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 分戶不分家
盛寵毒後:鬼王,來硬的! 作者:浣水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續上章)錢三修煉得不夠,別說是他,就是錢武也要琢磨半晌。
楊瑜透過這幾句話,是向他示好,也是想向他傳遞什麽?
“一家出三個入仕官員,好厚的福分。錢家對內分家,對外是一家才好?這是什麽意思?”
錢三又道:“她離開的時候,還說了一句‘候補官員也是官員’,還說二兄要入仕,當打點的還得去打點,機會難得。兒子是被她弄得一頭霧水。”
錢武擺了擺手,“今兒時辰不早了,迴去陪陪你妻兒,蘇綸中了進士,蘇絹就成了官家姑娘,二郎與絹姑娘的婚事怕是議不成了。”
蘇坊主可是正經的生意人,最會算的就是生意經。
讓他的嫡女嫁蘇二,定是不成,他就算尋個寒門進士,也願意把女兒嫁過去。
這一次,永樂府中的進士就有七十人,其間沒娶親的亦有近二十個,挑誰不好。
錢三離去,錢武在花廳來迴踱步。
“楊錦囊那些話到底是什麽意思?這是暗示,也是提醒,難不成,我們兩房還得住在一處,原內分家是兩房,對外還是一家才好。”
他撓了撓頭皮,想不明白。
錢夫人道:“這件事,莫家會不會知道?你不是說要論圓滑會算,莫太公在你之上,隻是裝得憨厚?”她頓了一下,“莫太公給侄兒一份家業,早就知道他們會變賣家業悄悄離開,隻要他們做事做絕,就再無臉麵迴來糾纏。”
錢武最敬重的就是莫西,這個人看似憨厚,可心裏跟明鏡一般。
該做的事,他不會有半分遲疑。
但整個永樂府誰不說他厚道善良,待人有情有義,賺足了名聲。
錢武以前也以為是真的,後來接觸了幾次,發現莫西一早就知道莫五郎兄弟必會那般行事,既然知道為什麽不防備,這問題就來了,觀察之後,他發現莫西是故意的。
族人多了,尾大難棄。
為什麽莫家三房來永樂定居,其他莫氏族人一個也沒跟來?
難道是莫西的為人不行,可顯然不是。
這也是莫西故意的,他故意在那時選擇進入永樂,但凡是正常的族人,就不會跟來,而他卻看到了永樂數年後的發展。
莫西是從那時就瞧出元龍非池中之物,可他卻沒有勸說任何族人同來,隻得他們一家子。
莫西的幾個兒子,無論嫡庶,都有真才實學,這次科考,就證明了這點。
嫡幼子愛收藏字畫,武功最好,亦能征戰沙場。
沒有莫西的支持,莫十一郎會去沙場?
他明知道幾個兒子裏頭,行事風格最像他,才華最好的是莫四郎,壓著長子,不讓他入仕,而是薦了莫九郎,這裏頭的深意更令人迴味,因為他的壓製,莫四郎是出名的好性,也更是沉穩。
就憑莫四郎學了莫西八分的為人處事,不急不燥,入了官場就絕非尋常人物。
而此刻,莫三舅正喚了莫四郎、莫十郎兩個說話。
“我與你們祖母、母親及你們的嶽家都商議過了,莫四郎要去燕京為官,帶四兒婦同去,四兒婦將孫女們領上,幾位公子留在永樂府讀書,到了燕京,四兒婦可在那邊給姑娘們尋摸婆家。”
“十兒婦的兒女們尚小,就留在家裏侍候公婆、教養兒女,十郎赴任帶侍妾同往,庶出的兒女恐在外頭學得任性張狂,年滿六歲的俱留在永樂府,由嫡母教養。”
他們不是偏心,而是因為四兒婦的幾個女兒年紀大了,尋摸婆家,必須得跟著莫四郎去燕京打點。
莫十夫人的兒女們說大不大,最長的亦有十一歲,小的亦隻得七八歲,這個年紀最是離不得母親的。
莫三舅又道:“四兒婦去了燕京,亦替阿勳、阿勃家的兒郎、姑娘們留心些,尤其是幾個年長的,過幾年就到了議親之齡,先物色好人選,待尋到機會就給她們說親。”
