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邑中有惡霸
盛寵毒後:鬼王,來硬的! 作者:浣水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隻負責將縣令、縣丞的任職文書帶到。
除了這二位官職有檔在吏部曹可查,其他小吏是不入其檔的,全任縣令、縣丞就能確定他們的去留。
高榮抱拳道:“魏縣令……”
魏大仁爽快地道:“高賢弟的才幹,本官知曉,你隨本官去洛陽南興縣赴任,依舊做你的縣尉。”
“謝大人。”
陳蘅道:“二位大人且去忙罷。”
“改日,我等夫人登門拜訪郡主。”
榮國公的掌上明珠,當場太後當成孫女養的人,這樣的權貴,他們可開罪不起。
一行人不緊不慢地往縣城方向行去,“錢武,你幾時抵達的永樂縣?”
“迴郡主,下官是正月初十五抵達永樂縣。”
“亦有近兩月時間,你來說說永樂縣的情形。”
錢武是錢生文房鋪子的掌櫃,被陳蘅任命為縣丞,現在也算是陳蘅的家臣,他不緊不徐地道:“永樂縣下轄八鎮,五十二個村子,有四千三百七十五戶,人口一萬九千二百六十人,良田六千七百八十畝,中等田地一萬三千三百四十一畝,下等田地一萬五千二十畝。”
張萍新來,雖然永樂縣小,可經不住陳蘅錢財多,隻要錢多,就能建造好一座縣城。
她在四下走了走,許多山坡、山林隻要改造好了,都能變成良田。
“錢縣丞,照理說,不足二萬人,卻有四萬餘畝田地,永樂縣的百姓當過得好才是。”
“張娘子說得是,不瞞郡主,縣內所有良田都握在鄉紳、貴族的手裏,就說這縣城一帶,有五千畝良田,又有一萬畝中等田,還有六千畝下等田……”
幾人看著周圍,這裏一馬平川,又離水近,最少也是中等田,哪裏有下等田,這分明就是作弊。
“早年的官員與當地鄉紳勾通,將上等田變成中等田,中等田就成下等田,隻為了上交稅賦,這一代傳一代,就這樣了。反而是貧窮鎮上,一些明明下等田,卻定成了中等田,中等田又定成上等田……”
張萍惱道:“這些官員,就沒一個眼清心明的,這不是故意加重百姓的稅賦。”
陳蘅看了眼周圍,“這一片有多少田地?”
“有田地二萬五千畝,二萬一千畝皆在鄉紳、世家手中,隻四千畝是平民所有,平民的田地全定的是良田。”
陳蘅微微閉眼,“永樂縣有世家?”
“有,這些良田裏,有一萬二千畝屬穎川陳氏所有,聽說這是三十多年前,郡主的曾祖父置下的。”
他曾祖父好好的突然跑到這裏置什麽良田,離穎川郡有二百多裏,一路有賊匪,道路難行,要運迴去也不易。
“陳氏的良田……之後我來想辦法,這一片可是天然的糧倉,可不能握在一家之手。”她頓了一下,“你繼續說!”
“握下臣所知,這一萬二千畝良田的地契就在榮國府,聽說是當年陳老宗主臨終前交給榮國公的。”
自家的,那便不作數。
陳蘅還真不知道自家在這裏有這麽多良田。
“說到陳老宗主,聽莫大管事說,是因一個夢,說陳老宗主在三十年前做了一個怪夢,夢中見一白胡老者,對他道‘我乃陳氏先祖,要保陳氏昌盛,當至永樂置業’。陳老宗主醒後,琢磨了一番,便使人到永樂縣買下一萬二千畝良田。
當時,這是五家鄉紳所有,陳老宗主付了高價,鄉紳樂意轉賣,得了錢後,有的人去了郡城,有的人去了洛陽、鹹陽,還有的去了都城。”
錢武言罷,“這片良田,剩下的在一鄉紳手裏,此人姓馮,單名一個寞字,在穎川郡的名聲不如陳氏,是三等世族。魏縣令曾想過修建城牆,可此人的莊頭帶人大鬧,說城牆外頭便是馮家的良田,要踩壞了他們的莊稼。原也是冬天,地裏空空,他就是故意鬧事,想仗著馮氏之勢為難縣衙。”
“魏縣令的妻子是三等世族女郎,魏縣令因自家出身寒門,不敢開罪。”
