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集思廣益,就是打算聽取更多的意見。而針對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會議室裏不斷有人提出各種意見,其中一個聲音讓蘇妍最感興趣。
那是由科技部的王冬生提出來的:“……我覺得建一種像‘深空壹號’那種能夠把整艘星艦覆蓋起來的防護罩才是最好的能夠永久性解決問題的辦法。”
“哦?”這個辦法馬上吸引了蘇妍的注意力,此前一直默默聽著眾人討論的她開口了,她看著王冬生,“具體說說看。”
“深空壹號上的防護罩,能抵禦目前已知的所有武器的攻擊,連激光炮和超級動能導彈都拿它無可奈何,區區x級風暴自然也肯定不能動它分毫。隻要我們在坦途平原上設置上這種防護罩,遇風時就開啟,就能保護基地裏的生活和各項作業都不受影響了。”王冬生說得很肯定。
“嗯。”蘇妍沉吟著,她的手指下意識地敲擊著桌麵,稍思考了幾秒才開口道,“這個設想可以,但是可行性有待研究,就列為其中一個方案吧!”因為坦途平原跟深空壹號的體量差別是幾何級別的,大概就相當於一個超級城市和大城市中的一個轄區的比例差別,沒有辦法直接就套用深空壹號上的模塊設置。
而且那個防護罩是一個黑科技,是一個拋離了現代科技水平一截的領先科技,是當年秦烜和夏寰的嘔心瀝血之作,後來經過夏睿博和程淑晏的兩個小鬼從理論轉為實踐後進行了完善,是專門為了深空壹號而設計的。現在那兩個創始人不在了,夏家的夏睿淵入選了戰鬥部,於是蘇妍沒讓夏睿博也跟著,程嚴家來了嚴嘉樹,所以程淑晏也被拒絕了。於是,此行的人員中雖然也接受過防護罩模塊的運行和維護知識,也清楚相關的參數,但是否能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能夠重新編寫出一個能夠覆蓋坦途平原的這樣規模的同類型防護罩出來,實在是個未知之數。
所以在蘇妍提到了可行性時,王冬生也沉默了,隻默默地把這個方案記錄在待辦事項備忘錄裏。“總能找到辦法的。”他想到了這句前輩們經常說的話。
“如果在過程中遇到什麽問題需要解惑的,可以跟地球那邊多聯係。”蘇妍囑咐了王冬生一句。其實她心裏已經下了定論,這件事想要成,沒有夏睿博和程淑晏的技術支援幾乎是不可能的。
王冬生馬上充滿幹勁地應道:“是!”
科技的進步需要過程,需要時間,再加上與地球通訊的時效差,有些人不太看好這樣規模的防護罩能夠在下一次風暴來襲時研發出來,於是有了另外一個提議:“我有一個想法,其實是不是根本不用製造那種全覆蓋型的防護罩?我們隻需要參考基地的外圍防線那種思路,在平原的沿海麵建造幾個防護盾,當有風暴來襲的時候,隻要開啟防護盾,就能夠改變風向,讓它吹往別處……這樣的話,無論是在設計和建設難度上,還是在可行性上都比全覆蓋型的防護罩要大多了。”
“你說的也有道理。”蘇妍同樣采納了這個意見,同時還提出了一點疑問,“隻是這個方案有一個缺點:一旦開啟防護盾擋風,那風是會改道了,但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高山之類的天然屏障,之後是很有可能會繞迴來的,這個因素在規劃時要考慮到。”
“那就不要隻在沿海那一麵設置,在整個平原外圍都設上,如此一來,就有風會被反彈迴來,隻要再開啟那個方位的防護盾就可以了。”提出這個方案的人補充道。
