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餘暉跪倒的刹那,荊武鳴立刻轉過身來,然而預料中餘暉的痛唿並沒有出現,原來荊武鳴臉上的紫色紋絡於此時再次隱去。
正準備承受紫色紋絡灼燒的餘暉並無大礙,他也發現這一點,反射性擋在麵前的雙臂慢慢放下來,看著一如往常的荊武鳴,他麵上的驚恐之色褪去,反而露出尷尬之色。
“荊兄實在對不起,剛才在下被仇怨衝昏頭腦,希望荊兄能寬宏大量,饒過我這一迴。”
荊武鳴臉上露出驚訝之色,並非是因為餘暉所說之言,而是那紫色紋絡竟如此的不給力,於關鍵時刻隱而不發。
不過餘暉既然求饒,他也不想再去追究,畢竟人生地不熟的,多個朋友總比多個敵人的好。
他臉上無笑硬擠笑地說道:“餘兄能忘記前仇舊怨自然最好不過,隻是下次我就沒那麽好說話了。”最後,他還不忘威脅道。
“多謝荊兄大仁大義,在下往後絕對以荊兄馬首是瞻,荊兄讓我往東,我絕不敢往西。”餘暉說的情真意切,即便是十息已過,他也未有所動,不僅如此他還向著荊武鳴行起主仆之禮,向其俯首跪拜。
餘暉此番作為不僅未讓荊武鳴放下心來,反而讓他的警惕之意越發濃重,所謂‘能屈能伸者,成大事也!’,這樣的餘暉豈會是甘於人下之人。
思及於此,荊武鳴不由得暗暗咧嘴,可以說從城主府宴會到來此,餘暉的表現無不突顯他狡猾,心思反複無常的性情,這也給不善人情世故的他上了一課。
此外,也可以說餘暉是徹底改變荊武鳴性格的因素之一,這也是日後天道界諸君懼怕荊武鳴的真正所在,畢竟麵對一個心思如鬼的天地至強者,無人能做到坦然自若。
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如今荊武鳴對餘暉既保留警惕之心,也懷有欣賞之意,他彎下身形,將餘暉托起,誠意笑道:“餘兄何須如此,你我都還是朋友啊!”
“哈哈,荊兄既然如此看得起在下,在下就不再多言,謹聽荊兄吩咐就好。”餘暉從地上站起,大笑的同時,拱手說道。
“你啊!”荊武鳴搖搖頭,不再於此逗留,繼續向前走去。
餘暉跟在其後,既不言也不語,默默跟隨。
來到輪迴橋前,荊武鳴對其上的密集的骷髏越發膽寒,無他!隻因入目而來的皆是人骨,離得遠時他還尚不覺得,如今近在咫尺,這股莫名的寒意便逐漸布滿他的全身,即使他此時隻剩下魂身。
餘輝自然也是如此,看著那一個個用骷髏頭點的燈,再加上下方滾滾流淌的忘川河,還有那不斷破裂的昏黃氣泡,他豈有不怕之理。
許久,荊武鳴長籲口氣,慢慢的抬起腳踏在輪迴橋的第一個台階上,在他踏上的一刹那,忘川河中一個昏黃氣泡突然升起,並快速來到荊武鳴近前,將他包裹其中。
同一時刻,一道亙古而來的無情之音入耳。
“造殺孽,毒百人,生怨恨,入地獄。”
隨著話音一落,包裹荊武鳴的昏黃氣泡陡然炸裂,炸裂而開的氣泡竟化作一道長鞭,不斷的向著荊武鳴鞭打。
“啊——”
荊武鳴被突然而來的鞭子打得猝不及防,然而不待他反應過來,第二鞭、第三鞭……緊隨而來,隨後此處隻剩下他的痛嚎聲。
不多時,荊武鳴的魂身就被鞭打的七零八碎,眼看就要魂飛魄散,就在這時。
“可憐的小乞丐……”
“……”
“《凝魂訣》……(一段晦澀難懂的口訣)”
隱藏於荊武鳴靈魂深處那段記憶突然爆發,他不僅想起那場夢中傳道,更是想起那個美若天仙的女子,也於此時他才知道原來早在十年前,自己就被人算到終有魂飛魄散之日。
不過生死關頭怎會待他細想,隻聽得他口中念念有詞,緊接著其麵上的紫色紋絡再次出現。
