?
自文景以來,能想明白‘由亂而治’的皇上不少,但能看清楚由治到亂的人,卻屈指可數。本朝太祖可以說是古往今來唯一一位了,他很清楚天下是如何由治而亂的,太祖實錄上,連篇累牘說大元如何失了天下,讀起來字字都是血淚,而歸根結底,無非就是八個字:百官結黨、公器私用!
這每一朝開國啊,就好比一個匠人做了一件美器,一開始大家都讚歎,用著也舒心,但用不了多久,這美器就被人拆了賣了,今年張三拆一處、明年李四拆一處,五年十年就不忍直視……為什麽呀?因為這樣做的誘惑太大了!又不用自己幹活,又不用流血流汗,現成的富貴擺著,為什麽不拿?而為了拿到這些誘人的富貴,最好的辦法又是大家一起拿!誰也不能幹淨、不能裝蒜!否則就是跟大夥兒過不去……這就是結黨啊。
而為了防止百官結黨、公器私用,更是為了防止亂多治少、反複循環,太祖這才做出了這古往今來最大膽的嚐試。這一手,才真正是接近理想帝王的大手筆,表達了太祖為天下萬民砸爛枷鎖的誠意,可謂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咦?
這?
說的什麽呐?
味兒怎麽那麽怪啊……
這話乍一聽沒什麽,的確是太祖實錄經常提到的話,但稍微一琢磨,呂芳立刻感覺到了不對勁了——
自古以來,天子與士大夫共治,怎麽在他嘴裏說說來味道就變了?似乎士大夫就是張三李四王二麻子?而且,照他的說法,好像還是宰相帶頭拆賣公器物了?太祖廢除宰相,自有他的英明決斷,一般人哪裏理解得了?總不能說太祖是為了防賊吧?難道說士大夫都是賊不成?
嘉靖卻是莞爾一笑——
這孩子說話也太沒遮攔了……
什麽張三、李四,王二麻子?
讓嚴嵩聽到了,還不找他麻煩?
正要說上幾句,不料呂芳已經把話說了——
“朱公子這就不對了,士大夫、讀書人,那都是聖賢子弟、天子門生,先王之道,修齊治平,哪有把他們當賊防的……?還有了,誰說宰相就一定是賊?而且聽你說來,還是強盜頭子了?”
不料,
他一直等著朱墨迴答,但卻是嘉靖先開口了:
“嗬嗬,修齊治平、為民請命,那是考試用的,考完就扔了,誰還把它當一迴事……?公器私用,在他們又有什麽難的?十年寒窗、一朝題名、雞犬升天,誰當官不是為了封妻蔭子、良田美宅?有幾個是真為民請命的?李三啊,你一把歲數了,還不如朱公子通透……先王之道,又哪裏是那麽簡單的……?”
呃?
這?
呂芳不禁噎住了——
這,又怎麽說的?
先王之道不就是這樣傳下來的嗎?
怎麽今兒又不對了?
他卻忘了,
嘉靖平生崇道,最恨的就是虛偽造作、滿口仁義道德的人,這時見朱墨沒有這種惡習,忽然就來了興趣,當即側耳聆聽。
在京城稍微穩定一點,卻也沒有什麽說話的人。翰林院的王庸勉強能說幾句笑話,其他時候都是一個人獨處。
這幾天,
係統融合環境信息之後,了解的內容已經遠遠超過了此前所知,慢慢想通了很多以前沒想通的問題。方才說得有點開了,這時便來了興致,淡然一笑道:
“我方才說,青詞是獻給一位憧憬中的帝王的,希望他能永久解決這些問題,徹底解除百姓的痛苦,兩位想聽聽為什麽嗎?”
嘉靖方才就很揪心,這時便笑道:“哦?為什麽呢……”
朱墨品了一口茶,悠然道:
“道長,這位大叔,這話一時間還不太容易說清楚,咱們呢,得先算一盤賬……
呃,不知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這中原大地啊,曆來亂多治少,循環反複?每一次治世呢,時間還總是不長。本朝算是最長的了,世人都說八十年治世,兩漢文景四五十年而已,大唐貞觀永徽五六十年,其他更不用說,長則二三十年,短則十來年,可謂是亂多治少、循環反複,百姓苦不堪言……
不是老百姓的人,不知道其中的苦啊……好好的日子過著,就忽然有人仗著官府的勢來欺負你,而你有毫無辦法,隻能任人宰割,三代之前還是小康之戶,到了你身上,就成了佃戶了。誰來管你啊?去哪裏喊冤啊?說實話,我在民間雲遊,這些事可是見得多了去了……
世人都說文景貞觀洪武如何之好,可他們不知道,貞觀之後數十年,均田之製就毀於天寶十五年一紙詔令,又有誰為百姓說過話?更不要說拚命阻擋了?就說本朝吧,洪武五年詔書明令廢除佃戶奴民身份,但如今呢?東家是強了?還是弱了?去民間走一遭就全明白!
