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風突襲榮兵一戰,算是徹底激怒了榮兵主帥木奎。
木奎沒有廢話,立刻下令,四萬的榮兵傾巢而出,勢要將燕州境內的反抗軍徹底剿滅,甭管這些家夥,逃到哪裏,都得死磕到底,不死不休。
木奎帶兵傾巢而出的消息,自然傳來到了鄒吾耳邊,這消息多少讓他感到詫異,但更多的卻是興奮。
想要木奎配合,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點鄒吾也想得到,因此,為了防備榮兵的放水,或者看戲,才讓後方郡縣守軍,以守為主,不要輕易出城。
誰承想,霍風的反抗軍膽子這麽大,敢主動襲擊榮兵,而且直接剿滅了八千多人,對榮兵是一種徹底的打臉。
就是這個舉止,讓木奎不在看戲,率領大軍傾巢而出,更給他傳信,燕州後方的反抗軍,不用他操心,自有他們解決,而鄒吾隻要對付東南軍團就行。
這個消息,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鄒吾從未想過木奎會跟他說這樣的話,從某方麵來說,反抗軍的突襲,反而幫了他一把。
有了木奎的坐鎮,燕州後方的騷亂,他能徹底放鬆下來,從而能夠全力與東南軍團對戰。
別看孟天祥、方敬之二人來勢洶洶,但隻要鄒吾有充足的準備,憑借城防的優勢,耗也能把他們給耗死。
就趙州一戰,雖說大意丟了趙州城,但也起碼擋住了對方兩個月的腳步。
如今退守燕州,這支反抗軍就算不按常理出牌,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在已經被各郡縣布置的無形大網的籠罩下,也不可能逃得出四萬榮兵的圍剿,被剿滅是早晚的事。
他的後方有了木奎的助力,鄒吾能夠徹底放心,算算時間,也差不多要把敵軍放進來,退守燕州城,與東南二州軍團好好的打一戰。
鄒吾此刻的心情那叫一個大好,身邊的將領也是如此,但其中一人,帶著幾分憂慮道。
“鄒帥,能得榮兵幫助,是我們的幸事,燕州看樣子是有希望守住了,但有一事屬下有些擔憂,木奎大帥傳信說,燕州後方可以替我們守,但後方各郡縣兵士,也得配合他相應調動。”
“鄒帥,怎麽說後方郡縣的兵士,都是我東部軍之兵,如果被木奎隨意調動,要是能剿滅反抗軍也沒什麽,就怕木奎會借著鏟除反抗軍之由,故意讓我軍充當炮灰,這點不得不防啊。”
手下的開口,鄒吾微微點頭,說道,“嗯,你的擔憂不無道理,本帥已經隻會各郡縣指揮,讓他們配合歸配合,但還是以守城為主,也給他們放權,讓他們自行定奪。”
“原來如此,還得是鄒帥,這樣一來,各郡縣指揮對手下兵士的性命會更加看中,一旦放了權,自行定奪,出了什麽事,都得自己負責,自然就會謹慎出兵。”
“有鄒帥這般安排,我東部軍也能安心對付東南二州軍團了。”手下露出恍然神色,連連感歎。
鄒吾點頭,下一刻,在他的一聲令下,駐紮在邊城的東部軍兵士,開始陸續後撤,往燕州城集結。
邊城的阻擋,算算時間,也有十日左右,十日時間,算是製止了東南二州的鋒芒,而後方的燕州城,基本上部署就位。
就等著軍隊後撤,放東南二州軍團進入,與之一戰。
隨著鄒吾的撤軍,孟天祥、方敬之二人,沒有猶豫,率領軍隊繼續進發,一路抵達了燕州城下。
看著退守燕州城的鄒吾,孟天祥開口喊話。
“鄒吾,如今趙州丟失,本軍團長也打進了燕州,看在你我交手多年的份上,給你個機會,隻要你開城投降,本軍團長保證,定留你一命。”
“隻要你投降了,我想這史書上,定會對你的表現大書特書,想想看,歸順新涼,促成大涼一統,這等美名,不正是你追求的,為了天下百姓,何不放下兵器,開城投降呢。”
“哈哈哈,孟軍團長說的好啊,不錯,本帥的確追求青史留名,但為何不是你們歸降我趙涼呢,我趙涼才是統一天下,還天下百姓安定的正統。”
“你們偽朝非但不識趣,竟然還想以下犯上,篡權奪位,傳出去就不怕天下人恥笑嗎!”
孟天祥的勸降,換來的是鄒吾的冷聲反駁。
一旁的方敬之冷冷道,“好一個顛倒黑白,信口雌黃的東部軍主帥啊,是誰以下犯上,弑君篡權?打著為天下百姓安定的旗號,最終歸順了榮人,成了榮人的傀儡皇帝。”
“這樣的兒皇帝,也配一統天下?也配天下安定?”