“是。”莫四夫人恭敬地應了一聲。
她是長兒婦,照道理該留在家裏的。
但這既是翁婆的決定,她隻管聽從就是。
再說,翁爹在教養兒孫上頭,比莫四郎更在行些,端看他們家幾位爺,個個都出息。
莫十夫人聽說是與沈家商議過,雖然想跟著赴任,但又不敢爭辯,隻一句“侍候公婆、教養兒女”,她就不能爭辯。
莫十一夫人垂首不語。
四伯兄、十伯兄都考中進士了,她當初怎就不勸阻著些,在莫十一郎的才華,隻要他專心讀書,也能考中進士。
莫九夫人因有隱疾,被降為平妻,五公子依舊寄在她的名下,但在家裏說話的分量遠不如前,尤其是她的娘家,在曝出隱疾的事後,她娘家父親竟連夜帶著全家去了他鄉,去了何方,連個話都沒留。
若再留下來,這一脈的後人不好說親,也算是被迫離開永樂府。
現在中原一帶日趨太平,鹹陽、洛陽、長安俱沒了戰事,在哪裏都能安頓。
她成了平妻,沒有娘家依仗,更不敢大聲說話。
莫老夫人更是一碗絕嗣湯,斷了她再育子女的希望。
莫家不需要有病的後代,她的兒女就算長大,親事亦是艱難的。
說好了去留的事,隔日莫家祭祖,開始預備莫四郎、莫二郎赴任的事。
莫三舅又將兩個兒子喚來,細細地叮囑了一番,讓他們切記“謹言慎行即三思而慢行”,又講了一番為人為官的道理。
正說著話兒,就聽下人來稟:“太公,錢知府求見!”
“錢狐狸,他來作甚?”
這是永樂會送給錢知府的綽號,最初是誰叫出來的,好像太原王氏的老太公喊的,人前人後這樣一喊,名聲就傳出來了。
莫四郎道:“父親還是見見吧。”
錢武進了莫家議事廳,揖手行禮,“恭喜莫太公,賀喜莫太公,兩子高中進士,莫四郎更是高中傳鱸膾,光宗耀祖哇!”
“錢知府謬讚!來人,上茶。”
寒喧了幾句。
錢武看了看莫四郎、莫十郎兄弟。
莫三舅道:“錢知府有事但講無妨。”
“莫太公自來消息靈通,不知這一家三人入仕為官可有什麽說法?”
他們家可不就有三人入仕了。
楊瑜透過這幾句話,是向他示好,也是想向他傳遞什麽?
“一家出三個入仕官員,好厚的福分。錢家對內分家,對外是一家才好?這是什麽意思?”
錢三又道:“她離開的時候,還說了一句‘候補官員也是官員’,還說二兄要入仕,當打點的還得去打點,機會難得。兒子是被她弄得一頭霧水。”
錢武擺了擺手,“今兒時辰不早了,迴去陪陪你妻兒,蘇綸中了進士,蘇絹就成了官家姑娘,二郎與絹姑娘的婚事怕是議不成了。”
蘇坊主可是正經的生意人,最會算的就是生意經。
讓他的嫡女嫁蘇二,定是不成,他就算尋個寒門進士,也願意把女兒嫁過去。
這一次,永樂府中的進士就有七十人,其間沒娶親的亦有近二十個,挑誰不好。
錢三離去,錢武在花廳來迴踱步。
“楊錦囊那些話到底是什麽意思?這是暗示,也是提醒,難不成,我們兩房還得住在一處,原內分家是兩房,對外還是一家才好。”
他撓了撓頭皮,想不明白。
錢夫人道:“這件事,莫家會不會知道?你不是說要論圓滑會算,莫太公在你之上,隻是裝得憨厚?”她頓了一下,“莫太公給侄兒一份家業,早就知道他們會變賣家業悄悄離開,隻要他們做事做絕,就再無臉麵迴來糾纏。”
錢武最敬重的就是莫西,這個人看似憨厚,可心裏跟明鏡一般。
該做的事,他不會有半分遲疑。
但整個永樂府誰不說他厚道善良,待人有情有義,賺足了名聲。
錢武以前也以為是真的,後來接觸了幾次,發現莫西一早就知道莫五郎兄弟必會那般行事,既然知道為什麽不防備,這問題就來了,觀察之後,他發現莫西是故意的。
族人多了,尾大難棄。
為什麽莫家三房來永樂定居,其他莫氏族人一個也沒跟來?