但也有人反對的:“這個辦法聽起來是有效,但是細細一想,實操性還是稍微差了點。且不說風暴是否會像彈球一樣在天然屏障和防護盾之間反複碰撞,隻說超級風暴之後的季風,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每次都會有十級這樣的風力,但是以這個數據為參考的話,也是屬於會影響作物生長所以需要被防護盾納入拒之門外範圍的。到時要對風向的預測和判斷、開啟和關閉防護盾由人力負責還是交給感應係統?如果是由人力負責的話,反複地進行信息篩查會不會太過疲於奔命了?如果交給感應係統,萬一信息量太大而造成信息交換堵塞,所造成的後果也可以很嚴重……綜上所述,這個設計很有可能會發生顧此失彼的情況。”在過去的幾十天時就是這樣,那十級台風不像風暴那樣是能輕易追尋到它的來處和去處的,那狂風是屬於在全球到處亂竄型的,很難有什麽固定的規律可遵循。
“把所有的防護盾都開啟不就行了?雖然有點耗費能源,但是總比‘見風擋風’要有效率一些。”
“防護盾的方案在可行性上是大了,但是實用性上我覺得還是有些低。我覺得可以把目光放窄一點,因為現在算是特殊時期,基地的大部分建築和設施還是建設中,所以才會被季風影響到我們基地的整體運作,遲些等基地完工之後,其實會受到影響的還是耕地那一塊。”嚴嘉樹說道,“要不,隻做一個能護住耕地範圍的防護罩?這樣的話在規模上就縮小了很小,可行性也高了。”
“這個想法不錯!但在這個小防護罩研發出來之前,還是可以在耕地周圍先建一些防護盾的嘛!”對防護盾計劃比較青睞的人還是有些堅持,“畢竟主糧的種植試驗是刻不容緩的,不能無限期地等待。”
這話馬上有人應和了,是農科中心的人,隻要一想到那些試驗田的損失他的心還在隱隱作痛,同時對於那些如同鬼魅一樣的天災有些心有餘悸:“試種主糧的計劃是不能中斷的,必須抓緊時間繼續進行。”
對於他的這個說法大家都很讚同,畢竟在場的人,沒有一個人是喜歡吃營養丸的。
蘇妍最後拍板:“這些方案都可以列入備選,你們在這兩天就收集和準備資料做出一個更具體的方案,過兩天我再召集整個科技部的人一起開會,到時作最終決定。”
那是由科技部的王冬生提出來的:“……我覺得建一種像‘深空壹號’那種能夠把整艘星艦覆蓋起來的防護罩才是最好的能夠永久性解決問題的辦法。”
“哦?”這個辦法馬上吸引了蘇妍的注意力,此前一直默默聽著眾人討論的她開口了,她看著王冬生,“具體說說看。”
“深空壹號上的防護罩,能抵禦目前已知的所有武器的攻擊,連激光炮和超級動能導彈都拿它無可奈何,區區x級風暴自然也肯定不能動它分毫。隻要我們在坦途平原上設置上這種防護罩,遇風時就開啟,就能保護基地裏的生活和各項作業都不受影響了。”王冬生說得很肯定。
“嗯。”蘇妍沉吟著,她的手指下意識地敲擊著桌麵,稍思考了幾秒才開口道,“這個設想可以,但是可行性有待研究,就列為其中一個方案吧!”因為坦途平原跟深空壹號的體量差別是幾何級別的,大概就相當於一個超級城市和大城市中的一個轄區的比例差別,沒有辦法直接就套用深空壹號上的模塊設置。
而且那個防護罩是一個黑科技,是一個拋離了現代科技水平一截的領先科技,是當年秦烜和夏寰的嘔心瀝血之作,後來經過夏睿博和程淑晏的兩個小鬼從理論轉為實踐後進行了完善,是專門為了深空壹號而設計的。現在那兩個創始人不在了,夏家的夏睿淵入選了戰鬥部,於是蘇妍沒讓夏睿博也跟著,程嚴家來了嚴嘉樹,所以程淑晏也被拒絕了。於是,此行的人員中雖然也接受過防護罩模塊的運行和維護知識,也清楚相關的參數,但是否能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能夠重新編寫出一個能夠覆蓋坦途平原的這樣規模的同類型防護罩出來,實在是個未知之數。
所以在蘇妍提到了可行性時,王冬生也沉默了,隻默默地把這個方案記錄在待辦事項備忘錄裏。“總能找到辦法的。”他想到了這句前輩們經常說的話。
“如果在過程中遇到什麽問題需要解惑的,可以跟地球那邊多聯係。”蘇妍囑咐了王冬生一句。其實她心裏已經下了定論,這件事想要成,沒有夏睿博和程淑晏的技術支援幾乎是不可能的。
王冬生馬上充滿幹勁地應道:“是!”