方敬之的反駁,多少有些戳到鄒吾的一些痛處,他麵帶不悅,低聲道。
“好,既然你我誰都無法說服誰,那就在戰場上見真章,看看究竟誰才是天命所歸,誰才是弑君叛逆。”
“全軍聽令,給本帥死守燕州城,阻擋一切敵軍,來多少殺多少,為了陛下,為了趙涼,殺!”
“殺!殺!殺!”
一聲大喝,城內的守軍,皆是發出衝天般的殺意,見狀,孟天祥、方敬之二人也不多言,知道這個鄒吾是個硬骨頭。
既然無法勸降,那就打到投降為止。
“兄弟們,一統大涼,還天下百姓一個安定的時候到了,給我攻破此城,收複燕州,隨我殺!”
孟天祥同樣的大喝,緊接著身後的東州軍團,氣勢洶洶的直撲燕州城而去。
這次出現的攻城軍隊,除了步軍,還有東州水師,在拿下趙州之後,東州水師隨軍一路北上,順著水道,達到了燕州城下。
步軍正麵攻城,東州水師封鎖燕州東部的海域以及境內水道。
看樣子,是不打算給東部軍一點可出海逃離的機會,這些守城的東部軍,要麽死守燕州城,要麽選擇後撤。
可一旦後撤,基本上就隻能往寧州或者北邊的榮國境內而去。
這點,想都不用想,鄒吾是不可能這麽做,他可是東部軍主帥。
作用兩州的東部軍,非但沒能守住自己的地盤,反而被打的節節敗退,不得不退入南部軍的地盤,或者是北上進入榮國。
真要這麽做,丟的可就不是臉了,而是打蘇泰的臉麵,打趙涼的臉麵。
無論是哪一種,最終他身為統帥,隻有以死謝罪,對於將名聲看的比命還重要的鄒吾,是絕對不可能在撤了。
因此,燕州城是他最後的一城,他已經跟手下兄弟說清楚,死守燕州城,勢與燕州城共存亡。
在榮兵木奎的幫助下,在加上隨時都能出兵北上的小越王,他要是還守不住燕州城,還不如以死謝罪。
所以,對鄒吾來講,此刻的他,對守住燕州城是頗為自信,他的防守已經做的天衣無縫,就算東南二州軍團要和他打消耗戰,他也耗得起。
隻要能拖到木奎剿滅境內反抗軍,南邊的小越王北上,再大的犧牲也是值得。
就在雙方圍繞著燕州城一路激戰,境內的木奎,也帶兵開始圍剿反抗軍。
隻是木奎沒想到,這支反抗軍竟然在他眼皮底下消失了,更準確說,是全部躲進了燕州的山林中。
仿佛他們知道自己剿滅了八千多人的榮兵,像似闖了大禍,知道抵擋不住,隻能選擇躲起來。
麵對這種情況,木奎並沒有像之前那般,直接帶兵撤離,或者讓各郡縣守軍替他們進山搜尋。
而是讓四萬的榮兵,通通進山,哪怕將燕州的山林給翻各個,也得將霍風等反抗軍全部剿滅。
至於各郡縣守軍,有些不大願意配合出兵,木奎也知道他們的心思,怕被擔心做了炮灰,木奎直接下令,隻要讓他們守住各山林的出入口,進山搜尋的工作,就交給榮兵。
這樣一來,各郡縣指揮合計一下,覺得此事可行,便派出部分兵士配合行動。
木奎之所以這麽執著,主要就是因為八千多的榮兵被殺,讓木奎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這群看似烏合之眾的反抗軍,並不簡單。
如果既然放任不管,這夥反抗軍肯定會在燕州境內搞大事,能夠讓他損失八千多的勇士,木奎知道這些反抗軍絕非等閑之輩。
加上在眼皮底下默默發展了這麽久,竟然一點動靜都沒有,足以看出反抗軍不是所謂的烏合之眾。
一忍就是忍了這麽幾年,而後配合著東南二州軍團徹底爆發,怎麽看都有種要搞大事的感覺。
木奎能夠被庫克圖信任倚重,主要還是他有深遠的眼光,比其他將領想的長遠。
這樣一夥隨時都能威脅榮兵存在的反抗軍,必須要有苗頭前,徹底扼殺在搖籃裏。
所以,無論多辛苦,都得死咬這群反抗軍不放,直到徹底剿滅。
隨著浩浩蕩蕩的榮兵進山,一場針對反抗軍的戰事,也是拉開個序幕。
就在燕州各地皆是爆發戰事,與此同時,最南邊的越州,卻顯得風平浪靜,十分穩定。
此時的越州城府,一間房中,一名類似幕僚的謀士,對著眼前的小越王蘇鎮,不斷的說著什麽,聽雙方的交談像似在勸說。
木奎沒有廢話,立刻下令,四萬的榮兵傾巢而出,勢要將燕州境內的反抗軍徹底剿滅,甭管這些家夥,逃到哪裏,都得死磕到底,不死不休。
