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好象calloway唯獨和“新人類”的 gillespie 臭味不合的樣子,兩個人的關係鬧得實在很僵,最後甚至發生 gillespie 抽出刀子要捅 calloway 的事件。一麵想到這些,一麵看《龍虎雙霸天》時,深深感覺到類似遙遠時光之流般的東西。


    stan getz


    史坦·蓋茲(1927—1991)


    生於費城。43 年開始離開 jack teagarden 後,遍歷過許多名門樂團,於 49—52 年開始擁有自己的樂團,另一方麵並單身赴北歐旅行。後來經過 stan kenton 樂團和在歐洲活動後,60 年代初以 bossa nova 演出作品風靡於世。


    64年後又迴到自己的樂團活動。他堪稱是以既酷又熱,散發無與倫比樂魂的天才式即興演奏聞名的中音薩斯克風樂手。


    billie holiday


    比莉·哈樂黛(1915—1959)


    生於馬裏蘭州的巴爾的摩。10歲時被強暴,十幾歲就當過ji女等,少女時代嚐盡辛酸經歷,30年在紐約試唱合格,終於當上歌手。1938年開始真正以自己的名字出唱片。39年所錄的《奇妙的果實》獲得實質的評價,宛如器樂奏者即興般特徵的唱法,雖然帶給後來的摩登爵士演唱很大的影響,但因為沉溺於毒品,而縮短了歌手的生命。


    。


    插rles mingus


    查爾士·明格斯(1922—1979)


    生於亞歷桑那州。40年以貝斯手正式展開職業活動。52年和 maek roach 建立“debut”唱片公司,接著又和泰迪察爾斯組織 jazzposers workshop,以作曲家、編曲家埋頭於自己的音樂,從此產生了名作《直立猿人》。往後並對種族歧視等社會不公現象感到盛怒,陸續發表了許多擁有強烈主張的作品。


    jack teagarden


    傑克·提戈登(1905—1964)


    生於德州。21年開始從事三重奏活動。27年進出紐約,30年代參加許多唱片的錄音。參加過 paul whiteman 樂團、louis armstrong 全明星樂隊,50年代後在自己的樂團主要從事 dixind 風格的演奏。確立了音色個性豐富和氣氛寬裕的伸縮喇叭爵士,被譽為“big t”,讓我們聽到感覺很溫暖的曲子。


    bill evans


    比爾·伊文斯(1929—1980)


    生於紐西澤州。身為一個鋼琴家,初期令人感覺受到 bud powell 的影響,後來逐漸確立自己獨自的白人風格。經過58年參加邁爾士。戴維斯六重奏樂團之後,59年組成包括貝斯手 scottfaro 的三重奏。以優雅纖細而內省的觸感和緊密的相互間奏,顯示出鋼琴三重奏的新方向,留下歷史性的傑作,於61年因汽車事故而失去faro。


    bix beiderbecke


    畢克斯·比德貝克(1903—1931)


    生於愛荷華州。從幼年期就開始學鋼琴,15歲時得到一把短號,幾乎是自己摸索學成的。1923年參加 the wolverines 樂團而廣受歡迎,後來活躍於 frankie trumbauer、paul whiteman 等幾個樂團。是爵士樂史上第一位確立白人爵士樂的天才,然而由於酒精中毒傷害了健康,使他的生涯短促,懷才未遇。


    。


    當我上大學時,曾經在水道橋一家叫做 [swing] 的爵士茶店打工。那是一九七o年代開始的前後。這家店專門放傳統爵士樂,完全忽略 bop 即興爵士之後風格的爵士樂,是一家很特別的店。連 插rlie parker 和 bud powell都不行。


    那是 john coltrane 和 eric dolphy 被視為絕對神聖的時代。一般顧客當然不會進來這種店。因此這家店仿佛是靠一些誓言忠誠的死忠顧客在勉強支撐著似的。不知道應該說是因此或者但是才好?音樂的質卻非常高。每天從早到晚,從店裏已有相當年代的喇叭(左右大小不同)播出毫不妥協、令人心情愉悅的,古色蒼然的音樂。然而對構成世間大多數的人來說,那隻是無意義和缺乏效率的事而已。


