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細作正在街上走,隻想著何時能捱到去少府參觀,或是在這城裏認識幾個有地位的,帶他到無知寶盒邊上的七個館閣裏看一看。
少府有無數個司、案、院、監,身為九卿之一,掌管著皇帝的錢袋子和技術的發展,雖然以旅者的身份進去參觀看不到什麽東西,但這個細作相信,海族的心靈法術能夠發揮作用。
在來之前的培訓中,一位吸盤都掉光了的老章魚特意警告他們,不要去試圖侵入當官的、有名學者的心靈,因為他們一來多有法術在身,不是癡蠢的野獸,說控製就控製了;二來有官威庇佑,印綬之下心靈之力被壓製的很厲害。
聽那個老章魚說,這人族的金印紫綬、銀印青綬的威懾力,跟海族的龍主、鯨主仿佛——那可是能號令海龍和鯨魚的心靈術士!哪怕是一般的銅鐵木石印章,也能有一些權柄。
海族的心靈術士分為龍主、鯨主、鯊主、龜主、蟹主五等,跟恐龍一族的公侯伯子男對應,再往下就是隻能控製臭魚爛蝦的學徒。而其中的龍主、鯨主那是能參與長老會議的角色,竟然奈何不得一方小小的印章。
在感到驚訝和難過的時候,細作也在感慨人族的強大。
不過還好,心靈之力的優點之一,就是無孔不入,很難被察覺,到時候參觀少府,他一不去控製官員,二不去控製學者工匠,隻盯著那些仆從奴婢。
再大的官,再高明的學者,再心靈手巧的工匠,總要穿衣吃飯、五穀輪迴吧?海族已經打聽清楚了,整個少府,光是在都城的總部就有幾十萬人工作,其中沒有實力的普通人占了絕大多數,正是他的好機會。
再有就是那七座館閣,有個別名叫做二院五閣。
最大的崇文院,是大梁一朝最大的圖書館,凡是沒有失傳的常見書籍在那裏都有備份,當然更多的是原本,據說還藏著周朝太祖周楠、宰相李響的手稿。
第二大的翰林院,是皇帝的筆杆子待的地方,又名玉堂,曆代皇帝的詔書都存放在那裏,方便查閱;各州學院的教材也是這些翰林學士們審議過後,才能推行天下。
後邊還有五閣,都是儲才之所,所有博士上班的地方。大到地位最為顯赫的《三易》博士,小到琴棋書畫這些小道的博士,名義上的職位都在那五閣裏。
石渠閣,龍圖閣,天章閣,寶文閣,顯謨閣,是為五閣。那些需要保密等級的東西都存放在那裏。
顯謨閣的保密等級最低,隻要證實了自己卻是大梁的子民,再簽一份保密協議,就可以進去查閱。而石渠閣最高,待在裏邊的博士連姓名都不會透露出去,隻有曆代皇帝和儲君可以查看。
據說這石渠閣還是當時周朝太祖建立的,曾在此處召集天下博學之士,往無知寶盒裏儲存之士,史稱“石渠閣之會”,曆代政權更迭,王朝興衰,都沒動過這石渠閣半分。
海族的長老們猜測,無知寶盒很有可能就藏在這石渠閣裏。
這細作的許多前輩也曾想偷偷潛入進去,還特意按照皇帝的模樣克隆了一具身體,打一個時間差溜了進去。
雖然騙過了守衛,卻被裏邊的博士們一眼就認了出來,浩然正氣之下,連靈魂都沒跑出來,魂飛魄散。
不過這細作也不強求,他也沒指望自己一個人就能把無知寶盒偷出來,哪怕海族長老會議的所有長老傾巢出動,也不一定能辦到。
他隻求能控製一個有聲望的人物,混進天章閣、寶文閣,窺探到人族的技術進步和法術奧秘,就能交差了。
雖然陸地上的花花世界迷人眼,比起海族居住的地方好了幾萬倍,但危險性也高,所以到人族來當細作一直是個少有人來的差事。
長老們的要求也不高,隻讓他潛伏在大梁的都城裏,有收獲最好,沒有收獲也能作為閑棋暗子、草蛇灰線,萬一哪天有用了呢?
