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靜出嫁之後,緊跟著便是包娘子。
操持完兩人婚事,便是農忙之時。
待到收完賦稅,糧食入倉,已是將近初冬。
今年的收成不錯,城裏幾座糧倉都已裝得上尖。
書吏將統計上來的數目報上來。
柳福兒草草看了遍,樂得跟個攢足過冬榛果的鬆鼠似的,抱著肚子眯眼樂。
這些糧食足夠柳家軍兩年的糧餉。
若是明年再有兵戈,她也就不用再四處挪借了。
柳福兒美滋滋的迴到府裏,準備給自己放幾天大假。
不想才歇了一天,崔八郎便尋上門來。
一見麵,他便跟柳福兒道:「我要迴去一趟,十一那邊,就拜託你了。」
「這麽急?」
柳福兒有些驚訝。
畢竟崔十一才剛有點氣色而已。
崔八郎點頭,道:「寧氏發瘋,跑去崔家要十一。」
「去崔家要人?」
柳福兒挑眉,道:「她來這兒,可是寧氏準了的。」
言外之意,便是寧氏明知道她人在這兒,怎麽會去崔家要人?
崔八郎麵色沉冷,道:「三兄傳來消息,寧氏好像聽到什麽風聲。」
「我猜,她是知曉穎娘的事了。」
所以才去向崔家施壓。
柳福兒思忖片刻,搖頭道:「不會。若如此,她大可以派人來這兒要人。」
「徐穎是徐家的血脈,若她真箇捏著實證,我也不好不把人送去。」
「那她這是發得什麽瘋?」
崔八郎劍眉緊皺。
柳福兒道:「崔家郎君眾多,也不多你一個。」
「我以為,你不如悄悄潛迴去,隱在暗處查探下情況,再做決斷。」
崔八郎看她一眼,抱拳一禮,便邁開大步離開。
傍晚時,梁二迴來,柳福兒便把淮南情況告訴與他。
梁二展開手臂,攬住她道:「擔心崔家?」
柳福兒道:「崔家到底是十一的娘家,她現在情況還不穩定,不能受半點刺激。」
「那就派些人過去,」梁二很痛快的道:「正好全四還跟我說,衡州那邊已經差不多了,就讓他帶著人過去。」
「若有個萬一,也能接應。」
梁二很是輕鬆的把事情定下,見柳福兒眉宇微鬆,便開始毛手毛腳。
一夜旖旎。
第二天清晨,梁二精氣神十足的奔去校場。
整個上午,偌大的校場都迴蕩著他中氣十足的大喝。
柳福兒則在吃了早飯之後,來到虞氏所住的小院。
虞氏正在廊下餵魚,見她過來,便笑眯眯道:「福娘,你看這魚長得多好?」
柳福兒低頭。
隻見兩尺有餘的魚缸裏,一尾火紅的大魚正從水裏探出頭。
嘴巴一開一合,明顯是要食。
「你喂喂,」虞氏把手裏的小瓷盒遞過去。
柳福兒接過來,見裏麵正有幾條小魚在水裏遊著。
她轉頭看虞氏。
虞氏見她不動,便拿起搭在盒子邊上的夾子,夾了一條扔進去。
大魚立時朝著小魚沖了過去。
小魚很是驚恐,急忙逃竄。
奈何實在太小,大魚一個擺尾,它便被水沖迴原位。
大魚用力一衝,一張開口,就將魚吞下。
柳福兒一直盯著水麵,若有所思。
半晌,她忽的一笑,將盒子倒進缸裏。
小魚們立時歡快的遊動起來。
大魚也很興奮,隻不過它們實在貪心,想要吃這條,又想要那條。
結果反而讓小魚們有了逃竄的餘地。
幾次獵捕,都已失敗告終。
「這傻魚,」虞氏跟著看了會兒,忍不住笑道:「它這樣,怕是要餓死了。」
「是啊,」柳福兒微微一笑,道:「婆婆,讓它自己玩吧,咱們去歇會兒。」
虞氏隨著她意思,轉去屋裏。