伴隨著紫色紋絡的出現,他被鞭打得七零八碎的魂身快速愈合,然而不過片刻,他的魂身再次破碎,隨後又再次愈合,如此反反複複,那紫色紋絡也隨之越發幽深,並有著向脖頸蔓延的趨勢。
發生於荊武鳴身上的一切,餘暉自然看得清楚,他不知道為何會這般,他試圖去詢問荊武鳴,然而後者時刻處於破碎與愈合的狀態之間,又如何給的了他答複。
無奈之下,他既不敢冒然上橋,也無法離開此地,剩下的隻能是等,然而這一等就是一年後。
這一年來,於此地又來到無數死去之人的魂魄,他們在從餘暉口中得到情報之後,有人選擇等荊武鳴答複再上輪迴橋,而有人則選擇踏上輪迴橋,其中不乏有平安無事過橋之人,自然的也有如荊武鳴這般慘遭孽劫之人。
當然,那些遭遇孽劫之人輕者魂身淡薄,重者魂飛魄散,隻是在他們魂飛魄散的刹那,荊武鳴麵上已逐漸布滿到脖頸的紫色紋絡,竟如一條條紫色的長蛇一般,快速來到魂飛魄散處,在那些破散的魂魄消散之前,將其吞噬。
隨著紫色紋絡吞噬的魂魄越來越多,荊武鳴的魂身雖說時刻處於崩潰狀態,但實質上他的魂身越發的凝實,而他自己對此自然有所感,也正是這時,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在他的腦海中。
如今一年已到,鞭打荊武鳴的鞭子逐漸消失,荊武鳴也隨之有了喘息的機會。
“荊兄,你為何會如此?踏上輪迴橋到底會發生什麽?”鞭子剛一消失,餘暉就迫不及待的問道。
餘暉有此一問,早在荊武鳴意料之中,而且他還知道這輪迴橋是根據魂身上的孽債降下孽劫,也就是說若是死前是個大善人,那麽此人就可平安過橋,而如果過橋之人孽債太多,就會如他這般入地獄,承受孽劫之苦。
不僅如此,孽劫之力對凡俗之魂可以說是必將魂飛魄散,然而若是渡劫之人死前是一個武道強者,那麽此人憑借他的魂力就能平安過輪迴橋。
至於荊武鳴為何有如此判斷,自然是因為三月前的一件事。
正準備承受紫色紋絡灼燒的餘暉並無大礙,他也發現這一點,反射性擋在麵前的雙臂慢慢放下來,看著一如往常的荊武鳴,他麵上的驚恐之色褪去,反而露出尷尬之色。
“荊兄實在對不起,剛才在下被仇怨衝昏頭腦,希望荊兄能寬宏大量,饒過我這一迴。”
荊武鳴臉上露出驚訝之色,並非是因為餘暉所說之言,而是那紫色紋絡竟如此的不給力,於關鍵時刻隱而不發。
不過餘暉既然求饒,他也不想再去追究,畢竟人生地不熟的,多個朋友總比多個敵人的好。
他臉上無笑硬擠笑地說道:“餘兄能忘記前仇舊怨自然最好不過,隻是下次我就沒那麽好說話了。”最後,他還不忘威脅道。
“多謝荊兄大仁大義,在下往後絕對以荊兄馬首是瞻,荊兄讓我往東,我絕不敢往西。”餘暉說的情真意切,即便是十息已過,他也未有所動,不僅如此他還向著荊武鳴行起主仆之禮,向其俯首跪拜。
餘暉此番作為不僅未讓荊武鳴放下心來,反而讓他的警惕之意越發濃重,所謂‘能屈能伸者,成大事也!’,這樣的餘暉豈會是甘於人下之人。
思及於此,荊武鳴不由得暗暗咧嘴,可以說從城主府宴會到來此,餘暉的表現無不突顯他狡猾,心思反複無常的性情,這也給不善人情世故的他上了一課。
此外,也可以說餘暉是徹底改變荊武鳴性格的因素之一,這也是日後天道界諸君懼怕荊武鳴的真正所在,畢竟麵對一個心思如鬼的天地至強者,無人能做到坦然自若。
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如今荊武鳴對餘暉既保留警惕之心,也懷有欣賞之意,他彎下身形,將餘暉托起,誠意笑道:“餘兄何須如此,你我都還是朋友啊!”