想到這裏,這個細作放棄了直接去控製別人的打算,隻是去路邊的書店賣了一張地圖,花了銀子雇了個向導,讓他帶著四處遊覽,同時不經意間透露出自己仰慕技術高人和飽學之士的想法,讓這個向導帶自己去館閣、少府看一看。
謀定而後動,這是一個細作的基本素養。
果不其然,那個向導也沒起疑心,隻是對他說最近快過年了,館閣從臘月二十三就落了鎖,等到上元日放燈才會開放。
少府倒是一直不放假,十天一次的休沐日才會開放一部分給遊客,所以請他耐心等待,多看看這都城裏的大好風光。
這一天,這向導帶著他左拐右拐,來到了一條小巷子。作為心靈術士中的“龜主”,能控製大海龜乘風破浪的高手,這細作早就把地圖記得精熟,知道這是盛名遠播的小吃一條街,所以也沒起疑。
不但沒多想,反而有些興奮。要知道,在苦澀齁鹹的海水裏,嚐到別的味道都是一種奢望。這細作曾聽他父親說過,海族還占領海島的時候,甜味、辣味、酸味海族還是吃得到的,等到大敗虧輸之後,就隻能吃鹹澀的東西了。
尤其是糖分,這個上天賜給海族的禮物,最為美妙的東西,海族是一點也吃不到,雖然有那麽幾艘走私船不顧禁令來賣給海族果脯、蜜餞一類的東西,但也隻能讓高層吃到,他這種海族就不要想了。
想到這裏,一股誘人的香氣鑽到了他的鼻子裏,雖然這不是他原本的軀體,不過他做過適應性訓練,還是能分辨出味道的來源。
定眼看去,原來是街邊一份賣拔絲白薯的,當糖分和熟食這兩種海族吃不到的東西匯合在一起,細作眼淚都要流下來了,急忙上前買了一份。
還有蜂蜜烤肉、水晶蠶蛹、迴鍋肉,這些美味細作挨個吃了一遍,最後的甜點,那向導建議他去買一份冰糖葫蘆來吃,酸甜可口。
“還有酸味!”細作想起了這種沒怎麽品嚐過的味道,跟著向導走了。
少府有無數個司、案、院、監,身為九卿之一,掌管著皇帝的錢袋子和技術的發展,雖然以旅者的身份進去參觀看不到什麽東西,但這個細作相信,海族的心靈法術能夠發揮作用。
在來之前的培訓中,一位吸盤都掉光了的老章魚特意警告他們,不要去試圖侵入當官的、有名學者的心靈,因為他們一來多有法術在身,不是癡蠢的野獸,說控製就控製了;二來有官威庇佑,印綬之下心靈之力被壓製的很厲害。
聽那個老章魚說,這人族的金印紫綬、銀印青綬的威懾力,跟海族的龍主、鯨主仿佛——那可是能號令海龍和鯨魚的心靈術士!哪怕是一般的銅鐵木石印章,也能有一些權柄。
海族的心靈術士分為龍主、鯨主、鯊主、龜主、蟹主五等,跟恐龍一族的公侯伯子男對應,再往下就是隻能控製臭魚爛蝦的學徒。而其中的龍主、鯨主那是能參與長老會議的角色,竟然奈何不得一方小小的印章。
在感到驚訝和難過的時候,細作也在感慨人族的強大。
不過還好,心靈之力的優點之一,就是無孔不入,很難被察覺,到時候參觀少府,他一不去控製官員,二不去控製學者工匠,隻盯著那些仆從奴婢。
再大的官,再高明的學者,再心靈手巧的工匠,總要穿衣吃飯、五穀輪迴吧?海族已經打聽清楚了,整個少府,光是在都城的總部就有幾十萬人工作,其中沒有實力的普通人占了絕大多數,正是他的好機會。
再有就是那七座館閣,有個別名叫做二院五閣。
最大的崇文院,是大梁一朝最大的圖書館,凡是沒有失傳的常見書籍在那裏都有備份,當然更多的是原本,據說還藏著周朝太祖周楠、宰相李響的手稿。
第二大的翰林院,是皇帝的筆杆子待的地方,又名玉堂,曆代皇帝的詔書都存放在那裏,方便查閱;各州學院的教材也是這些翰林學士們審議過後,才能推行天下。