兩人說了會兒話,虞氏便有些睏乏了。
待到虞氏睡下,柳福兒重又來到廊下。
此時,魚缸裏還有已經少了幾尾小魚,但餘下的還是活得好好的。
柳福兒勾了勾嘴角,直接去府衙去尋負責糧食一類事宜的書吏。
命他立刻備出一千石糧食送去建州,五百石送去給汪三郎,五百石送去河東田家。
書吏聽得命令,很是肉疼,但也不敢耽擱。
時間過得很快,眨眼便是一個來月。
建州吳家很快送來迴信,隨同而來的還有一船節禮。
又過半月,汪家和田家也送來節禮。
因著知曉梁帥受傷,田家還特地捎來兩張上好的熊皮。
那大小,正合適給老人做軟褥。
柳福兒直接讓人送去針線房,待到趕製出來,便送去梁帥和虞氏處。
虞氏拿到褥子,很是高興。
倒不是因為熊皮難得,而是覺得柳福兒有孝心。
梁帥則是摸著那柔軟的皮毛,麵帶懷念之色。
曾經,他還親手獵過一頭白熊。
如今那皮子還在汴州的庫房裏收著呢。
當晚,全家人聚在一處吃飯,虞氏便說起了軟褥。
梁二聽著虞氏誇讚,看向柳福兒的眼睛滿是柔和。
柳福兒溫雅含蓄的笑著,直說沒有什麽。
梁康眨巴著眼,左看看,右看看,神情懵懂,又似乎明了了什麽。
待到晚上迴去,他便開始練功,並自動自發的把時間延長兩刻鍾。
日子過得很快,眨眼便是去歲。
今年是豐年,為了慶賀,柳福兒特地命書吏們著意準備,並把去歲那天與上元節那天的宵禁取消。
以讓百姓可以徹夜狂歡。
而在淮南崔家。
崔家族長正一臉凝重的與族中長輩商議,如何應對徐家的威逼。
崔家正在盛年的郎君也都得以允許在場。
崔三首當其衝的表態,決不答應交出示意。
其他幾個郎君也都紛紛響應。
族長心裏也是這個意思,但他身負帶領全族的職責,不可能因為一個娘子,便犧牲整個崔家。
聽得幾個小的在這兒這般,他皺起眉頭斥責親兒子崔三,道:「放肆,這裏長輩都在,哪兒有你說話的份。」
崔三起身,像叔伯們長揖一禮,道:「小子無狀,隻是我有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待我說完,自會領受懲處。」
他直起腰杆,環顧一圈,道:「如今的局勢,已是天下七分,劉家、吳家、田家、汪家,幾家合在一起,差不多兩份。中原四分,在名義上雖是朝廷統管,但明眼人一看就是,實則是歸了梁家。」
「而餘下的四分裏,朝廷占了一半,餘下的才是徐家所有。」
</br>
操持完兩人婚事,便是農忙之時。
待到收完賦稅,糧食入倉,已是將近初冬。
今年的收成不錯,城裏幾座糧倉都已裝得上尖。
書吏將統計上來的數目報上來。
柳福兒草草看了遍,樂得跟個攢足過冬榛果的鬆鼠似的,抱著肚子眯眼樂。
這些糧食足夠柳家軍兩年的糧餉。
若是明年再有兵戈,她也就不用再四處挪借了。
柳福兒美滋滋的迴到府裏,準備給自己放幾天大假。
不想才歇了一天,崔八郎便尋上門來。
一見麵,他便跟柳福兒道:「我要迴去一趟,十一那邊,就拜託你了。」
「這麽急?」
柳福兒有些驚訝。
畢竟崔十一才剛有點氣色而已。
崔八郎點頭,道:「寧氏發瘋,跑去崔家要十一。」
「去崔家要人?」
柳福兒挑眉,道:「她來這兒,可是寧氏準了的。」
言外之意,便是寧氏明知道她人在這兒,怎麽會去崔家要人?
