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相勸
盛寵毒後:鬼王,來硬的! 作者:浣水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蘊想果決地拒絕,又恐妹妹的麵子上下不來。
隻聽陳蘅道:“長兄,一個世家的崛起,是從入仕為官,成為一代名臣賢臣、能臣、幹臣開始的,你看看史上的世家,不是因家族出了能臣開始。
你不入仕,終有一日陳家會泯然於眾,除了你的子孫後人,再無人記得陳蘊,也不會有你走過的印跡。
長兄以詩詞揚名天下,可你的詩詞也先賢相比,太過平庸;若你以書法傳世,長兄連我的書法都比不過。”
陳蘊有些生氣,旁人這麽說可以,但說他的是自家的胞妹,這讓他的臉麵往哪兒擱。
陳蘅繼續道:“長兄,任何人選擇了路,就要為自己負責。”
“行了,我不入仕,阿闊兄弟幾個大了,他們可以入仕。”陳蘊不悅地道:“弟婦的將領一職是你說項弄來的,若是二弟的腿好了,你可不許挑唆他去給北燕打仗,更不許他替北燕賣命,在南晉人的土地上征戰算什麽事?我們是陳留太主的後人,幹不出這等事。”
“長兄,已經沒有南晉了,現在的天下是北燕、西燕、西魏三國。”
大統帝身亡那天起,南晉就沒了。
陳蘊低聲道:“鹹陽王、利王兩個就是懦夫,西燕慕容忻敢自立為帝,他們為何不敢,就算是東晉、西晉也好,總能讓南晉士子看到希望。”
“武將征戰,士子們的一張嘴、一支筆,還能讓大統帝活過來不成?”
兄妹二人誰也不肯服軟。
莫氏輕喝一聲:“阿蘊,你與阿蘅爭辯什麽,你是男人,她懷著身孕,就不能讓著她些。”
陳蘊不快地道:“妹妹還是安於後宅的好。”
“我若安於後宅,能有永樂邑的今日?”陳蘅想到自己兩世為人,都未得到長兄的幫扶,她不妄想了。
今生扶持二兄、袁東珠就是,不盼他們多幫襯自己,隻求能相扶相攜。
陳蘊怕自己再坐下去,兄妹二人又要口角一場,起身道:“阿雪,時辰不早了,讓母親與妹妹早些歇息。”
莫氏頗是無奈。
陳蘊有時候是絮叨了一些,但這幾年已經變了許多。
讓他做北燕的官,陳蘊做不到。
他自恃為名士,有名士的氣節,認為做了北燕的官,就是對南晉的背叛。
莫氏道:“阿蘅,你別怪你長兄,他是在南晉宮中長大的,對南晉皇家的感情很深。你父親、他,都是與莫太後、皇族朝夕相處過,他不會做北燕的官。
他沒錯,你也沒錯,隻是你們考慮各有不同。
阿蘊看重氣節,而你看重家族的沉浮。
陳家有東珠征戰就夠了,若是你二兄傷愈,他願意出仕於北燕朝廷,我不反對。”
陳蘅驚唿一聲“母親”。
她以為莫氏不會同意的。
莫氏道:“我是世家女,你說的那些話,我何曾不明白。我不會強迫我的兒女去做任何他們不願意的人,人生是你們自己的,你們有權選擇自己的路。
阿葳不同,他受過大統帝迫害,是大統帝不仁不義在先。
可你長兄受惠南晉皇家頗多,又是陳留太主的後人,他不會入仕,也不能入仕,他的良知、他的氣節,也不允他做北燕的官。
他不反對阿闊兄弟入仕,已是最大的讓步。”
正因為她深深地明白,所以在袁東珠要效力北燕時,她才沒有竭力反對。
袁東珠要給自己的兒子掙爵位、爭一份軍功,是為她的兒子所想,也是為了陳家的未來作想。
莫氏隻能放棄反對。
她是受過南晉皇家恩惠的,她在莫太後身邊長大,受的是忠君愛國的教導。