木奎帶兵傾巢而出的消息,自然傳來到了鄒吾耳邊,這消息多少讓他感到詫異,但更多的卻是興奮。
想要木奎配合,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點鄒吾也想得到,因此,為了防備榮兵的放水,或者看戲,才讓後方郡縣守軍,以守為主,不要輕易出城。
誰承想,霍風的反抗軍膽子這麽大,敢主動襲擊榮兵,而且直接剿滅了八千多人,對榮兵是一種徹底的打臉。
就是這個舉止,讓木奎不在看戲,率領大軍傾巢而出,更給他傳信,燕州後方的反抗軍,不用他操心,自有他們解決,而鄒吾隻要對付東南軍團就行。
這個消息,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鄒吾從未想過木奎會跟他說這樣的話,從某方麵來說,反抗軍的突襲,反而幫了他一把。
有了木奎的坐鎮,燕州後方的騷亂,他能徹底放鬆下來,從而能夠全力與東南軍團對戰。
別看孟天祥、方敬之二人來勢洶洶,但隻要鄒吾有充足的準備,憑借城防的優勢,耗也能把他們給耗死。
就趙州一戰,雖說大意丟了趙州城,但也起碼擋住了對方兩個月的腳步。
如今退守燕州,這支反抗軍就算不按常理出牌,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在已經被各郡縣布置的無形大網的籠罩下,也不可能逃得出四萬榮兵的圍剿,被剿滅是早晚的事。
他的後方有了木奎的助力,鄒吾能夠徹底放心,算算時間,也差不多要把敵軍放進來,退守燕州城,與東南二州軍團好好的打一戰。
鄒吾此刻的心情那叫一個大好,身邊的將領也是如此,但其中一人,帶著幾分憂慮道。
“鄒帥,能得榮兵幫助,是我們的幸事,燕州看樣子是有希望守住了,但有一事屬下有些擔憂,木奎大帥傳信說,燕州後方可以替我們守,但後方各郡縣兵士,也得配合他相應調動。”
“鄒帥,怎麽說後方郡縣的兵士,都是我東部軍之兵,如果被木奎隨意調動,要是能剿滅反抗軍也沒什麽,就怕木奎會借著鏟除反抗軍之由,故意讓我軍充當炮灰,這點不得不防啊。”
手下的開口,鄒吾微微點頭,說道,“嗯,你的擔憂不無道理,本帥已經隻會各郡縣指揮,讓他們配合歸配合,但還是以守城為主,也給他們放權,讓他們自行定奪。”
“原來如此,還得是鄒帥,這樣一來,各郡縣指揮對手下兵士的性命會更加看中,一旦放了權,自行定奪,出了什麽事,都得自己負責,自然就會謹慎出兵。”
“有鄒帥這般安排,我東部軍也能安心對付東南二州軍團了。”手下露出恍然神色,連連感歎。
鄒吾點頭,下一刻,在他的一聲令下,駐紮在邊城的東部軍兵士,開始陸續後撤,往燕州城集結。
邊城的阻擋,算算時間,也有十日左右,十日時間,算是製止了東南二州的鋒芒,而後方的燕州城,基本上部署就位。
就等著軍隊後撤,放東南二州軍團進入,與之一戰。
隨著鄒吾的撤軍,孟天祥、方敬之二人,沒有猶豫,率領軍隊繼續進發,一路抵達了燕州城下。
看著退守燕州城的鄒吾,孟天祥開口喊話。
“鄒吾,如今趙州丟失,本軍團長也打進了燕州,看在你我交手多年的份上,給你個機會,隻要你開城投降,本軍團長保證,定留你一命。”
“隻要你投降了,我想這史書上,定會對你的表現大書特書,想想看,歸順新涼,促成大涼一統,這等美名,不正是你追求的,為了天下百姓,何不放下兵器,開城投降呢。”
“哈哈哈,孟軍團長說的好啊,不錯,本帥的確追求青史留名,但為何不是你們歸降我趙涼呢,我趙涼才是統一天下,還天下百姓安定的正統。”
“你們偽朝非但不識趣,竟然還想以下犯上,篡權奪位,傳出去就不怕天下人恥笑嗎!”
孟天祥的勸降,換來的是鄒吾的冷聲反駁。
一旁的方敬之冷冷道,“好一個顛倒黑白,信口雌黃的東部軍主帥啊,是誰以下犯上,弑君篡權?打著為天下百姓安定的旗號,最終歸順了榮人,成了榮人的傀儡皇帝。”
“這樣的兒皇帝,也配一統天下?也配天下安定?”