所以我覺得,文景也好、貞觀也罷,也不過是虛有其名而已。不麵對真正的問題,不根本解決治亂循環之弊,這種治世也沒有太大用處,結局還不是一樣:再亂一次……
我想了很久,一個理想的帝王,應該懷著天命和仁心,從根子上永遠解除百姓的痛苦,這樣才對得起上蒼啊……”
咦?
文景貞觀都是虛有其表?
這話聽著就怪,一琢磨就更不得了了!
呂芳忍不住怪氣道:“這話倒是別開生麵,自古明君一股腦地沒了,連太祖爺也不是明君了,今兒真是奇了怪了……”
說罷,
他看了看嘉靖,心想:今兒的話是不是多了?
而嘉靖,卻是一副泥胎菩薩一樣紋絲不動。
呂芳跟他情同手足,曆來心意相通,此時卻忽然有點隔閡,真不明白這位皇上到底在想什麽?
朱墨又想了想,道:“太祖嘛,是我心目中比較接近理想的一位,隻可惜啊,他也隻做了一半,正因為如此,世道如今才又到了由治而危、由危而亂的關口上嘛……”
哦?
這話倒還識得大體。
呂芳擔心嘉靖不高興,趕緊問道:“太祖遠邁漢唐,自然是最高的,但朱公子又怎麽說太祖隻做了一半呢?到底什麽事兒啊,就那麽難?”
朱墨答非所問,笑道:“嗬嗬,在說破之前,我先問兩位一句話:你們還記得太祖遺訓的頭一條嗎?”
太祖遺訓頭一條?
不設宰相?
那是太祖亂世用重典的權宜之計而已,跟理想帝王又有什麽關係?
呂芳不以為然,嗤一聲道:“那又怎麽著呢?太祖不設宰相,就夠不著理想帝王之格咯?”
朱墨淡然一笑,道:“非也。太祖不設宰相,剛好就是他高人一籌的地方,也是他走對了的一步。但你們想過嗎?太祖為何殺了那麽多宰相?又遺訓說後世敢再議設立宰相者,可當朝射殺?他究竟想到了什麽,會那麽嚴重?”
這時,
嘉靖眼中卻忽然閃過一絲痛苦之色,隨意捏起一枚棋子把玩,滿臉淡定,心裏卻是五味翻騰。
太祖實錄都翻了不知多少遍,年輕時早就翻爛了。有時候甚至覺得,不設宰相,剛好就是一大弊病,讓後世皇帝處在百官的包圍敵對之中。每次要做什麽,都被百官說成無道、失德,嚴重時還發動天下所有書院和讀書人一起口誅筆伐,就像五花大綁一樣,絲毫動憚不得。
他自己就深受其害。
當年楊廷和如何逼宮,如何號令天下讀書人討伐他,一切都還曆曆在目。若非如此,他當年就不會廷杖打死二百餘人了。
如果太祖一開始沒有廢除宰相,就可以讓宰相背鍋,也可以讓宰相去對付百官,皇帝就不會直接暴露在百官和天下讀書人的包圍之中。
他先受到楊廷和逼宮,然後是夏言陰奉陽違,後來就幹脆啟用嚴嵩,讓嚴嵩成為自己手裏的杖,想打誰就用嚴嵩去打,讓嚴嵩成為百官與皇帝之間的屏障。每當百官對皇帝不滿時,嚴嵩這根惡棍就會發威,打得他們顫栗發抖、打得他們哭爹喊娘……而嚴嵩呢,又被他緊緊握在手中,真要有二心,也可以很快換掉,出不了大事兒。
至於說,為什麽百官跟大明的皇帝那麽不對付?很可能,就是太祖廢除宰相造成的。沒有宰相統領管教,百官自然就懟著皇上來,張苦閉口就是“天子不可失德”……
這少年說太祖廢除宰相反而高明,這就是空口白話了,站著說話不腰疼,真讓他跟百官懟上幾個迴合,他就知道小鍋是鐵打的了。
至於說,太祖為何要廢除宰相?恐怕永遠都沒有人真知道,照他讀太祖實錄、祖訓錄、大誥的體會,很可能是因為性格所致——太祖乃雄猜之主,自然容不得別人來幹擾他做事。
想到此處。
他看著朱墨飛揚年輕的神采,不禁想到了自己當年意氣——
誰沒年輕過呢?