後邊還有五閣,都是儲才之所,所有博士上班的地方。大到地位最為顯赫的《三易》博士,小到琴棋書畫這些小道的博士,名義上的職位都在那五閣裏。
石渠閣,龍圖閣,天章閣,寶文閣,顯謨閣,是為五閣。那些需要保密等級的東西都存放在那裏。
顯謨閣的保密等級最低,隻要證實了自己卻是大梁的子民,再簽一份保密協議,就可以進去查閱。而石渠閣最高,待在裏邊的博士連姓名都不會透露出去,隻有曆代皇帝和儲君可以查看。
據說這石渠閣還是當時周朝太祖建立的,曾在此處召集天下博學之士,往無知寶盒裏儲存之士,史稱“石渠閣之會”,曆代政權更迭,王朝興衰,都沒動過這石渠閣半分。
海族的長老們猜測,無知寶盒很有可能就藏在這石渠閣裏。
這細作的許多前輩也曾想偷偷潛入進去,還特意按照皇帝的模樣克隆了一具身體,打一個時間差溜了進去。
雖然騙過了守衛,卻被裏邊的博士們一眼就認了出來,浩然正氣之下,連靈魂都沒跑出來,魂飛魄散。
不過這細作也不強求,他也沒指望自己一個人就能把無知寶盒偷出來,哪怕海族長老會議的所有長老傾巢出動,也不一定能辦到。
他隻求能控製一個有聲望的人物,混進天章閣、寶文閣,窺探到人族的技術進步和法術奧秘,就能交差了。
雖然陸地上的花花世界迷人眼,比起海族居住的地方好了幾萬倍,但危險性也高,所以到人族來當細作一直是個少有人來的差事。
長老們的要求也不高,隻讓他潛伏在大梁的都城裏,有收獲最好,沒有收獲也能作為閑棋暗子、草蛇灰線,萬一哪天有用了呢?
想到這裏,這個細作放棄了直接去控製別人的打算,隻是去路邊的書店賣了一張地圖,花了銀子雇了個向導,讓他帶著四處遊覽,同時不經意間透露出自己仰慕技術高人和飽學之士的想法,讓這個向導帶自己去館閣、少府看一看。
謀定而後動,這是一個細作的基本素養。
果不其然,那個向導也沒起疑心,隻是對他說最近快過年了,館閣從臘月二十三就落了鎖,等到上元日放燈才會開放。
少府倒是一直不放假,十天一次的休沐日才會開放一部分給遊客,所以請他耐心等待,多看看這都城裏的大好風光。
這一天,這向導帶著他左拐右拐,來到了一條小巷子。作為心靈術士中的“龜主”,能控製大海龜乘風破浪的高手,這細作早就把地圖記得精熟,知道這是盛名遠播的小吃一條街,所以也沒起疑。
不但沒多想,反而有些興奮。要知道,在苦澀齁鹹的海水裏,嚐到別的味道都是一種奢望。這細作曾聽他父親說過,海族還占領海島的時候,甜味、辣味、酸味海族還是吃得到的,等到大敗虧輸之後,就隻能吃鹹澀的東西了。
尤其是糖分,這個上天賜給海族的禮物,最為美妙的東西,海族是一點也吃不到,雖然有那麽幾艘走私船不顧禁令來賣給海族果脯、蜜餞一類的東西,但也隻能讓高層吃到,他這種海族就不要想了。
想到這裏,一股誘人的香氣鑽到了他的鼻子裏,雖然這不是他原本的軀體,不過他做過適應性訓練,還是能分辨出味道的來源。
定眼看去,原來是街邊一份賣拔絲白薯的,當糖分和熟食這兩種海族吃不到的東西匯合在一起,細作眼淚都要流下來了,急忙上前買了一份。
還有蜂蜜烤肉、水晶蠶蛹、迴鍋肉,這些美味細作挨個吃了一遍,最後的甜點,那向導建議他去買一份冰糖葫蘆來吃,酸甜可口。
“還有酸味!”細作想起了這種沒怎麽品嚐過的味道,跟著向導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