方敬之的反駁,多少有些戳到鄒吾的一些痛處,他麵帶不悅,低聲道。
“好,既然你我誰都無法說服誰,那就在戰場上見真章,看看究竟誰才是天命所歸,誰才是弑君叛逆。”
“全軍聽令,給本帥死守燕州城,阻擋一切敵軍,來多少殺多少,為了陛下,為了趙涼,殺!”
“殺!殺!殺!”
一聲大喝,城內的守軍,皆是發出衝天般的殺意,見狀,孟天祥、方敬之二人也不多言,知道這個鄒吾是個硬骨頭。
既然無法勸降,那就打到投降為止。
“兄弟們,一統大涼,還天下百姓一個安定的時候到了,給我攻破此城,收複燕州,隨我殺!”
孟天祥同樣的大喝,緊接著身後的東州軍團,氣勢洶洶的直撲燕州城而去。
這次出現的攻城軍隊,除了步軍,還有東州水師,在拿下趙州之後,東州水師隨軍一路北上,順著水道,達到了燕州城下。
步軍正麵攻城,東州水師封鎖燕州東部的海域以及境內水道。
看樣子,是不打算給東部軍一點可出海逃離的機會,這些守城的東部軍,要麽死守燕州城,要麽選擇後撤。
可一旦後撤,基本上就隻能往寧州或者北邊的榮國境內而去。
這點,想都不用想,鄒吾是不可能這麽做,他可是東部軍主帥。
作用兩州的東部軍,非但沒能守住自己的地盤,反而被打的節節敗退,不得不退入南部軍的地盤,或者是北上進入榮國。
真要這麽做,丟的可就不是臉了,而是打蘇泰的臉麵,打趙涼的臉麵。
無論是哪一種,最終他身為統帥,隻有以死謝罪,對於將名聲看的比命還重要的鄒吾,是絕對不可能在撤了。
因此,燕州城是他最後的一城,他已經跟手下兄弟說清楚,死守燕州城,勢與燕州城共存亡。
在榮兵木奎的幫助下,在加上隨時都能出兵北上的小越王,他要是還守不住燕州城,還不如以死謝罪。
所以,對鄒吾來講,此刻的他,對守住燕州城是頗為自信,他的防守已經做的天衣無縫,就算東南二州軍團要和他打消耗戰,他也耗得起。
隻要能拖到木奎剿滅境內反抗軍,南邊的小越王北上,再大的犧牲也是值得。
就在雙方圍繞著燕州城一路激戰,境內的木奎,也帶兵開始圍剿反抗軍。
隻是木奎沒想到,這支反抗軍竟然在他眼皮底下消失了,更準確說,是全部躲進了燕州的山林中。
仿佛他們知道自己剿滅了八千多人的榮兵,像似闖了大禍,知道抵擋不住,隻能選擇躲起來。
麵對這種情況,木奎並沒有像之前那般,直接帶兵撤離,或者讓各郡縣守軍替他們進山搜尋。
而是讓四萬的榮兵,通通進山,哪怕將燕州的山林給翻各個,也得將霍風等反抗軍全部剿滅。
至於各郡縣守軍,有些不大願意配合出兵,木奎也知道他們的心思,怕被擔心做了炮灰,木奎直接下令,隻要讓他們守住各山林的出入口,進山搜尋的工作,就交給榮兵。
這樣一來,各郡縣指揮合計一下,覺得此事可行,便派出部分兵士配合行動。
木奎之所以這麽執著,主要就是因為八千多的榮兵被殺,讓木奎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這群看似烏合之眾的反抗軍,並不簡單。
如果既然放任不管,這夥反抗軍肯定會在燕州境內搞大事,能夠讓他損失八千多的勇士,木奎知道這些反抗軍絕非等閑之輩。
加上在眼皮底下默默發展了這麽久,竟然一點動靜都沒有,足以看出反抗軍不是所謂的烏合之眾。
一忍就是忍了這麽幾年,而後配合著東南二州軍團徹底爆發,怎麽看都有種要搞大事的感覺。
木奎能夠被庫克圖信任倚重,主要還是他有深遠的眼光,比其他將領想的長遠。
這樣一夥隨時都能威脅榮兵存在的反抗軍,必須要有苗頭前,徹底扼殺在搖籃裏。
所以,無論多辛苦,都得死咬這群反抗軍不放,直到徹底剿滅。
隨著浩浩蕩蕩的榮兵進山,一場針對反抗軍的戰事,也是拉開個序幕。
就在燕州各地皆是爆發戰事,與此同時,最南邊的越州,卻顯得風平浪靜,十分穩定。
此時的越州城府,一間房中,一名類似幕僚的謀士,對著眼前的小越王蘇鎮,不斷的說著什麽,聽雙方的交談像似在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