崔八郎麵色沉冷,道:「三兄傳來消息,寧氏好像聽到什麽風聲。」
「我猜,她是知曉穎娘的事了。」
所以才去向崔家施壓。
柳福兒思忖片刻,搖頭道:「不會。若如此,她大可以派人來這兒要人。」
「徐穎是徐家的血脈,若她真箇捏著實證,我也不好不把人送去。」
「那她這是發得什麽瘋?」
崔八郎劍眉緊皺。
柳福兒道:「崔家郎君眾多,也不多你一個。」
「我以為,你不如悄悄潛迴去,隱在暗處查探下情況,再做決斷。」
崔八郎看她一眼,抱拳一禮,便邁開大步離開。
傍晚時,梁二迴來,柳福兒便把淮南情況告訴與他。
梁二展開手臂,攬住她道:「擔心崔家?」
柳福兒道:「崔家到底是十一的娘家,她現在情況還不穩定,不能受半點刺激。」
「那就派些人過去,」梁二很痛快的道:「正好全四還跟我說,衡州那邊已經差不多了,就讓他帶著人過去。」
「若有個萬一,也能接應。」
梁二很是輕鬆的把事情定下,見柳福兒眉宇微鬆,便開始毛手毛腳。
一夜旖旎。
第二天清晨,梁二精氣神十足的奔去校場。
整個上午,偌大的校場都迴蕩著他中氣十足的大喝。
柳福兒則在吃了早飯之後,來到虞氏所住的小院。
虞氏正在廊下餵魚,見她過來,便笑眯眯道:「福娘,你看這魚長得多好?」
柳福兒低頭。
隻見兩尺有餘的魚缸裏,一尾火紅的大魚正從水裏探出頭。
嘴巴一開一合,明顯是要食。
「你喂喂,」虞氏把手裏的小瓷盒遞過去。
柳福兒接過來,見裏麵正有幾條小魚在水裏遊著。
她轉頭看虞氏。
虞氏見她不動,便拿起搭在盒子邊上的夾子,夾了一條扔進去。
大魚立時朝著小魚沖了過去。
小魚很是驚恐,急忙逃竄。
奈何實在太小,大魚一個擺尾,它便被水沖迴原位。
大魚用力一衝,一張開口,就將魚吞下。
柳福兒一直盯著水麵,若有所思。
半晌,她忽的一笑,將盒子倒進缸裏。
小魚們立時歡快的遊動起來。
大魚也很興奮,隻不過它們實在貪心,想要吃這條,又想要那條。
結果反而讓小魚們有了逃竄的餘地。
幾次獵捕,都已失敗告終。
「這傻魚,」虞氏跟著看了會兒,忍不住笑道:「它這樣,怕是要餓死了。」
「是啊,」柳福兒微微一笑,道:「婆婆,讓它自己玩吧,咱們去歇會兒。」
虞氏隨著她意思,轉去屋裏。
兩人說了會兒話,虞氏便有些睏乏了。
待到虞氏睡下,柳福兒重又來到廊下。
此時,魚缸裏還有已經少了幾尾小魚,但餘下的還是活得好好的。
柳福兒勾了勾嘴角,直接去府衙去尋負責糧食一類事宜的書吏。
命他立刻備出一千石糧食送去建州,五百石送去給汪三郎,五百石送去河東田家。
書吏聽得命令,很是肉疼,但也不敢耽擱。
時間過得很快,眨眼便是一個來月。
建州吳家很快送來迴信,隨同而來的還有一船節禮。
又過半月,汪家和田家也送來節禮。
因著知曉梁帥受傷,田家還特地捎來兩張上好的熊皮。
那大小,正合適給老人做軟褥。
柳福兒直接讓人送去針線房,待到趕製出來,便送去梁帥和虞氏處。
虞氏拿到褥子,很是高興。
倒不是因為熊皮難得,而是覺得柳福兒有孝心。
梁帥則是摸著那柔軟的皮毛,麵帶懷念之色。
曾經,他還親手獵過一頭白熊。
如今那皮子還在汴州的庫房裏收著呢。
當晚,全家人聚在一處吃飯,虞氏便說起了軟褥。
梁二聽著虞氏誇讚,看向柳福兒的眼睛滿是柔和。
柳福兒溫雅含蓄的笑著,直說沒有什麽。
梁康眨巴著眼,左看看,右看看,神情懵懂,又似乎明了了什麽。
待到晚上迴去,他便開始練功,並自動自發的把時間延長兩刻鍾。
日子過得很快,眨眼便是去歲。
今年是豐年,為了慶賀,柳福兒特地命書吏們著意準備,並把去歲那天與上元節那天的宵禁取消。
以讓百姓可以徹夜狂歡。
而在淮南崔家。
崔家族長正一臉凝重的與族中長輩商議,如何應對徐家的威逼。
崔家正在盛年的郎君也都得以允許在場。
崔三首當其衝的表態,決不答應交出示意。
其他幾個郎君也都紛紛響應。
族長心裏也是這個意思,但他身負帶領全族的職責,不可能因為一個娘子,便犧牲整個崔家。
聽得幾個小的在這兒這般,他皺起眉頭斥責親兒子崔三,道:「放肆,這裏長輩都在,哪兒有你說話的份。」
崔三起身,像叔伯們長揖一禮,道:「小子無狀,隻是我有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待我說完,自會領受懲處。」
他直起腰杆,環顧一圈,道:「如今的局勢,已是天下七分,劉家、吳家、田家、汪家,幾家合在一起,差不多兩份。中原四分,在名義上雖是朝廷統管,但明眼人一看就是,實則是歸了梁家。」
「而餘下的四分裏,朝廷占了一半,餘下的才是徐家所有。」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