    我在這家店工作的期間,從零開始領教到古老爵士樂的興趣。sidney bechet、bunk johnson、pee wee pussell、buck yton……等。但對我而言,再怎麽說都是以能夠遇到 bix beiderbecke 的音樂為最大的幸福。活躍於一九二o年代,在混亂中僅以二十八歲的輕輕年紀就結束了生涯,那傳說性自我毀滅的酒鬼白人短號演奏者的聲音,一瞬間便已捕促住我的心。


    bix音樂的卓越點,在於他的同時代性。當然音樂的風格是古老的。但他所紡織出、醞釀出的,卻真的是充滿原創性的聲音和樂句分節法,令人不覺得陳舊。那音樂所飄散的喜悅和哀傷實在非常鮮活生動,像汨汨湧出的清泉般滋潤,毫不遲疑、毫不羞澀地滲進此時此刻身在這裏的我們心中。那和懷古趣味是無緣的。聽過 bix 音樂的人,第一次很可能會感覺“這音樂不討好任何人”吧。短號的響法甚至奇妙得具有一種自立的、省察的程度。bix 所凝神注視的,既不是樂譜也不是聽眾,而是隱藏在生之深淵中秘密的音樂之芯似的東西。這種誠實是不分時代的。


    要知道 bix 偉大的才華,隻要聽兩曲就夠了。《singin the blues》 和 《imin virginia》。其他還有很多傑出的演奏,但卻找不到能夠超越他和異常卓越的薩斯克風演奏者 frankie trumbauer 所搭檔演奏的這兩首曲子。那就像死亡、稅金或潮汐漲落般,是明確而不可動搖的真實。光在三分鍾的演奏中,就有一個宇宙存在。


    這兩首曲子中,收錄在美國哥倫比亞的《bix beiderbecke story vo1.2》中 。我辭掉 [swing] 時,收到這張唱片當做紀念禮物,珍惜地愛藏著,但在多次搬家之下,不知不覺間竟然從唱片櫃裏消失了蹤影。很遺憾,我也不清楚到底遺失在什麽地方了。


    不用說,現在 [swing]也不見了。


    julian cannonbull adderley


    朱利恩·加農咆·安德烈(1928--1975)


    生於佛羅裏達州。55年仿佛與該年死去的查理·帕克交替般地開始進出紐約,以豪放慡快的中音薩斯克風演奏而受到注目。經歷與弟弟短號手納特阿得雷(nat adderley )組團活動之後,在邁爾士。戴維斯之下,曾參與 [milestones](58)[kind of blue](59)等歷史性唱片的錄音。然後再度與納特搭檔,成為 funky jazz 風潮中的重要角色。


    duke ellington


    艾靈頓公爵(1899—1974)


    生於華盛頓dc。1927年至1931年他以自己的樂團在紐約哈林區的“the cotton club棉花俱樂部”做專屬演奏,深受好評。40年前後他的樂團擁有響噹噹的成員,建立起黃金時期。之後直到死為止,他幾乎都沒有所謂停滯期而持續活躍。雖然他主要是擔任鋼琴演奏,但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樂團本身就像我的樂器”一般,他以一個優秀的樂團領導者統帥著整個交響樂團。不僅在爵士樂領域,即使在本世紀所有的作曲家中,他依然是最傑出者之一。


    e fitzgerald


    艾拉·費滋潔羅(1918—1996)


    生於維吉尼亞州。34年在紐約哈林區的“阿波羅劇院”主辦的業餘比賽中,歌唱才華被挖掘,成為 chick webb 樂團的誌屬團員。以後以技巧性的 scat 即興唱法,產生所謂的包勃唱腔“bop vocal”這詞語,以潤澤而感情充沛的抒情曲,被譽為比莉。哈樂黛之後成就最高的歌手。在 da 和 verve等唱片公司留下無數名歌。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爵士樂群英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村上春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村上春樹並收藏爵士樂群英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