難道是莫西的為人不行,可顯然不是。
這也是莫西故意的,他故意在那時選擇進入永樂,但凡是正常的族人,就不會跟來,而他卻看到了永樂數年後的發展。
莫西是從那時就瞧出元龍非池中之物,可他卻沒有勸說任何族人同來,隻得他們一家子。
莫西的幾個兒子,無論嫡庶,都有真才實學,這次科考,就證明了這點。
嫡幼子愛收藏字畫,武功最好,亦能征戰沙場。
沒有莫西的支持,莫十一郎會去沙場?
他明知道幾個兒子裏頭,行事風格最像他,才華最好的是莫四郎,壓著長子,不讓他入仕,而是薦了莫九郎,這裏頭的深意更令人迴味,因為他的壓製,莫四郎是出名的好性,也更是沉穩。
就憑莫四郎學了莫西八分的為人處事,不急不燥,入了官場就絕非尋常人物。
而此刻,莫三舅正喚了莫四郎、莫十郎兩個說話。
“我與你們祖母、母親及你們的嶽家都商議過了,莫四郎要去燕京為官,帶四兒婦同去,四兒婦將孫女們領上,幾位公子留在永樂府讀書,到了燕京,四兒婦可在那邊給姑娘們尋摸婆家。”
“十兒婦的兒女們尚小,就留在家裏侍候公婆、教養兒女,十郎赴任帶侍妾同往,庶出的兒女恐在外頭學得任性張狂,年滿六歲的俱留在永樂府,由嫡母教養。”
他們不是偏心,而是因為四兒婦的幾個女兒年紀大了,尋摸婆家,必須得跟著莫四郎去燕京打點。
莫十夫人的兒女們說大不大,最長的亦有十一歲,小的亦隻得七八歲,這個年紀最是離不得母親的。
莫三舅又道:“四兒婦去了燕京,亦替阿勳、阿勃家的兒郎、姑娘們留心些,尤其是幾個年長的,過幾年就到了議親之齡,先物色好人選,待尋到機會就給她們說親。”
“是。”莫四夫人恭敬地應了一聲。
她是長兒婦,照道理該留在家裏的。
但這既是翁婆的決定,她隻管聽從就是。
再說,翁爹在教養兒孫上頭,比莫四郎更在行些,端看他們家幾位爺,個個都出息。
莫十夫人聽說是與沈家商議過,雖然想跟著赴任,但又不敢爭辯,隻一句“侍候公婆、教養兒女”,她就不能爭辯。
莫十一夫人垂首不語。
四伯兄、十伯兄都考中進士了,她當初怎就不勸阻著些,在莫十一郎的才華,隻要他專心讀書,也能考中進士。
莫九夫人因有隱疾,被降為平妻,五公子依舊寄在她的名下,但在家裏說話的分量遠不如前,尤其是她的娘家,在曝出隱疾的事後,她娘家父親竟連夜帶著全家去了他鄉,去了何方,連個話都沒留。
若再留下來,這一脈的後人不好說親,也算是被迫離開永樂府。
現在中原一帶日趨太平,鹹陽、洛陽、長安俱沒了戰事,在哪裏都能安頓。
她成了平妻,沒有娘家依仗,更不敢大聲說話。
莫老夫人更是一碗絕嗣湯,斷了她再育子女的希望。
莫家不需要有病的後代,她的兒女就算長大,親事亦是艱難的。
說好了去留的事,隔日莫家祭祖,開始預備莫四郎、莫二郎赴任的事。
莫三舅又將兩個兒子喚來,細細地叮囑了一番,讓他們切記“謹言慎行即三思而慢行”,又講了一番為人為官的道理。
正說著話兒,就聽下人來稟:“太公,錢知府求見!”
“錢狐狸,他來作甚?”
這是永樂會送給錢知府的綽號,最初是誰叫出來的,好像太原王氏的老太公喊的,人前人後這樣一喊,名聲就傳出來了。
莫四郎道:“父親還是見見吧。”
錢武進了莫家議事廳,揖手行禮,“恭喜莫太公,賀喜莫太公,兩子高中進士,莫四郎更是高中傳鱸膾,光宗耀祖哇!”
“錢知府謬讚!來人,上茶。”
寒喧了幾句。
錢武看了看莫四郎、莫十郎兄弟。
莫三舅道:“錢知府有事但講無妨。”
“莫太公自來消息靈通,不知這一家三人入仕為官可有什麽說法?”
他們家可不就有三人入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