但是,陳葳與袁東珠被大統帝算計、陷害,也正是這種傷害,讓她看明白了未來的路。
擁有一份惹眼的家業,卻沒有同等保護自己的權勢地位,隻會任人宰割。
陳蘊不能出仕,陳葳雙腿憶殘,這個責任就落到了袁東珠身上。
陳蘅近乎呢喃地道:“我細細迴味,發現自己的記憶裏,從未得到過長兄的嗬護。”
前世的她,若在嫁給慕容慬為妃後,能得長兄兩分嗬護,也不會任由雲陽、納蘭弄月母女倆的欺辱,甚至毀她的名聲。
慕容慬曾想過要陳蘊入仕,甚至封他為候,可陳蘊卻拒接聖旨,謝絕入朝為官。
他不是給陳蘊麵子,而是想給陳蘅一份保護。
可陳蘊卻為了自己的氣節,拒絕了,也氣惱了慕容慬。
慕容慬沒想到陳蘊那樣的冥頑不靈,對自己的手足胞妹如此無情,隻得下令,說陳蘊的子孫後人百年之內不必入仕,也不用參加科考。
這旨意一下,陳朝湘如何不明其間的厲害,當即就怒了,指著陳蘊的鼻子大罵,為了不連累整個陳氏全族,方讓陳蘊另立一支。
莫氏道:“你從記事起,他就在宮中做陪讀,自是比不得你二兄長伴身側。你莫怪他,他的性子是孤僻一些,這些年已經改了許多。他打理家業、修書編書,就這樣,一家人平平安安的,我很知足。”
陳蘊不願意做的事,做母親的隻會尊重。
前世今生,有些事變了,但有些人再來一次,還是依如從前。
為了保護家人,她做了這麽多,可最後,長兄卻依舊看重氣節勝過一切。
陳蘅輕舒了一口氣,明明知道了會是這樣,可她還是不甘心。
沒有兄長的幫襯,她還有醫族,還能依靠自己的丈夫、兒子,甚至能依仗袁東珠。
莫氏攬住女兒,柔聲道:“外祖母一會兒要過來,說要陪陪你。”
“她……”
天色已經暗了。
莫氏苦笑道:“她心情不大好,你四舅母帶著兒孫走了,將你三舅給置的家業賤賣出去,早前原是說好借給他們使的,這人要走,東西該還迴你三舅,可東西不僅沒還,還給賣了。離開的時候,也未至莫府道別,一句話都未留。
她嘴上說再不理他們,心裏也是盼著他們好的,出了這等事,她心裏頭著惱得很。
她一早就叮囑你三舅,莫把房契、地契給他們,隻讓他住著、使著就好。你三舅覺得自己在永樂邑有偌大的家業,而他們沒有,心下過意不去,就悄悄地給了。今兒事一鬧出來,你外祖母將你三舅給狠訓了一頓。”
隻聽陳蘅道:“長兄,一個世家的崛起,是從入仕為官,成為一代名臣賢臣、能臣、幹臣開始的,你看看史上的世家,不是因家族出了能臣開始。
你不入仕,終有一日陳家會泯然於眾,除了你的子孫後人,再無人記得陳蘊,也不會有你走過的印跡。
長兄以詩詞揚名天下,可你的詩詞也先賢相比,太過平庸;若你以書法傳世,長兄連我的書法都比不過。”
陳蘊有些生氣,旁人這麽說可以,但說他的是自家的胞妹,這讓他的臉麵往哪兒擱。
陳蘅繼續道:“長兄,任何人選擇了路,就要為自己負責。”
“行了,我不入仕,阿闊兄弟幾個大了,他們可以入仕。”陳蘊不悅地道:“弟婦的將領一職是你說項弄來的,若是二弟的腿好了,你可不許挑唆他去給北燕打仗,更不許他替北燕賣命,在南晉人的土地上征戰算什麽事?我們是陳留太主的後人,幹不出這等事。”
“長兄,已經沒有南晉了,現在的天下是北燕、西燕、西魏三國。”
大統帝身亡那天起,南晉就沒了。
陳蘊低聲道:“鹹陽王、利王兩個就是懦夫,西燕慕容忻敢自立為帝,他們為何不敢,就算是東晉、西晉也好,總能讓南晉士子看到希望。”
“武將征戰,士子們的一張嘴、一支筆,還能讓大統帝活過來不成?”