“哈哈,荊兄既然如此看得起在下,在下就不再多言,謹聽荊兄吩咐就好。”餘暉從地上站起,大笑的同時,拱手說道。
“你啊!”荊武鳴搖搖頭,不再於此逗留,繼續向前走去。
餘暉跟在其後,既不言也不語,默默跟隨。
來到輪迴橋前,荊武鳴對其上的密集的骷髏越發膽寒,無他!隻因入目而來的皆是人骨,離得遠時他還尚不覺得,如今近在咫尺,這股莫名的寒意便逐漸布滿他的全身,即使他此時隻剩下魂身。
餘輝自然也是如此,看著那一個個用骷髏頭點的燈,再加上下方滾滾流淌的忘川河,還有那不斷破裂的昏黃氣泡,他豈有不怕之理。
許久,荊武鳴長籲口氣,慢慢的抬起腳踏在輪迴橋的第一個台階上,在他踏上的一刹那,忘川河中一個昏黃氣泡突然升起,並快速來到荊武鳴近前,將他包裹其中。
同一時刻,一道亙古而來的無情之音入耳。
“造殺孽,毒百人,生怨恨,入地獄。”
隨著話音一落,包裹荊武鳴的昏黃氣泡陡然炸裂,炸裂而開的氣泡竟化作一道長鞭,不斷的向著荊武鳴鞭打。
“啊——”
荊武鳴被突然而來的鞭子打得猝不及防,然而不待他反應過來,第二鞭、第三鞭……緊隨而來,隨後此處隻剩下他的痛嚎聲。
不多時,荊武鳴的魂身就被鞭打的七零八碎,眼看就要魂飛魄散,就在這時。
“可憐的小乞丐……”
“……”
“《凝魂訣》……(一段晦澀難懂的口訣)”
隱藏於荊武鳴靈魂深處那段記憶突然爆發,他不僅想起那場夢中傳道,更是想起那個美若天仙的女子,也於此時他才知道原來早在十年前,自己就被人算到終有魂飛魄散之日。
不過生死關頭怎會待他細想,隻聽得他口中念念有詞,緊接著其麵上的紫色紋絡再次出現。
伴隨著紫色紋絡的出現,他被鞭打得七零八碎的魂身快速愈合,然而不過片刻,他的魂身再次破碎,隨後又再次愈合,如此反反複複,那紫色紋絡也隨之越發幽深,並有著向脖頸蔓延的趨勢。
發生於荊武鳴身上的一切,餘暉自然看得清楚,他不知道為何會這般,他試圖去詢問荊武鳴,然而後者時刻處於破碎與愈合的狀態之間,又如何給的了他答複。
無奈之下,他既不敢冒然上橋,也無法離開此地,剩下的隻能是等,然而這一等就是一年後。
這一年來,於此地又來到無數死去之人的魂魄,他們在從餘暉口中得到情報之後,有人選擇等荊武鳴答複再上輪迴橋,而有人則選擇踏上輪迴橋,其中不乏有平安無事過橋之人,自然的也有如荊武鳴這般慘遭孽劫之人。
當然,那些遭遇孽劫之人輕者魂身淡薄,重者魂飛魄散,隻是在他們魂飛魄散的刹那,荊武鳴麵上已逐漸布滿到脖頸的紫色紋絡,竟如一條條紫色的長蛇一般,快速來到魂飛魄散處,在那些破散的魂魄消散之前,將其吞噬。
隨著紫色紋絡吞噬的魂魄越來越多,荊武鳴的魂身雖說時刻處於崩潰狀態,但實質上他的魂身越發的凝實,而他自己對此自然有所感,也正是這時,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在他的腦海中。
如今一年已到,鞭打荊武鳴的鞭子逐漸消失,荊武鳴也隨之有了喘息的機會。
“荊兄,你為何會如此?踏上輪迴橋到底會發生什麽?”鞭子剛一消失,餘暉就迫不及待的問道。
餘暉有此一問,早在荊武鳴意料之中,而且他還知道這輪迴橋是根據魂身上的孽債降下孽劫,也就是說若是死前是個大善人,那麽此人就可平安過橋,而如果過橋之人孽債太多,就會如他這般入地獄,承受孽劫之苦。
不僅如此,孽劫之力對凡俗之魂可以說是必將魂飛魄散,然而若是渡劫之人死前是一個武道強者,那麽此人憑借他的魂力就能平安過輪迴橋。
至於荊武鳴為何有如此判斷,自然是因為三月前的一件事。