科技的進步需要過程,需要時間,再加上與地球通訊的時效差,有些人不太看好這樣規模的防護罩能夠在下一次風暴來襲時研發出來,於是有了另外一個提議:“我有一個想法,其實是不是根本不用製造那種全覆蓋型的防護罩?我們隻需要參考基地的外圍防線那種思路,在平原的沿海麵建造幾個防護盾,當有風暴來襲的時候,隻要開啟防護盾,就能夠改變風向,讓它吹往別處……這樣的話,無論是在設計和建設難度上,還是在可行性上都比全覆蓋型的防護罩要大多了。”
“你說的也有道理。”蘇妍同樣采納了這個意見,同時還提出了一點疑問,“隻是這個方案有一個缺點:一旦開啟防護盾擋風,那風是會改道了,但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高山之類的天然屏障,之後是很有可能會繞迴來的,這個因素在規劃時要考慮到。”
“那就不要隻在沿海那一麵設置,在整個平原外圍都設上,如此一來,就有風會被反彈迴來,隻要再開啟那個方位的防護盾就可以了。”提出這個方案的人補充道。
但也有人反對的:“這個辦法聽起來是有效,但是細細一想,實操性還是稍微差了點。且不說風暴是否會像彈球一樣在天然屏障和防護盾之間反複碰撞,隻說超級風暴之後的季風,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每次都會有十級這樣的風力,但是以這個數據為參考的話,也是屬於會影響作物生長所以需要被防護盾納入拒之門外範圍的。到時要對風向的預測和判斷、開啟和關閉防護盾由人力負責還是交給感應係統?如果是由人力負責的話,反複地進行信息篩查會不會太過疲於奔命了?如果交給感應係統,萬一信息量太大而造成信息交換堵塞,所造成的後果也可以很嚴重……綜上所述,這個設計很有可能會發生顧此失彼的情況。”在過去的幾十天時就是這樣,那十級台風不像風暴那樣是能輕易追尋到它的來處和去處的,那狂風是屬於在全球到處亂竄型的,很難有什麽固定的規律可遵循。
“把所有的防護盾都開啟不就行了?雖然有點耗費能源,但是總比‘見風擋風’要有效率一些。”
“防護盾的方案在可行性上是大了,但是實用性上我覺得還是有些低。我覺得可以把目光放窄一點,因為現在算是特殊時期,基地的大部分建築和設施還是建設中,所以才會被季風影響到我們基地的整體運作,遲些等基地完工之後,其實會受到影響的還是耕地那一塊。”嚴嘉樹說道,“要不,隻做一個能護住耕地範圍的防護罩?這樣的話在規模上就縮小了很小,可行性也高了。”
“這個想法不錯!但在這個小防護罩研發出來之前,還是可以在耕地周圍先建一些防護盾的嘛!”對防護盾計劃比較青睞的人還是有些堅持,“畢竟主糧的種植試驗是刻不容緩的,不能無限期地等待。”
這話馬上有人應和了,是農科中心的人,隻要一想到那些試驗田的損失他的心還在隱隱作痛,同時對於那些如同鬼魅一樣的天災有些心有餘悸:“試種主糧的計劃是不能中斷的,必須抓緊時間繼續進行。”
對於他的這個說法大家都很讚同,畢竟在場的人,沒有一個人是喜歡吃營養丸的。
蘇妍最後拍板:“這些方案都可以列入備選,你們在這兩天就收集和準備資料做出一個更具體的方案,過兩天我再召集整個科技部的人一起開會,到時作最終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