兄妹二人誰也不肯服軟。
莫氏輕喝一聲:“阿蘊,你與阿蘅爭辯什麽,你是男人,她懷著身孕,就不能讓著她些。”
陳蘊不快地道:“妹妹還是安於後宅的好。”
“我若安於後宅,能有永樂邑的今日?”陳蘅想到自己兩世為人,都未得到長兄的幫扶,她不妄想了。
今生扶持二兄、袁東珠就是,不盼他們多幫襯自己,隻求能相扶相攜。
陳蘊怕自己再坐下去,兄妹二人又要口角一場,起身道:“阿雪,時辰不早了,讓母親與妹妹早些歇息。”
莫氏頗是無奈。
陳蘊有時候是絮叨了一些,但這幾年已經變了許多。
讓他做北燕的官,陳蘊做不到。
他自恃為名士,有名士的氣節,認為做了北燕的官,就是對南晉的背叛。
莫氏道:“阿蘅,你別怪你長兄,他是在南晉宮中長大的,對南晉皇家的感情很深。你父親、他,都是與莫太後、皇族朝夕相處過,他不會做北燕的官。
他沒錯,你也沒錯,隻是你們考慮各有不同。
阿蘊看重氣節,而你看重家族的沉浮。
陳家有東珠征戰就夠了,若是你二兄傷愈,他願意出仕於北燕朝廷,我不反對。”
陳蘅驚唿一聲“母親”。
她以為莫氏不會同意的。
莫氏道:“我是世家女,你說的那些話,我何曾不明白。我不會強迫我的兒女去做任何他們不願意的人,人生是你們自己的,你們有權選擇自己的路。
阿葳不同,他受過大統帝迫害,是大統帝不仁不義在先。
可你長兄受惠南晉皇家頗多,又是陳留太主的後人,他不會入仕,也不能入仕,他的良知、他的氣節,也不允他做北燕的官。
他不反對阿闊兄弟入仕,已是最大的讓步。”
正因為她深深地明白,所以在袁東珠要效力北燕時,她才沒有竭力反對。
袁東珠要給自己的兒子掙爵位、爭一份軍功,是為她的兒子所想,也是為了陳家的未來作想。
莫氏隻能放棄反對。
她是受過南晉皇家恩惠的,她在莫太後身邊長大,受的是忠君愛國的教導。
但是,陳葳與袁東珠被大統帝算計、陷害,也正是這種傷害,讓她看明白了未來的路。
擁有一份惹眼的家業,卻沒有同等保護自己的權勢地位,隻會任人宰割。
陳蘊不能出仕,陳葳雙腿憶殘,這個責任就落到了袁東珠身上。
陳蘅近乎呢喃地道:“我細細迴味,發現自己的記憶裏,從未得到過長兄的嗬護。”
前世的她,若在嫁給慕容慬為妃後,能得長兄兩分嗬護,也不會任由雲陽、納蘭弄月母女倆的欺辱,甚至毀她的名聲。
慕容慬曾想過要陳蘊入仕,甚至封他為候,可陳蘊卻拒接聖旨,謝絕入朝為官。
他不是給陳蘊麵子,而是想給陳蘅一份保護。
可陳蘊卻為了自己的氣節,拒絕了,也氣惱了慕容慬。
慕容慬沒想到陳蘊那樣的冥頑不靈,對自己的手足胞妹如此無情,隻得下令,說陳蘊的子孫後人百年之內不必入仕,也不用參加科考。
這旨意一下,陳朝湘如何不明其間的厲害,當即就怒了,指著陳蘊的鼻子大罵,為了不連累整個陳氏全族,方讓陳蘊另立一支。
莫氏道:“你從記事起,他就在宮中做陪讀,自是比不得你二兄長伴身側。你莫怪他,他的性子是孤僻一些,這些年已經改了許多。他打理家業、修書編書,就這樣,一家人平平安安的,我很知足。”
陳蘊不願意做的事,做母親的隻會尊重。
前世今生,有些事變了,但有些人再來一次,還是依如從前。
為了保護家人,她做了這麽多,可最後,長兄卻依舊看重氣節勝過一切。
陳蘅輕舒了一口氣,明明知道了會是這樣,可她還是不甘心。
沒有兄長的幫襯,她還有醫族,還能依靠自己的丈夫、兒子,甚至能依仗袁東珠。
莫氏攬住女兒,柔聲道:“外祖母一會兒要過來,說要陪陪你。”
“她……”
天色已經暗了。
莫氏苦笑道:“她心情不大好,你四舅母帶著兒孫走了,將你三舅給置的家業賤賣出去,早前原是說好借給他們使的,這人要走,東西該還迴你三舅,可東西不僅沒還,還給賣了。離開的時候,也未至莫府道別,一句話都未留。
她嘴上說再不理他們,心裏也是盼著他們好的,出了這等事,她心裏頭著惱得很。
她一早就叮囑你三舅,莫把房契、地契給他們,隻讓他住著、使著就好。你三舅覺得自己在永樂邑有偌大的家業,而他們沒有,心下過意不去,就悄悄地給了。今兒事一鬧出來,你外祖母將你三舅給狠訓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