誰還沒個意氣風發的日子?仟仟尛哾
等過幾年吃了苦頭,就都明白了。
此時跟他說,他斷然不會接受的。
於是,
嘉靖敷衍笑道:“哦?朱公子認為又是為何呢?難道是為了做一個赤足完金的賢君?”
朱墨自然看出他心裏的不爽,自是淡然一笑,娓娓道:
“因為太祖是徹頭徹尾的百姓出身,所以意識到了一個所有帝王都沒認真麵對過的問題——什麽問題呢?天下是怎麽崩壞的?
自文景以來,能想明白‘由亂而治’的皇上不少,但能看清楚由治到亂的人,卻屈指可數。本朝太祖可以說是古往今來唯一一位了,他很清楚天下是如何由治而亂的,太祖實錄上,連篇累牘說大元如何失了天下,讀起來字字都是血淚,而歸根結底,無非就是八個字:百官結黨、公器私用!
這每一朝開國啊,就好比一個匠人做了一件美器,一開始大家都讚歎,用著也舒心,但用不了多久,這美器就被人拆了賣了,今年張三拆一處、明年李四拆一處,五年十年就不忍直視……為什麽呀?因為這樣做的誘惑太大了!又不用自己幹活,又不用流血流汗,現成的富貴擺著,為什麽不拿?而為了拿到這些誘人的富貴,最好的辦法又是大家一起拿!誰也不能幹淨、不能裝蒜!否則就是跟大夥兒過不去……這就是結黨啊。
而為了防止百官結黨、公器私用,更是為了防止亂多治少、反複循環,太祖這才做出了這古往今來最大膽的嚐試。這一手,才真正是接近理想帝王的大手筆,表達了太祖為天下萬民砸爛枷鎖的誠意,可謂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咦?
這?
說的什麽呐?
味兒怎麽那麽怪啊……
這話乍一聽沒什麽,的確是太祖實錄經常提到的話,但稍微一琢磨,呂芳立刻感覺到了不對勁了——
自古以來,天子與士大夫共治,怎麽在他嘴裏說說來味道就變了?似乎士大夫就是張三李四王二麻子?而且,照他的說法,好像還是宰相帶頭拆賣公器物了?太祖廢除宰相,自有他的英明決斷,一般人哪裏理解得了?總不能說太祖是為了防賊吧?難道說士大夫都是賊不成?
嘉靖卻是莞爾一笑——
這孩子說話也太沒遮攔了……
什麽張三、李四,王二麻子?
讓嚴嵩聽到了,還不找他麻煩?
正要說上幾句,不料呂芳已經把話說了——
“朱公子這就不對了,士大夫、讀書人,那都是聖賢子弟、天子門生,先王之道,修齊治平,哪有把他們當賊防的……?還有了,誰說宰相就一定是賊?而且聽你說來,還是強盜頭子了?”
不料,
他一直等著朱墨迴答,但卻是嘉靖先開口了:
“嗬嗬,修齊治平、為民請命,那是考試用的,考完就扔了,誰還把它當一迴事……?公器私用,在他們又有什麽難的?十年寒窗、一朝題名、雞犬升天,誰當官不是為了封妻蔭子、良田美宅?有幾個是真為民請命的?李三啊,你一把歲數了,還不如朱公子通透……先王之道,又哪裏是那麽簡單的……?”
呃?
這?
呂芳不禁噎住了——
這,又怎麽說的?
先王之道不就是這樣傳下來的嗎?
怎麽今兒又不對了?
他卻忘了,
嘉靖平生崇道,最恨的就是虛偽造作、滿口仁義道德的人,這時見朱墨沒有這種惡習,忽然就來了興趣,當即側耳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