馮娥輕聲道:“馮家在永樂縣的名聲可不大好,留在永樂縣的莊頭、管事屢屢犯案,強搶民女為妾、逼良為\娼的事屢有發生,更在縣城開了青\樓、賭坊這樣的生意,逼得不少百姓賣兒賣女。魏縣令不敢管,而今案子都在張司法的手裏。”
陳蘅吐了口氣,“威逼利誘,迫馮家將良田全部賣出,不賣,就照律行事,先治他一個縱奴行兇,破壞永樂縣律法的罪。”
一行人走著迴縣城,路上陳蘅已將永樂縣的情況理了個八\九不離十。
此縣的兩個大鎮上還有兩位鄉紳,在鎮上算上大戶,可擱在都城,那就是瞧不上眼的,有一位鄉紳的女兒嫁到了穎川郡郡丞為妾,仗著這門親,也是張狂妄為的。
魏縣令就是個爛好人,不開罪人,也不行大惡,可小壞事背裏一樁沒少幹。
陳蘅道:“錢縣丞與上任縣令、縣丞交接時都盯緊了,若是糧庫虧空,得讓他們說清楚。實在不行打借條,這二位都是他縣縣令,去的地方皆是富庶地,讓他們填上虧空,是三年還清債還是五年還清,也必須得還。”
她不會替這些人背黑鍋。
“錢縣丞,你家裏人可接過來了。”
“我到後不久,就與家裏去了信,前不久這路上太平,托太平幫的人傳過信……”
馮娥道:“屬下離開都城時,錢家上下皆好,縣丞夫人還讓我捎信給錢縣丞,上他安心在任人辦差,家中有她。”
陳蘅沉吟一聲,“錢夫人是個賢妻,待這一路太平了,我出鏢資,托太平幫的鏢師護送他們來永樂縣。現在的當下之急,是建造縣城的事,若建在此處,這一帶俱是良田,占田建城,不免有些可惜。”
馮娥想到後世的永樂古城,可是在此處往後六裏的地方,翻過幾座山,就會有一個比這處還大的小平原,中間有一條大河,河東是良田,河西卻是鹽鹹地。
聽說大鳳朝實行以水悶灌之法改爛地為良田的法子,就是從那時開始的,那時的永樂郡主身邊賢士能人輩出,有人出主意將鹽鹹地悶灌改成良田,而原來的良田方向便是後來的永樂古城。
除了這二位官職有檔在吏部曹可查,其他小吏是不入其檔的,全任縣令、縣丞就能確定他們的去留。
高榮抱拳道:“魏縣令……”
魏大仁爽快地道:“高賢弟的才幹,本官知曉,你隨本官去洛陽南興縣赴任,依舊做你的縣尉。”
“謝大人。”
陳蘅道:“二位大人且去忙罷。”
“改日,我等夫人登門拜訪郡主。”
榮國公的掌上明珠,當場太後當成孫女養的人,這樣的權貴,他們可開罪不起。
一行人不緊不慢地往縣城方向行去,“錢武,你幾時抵達的永樂縣?”
“迴郡主,下官是正月初十五抵達永樂縣。”
“亦有近兩月時間,你來說說永樂縣的情形。”
錢武是錢生文房鋪子的掌櫃,被陳蘅任命為縣丞,現在也算是陳蘅的家臣,他不緊不徐地道:“永樂縣下轄八鎮,五十二個村子,有四千三百七十五戶,人口一萬九千二百六十人,良田六千七百八十畝,中等田地一萬三千三百四十一畝,下等田地一萬五千二十畝。”
張萍新來,雖然永樂縣小,可經不住陳蘅錢財多,隻要錢多,就能建造好一座縣城。
她在四下走了走,許多山坡、山林隻要改造好了,都能變成良田。
“錢縣丞,照理說,不足二萬人,卻有四萬餘畝田地,永樂縣的百姓當過得好才是。”
“張娘子說得是,不瞞郡主,縣內所有良田都握在鄉紳、貴族的手裏,就說這縣城一帶,有五千畝良田,又有一萬畝中等田,還有六千畝下等田……”
幾人看著周圍,這裏一馬平川,又離水近,最少也是中等田,哪裏有下等田,這分明就是作弊。
“早年的官員與當地鄉紳勾通,將上等田變成中等田,中等田就成下等田,隻為了上交稅賦,這一代傳一代,就這樣了。反而是貧窮鎮上,一些明明下等田,卻定成了中等田,中等田又定成上等田……”
張萍惱道:“這些官員,就沒一個眼清心明的,這不是故意加重百姓的稅賦。”
陳蘅看了眼周圍,“這一片有多少田地?”
“有田地二萬五千畝,二萬一千畝皆在鄉紳、世家手中,隻四千畝是平民所有,平民的田地全定的是良田。”
陳蘅微微閉眼,“永樂縣有世家?”
“有,這些良田裏,有一萬二千畝屬穎川陳氏所有,聽說這是三十多年前,郡主的曾祖父置下的。”
他曾祖父好好的突然跑到這裏置什麽良田,離穎川郡有二百多裏,一路有賊匪,道路難行,要運迴去也不易。
“陳氏的良田……之後我來想辦法,這一片可是天然的糧倉,可不能握在一家之手。”她頓了一下,“你繼續說!”
“握下臣所知,這一萬二千畝良田的地契就在榮國府,聽說是當年陳老宗主臨終前交給榮國公的。”
自家的,那便不作數。
陳蘅還真不知道自家在這裏有這麽多良田。
“說到陳老宗主,聽莫大管事說,是因一個夢,說陳老宗主在三十年前做了一個怪夢,夢中見一白胡老者,對他道‘我乃陳氏先祖,要保陳氏昌盛,當至永樂置業’。陳老宗主醒後,琢磨了一番,便使人到永樂縣買下一萬二千畝良田。
當時,這是五家鄉紳所有,陳老宗主付了高價,鄉紳樂意轉賣,得了錢後,有的人去了郡城,有的人去了洛陽、鹹陽,還有的去了都城。”
錢武言罷,“這片良田,剩下的在一鄉紳手裏,此人姓馮,單名一個寞字,在穎川郡的名聲不如陳氏,是三等世族。魏縣令曾想過修建城牆,可此人的莊頭帶人大鬧,說城牆外頭便是馮家的良田,要踩壞了他們的莊稼。原也是冬天,地裏空空,他就是故意鬧事,想仗著馮氏之勢為難縣衙。”
“魏縣令的妻子是三等世族女郎,魏縣令因自家出身寒門,不敢開罪。”
馮娥輕聲道:“馮家在永樂縣的名聲可不大好,留在永樂縣的莊頭、管事屢屢犯案,強搶民女為妾、逼良為\娼的事屢有發生,更在縣城開了青\樓、賭坊這樣的生意,逼得不少百姓賣兒賣女。魏縣令不敢管,而今案子都在張司法的手裏。”
陳蘅吐了口氣,“威逼利誘,迫馮家將良田全部賣出,不賣,就照律行事,先治他一個縱奴行兇,破壞永樂縣律法的罪。”
一行人走著迴縣城,路上陳蘅已將永樂縣的情況理了個八\九不離十。
此縣的兩個大鎮上還有兩位鄉紳,在鎮上算上大戶,可擱在都城,那就是瞧不上眼的,有一位鄉紳的女兒嫁到了穎川郡郡丞為妾,仗著這門親,也是張狂妄為的。
魏縣令就是個爛好人,不開罪人,也不行大惡,可小壞事背裏一樁沒少幹。
陳蘅道:“錢縣丞與上任縣令、縣丞交接時都盯緊了,若是糧庫虧空,得讓他們說清楚。實在不行打借條,這二位都是他縣縣令,去的地方皆是富庶地,讓他們填上虧空,是三年還清債還是五年還清,也必須得還。”
她不會替這些人背黑鍋。
“錢縣丞,你家裏人可接過來了。”
“我到後不久,就與家裏去了信,前不久這路上太平,托太平幫的人傳過信……”
馮娥道:“屬下離開都城時,錢家上下皆好,縣丞夫人還讓我捎信給錢縣丞,上他安心在任人辦差,家中有她。”
陳蘅沉吟一聲,“錢夫人是個賢妻,待這一路太平了,我出鏢資,托太平幫的鏢師護送他們來永樂縣。現在的當下之急,是建造縣城的事,若建在此處,這一帶俱是良田,占田建城,不免有些可惜。”
馮娥想到後世的永樂古城,可是在此處往後六裏的地方,翻過幾座山,就會有一個比這處還大的小平原,中間有一條大河,河東是良田,河西卻是鹽鹹地。
聽說大鳳朝實行以水悶灌之法改爛地為良田的法子,就是從那時開始的,那時的永樂郡主身邊賢士能人輩出,有人出主意將鹽鹹地悶灌改成良田,而原來的良田方向便是後來的永樂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